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发性气胸是肺结核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发病率占肺结核住院患者的1.2%~1.8%。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通常采取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保守治疗,常因胸腔内粘连、渗出液较多、胸腔引流不畅引起肺不张,导致治疗时间长,效果不理想。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是近年兴起的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痛苦轻、恢复快、疗效可靠等优点。1995年7月-2007年12月,本院对42例肺结核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行电视胸腔镜手术,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气胸是常见病,胸腔穿刺抽气和胸腔闭式引流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胸腔闭式引流或反复穿刺抽气患者比较痛苦。2003年5月-2007年6月,本院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对7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抽气及闭式引流,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使用改良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与传统粗硅胶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改良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28例行传统粗硅胶管闭式引流,观察比较2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改良中心静脉导管与粗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相近,无显著性差异;但粗硅胶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并发症多。结论改良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郭华  杨炜  余果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6):70-71
目的:探讨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8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分别采用传统胸腔闭式引流和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等方法治疗,讨论不同治疗方式的优缺点.结果: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全部治愈(平均插管天数5.6±2.63,住院天数10.6±5.4),传统胸腔闭式引流全部治愈(平均插管天数9.78±2.73,住院天数13±2.8),二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加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气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加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气胸的有效性、安全性、局限性。方法:以14G中心静脉导管以经皮扩张法置入胸腔行胸腔闭式引流加床旁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与传统粗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对照,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我院住院自发性气胸病因中以原发性为主,占67.24%;②中心静脉导管组与传统粗导管组在治愈病人中达到肺复张且停止漏气的时间无显著差异;中心静脉导管组中COPD合并气胸病人有效率低于非COPD合并气胸病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中心静脉导管组与传统粗导管组比胸痛发生率低(P〈0.01),脱管发生率低(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加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较传统粗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操作简易、损伤小、易于管理,对非阻塞性肺疾病的自发性气胸病人疗效理想,但对阻塞性肺疾病的自发性气胸病人应慎用,且不适于危重气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2002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144例(16例内科转外科)作回顾性分析,行胸腔闭式引流、加负压吸引、胸膜粘连剂胸腔内注射,开胸手术,联合生物胶涂抹,并附加胸膜固定方法。结果:一期治愈134例,8例迁延综合治疗,1例死亡,1例自动出院;无手术死亡,无手术侧气胸复发。结论:自发性气胸一般常规规范治疗大部分可以治愈;对于难治性气胸,情况许可者应积极综合治疗,经及时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治疗方法,观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0年2月我院住院诊治的18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胸膜腔穿刺抽气、单纯胸腔闭式引流、胸腔闭式引流加用药物胸膜固定术、腋下小切口手术和胸腔镜手术等方法治疗。结果:本组18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均治愈出院,单纯采用胸膜腔穿刺抽气治疗者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者复发率较高,腋下小切口手术以及胸腔镜手术者未有复发。结论:对气胸长期不愈又不适宜手术治疗者可用药物胸膜固定术;腋下小切口手术对自发性气胸是一种经济、实用、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治疗方法,观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2010年2月我院住院诊治的18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病情采取胸膜腔穿刺抽气、单纯胸腔闭式引流、胸腔闭式引流加用药物胸膜固定术、腋下小切口手术和胸腔镜手术等方法治疗.结果:本组18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均治愈出院,单纯采用胸膜腔穿刺抽气治疗者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者复发率较高,腋下小切口手术以及胸腔镜手术者未有复发.结论:对气胸长期不愈又不适宜手术治疗者可用药物胸膜固定术;腋下小切口手术对自发性气胸是一种经济、实用、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加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气胸的有效性、安全性、局限性.方法:以14G中心静脉导管以经皮扩张法王入胸腔行胸腔闭式引流加床旁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与传统粗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对照,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我院住院自发性气胸病因中以原发性为主,占67.24%;②中心静脉导管组与传统粗导管组在治愈病人中达到肺复张且停止漏气的时间无显著差异;中心静脉导管组中COPD合并气胸病人有效率低于非COPD合并气胸病人,差异有显著性(P<0.01);③中心静脉导管组与传统粗导管组比胸痛发生率低(P<0.01),脱管发生率低(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加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较传统粗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操作简易、损伤小、易于管理,对非阻塞性肺疾病的自发性气胸病人疗效理想,但对阻塞性肺疾病的自发性气胸病人应慎用,且不适于危重气胸.  相似文献   

10.
气胸为临床常见病,一般通过抽气加卧床休息或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目前国内外采用的胸腔闭式引流方法较多,很多医院山外科医生手术完成,需要很多医疗器械。且易发生手术并发症,患者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因此非常需要有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少而治疗有效的器械代替传统的闭式引流装置。2004年3月--2006年4月,本院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对32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胸腔闭式引流加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气胸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胸腔闭式引流加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的疗效。方法将需行胸腔闭式引流的76例气胸患者分为3组,A组26例予20 FR带针胸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加持续低负压(0.5~1.5 kPa)吸引,B组25例予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加持续低负压(0.5~1.5 kPa)吸引,C组25例予20 FR带针胸管行胸腔闭式引流不加持续低负压吸引。对3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3组治愈率和复发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A、B 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均明显少于C组(P均<0.05)。结论胸腔闭式引流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优于单纯胸腔闭式引流。予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自发性气胸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2000年5月-2003年6月,我科收治自发性气胸患者46例,行胸腔闭式引流35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护理过程和经验。结果25例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和适当的护理后,2例患者病情好转后带管出院,其余患者均拔管出院,且未发现任何并发症。结论COPD并发自发性气胸一旦确诊,应立即抽气,及时胸腔安置闭式引流,加强对基础疾病的治疗,细心护理,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自发性气胸是指肺脏原有病变,肺和脏层胸膜破裂后,空气进入胸腔形成的气胸,常导致呼吸困难,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早期胸腔闭式引流可排除胸腔内的积液和积气,使肺复张,预防纵隔移位,消除胸膜残腔,减少并发症,利于患者的康复。本院2003年1月-2005年8月对49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穿刺引流治疗,恢复良好,现将治疗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年自发性气胸的护理。方法:对40例青年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全面系统的护理干预,青年患者心理反应良好,临床痊愈快。结论: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做好心理及胸腔闭式引流护理,保持呼吸、循环正常是自发性气胸护理措施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急发期并自发性气胸排气方式的选择。方法:首先明确气胸的类型,选择排气的方式,闭合型采用胸腔穿刺排气,张力型或交通型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双侧气胸肺压缩多的一侧行胸腔闭式引流而少的一侧行胸腔穿刺排气。结果:有效30例,无效1例。结论:慢性肺心病急发期并自发性气胸,应及时明确气胸部位和类型,选择相应的排气方式,并结合改善通气、氧疗、抗炎等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自发性气胸是肺结核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据统计占肺结核病人的1%~2%。在我所10年住院病人中占7.26%,门诊病人中占1.07%。对1987~1997年收治114例自发性气胸病人除进行一般内科护理外,重点对闭式引流进行护理。1方法与效果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措施之一。加强闭式引流术后护理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我们最常采用的是“单瓶水封正压引流”,此法简单易行,一般引流管应选用长度为30~35cm,软硬度适当的橡皮管,连接胸腔引流管应再准备长度为50~60cm的橡皮管。水封瓶塞上插人长短玻璃管各一根,瓶内盛入定量生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外科治疗的手术指征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所有患者术后气促症状明显改善;术后胸腔闭式引流时间4.3天,12例术后漏气患者,最长胸腔闭式引流18天,平均住院天数8.6天。全组无呼吸衰竭、胸腔内出血、伤口感染和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结论:自发性气胸外科治疗效果良好,术后复发率极低,并可改善重度肺气肿合并气胸高危患者的肺功能和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自发性气胸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 临床上以胸闷、气急、呼吸困难、胸痛为特点, 特别是张力性气胸病情急、发展快, 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呼吸和循环功能严重障碍以致死亡, 而胸腔插管闭式引流术, 是自发性气胸抢救中常用的有效方法, 术后护理也不容忽视, 现就自发性气胸闭式引流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胸腔闭式引流及胸腔内注入粘连剂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价值.方法:36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胸腔内注入粘连剂治疗.结果:治疗组18例经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后17例肺完全复张,无效1例,有效率94.4%,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复张时间、术后胸痛时间、拔管后伤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均比对照组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发性气胸,疗效确切,相对微创,并发症较少,置管后活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