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本试验以大型蚤为受试生物,采用静水试验法评价了五种中草药的单独与相互配伍后药物的毒性效应,并初步探讨了它们配伍前后对大型蚤的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药“十八反”中部分药物的配伍并不完全符合传统用药禁忌。  相似文献   

2.
附子与5种中药配伍抑毒增效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别论述了干姜,甘草,大黄,木通,生地黄5种药物与附子配伍后对附子毒性和药效的影响,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配伍,不仅可以降低附子的毒性和副作用,还可增强附子疗效,扩大其应用范围,同时发现,配伍后5组药物中均在着对立的一面,其配伍体现了对立统一观,这为临床安全有效效应用附子,扩大其使用范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李时珍<本草纲目>说,"相恶者,夺我之能也".相恶,即两种药物配伍使用,可使原有药物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药效,所以"相恶"乃"相互拮抗",在一般情况下应避免配伍使用,但根据病情和药物的不同作用,在某些方面"相恶"配伍,还可起到"相恶相成"的功效.根据中药"相恶"配伍的涵义,我认为方剂学中相当一部分方剂存在着这种"相恶"的配伍关系,现分四种情况,分别举例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晓承 《开卷有益》2009,(11):38-38
根据病情需要和用药法则,将几种药物合用称为配伍。配伍使用可增强药物的疗效,调节药物的偏性,减低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中药配伍讲究“七情和合”,“七情”包括:  相似文献   

5.
略论中药胎毒研究与"黄连引起新生儿黄疸"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欧洲发生的"反应停"药物致畸灾祸震惊世界.自此WHO等国先后制定了药物生殖毒性的检测方案,促进了药物胚胎毒性的研究以及研究方法的进步,各地又先后发现许多新老药物对胎儿的毒性影响.在胚胎发育期间药物引起的胚胎死亡、畸形、胎儿生长迟缓与功能不全,以及神经、免疫、内分泌和酶系统受到损伤等视为药物的胚胎毒性.  相似文献   

6.
附子与5种中药配伍抑毒增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别论述了干姜、甘草、大黄、木通、生地黄5种药物与附子配伍后对附子毒性和药效的影响。实验及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配伍,不仅可以降低附子的毒性和副作用,还可增强附子疗效,扩大其应用范围。同时发现,配伍后5组药物中均存在着对立的一面,其配伍体现了对立统一观。这为临床安全有效应用附子,扩大其使用范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药配伍减毒在人体内的作用机制主要有药物作用受体调节、药物代谢组学的影响、药物蛋白组学的影响、药物基因组学的影响。配伍药物在体内会改变有毒中药发挥药效物质的分布表现、药物浓度和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同时可以改变有毒物质的分子结构,从而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体外机制包括组织器官结构和细胞分子水平的影响,Caco-2细胞模型、肝肠微粒体模型、肠道菌代谢模型可以很好地解释体外机制。总之,中药在配伍过程中药效及毒性均会发生一定变化,变化的具体方式需要体内及体外共同研究确定,进而充分了解药物的毒性改变,对中药配伍研究及中医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药七情含有丰富的哲学内容。一、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表现为配伍六情中的药物出现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1.具有联系的多样性,如相须相使能增强功效或产生新功效,……相反能增强或产生毒性。2.六情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特,点而成系统。如配伍的整体功能可大于或小于组成它的各药功能之和;一味药随配伍不同而功能有异;配伍药间比例或剂型不同功能亦有异;配伍可以是两味,也可增加药味组成较大或更大的方,具有整体化特点。二、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1.药物配伍后出现功能增强或新功能,药在方中的主次地位又可改变,呈现同一性。2.药物配伍后可消减功效,可增强或产生毒性,呈现斗争性。3.上述两种情况可存一方中,但在总体上呈协同作用。4.相须与相反、相畏与相杀、相使与相恶构成三对矛盾。  相似文献   

9.
“异类相制”理论源于临床,是传统中医药理论传承基础上的创新,对有毒中药的临床应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异类相制理论的指导下,对中药复方配伍减毒的物质基础进行深入分析,方能阐明配伍减毒效应的内在机制。在物质基础的层面探讨中药复方配伍减毒的作用机制,应从毒性的化学成分、毒性成分的代谢、毒性物质与效应的相关性三个途径入手,充分借鉴现代科学领域的最新技术和研究方法,加强多学科协作,进行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0.
廖国庆 《当代医学》2011,17(21):29-30
目的探讨细胞毒性药物的临床不合理配伍应用状况,以此为细胞毒性药物的合理配伍应用提供有价值的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7月~2010年3月期间3812张临床细胞毒性药物处方,并对其中139张细胞毒性药物配伍不合理处方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对139张临床细胞毒性药物(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有71张不合理配伍应用处方原因为溶剂应用不合理,约占51.08%;有29张不合理配伍应用处方原因为配伍不合理,约占20.86%;有8张不合理配伍应用处方原因为浓度及应用时间不恰当,约占5.76%;有3张不合理配伍应用处方原因为抗肿瘤药物毒副作用处理不恰当,约占2.16%;有28张不合理配伍应用处方原因为抗肿瘤药物复配液稳定性因素作用,约占20.14%;139张临床细胞毒性药物(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处方配伍应用原因主要为溶剂应用不合理,其次是配伍不合理及抗肿瘤药物复配液稳定性因素作用。结论在实际的临床工作当中,对细胞毒性药物的临床不合理配伍应用要予以及时有效的临床用药干预,以最大限度的防止细胞毒性药物毒副作用对患者所造成的损害,尽可能地减少细胞毒性药物的临床不合理配伍应用现象,确保药物应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七情"(《神农本草经》)指的是中药配伍的基本内容;而"君臣佐使"(《神农本草经》)为方剂学术语,是方剂配伍组成的基本原则;"十八反"(《儒门事亲》)、"十九畏"(《珍珠补囊药性赋》)指的是配伍禁忌;药对(《药对》)则是中药配伍的一种形式。"七情"在近代以前即是"配伍",在现代文献中只是中药配伍的基本形式,而现代对于药物的配合使用已远远超过了其基本内容,"七情"已不能准确概括药物之间的配合关系,从而产生了"配伍"这个概念,"配伍"既能保持原意,又能广泛地概括药物之间的配合关系,更能确切地反应术语的内涵。所以"配伍"作为单味药的应用同药与药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规范术语符合考证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中药毒性及其影响因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传武 《中外医疗》2008,27(36):5-6
目的 探析中药毒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中药毒性以及毒性强弱都是相对的,中药毒性与药物品种与基源、炮制、煎法与服法、药物配伍以及用量、用药时间等因素有关.结果 中药经过长期的实践,传统中药就有以毒攻毒的治疗疾病的方法,总的来讲服用中药比西药安全得多.结论 在工作和研究中避免上述因素的影响,有助于提高中药疗效,减少其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药在中医临床实践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传统上认为中药作用相对温和,且按照理法方药的原则进行配伍,不良反应较少.但随着中药现代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中药毒性逐渐被实验所发现,而一些中药在体内外的动物实验也显示出对生殖功能有一定的损害.随着现代药学的发展,药物的用法用量及配伍发生变化,中药新药的安全评价已经把生殖毒性列入其中.本研究对近年来有关中药生殖毒性的研究进行整理归纳,并重点从中药对两性生殖毒性损害及胚胎毒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药安全性问题备受关注,国内外学者从中药安全性监测、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等方面对中药(尤其是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做了大量研究.中药不良反应(ADR)监测方面,目前仍以不良反应报告为主,大型的集中监测较少,未来可全面铺开.未来中药安全性研究可借鉴药物警戒中信号的挖掘和处理,从大型处方追踪数据库挖掘或筛选信号,以判断药物和可疑不良反应之间是否存在可能的因果联系.临床研究方面,目前以回顾性分析为主,未来可依据中药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做一些不同与化学药品的分析和研究,如辨证是否准确、体质判断、药物配伍等.实验研究方面,目前关注的仍是中医古籍记载的“毒性药物”,未来可多关注非传统“有毒”中药的安全性研究.中成药的安全性研究相比中药饮片要成熟一些,未来可多关注中药饮片的安全性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药本身具有有效性,也具有一定的有毒性,实际应用中既可以治疗疾病,又能够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威胁,而将多味中药材联合使用,通过合理的配伍,调节偏性,制约毒性,取之中药功效之所长,可以达到减毒增效的效果,目前已得到古今医家的普遍认可。虽然目前中药的毒性颇受争议,但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却能够利用其所存在毒性起到"以毒攻毒"的效果,科学的配伍使用无疑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故中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通过对中药配伍减毒增效的研究概况、机制以及存在问题等进行探讨,浅谈对中药配伍减毒增效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用药配伍时要掌握一定的用药法度,相须使用则应注意以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合用,如麻黄配桂枝;相使配伍则强调主药和辅药,如黄芪配茯苓;相杀配伍主要是降低药物的毒性,而又能增强药物的作用,如小半夏汤中的半夏配生姜;相反可以为寒热性质相反的药物配伍应用,取其相互制约,相反相成之效,如麻杏甘石汤中的麻黄配石膏。另外尤须注意,药物的剂量可以影响主治病证,如小承气汤、厚朴三物汤和厚朴大黄汤。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还包括中药材的品种、产地、采集时间、贮藏方法、炮制方法、剂型、给药途径、剂量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病情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旨在探讨含毒中药在临床合理应用与不良反应的关系,增强人们对含毒中药的正确认识,引起人们对含毒中药毒性对人体危害的重视。方法:对含毒中药及其制剂所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造成含毒中药不良反应毒害危及人体健康的主要原因是用药不规范,对药物的性能、配伍、用量和个体差异等掌握不准确。结论:必须准确掌握每味药物有无毒性及毒性大小,用法用量、配伍及体内代谢等,开展对含毒中药的药理毒理研究,是减少和预防含毒中药在临床防病治病中不良反应的相关对策,以保证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检索有关文献资料中中药肝毒性的报告及其与中药药性、有效成分之间的关系.中药药性及其有效成分与肝毒性有一定相关性.肝毒性主要集中在寒、热类,苦、辛类,归肝、脾、肾经类和有效成分中碱、甙类药物方面.配伍、炮制可降低药物肝毒性.掌握中药致肝毒性损伤的途径、靶点,对临床早期诊断与救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药的安全性是临床应用的关键因素。肝脏作为药物代谢的重要场所,也是药物毒性反应的主要靶器官之一。中药毒性与药性、体质、配伍等密切相关。中药肝毒性的作用机制涉及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炎症反应、胆汁淤积、能量及糖脂代谢紊乱、肝药酶影响等,且因中药成分复杂,具有多途径、多靶点作用,加之药物成分间相互作用等影响因素,导致中药毒性研究和安全性评价存在诸多问题。中药安全性评价应结合中药的特点,排除农药残留、重金属、真菌等外源性污染因素,并重视同名异物、产地与种植条件、炮制、配伍等源于中药自身因素的影响。近年来,中药肝毒性研究采用结构预警预测肝毒性成分,加强离体与整体实验、药代与毒代综合分析,并结合运用系统毒理学等新理论、新技术与新方法进行精准评价,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中药的发展来看,在由单味药发展到几种药配合应用,以及进一步将药物组成方剂的漫长的过程中,人们通过大量实践,掌握了丰富的配伍经验。有些药物因协同作用而增进疗效,有些药物却可能互相对抗而抵消、消弱了原有的功效;有些药物因为相互配用而减轻或消除了毒性或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