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3基础生命抢救(BLS) CPCR的抢救程序:一般主张按A、B、C、D、E等进行。有的学者认为在实际情况下应将B与C调换一下,可能更符合实际情况。因为心跳骤停后肺泡内尚有适量空气,所以应先按压心脏4~5次以维持大脑组织所需血液,然后再口对口呼吸。具体CPCR手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不主张心腔内注射,除非静脉通路尚未建立而又急需肾上腺素抢救时,心腔内注射发挥药物疗效的时间并不比静注更快,因为从上肢静注肾上腺素后,经2~3次心脏按压即可使药物到达到心脏;心腔内注射还容易损伤冠状动脉;药物若渗人心肌或误注人心肌,可引起心肌坏死或心内膜下出血。有的作者认为,只有大剂量肾上腺素(0.1~0.2mg/kg), 相似文献
3.
1 概述 现代复苏始于1936年,前苏联外科专家建立动物模型,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和电除颤,50~60年代形成复苏三要素,即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和电除颤。1985年全美复苏会议形成心肺 相似文献
4.
复苏后治疗为第三期复苏,即后继生命支持,主要是脑复苏,其目的是恢复智能和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3后期复苏
后期复苏主要是维持血压及循环功能。
(1)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处理:首选利多卡因,剂量为50~100mg,静推2-3min;如无效.可重复注射。亦可选用胺碘酮(150~300mg)等其它抗心律失常药或100J电复律。如病人神智不清、低血压、肺水肿,宜首先用100J电复律,如无效可加大电能直至200~300J,然后静注利多卡因(剂量同前)或胺碘酮。如患者用100J成功,但以后又回复到室性心动过速,再用较低电能进行电复律亦能转复成功。药物或电击复律成功后, 相似文献
6.
7.
《青岛医药卫生》2006,38(5):400-400
2.5.5联合用药原则单独使用一种降压药的有效降压率为50%~60%,还有40%~50%的患者需用两种或更多药物。联合用药可使疗效相加、用药剂量减少和减轻不良反应。临床上将二种、三种甚至四种药物合用治疗高血压很常见。一般先用一种降压药物,效果不理想时加用另一种降压药物,必要时采用三联或四联用药方式,以减少单一药物因剂量过大所致的药物不良反应及发挥联合用药的协同作用。JNC7认为,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血压水平超过目标血压20/10mmHg以上,常需要2种或2种以上降压药来达到目标血压(〈140/90mmHg,糖尿病或慢性肾病患者〈130/80mmHg),其中一种通常为利尿剂。 相似文献
8.
《青岛医药卫生》2007,39(1):78-79
3.2钙拮抗剂(CCB)常用钙拮抗剂有三大类,分别是苯烷胺类,以维拉帕米(Verapamil)为代表;硫氮卓类,以地尔硫(硫氮酮,Diltiazem)为代表;二氢吡啶类,以硝苯地平(心痛定,Nifedipine)为代表,其控释剂为拜心同(30mg/片),其缓释剂为尼福达(20mg/片);此外新合成的制剂有尼群地平(Nitrendipine)、尼卡地平(Nica dipine)、尼莫地平(Ni modipine)、非洛地平(Felodipine)、氨氯地平(络活喜,Amlodipine)、拉西地平(Lacidipine)等,其中氨氯地平、非洛地平、拉西地平及拜心同等作用时间长,不致引起血压昼夜明显波动,特别是拜心同口服片,血压昼夜谷… 相似文献
9.
10.
动脉瘤(Aneurgsm)是动脉管壁由于先天性结构异常或后天性病理变化,致局部动脉壁脆弱,在血流不断冲击下,造成局部动脉管壁向外异常扩张或膨出所致的一种病变。动脉瘤可发生于全身动脉的任何部位,如脑动脉瘤、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内脏动脉瘤(包括脾、肝、腹腔、肠系膜、肾、胃十二指肠、胰十二指肠、胃网膜等动脉瘤),周围动脉瘤(如股、颈、胭、锁骨下、肱、桡、腋、髂等动脉瘤)。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2.2心绞痛的分级
心绞痛的分级,根据加拿大心血管病分类分为4级,见表6-1。
Braunwald心绞痛临床分型有:(1)稳定性心绞痛;(2)不稳定性心绞痛;(3)变异型心绞痛。在以往心绞痛的各种分型和临床危险度分层中,都没有考虑到患者是否伴有心肌梗死标记物的异常。 相似文献
15.
心律失常治疗的基本原则是用药必须个体化。用药前必须了解病人的心动过速是室上性的,还是室性的;心动过速发作时QRS波是正常的,还是宽大的;病人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基础;有无心功能不全。同时还要了解哪些药适用于或不适用于哪一类病人。心律失常的治疗目的,不仅是要消除心律失常;更重要的是挽救病人的生命,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后者比前者更重要。 相似文献
16.
(3)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对UA病人可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特别是对那些症状严重,危险分层较高及对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均应在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以便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决定是否选择冠状动脉重建术。Lindmark报告,UA病人施行侵入性治疗后12个月,病死率较未施行侵入性治疗者下降5.1%(P=0.004)。 相似文献
17.
18.
4 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原则和方法4 .1 房室传导阻滞应针对不同的病因进行治疗 ,如解除迷走神经张力过高 ,停用有关药物 ,纠正电解质失调、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等。(1)Ⅰ度房室传导阻滞与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如无症状无需治疗。(2 )药物治疗 :1)抗胆咸碱能药物 :如阿托品 (0 5~ 2 0mg静脉注射 )、山莨菪碱、东莨菪碱、心宝等 ,可提高房室阻滞者的心率 ,适用于阻滞部位位于房室结的病人。2 )拟肾上腺素类药物 :如麻黄素、异丙肾上腺素(1~ 4 μg/min) ,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可用于任何部位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但用于急性心肌梗… 相似文献
19.
3.4 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
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者其冠脉常有较严重狭窄,但导致狭窄的粥样斑块相对稳定,不易破裂,故其心绞痛发作与心肌耗氧量增加或冠脉供血减少有关,而与血栓形成或血小板集聚关系不大,故不提倡对稳定型心绞痛行抗凝剂治疗。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可发展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也有作者建议对先前有心肌梗死史、冠脉造影异常或运动试验阳性的慢性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患者,宜给予抗血小板治疗,一般选用阿司匹林口服。 相似文献
20.
人们在生产、劳动和生活中 ,由于外伤、疾病、中毒、电击、淹溺、低温、高温等因素所致的心跳、呼吸骤停经常发生 ,最常见的是心脏病急症导致的心源性猝死。心跳、呼吸骤停后 ,循环、呼吸也随即终结。当心跳、呼吸停止 4~ 6分钟后脑细胞会发生不可逆转的损害 ,院外急救人员应不失时机 ,采取紧急急救措施 ,促使心跳、呼吸功能迅速复苏 ,促进脑功能的恢复。现代复苏医学把这种急救措施称之为心肺脑复苏技术( CPCR) ,并总结为头后仰抬颌 ( A)、人工呼吸 ( B)、胸外心脏按压 ( C)三部曲。实践证明 ,院外心肺脑复苏开始越早 ,患者存活率越高 …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