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TNF-α的影响。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注射用头孢西丁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膈下逐瘀汤煎服,观察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TNF-α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TNF-α均降低,血浆黏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及TNF-α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TNF-α比较,治疗组患者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膈下逐瘀汤可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液流变学,调节TNF-α水平,为膈下逐瘀汤治疗慢性盆腔炎可能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通塞脉片联合常规疗法对糖尿病足患者炎症因子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8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疗法(控制血糖、改善微循环、抗感染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通塞脉片。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比较相关炎症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血清WBC、CRP、IL-6、TNF-α水平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值及红细胞电泳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值低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电泳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采用常规疗法相比,加用通塞脉片治疗糖尿病足疗效满意,能更好地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3.
唐聪 《新中医》2020,52(13):82-84
目的:观察骨康胶囊联合依托考昔片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52例。对照组给予依托考昔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骨康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对比2组临床疗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基质金属蛋白酶-13 (MMP-13)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IL-1β、IL-6、TNF-α、PGE2、MMP-1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3%,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康胶囊能改善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炎症反应,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治疗效果,用药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自拟活血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伴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40例为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160例自拟活血通络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中医疗效。参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及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聚集率)的水平。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测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两组的患者的认知功能变化。对比两组的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rng scale,ADL)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NF-α、IL-6、IL-1β均显著降低,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力、语言能力、MMSE评分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力、语言能力、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活血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伴氯吡格雷抵抗的疗效确切,能显著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炎症反应,提高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朱建波  顾红红 《新中医》2017,49(4):97-100
目的:观察止痛化癥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9例慢性盆腔炎气虚血瘀证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头孢曲松钠及替硝唑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服止痛化癥胶囊。2组均用药14天。比较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下腹痛、腰骶痛、经量多及带下量多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的4项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Fib、血浆黏度、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及CR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的4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及CRP、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79.6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痛化癥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炎气虚血瘀证,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血液流变学指标及CRP、TNF-α水平,治疗效果优于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对闭合性胫腓骨干骨折早期患者IL-1、IL-6、TNF-α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90例闭合性胫腓骨干骨折早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病情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7 d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IL-6、TNF-α及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d IL-1、IL-6、TNF-α、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 d IL-1、IL-6、TNF-α均较术后1 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7 d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术后1 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7 d全血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术后1 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7 d IL-1、IL-6、TNF-α、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可降低闭合性胫腓骨干骨折早期患者IL-1、IL-6、TNF-α及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水平。  相似文献   

7.
严小丽 《新中医》2016,48(6):86-88
目的:观察祛痰散瘀方联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的影响。方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盐酸二甲双胍片等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祛痰散瘀方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记录其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TNF-α水平及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血小板黏附率、红细胞积压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6%,对照组为7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各项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积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TNF-α、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高切及红细胞积压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上述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2组患者血小板黏附率治疗前后变化不大(P0.05)。结论:祛痰散瘀方辅助治疗痰瘀证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可有效调节TNF-α水平,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效果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8.
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盆腔炎6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盆腔炎患者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妇科千金片治疗,治疗组采用当归芍药散治疗。对2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血浆炎症因子进行检测及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9%,对照组为79.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对照组细胞压积水平外,2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浆炎症因子指标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芍药散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浆炎症因子水平,可能为该方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血液流变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2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有效率为77.05%,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气活血法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和改善血液流变学相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血液流变学和血脂的检测,探讨补肾壮骨通络汤对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肝肾亏虚型)的规范化治疗效果。方法:选取ARCOⅠ、Ⅱ期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中医辨证属肝肾亏虚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自制补肾壮骨通络汤,对照组口服活血健骨片,连续用药3个月,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性指数、血沉方程K值、纤维蛋白原、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电泳时间、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中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较治疗前改善明显(P0.05);血脂指标高密度脂蛋白增高,而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均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及血脂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壮骨通络汤可改善肝肾亏虚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血液指标,与活血健骨片效果相当,中医药对症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谢湘云 《中医药导报》2007,13(12):73-73,76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血瘀证患者的血液流病学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LBY-N6A自动清洗旋转式黏度仪等测定慢性肺心病血瘀证患者、非血瘀证患者与健康成人的血流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血瘀证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全血的高切、中切、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及血浆黏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全血高切、中切和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全血还原黏度(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均较非血瘀证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电泳增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慢性肺心病血瘀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按照中医辨证论治原则,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对改善人体血液微循环,预防和治疗慢性肺心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凝血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35)采用中药汤剂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n=35)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2组受试对象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D-二聚体(D-dimer,D-D)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以及伤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凝血指标:PT、APTT、D-D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凝血指标:PT、APTT、D-D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的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sis,DVT)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以改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液高凝状态,激活纤溶系统,调节血液黏度,从而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汤联合西医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PAD)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因子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老年2型糖尿病PA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4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活血通络汤治疗。2组均14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比容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IL-6、TNF-α及CRP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及红细胞比容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活血通络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PAD,能降低患者IL-6、TNF-α及CRP水平,改善患者血液黏度及血流速度,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3.55%,对照组74.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治疗中风后眩晕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达到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普通针刺联合手法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急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患者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单纯采用普通针刺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普通针刺联合手法治疗,并从疗效观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评价,观察治疗前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等实验室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针刺联合手法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急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显著,不失为一种方便、简捷、安全、经济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张燕萍 《新中医》2019,51(4):192-195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予红藤汤与妇炎消胶囊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的疗效及对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96例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2组均给予常规抗炎西药和妇炎消胶囊治疗,观察组加用红藤汤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随访6月内的复发率,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血清炎性因子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 (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值、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与IL-1β、IL-6、CR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各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总复发率16.67%,低于对照组的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予红藤汤与妇炎消胶囊治疗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降低复发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侯海敏 《新中医》2020,52(17):84-87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方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脂代谢、血液流变学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糖尿病治疗,对照组加用羟苯磺酸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方治疗。比较2组脂代谢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hs-CRP、VEGF、SDF-1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脂代谢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LDL-C、TG、TC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红细胞变形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hs-CRP、SDF-1、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hs-CRP、SDF-1、VEG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清hs-CRP、SDF-1、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抑制血清hs-CRP、VEGF、SDF-1的表达水平,改善患者脂代谢和血液流变学指标,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痹祺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压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并伴有高血压患者59例(治疗Ⅰ组);同时选取确诊为类风湿关节炎无高血压患者58例(治疗Ⅱ组);两组患者治疗方案相同,选取伴有高血压的RA患者28例为对照组(基础治疗药物同Ⅰ、Ⅱ组,但不加用痹祺胶囊).观察Ⅰ、Ⅱ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观察Ⅰ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全血高切黏度(BGH200)、全血低切黏度(BGL3)、血浆黏度(PGLUTI)、红细胞聚集指数(ARBC)、血小板数(PLT)及血沉(ESR)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12周后,治疗Ⅰ组血压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Ⅱ组血压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Ⅰ组和对照组血压均有下降,治疗Ⅰ组比对照组下降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Ⅰ组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沉指标治疗后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痹祺胶囊具有活血化瘀,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等血液流变学高黏状态,对RA伴有高血压者的血压有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肝阳夹痰证患者服用定眩汤前后血液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将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肝阳夹痰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予定眩汤口服,对照组予西比灵。两组均连续服药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TCD及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1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全血还原黏度(低切)及全血还原黏度(高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低切)、全血还原黏度(高切)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基底动脉(BA)及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的收缩期血流速(Vs)、舒张期血流速(Vd)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BA、RVA"的Vs、Vd及"LVA"的V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眩汤治疗肝阳夹痰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能改善脑部血流速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疗效优于西比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芪虫藤饮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炎症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8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虫藤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炎症因子、神经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1%,高于对照组的75.00%(P 0.05)。治疗前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高切、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别均不大(均P 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hs-CRP、NIHSS评分、高切、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下降(均P 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明显(P 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黄芪虫藤饮联合西医治疗对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疗效较单独使用西医治疗更为显著,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及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