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 要目的:探讨经剑突下切口胸腔境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手术的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无锡市人民医 院 2019 年 4 月至 2022 年 6 月期间行胸腔镜下前纵隔肿瘤切除的手术患者 92 例,按手术入路方式分为经剑突下入路 组 52 例及经侧胸入路组 40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 发生率、术后拔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经剑突下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经侧胸入路组,术后 24 h VAS 评分 低于经侧胸入路组,但术后拔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长于经侧胸入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 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相较于经侧胸入路胸腔镜手术,经剑突下切口胸腔 境下前纵隔肿瘤切除手术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疼痛程度更轻,但术后拔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研究不同入路腹腔镜根治术(LRR)治疗左半结肠癌(LSCC)对血清肿瘤标志物、免疫因子的影响。 方法:选择 2018 年 1 月至 2021 年 12 月于郑州第九人民医院治疗的 104 例 LSCC 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 观察组,各 52 例。对照组患者行侧方入路 LRR,观察组患者行横向入路 LRR,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前、 术后 7 d 血清肿瘤标志物、免疫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均少于 对照组,清扫淋巴结数目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 7 d 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 –7 (MMP–7)、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1(TIMP–1)、血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1(SDF–1)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 (sVCAM–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后 7 d 的外周血 CD3+ 、CD4+ 水平、 CD4+ /CD8+ 比值高于对照组,外周血 CD8+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 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与侧方入路 LRR 相比较,横向入路 LRR 治疗 LSCC 创伤小, 切除病灶、清除淋巴结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可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免疫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用单孔胸腔镜手术(SPVATS)进行胸部外伤治疗,探讨 SPVATS 在胸外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东莞市第三人民医院 2016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间开展的胸外伤疾病 52 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SPVATS) 26 例和对照组〔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26 例,评价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中出血量、胸管留置时 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结果:52 例患者均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病例,无重症或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胸管留置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 24 h、72 h 疼痛分数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两组患者的术后 1 周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在胸外诊疗二次创伤程度更低, 恢复更快,术后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探究股骨颈骨折(FNF)患者经 SuperPATH 入路髋关节置换术(THR)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洛阳正 骨医院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5 月收治的 102 例 FNF 患者,按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51 例。观察 组接受 SuperPATH 入路 THR 治疗,对照组接受 Moore 入路 THR 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前、术后 1 个月、3 个月 Harris 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前、术后 7 d 疼痛介质〔一氧化氮(NO)、5– 羟色胺(5–HT)〕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 切口长度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1 个月、3 个月观察组患者 Harris 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7 d,观察组血清 NO、5–HT 水平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 意义(P < 0.05)。结论:FNF 患者经 SuperPATH 入路 THR 治疗可有效提高髋关节功能,缓解术后疼痛感,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探究单孔及三孔全胸腔镜入路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价值。 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 2021 年 9 月至 2022 年 9 月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76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对照组、观察组,各 38 例。对照组患者行三孔全胸腔镜入路手术,观察组行单孔全胸腔镜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 的临床各项指标、免疫功能、肺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 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1 d,观察组患者外周血 CD3+ 、CD4+ 、CD4+ /CD8+ 均高于对照组,CD8+ 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相较于三孔全胸腔镜入路手术, 单孔全胸腔镜入路手术的应用,对提高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效果的优势更为明显,能够减轻患者受到的免疫损 伤,并且还可改善其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USFNB)联合硬膜外镇痛(PCEA)对全麻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炎症因子水 平及疼痛程度的影响。 方法: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020 年 6 月至 2021 年 6 月接诊的 80 例全麻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进 行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把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 例。对照组给予 PCEA,观察组给予 USFNB 联合 PCEA。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白细胞介素 –6(IL–6)水平和 疼痛程度。 结果:两组患者的 hs–CRP、TNF–α、IL–6 水平均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观察组不同时间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的疼痛评分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且观察组不同时间的疼 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全麻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行 USFNB 联合 PCEA,可 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并显著减轻其疼痛。  相似文献   

7.
〔摘 要〕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老年外伤性血气胸(TH)患者的效果。 方法:选取福州市第二医院 2019 年 1月至2021年1月诊治的60例老年TH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开胸手术治疗, 观察组接受胸腔镜(VATS)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围术期指标、手术前后创伤指标、疼痛介质指标水平、 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优良率为 96.67 %,高于对照组的 73.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胸腔引流时长、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术后 3 d、5 d,观察组患者创伤指标、疼痛介质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 3.33 %,低于对照组 27.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老年 TH 患者比较,应用 VATS 手术治疗在提升手术效果、抑制分泌疼痛因子、优化围术期指标、 减少并发症方面更具优势,且对机体创伤应激损伤更小,更有助于缩短患者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比较经胸锁乳突肌肌间入路(SMIA)甲状腺切除术与经颈白线入路(LACA)切除术治疗甲状 腺肿瘤(TT)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厦门市中医院 2018 年 6 月至 2021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 90 例 TT 患者,按手 术方案不同分成 SMIA 组与 LACA 组,各 45 例。LACA 组患者接受 LACA 甲状腺切除术治疗,SMIA 组患者接受 SMIA 甲状腺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评分、美观度评分、手术前后创伤 定量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结果:SMIA 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及住院时长均较 LACA 组短,术中失血量较 LACA 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6 h、12 h、1 d、3 d,SMIA 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较 LACA 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1 个月、3 个月、6 个月,SMIA 组患者的温哥华瘢痕量表(VSS) 评分较 LACA 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1 d、3 d,两组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 –6(IL–6)、 去甲肾上腺素(NE)、C 反应蛋白(CRP)、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均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且术后 1 d、3 d,SMIA 组患者的 IL–6、NE、CRP、ACTH 较 LACA 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术后 1 d、3 d,两组患者的 CD3+、CD4+、CD4+ /CD8+ 水平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且 SMIA 组患者的 CD3+、CD4+、CD4+ /CD8+ 较 LACA 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SMIA 组患者的并 发症总发生率为 4.44 %,较 LACA 组的 20.00 % 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相较于 LACA 甲状 腺切除术治疗 TT 患者,应用 SMIA 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在优化围手术期指标、减轻术后疼痛感、减少并发症、提升瘢 痕美观度方面更具优势,且对机体创伤应激反应、免疫功能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9.
〔摘 要〕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治疗肺大泡对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 2016 年 7 至 2020 年 7 月东莞市东南部中心医院收治的 52 例肺大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行单纯 闭式引流治疗)和研究组(行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治疗),每组 26 例。比较两组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 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分和术后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水 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常规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 而 GQOL–74 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 Cor、NE、Ang Ⅱ水平均低于常规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3.85 %,显著低于常规组的 23.08 %,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结论:采用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治疗肺大泡,能缩短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降低手术应激反应, 减轻疼痛,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观察显微微创切除手术治疗腰椎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效果及对脊柱稳定性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邵武市立医院 2010 年 5 月至 2021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64 例腰椎椎管内神经鞘瘤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 组与观察组,各 32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后路全椎板入路开放式手术,观察组患者进行显微微创单侧半椎板入路切除 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6 个月两组患者腰椎前凸角均升高,胸椎后凸角、矢状面平衡均下降, 且术后 6 个月观察组患者腰椎前凸角均高于对照组,胸椎后凸角、矢状面平衡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术后 6 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及 Qswestry 评分低于对照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 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 12.48 %,低于对照组的 34.38 %,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治疗腰椎椎管内神经鞘瘤使用显微微创切除手术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患者脊柱 稳定性,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摘 要目的:评价与分析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THA)患者采用前方入路(DAA)与后方入路(PA)术式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2018 年 6 月至 2019 年 6 月诊断为股骨缺血性疾病、髋关节发育不良及髋部骨性关节炎的 患者共 60 例,随机分配 30 例患者为 DAA 组。另外的 30 例患者为 PA 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 流量、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HS)、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及术后满意度。 结果:对 60 例 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 6 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 PA 组比较,DAA 组术中出血量、 术后引流量少,术后 6 个月 HHS 评分、WOMAC 评分更有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THA 患者 采用 DAA 术式的早期疗效令人较为满意,而且具有髋部组织损伤少、出血量少、恢复时间短、回归日常活动时间提前等优 势,患者术后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摘 要目的:探讨前后不同入路内固定术对脊柱后凸患者畸形矫正的效果的比较。 方法:收集 2019 年 1 月至 2020 年 1 月广州市增城区中医医院收治的 80 例脊柱后凸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 40 例。两组患者入院 后均给予营养支持等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前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后入路病灶清除减压内固 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C 反应蛋白(CRP)、Cobb 角改变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两组患者 的 CRP 水平、Cobb 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3 个月、6 个月两组患者的 CRP 水平、Cobb 角均有不 同程度降低,且观察组的 Cobb 角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 3 个月、6 个月两组患者的 CRP 水 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前后入路手术治疗脊柱后凸患者临床疗效均较好,其中后入路内固定术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更少,在畸形矫正、术后维持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3.
用系统方法探讨中医证的本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在反思过去研究中受朴素还原论错误影响的基础上试用系统方法探讨中医证的本质中医的证可以理解为整体作为一个系统对病因作出反应所处的一种状态,这种整体反应状态从系统科学角度看是一种整体涌现现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胸入路一期病灶清除Z-PCATE钉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002年3月至2008年7月共收治胸椎结核患者36例,均伴有胸背疼痛、乏力、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其中11例有后凸畸形,平均Cobb角27°;20例伴神经功能障碍,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9例,D级10例.全部采用胸膜外采用经胸腔入路,行病灶清除、Z-PCATE内固定.术后卧床2~3个月、继续抗痨12~18月.结果:平均随访20个月,疗效满意,1年内结核病无复发,所有患者内固定无松动或断裂.未发生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等并发症.胸背疼痛及结核中毒症状消失;结论:彻底病灶清除、加内固定,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有利于结核病灶的稳定与修复,在病灶内植入内固定器械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李翰卿先生,生前居山西四大名医之首。先生治学严谨,师法仲景,善用经方,终成经方一代宗师;倡导践行中西医结合,开宫外孕非手术疗法之先河;临证重视辨析夹杂,善用活血祛瘀之法,兼通内妇儿外各科,用药力求精练,尤善以小荆疗大病;晚年致力于建构病证症方药医学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Bayesian反馈法预测头孢唑啉在老年患者体内的药动学参数及血药浓度。方法 用HPLC测定头孢唑啉血药浓度。以1,2个实测血药浓度作为反馈,用Bayesian反馈法拟合估算老年患者的个体药动学参数,并与非老年患者比较。结果 老年组10例的CL为(60.1±17.3) mL·h-1·kg-1,Vd为(0.21±0.07) L·kg-1,t1/2为(2.6±0.8)h;非老年组10例分别为CL(87.6±34.4) mL·h-1·kg-1,Vd(0.19±0.08) L·kg-1和t1/2(1.5±0.4) h。二组CL,t1/2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Vd之间差异则无显著意义(P>0.05)。血药浓度预测值与实测值有良好的相关性(r=0.997)。结论 老年患者随增龄CL降低,t1/2延长,而Vd不变。用Bayesian反馈法估算的药动学参数可用于预测血药浓度及优化个体化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7.
张子琳先生是山西省名老中医,擅长中医内科、妇科及外科疾病的辨证论治,疗效卓著,医德高尚。张老为学精研经典,立论中正平允,用药平和轻灵,加减贴切妥当,提出坐底方的概念,重视顾护后天脾阴。  相似文献   

18.
立足紫杉醇生物原料发掘系统,重点剖析了原料林经营、细胞系培养的关键技术;提出从红豆杉-微生物共生系统、红豆杉近缘科属植物中筛选发掘紫杉醇及同系物的新途径的可能性。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干预紫杉醇生物原料发掘途径,将极大地丰富紫杉醇生物原料供给和满足国内外市场对紫杉醇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