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给予稳心颗粒及胺碘酮联合治疗,对照组40例仅给予胺碘酮治疗,两组观察周期均为3周。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室性早搏数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室性早搏数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减少(P〈0.05),而经过治疗后,组间相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早搏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且可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CAD)心律失常的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将9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7例采用稳心颗粒合并胺碘酮治疗,对照组43例仅给予胺碘酮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判定疗效,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行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治疗效果和主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显效32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13,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3.7%,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其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优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5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与对照组65例,治疗组应用步长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仅应用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早搏比单纯应用胺碘酮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焦海旭  赵金艳  张明秋 《陕西中医》2011,32(10):1290-1292
目的:研究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稳心颗粒,对照组采用胺碘酮。结果:冠心病心律失常病人的相关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7%,优于对照组的83.7%(P<0.05),Ho lter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3.3%,与对照组的7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流变指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未见明显副反应。结论:稳心颗粒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控制率与胺碘酮相当,改善相关临床症状优于胺碘酮,且毒副反应少,安全性高于胺碘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药合用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12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口服胺碘酮和稳心颗粒,对照组62例只服胺碘酮。结果: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观察组90.6%、对照组66.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室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效果满意,且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光明中医》2021,36(15)
目的探讨中药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根据治疗模式的差异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对照组实施胺碘酮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药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比较2组心脏功能指标、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室性心律失常转复律时间、入院到出院的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脏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心律失常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室性心律失常转复律时间、入院到出院的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药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高,可改善心功能,并减少不良反应,加速患者心功能好转和出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慢性心率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用稳心颗粒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能有效改善心率失常的症状,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对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24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20例,两组均用胺碘酮治疗,治疗组加用稳心颗粒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66.67%、治疗组9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20.00%、治疗组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对心律失常有较好效果,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比较稳心颗粒与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心律失常的患者100例,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所有患者采取常规抗心律失常治疗。其中,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治疗,连续治疗一个疗程即4周后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结果:研究组治愈33例(66%),好转15例(30%),无效2例(4%),总有效率96%。对照组治愈19例(38%),好转22例(44%),无效9例(18%),总有效率82%。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稳心颗粒对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稳心颗粒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9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室性心律失常的1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8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步长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采用胺碘酮治疗,观察1个疗程(4周)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纠正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对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均明显纠正,无显著性差异,但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不仅能明显纠正室性心律失常,且无常用治疗心律失常药物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张晶  苗玉敏 《新中医》2015,47(3):29-31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胺碘酮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24h内早搏频率变化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2.5%,治疗组为9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24 h内早搏频率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27.5%,治疗组为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室性早搏,可显著减少早搏频率,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心衰合并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和稳心颗粒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8例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静息心率、左心室EF、QT间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为74.4%,两组经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胺碘酮和稳心颗粒联合治疗心衰合并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症状性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73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另服步长稳心颗粒、胺碘酮,对照组另服胺碘酮,疗效均为6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78.9%、对照组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与胺碘酮合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症状性室性早搏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14.
黄绍均  黄文霜  陈福初 《新中医》2015,47(1):275-277
目的:观察分析在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96例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8例。对照组在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基础上单纯应用胺碘酮,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观察血压、心率及心室功能数值。结果: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3.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压、心率控制情况与心室重构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与胺碘酮联合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的频率及程度,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室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赵欣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2):31-32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针对原发病的治疗,研究组给予口服稳心颗粒9g/次,3次/d,口服胺碘酮100~200mg/次,2~3次/d;对照组给予口服胺碘酮100~200mg/次,2~3次/d,疗程均为4周,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行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治疗效果和主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研究组治愈28例,好转11例,未愈3例,治愈率66.7%,总有效率为92.9%;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15例,未愈7例,治愈率47.6%,总有效率为83.3%,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优于单独使用胺碘酮治疗,其临床效果稳定,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室早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常规给予β受体阻滞剂、利多卡因、安碘酮等药物;治疗组30例,同时加用稳心颗粒。结果:治疗组显效率53.3%,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率43.3%,总有效率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稳心颗粒治疗室性早搏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防治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2组。观察组44例采用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胺碘酮治疗。服用1年,观察心房颤动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1年期间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率治疗组为9.1%,对照组为15.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4%,对照组为86.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在防治消除心房颤动发作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门诊和病房各种心律失常患者68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口服稳心颗粒加胺碘酮,对照组28例口服胺碘酮,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2.5%,对照组有效率46.2%,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对各种心律失常均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98例,其中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胺碘酮治疗;观察组4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稳心颗粒。4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3.88%,对照组有效率为81.6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稳心颗粒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何水生  曾艳 《中医药研究》2011,(10):1278-1279
目的观察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并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联合治疗组口服稳心颗粒和胺碘酮片;稳心颗粒组口服稳心颗粒;胺碘酮组口服胺碘酮片。3组治疗时间为4周,分别观察治疗前后动态心电图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3.3%,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6.7%;稳心颗粒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66.7%,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76.7%;胺碘酮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66.3%,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80.0%。联合用药组临床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与稳心颗粒组和胺碘酮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用胺碘酮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室性早搏的效果比单用稳心颗粒和胺碘酮明显增高,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