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关于我得了糖尿病的事,现在我倒是不以为然,并不是不重视,而是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事实上我跟正常人没有两样,因为我与糖尿病这么年一直相处融洽,这些都益于我自己的摸索,下面我就说说我与糖尿病的事儿。  相似文献   

2.
因为我的职业原因,总是有同学咨询我关于糖尿病的事儿,当然他们大多数并不是糖尿病患者,而是家人有糖尿病,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我的这些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同学对糖尿病真的不了解,也存在不少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3.
我患糖尿病15年,认识了许多“糖友”。我发现,大家最困惑的问题是应该如何吃。通过我的经验总结和医生指导.我认为糖尿病患者如何吃,关键看血糖。  相似文献   

4.
<正>我初患糖尿病的时候,像许多人那样,经历过沮丧、绝望、焦灼、抑郁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在糖尿病大课堂的不断学习,我的心态逐渐平和下来,我懂得了一个道理:糖尿病不可治愈,但可防可控。不可治愈的概念,我的理解是,这病一旦得上,就离不开、惹不起、躲不了,死死地胶着着你;  相似文献   

5.
我今年61岁,十年前发现了2型糖尿病。不知不觉已经和糖尿病在一起十年的时间了,这+年里,我掌握了控制糖尿病的“五驾马车”,血糖控制的很好。当然起初发现糖尿病的时候自己很消极,觉得糖尿病特别可怕,一辈子就这样毁了,后来经过家人的关心和医院大夫的指导下,我摆正了心态,积极的走在抗糖的路上。这些年,除了驾驭糖尿病的“五驾马车”以外,还有以下几点体会,也算是我十年抗糖路的经验吧。  相似文献   

6.
看了《糖尿病新世界》2005年第4期“糖尿病患者的心路历程”之后,我也不自觉地想起了我的心路历程,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悲哀的路程。  相似文献   

7.
羁绊     
当我告诉人们我6岁的儿子患有糖尿病时,他们有时会问:“你们家还有其他人有糖尿病吗?”通常,在听到肯定的答复之后(我的两个姐妹和一个叔叔也都有1型糖尿病),他们都会感到释然,似乎这让他们觉得,他们家现在没有糖尿病人,因此他们自己或者儿女们以后也不会得糖尿病。  相似文献   

8.
奢侈的抑郁     
今天在糖尿病QQ群里,有个才知道患糖尿病的“糖友”,正在郁闷纠结地自叹自怜——这么年轻怎么得了这病?大家都在劝他,我什么也没说,我理解那感觉,那不是几旬劝说就能慰藉的伤怀,他需要的是时间。我刚知道得糖尿病的时候,也不敢相信这是事实,总希望一觉醒来,在一身冷汗过后,庆幸这只是个梦。  相似文献   

9.
我是在2002年上半年戴上2型糖尿病这顶“帽子”的。一开始,因为我对糖尿病知识一无所知,所以干着急,束手无策,情绪很低落。2004年上半年,我在《糖尿病之友》杂志上学习到不少有关糖尿病的知识,使我对糖尿病和“五驾马车”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深刻体会到自我血糖监测的重要性。2004年11月份我买了一台血糖仪,  相似文献   

10.
我是最近几天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获得了本刊,简直如获至宝,没白天没晚上地捧在手里阅读。它没有虚构、没有欺骗、真实可靠,而且内容丰富多彩,还是世界上的顶级水平,使我大开眼界。我在这之前对糖尿病知之甚少,患病一年多来,没有专治医生,没有固定医院,没有一个懂这方面知识的人对我讲过这类知识,我实在是个糖尿病盲。在迷茫中寻求追逐着,渴望有一盏明灯,有一条希望之路。自从阅读了这本杂志,我才真正看到了光明,以前看到的宣传单、广告都是不可靠的,只有《糖尿病新世界》才是全国糖尿病患者的希望。我希望该刊越办越好,一定要长期办下去,而且…  相似文献   

11.
让临床试验走出神殿——关于糖尿病一级预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是许多国家所面临的重要的、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而且现行的糖尿病治疗方法已被证明很难有效地阻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正如2003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主席Kgmm AIberti在巴黎举行的IDF开幕式演讲中所强调的:“Prevention is better than cure”。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对“大庆生活方式预防糖尿病研究”被Alberti教授列在这一领域几个里程碑式研究的首位而感到骄傲。  相似文献   

12.
我与糖尿病相伴已38个夏天了,由于调理得法,身体相安无恙,我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3.
如果我说糖尿病并不是什么坏东西,估计有成千上万的唾沫向我飘来.大家肯定会觉得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心想“有本事你得个糖尿病试试看,看你还说好不好”.马克思曾说过:“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问题.”所以糖尿病固然有百种不好,在此我们也要指出它的十个好处.我们先来看两个例子.  相似文献   

14.
<正>我是一位患有20年糖尿病的病人,今年72岁了。血糖控制得很好,从没有发生任何并发症。糖尿病的起因很复杂,比如:遗传、肥胖、饮食、运动、紧张、劳累、情绪、恼怒、不规律的不良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导致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都可能是糖尿病发病的诱因。  相似文献   

15.
我患糖尿病已经21年了,期间一直坚持运动,这使我在控制血糖上尝到了一些甜头,也吃了一些苦头。  相似文献   

16.
<正>我患糖尿病将近有4个年头了。从我的抗糖经历和不断接受糖尿病教育过程中,深切体会到,稳定血糖,必须从改变生活方式做起。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因体内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  相似文献   

17.
病友故事 我是2型糖尿病患者,前段时间胃炎复发。去医院化验酮体是+ -0.5,我在家测血糖并不高。请问血糖不高为何会出现酮体?  相似文献   

18.
我今年68岁。患糖尿病3年,当初体检时发现空腹血糖8.6mmol/L,餐后血糖10.9mmol/L,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盐酸二甲双胍,随后购买关于糖尿病防治方面的书籍,并订阅《糖尿病之友》杂志,从中了解和掌握了糖尿病知识。经过三年的实践,现在没有打针吃药,血糖已控制在正常水平了。我想将我的防治方法介绍给大家,希望和我一样的患者能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1974年查体发现糖尿病的老“糖友”,和大家一样,都长了一张喜欢美食的“大嘴”。在以前,有张能吃的“大嘴”是好事,说明这个人身体好。可是得了糖尿病之后,能吃的“大嘴”反倒成了一种负担。1天24小时,这张“大嘴”无时无刻不在诱惑我,让我难逃美食的束缚。  相似文献   

20.
在控制糖尿病的过程中,糖尿病病友只有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摸索血糖波动的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方法。上期在回顾我30年的控糖经历时,主要讲了在抗糖路上回头看时,主要看控糖成果、控糖意识和控糖心态,本文再讲讲看控糖管理和控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