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观察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作用及寻找亚低温治疗的最佳时间窗。方法选取120例符合HIE诊断患儿,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再将亚低温组分为6个小组,每组各10例,比较治疗前和治疗72h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情况。结果亚低温组在生后7、14、28d的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评分)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在生后6、12个月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均高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内6个小组的治疗前和亚低温治疗72h后,NSE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第1—4小组治疗前后NSE比较差异较大。结论使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HIE对患儿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有明显效果,且在不同时间开始治疗具有差异性.研究表明及早开始行亚低温治疗HIE对预防神经损害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亚低温疗法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佳县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60例新生儿HIE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和亚低温疗法。观察两组患儿疗效和症状改善时间,患儿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1,P=0.028)。对照组1例患儿因呼吸循环衰竭死亡。观察组患儿意识恢复、反射恢复、肌张力恢复时间及NBN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MDI及PD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亚低温疗法治疗HIE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舱前协同护理对高压氧综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6月本院确诊治疗的HIE新生患儿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协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高压氧综合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协同组给予舱前协同护理,对所有患儿应用神经行为测定(NBNA)、发育量表(MDI)、心理运动发育评分(PDI)进行评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疗效和家长满意度。结果:协同组患儿NBNA、MDI、P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协同组家长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舱前协同护理可有效提高高压氧综合治疗HIE新生患儿的疗效和预后,改善患儿的生长发育,提高患儿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善和促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神经运动功能恢复的辅助疗法。方法将85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在常规综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早期运动干预,对照组单纯常规综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智力发育指数(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结果出生后7d两组患儿NBN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d观察组[(38.84±1.56)分]较对照组[(36.12±2.23)分]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两组M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PD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11±9.97)分和(86.35±11.26)分];12个月观察组MDI、PDI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运动干预可促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预防和减轻脑损害后遗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院》2016,(5):685-687
目的观察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为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出生后6 h内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足月儿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均给予维持血压、血糖、降低颅内压、血液灌注、通气、护脑、消除脑干症状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治疗72 h后再复温,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36 h、治疗72 h的生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7、14、28 d后的NBNA评分分别为(31.24±4.0)、(35.87±4.95)、(38.94±4.9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1.24±4.02)、(31.74±3.04)、(34.87±3.4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足月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头部亚低温治疗具有近期、远期的神经保护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陈阳青 《医疗装备》2022,(19):146-148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仪联合综合性护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中生长发育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莆田市儿童医院收治的84例HIE患儿分为两组,每组42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实施综合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仪干预,随访至患儿出院后3个月,比较两组智力[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体格发育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干预前PDI及M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PDI及M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身高、头围及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身高高于对照组,头围及体质量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亚低温治疗仪联合综合性护理在HIE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利于促进患儿智力、运动和体格发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部亚低温对缺氧缺血脑病(HIE)新生儿脑功能指标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入该院的新生儿HIE患儿5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检测患儿的脑功能指标[(包括血清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及NSE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清MBP水平、NBNA评分及血清NSE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MBP和NSE含量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出生15 d及30 d时观察组NBN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部亚低温对新生儿HIE治疗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脑功能指标,降低血清NSE水平,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何国庆  陈辉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3):2083-2085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采用头部亚低温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经头部MRT或CT确诊为HIE的足月儿4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儿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24例以及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观察组)24例。两组患儿均采取维持血压、血糖,稳定内环境,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降低颅内压力,给予氧气支持,解痉镇静等综合性治疗,观察组患儿于出生6 h内给予头部低温治疗,并于治疗后72h再对患儿头部复温。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前、中、后神经系统症状发生情况,并于治疗第7天、第14天、第28天对两组患儿进行神经行为功能(NBN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神经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治疗后NBN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采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可起到保护神经功能的作用,安全可靠,远期治疗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徐伟  卢亚亚 《现代保健》2011,(35):48-49
目的 探讨高压氧联合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诊断为HIE的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高压氧联合护理干预)70例和对照组54例进行治疗,并行NBNA20项神经行为评分、精神运动发育商(DQ)评估和伤残率比较,判断疗效.结果 新生儿期NBN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DQ评分和伤残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压氧联合早期护理干预综合治疗HIE,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HIE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郑通喜  陈川碧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6):5159-5160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恢复期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诊断为HIE的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HBO)66例和对照组60例,进行比较观察。采用影像学头颅CT及神经、精神运动发育行为测定(NBNA、CDCC)对治疗后患儿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后遗症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患儿MDI、PDI明显提高,且后遗症少,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结论:高压氧对HIE患儿恢复期促进神经细胞的恢复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对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2月入住濮阳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监测治疗开始后0、24、48、72h外周血清NSE含量;比较两组患儿生后7、14、28d新生儿NBNA评分。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0、24、48、72hNSE水平分别为(20.32±6.75)ng/L、(23.26±2.89)ng/L、(38.12±7.96)ng/L、(31.91±10.14)ng/L;对照组分别为(19.76±3.82)ng/L、(24.41±5.91)ng/L、(48.67±9.96)ng/L、(41.78±3.46)ng/L;两组血清NSE含量在0、24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8、72h亚低温治疗组NSE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7d,两组患儿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14、28d NBNA评分比较,亚低温治疗组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能有效降低NSE水平,具有脑保护作用,对改善患儿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管玉成  曹甦 《现代保健》2014,(14):56-58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酯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儿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住院的中、重度HIE患儿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三维持、三对症的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49例加用胞二磷胆碱(CDPC)治疗,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酯(GM-1)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症状体征,行脑CT判定和NBNA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脑CT变化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NABA评分: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生后2 d内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生后7、14、28 d评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1与CDPC合用可发挥协同作用,促进受损神经细胞功能修复,逆转脑缺氧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显著提高脑机能,可明显改善中重度HIE的临床症状,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抚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86例HIE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3例,两组患儿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加用抚触进行早期干预。观察两组HIE患儿6d、9d、12d、15d及出院时NBNA评分情况。结果两组HIE患儿在抚触第6d时,效果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9d至出院时NBNA分值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E患儿给予早期抚触干预治疗,能促进患儿神经系统的发育,改善预后,降低伤残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HIE患儿生长发育质量。  相似文献   

14.
纳络酮治疗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建中 《现代医院》2009,9(3):23-24
目的研究纳洛酮治疗新生儿中、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于我院新生儿科2005年1月~2007年10月收治的71例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回顾性的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予纳洛酮维持,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BB),及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结果治疗组的CK-BB为(21.5±2.3)μmol/L,对照组为(27.5±3.6)μmol/L,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而治疗组的NBNA评分为(37.3±1.92),对照组为(31.32±1.95),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纳洛酮能有效治疗新生儿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与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代谢变化的关系,以评估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诊断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及预后的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30例在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足月新生儿与7例足月正常对照儿.所有研究对象于出生13天内进行头颅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测量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代谢产物波峰下面积值,同时记录研究对象的胎龄、性别、分娩方式、出生体重、头颅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时的日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分度等资料,于其生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28天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并对上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乳酸/肌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谷氨酸盐和谷氨酰胺/肌酸的比值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肌醇/肌酸、胆碱/肌酸的比值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轻度与中重度比较,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乳酸/肌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谷氨酸盐和谷氨酰胺/肌酸的比值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乳酸/肌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谷氨酸盐和谷氨酰胺/肌酸的比值与临床分度有显著相关性(均P〈0.01);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组右侧基底节和右侧额叶乳酸/肌酸、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谷氨酸盐和谷氨酰胺/肌酸的比值与患儿第14天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均P〈0.01).结论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诊断及短期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产小于胎龄儿( SGA)1岁时体格发育和神经发育的追赶状况,为早产儿发育提供干预依据。方法 根据早产儿出生体重和胎龄,将早产儿分为早产SGA组(35例)和早产适于胎龄儿(AGA)组(71例),随访至校正年龄12个月,比较两组早产儿身长和体重追赶差异,生长迟缓发生率及精神运动发育指标的差异。结果 校正年龄12个月时,SGA组早产儿体重低于AGA组[(9.70±1.41)kg vs (11.03±3.52)kg],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8,P<0.05);体重增长迟缓的发生率高于AGA组(31.4%vs 12.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5,P<0.05);两组身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SGA组智能发育指数低于AGA组[(79.4±10.9)分vs (85.3±16.1)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9,P<0.05);运动发育指数较AGA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岁时早产SGA体重增长和智能发育指数仍较早产AGA落后,应加强出院后营养监测和早期精神运动功能训练,促进早产儿综合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