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临床儿童肱骨外髁骨折及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并且避免骨骺二次损伤。方法:对16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12例桡骨颈骨折进行常用骨折分型,确定需要行手术治疗患儿,采取通常手术入路,均进行解剖复位后应用可吸收棒固定。结果:全部患者均随访2~2.5年,两类病例结果均在术后4~6周骨性愈合。未发现骨折再移位、骨折不愈合或骨折延迟愈合、肘外翻畸形、骨坏死、桡骨小头形态异常、创伤性关节炎、骨化性肌炎,骨折愈合好,肘关节屈伸及旋转功能良好。结论:可吸收棒固定,可以避免钉道感染,避免二次手术取出,且可吸收棒组织相容性好,无排斥反应,对组织无刺激及毒副作用,有效支撑时间8~10个月,3~5年在体内完全降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可吸收棒治疗儿童肱骨内髁骨折的疗效。方法12例Ⅱ、Ⅲ型肱骨内髁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棒内固定,术后维持短期石膏托固定,术后1周内、4周、8周行x片检查。结果12例病例骨折均一期愈合,肘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未发现明显肘内翻畸形。可吸收棒固定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可吸收棒能够对肱骨内髁固定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介绍微刨技术治疗肱骨骨折的方法、疗效与优点.方法 应用经皮微创闭合复位技术,利用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29例,并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时间4~20个月,平均8.5个月,29例患者均骨性愈合,无1例并发术后桡神经损伤.肩关节功能评价结果为:优26例.良3例.结论 经皮微创闭合复位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损伤小、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易愈合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肱骨干骨折的理想内固定方法.闭合复位顺行插钉或结合小切口应用,可简化手术,且安全有效,避免术中损伤桡神经.  相似文献   

4.
李海清 《现代保健》2012,(32):116-117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与中药联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5月-2011年5月本院收治的4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采取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与中药联合进行治疗,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6个月~3年,经疗效评定,优29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92.5%;并发肘内翻者2例,发生率为5%,无并发Volkman缺血性挛缩病例,且术前合并桡神经及尺神经损伤者也得以恢复。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联合中药治疗肱骨髁上骨折,不仅操作简单,疗效好,而且患者痛苦少,更能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经皮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皮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患者,在静脉全麻下,手法复位后经皮克氏针治疗,术后随访l~24个月,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随访,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未出现迟发性尺神经炎、骨化性肌炎、肘内翻畸形、肘关节僵硬等远期并发症,优良率94.7%.结论 经皮克氏内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易,术后能早期功能康复锻炼,骨折愈合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型臂X线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7月~2008年7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2例.结果 随访32例,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5个月,优26例,占81%,良6例,占19%.结论 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创伤小,费用低,固定可靠,可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功能并减少了肘内翻畸形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自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成人新鲜肱骨干骨折,辅以可吸收线或钢丝固定蝶形骨片,同时探查桡神经。结果48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4~10个月,平均8个月。除1例由于钉尾过长、2例活动过晚,肩关节功能部分受限外,其余肩肘关节功能均恢复良好。钉尾过长患者,取出髓内钉后,关节功能恢复正常。除1例因牵拉过重致桡神经-过性麻痹外,其余无医源性桡神经损伤。结论应用自锁髓内钉治疗肱骨干骨折.固定牢固、创伤小、骨折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好、操作简单、取出方便,具有微创外科的理念,避免X线辐射和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肘关节内、外侧联合切口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8年7月~2010年12月,本科采用微创肘内、外侧联合切口,直视下复位,行克氏针交叉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来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47例。结果对患者进行10~36个月随访观察,其中随访者43例,脱落4例。随访者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6~12周。参照Flum临床功能评定:优37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达93.02%。结论采用微创肘内、外侧联合切口,直视下复位后行克氏针交叉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来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少、对组织创伤性小、术野显露清晰、手术操作方便、患者痛苦小等优点。经过对患者后期随访,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贡小强 《工企医刊》2008,21(6):19-19
目的:探讨使用可吸收螺钉治疗肱骨外髁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分析使用可吸收螺钉治疗的12例肱骨外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例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2个月,均解剖复位,骨性愈合。无骨折块再移位及切口红肿、渗液现象的出现。结论:可吸_收螺钉治疗胯骨外髁骨折,疗效满意,是对人体无不良反应的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0.
彭世民 《现代保健》2011,(25):19-21
目的总结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8年10月,采用闭合复合,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穿针治疗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46例,仪对其中随访资料完整的38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38例平均随访16个月(10~25个月)。肘关节功能按Flynn标准进行评定,优15例,良19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9.5%。所有骨折在术后3~4周愈合,无固定失效,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Vdkmann挛缩、肘内翻畸形。结论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完全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时间短、软组织损伤小、固定可靠、住院时间短、取针简便,而且可以避免肘内翻和前臂Volkmann挛缩并发症,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1.
陈昊 《现代保健》2011,(17):42-44
目的分析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的损伤机理,探讨可吸收螺钉用于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的可行性。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7月~2009年7月使用可吸收螺钉手术治疗12例胫骨髁间隆突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所有患者12个月内均达临床愈合,未出现不愈合情况,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外,同时也避免了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是治疗胫骨髁间隆突骨折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微创入路、自制器械经椎弓根伤椎植骨、伤椎置钉手术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08年7月-2010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科收治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共60例,采用肌间隙微创入路、自制器械经椎弓根伤椎植骨、伤椎置钉手术治疗。结果:患者伤椎植骨及伤椎置钉术中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75~105min,平均93min;术中出血量100~180ml,平均110ml,切口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8个月,未出现手术后长时间背痛,仅4例患者轻度酸痛,药物治疗即可缓解,对工作生活无明显影响,未出现明显"蛋壳"样骨缺损,未出现钉棒松动或断裂现象。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55.3%恢复至90.1%,后凸角由术前平均23.5°矫正至6.1°,椎管占位率由术前平均32.4%恢复至5.4%;神经功能恢复除2例D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恢复至E级。结论:采用肌间隙微创入路、自制器械经椎弓根伤椎植骨、伤椎置钉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组织损伤轻,出血少,可有效地防止内固定失败、脊柱骨折复位丢失、后凸畸形,降低手术创伤导致的椎旁肌退变及术后腰背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疗效。方法:40例重建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患者,骨折部位均位于中段。所有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影像学检查及肩关节综合功能评分。结果: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无延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无钢板松动、断裂和再骨折发生;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本组手术治疗患者综合疗效评定总优良率为95.2%。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胸腰段不稳定性骨折患者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骨折节段分布在T11-L3。结果:28例病人随访时间3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椎体骨折均顺利愈合,神经系统症状大部恢复。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骨性愈合率高,固定牢靠,且经济费用低,适用于基层临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胸腰段不稳定性骨折患者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骨折节段分布在T11-L3。结果28例病人随访时间3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椎体骨折均顺利愈合,神经系统症状大部恢复。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骨性愈合率高,固定牢靠,且经济费用低,适用于基层临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手术治疗髋臼骨折72例,就其骨折类型、患者年龄、就诊时间、伴发创伤、髋臼骨折治疗并发症、不同的手术显露和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72例随访6个月-6年。根据Matta临床标准。58例新鲜骨折,优33例,良17例,可7例,差1例,优良率86.21%,14例陈旧性骨折,优3例,良4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55.00%;MattaX线标准,58例新鲜骨折,优32例,良16例,可7例,差3例,优良率82.76%,14例陈旧性骨折,优2例,良4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42.86%。结论:术前正确分析髋臼骨折移位和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径路、良好的手术修复工具,是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前路加压螺钉在齿状突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和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0月~2009年12月,对23例II型齿突骨折在X线监测下施行经颈前路单枚加压螺钉内固定术。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以及颈部活动情况。结果手术时间75~120min,平均95min。术中出血50~110ml,平均70ml。术中无一例发生副损伤。所有患者获得6~32个月的随访,平均16个月。23例骨折均正常愈合;23例骨折愈合后颈椎活动均恢复正常。结论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技术有固定简单可靠、损伤少、愈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II型齿状突骨折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Liu J  Li K  Ju Z  Bai Y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1,35(2):147-8, 151
目的总结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手术适应症、方法及其经验。方法对52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可吸收行肋骨钉骨髓腔内固定术。结果52例均获随访.平均时间5(1~12)个月。骨折于3—6月内均获骨性愈合.胸廓塌陷基本纠正.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结论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方法简单易行.疗效满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18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行切开复位胫骨止点及可吸收螺钉固定术。术中使用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骨折块,术后以膝关节支具外固定。结果手术时间40~67min,平均48rain。12例均随访12~14个月,所有骨折均获愈合,未出现骨折移位。无膪窝部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术后1年Lysholm膝节功能评分(93.6±4.7)分。结论膝关节后内侧切口、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后交叉韧带撕脱性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好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