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通过观察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现状,筛查出高危因素,制定相应预防对策,控制新生儿感染。 方法 选取2018年1—12月在海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儿52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527例患儿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新生儿24例,感染率4.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发生医院感染和未发生医院感染的新生儿在体重(P=0.011)、胎龄(P<0.001)、分娩方式(P=0.014)、有无机械通气(P=0.008)、有无静脉营养(P=0.001)、是否侵入式治疗(P<0.001)等指标构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新生儿体重偏低(OR=2.117,95%CI:1.988~2.254);早产(OR=2.077,95%CI:2.009~2.148);剖宫产(OR=1.276,95%CI:1.199~1.359);机械通气(OR=1.699,95%CI:1.621~1.78);静脉营养(OR=2.387,95%CI:2.342~2.433)和侵入式治疗(OR=1.522,95%CI:1.501~1.543)。 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率较高,应根据相应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对策,控制新生儿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脑室出血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7月—2018年7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85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患儿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脑室出血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血糖(OR=8.772,95%CI:2.880~26.720,P<0.01)、低血细胞压积(OR=0.211,95%CI:0.072~0.618,P=0.005)、脓毒血症(OR=6.427,95%CI:2.306~17.911,P<0.01)和机械通气(OR=2.984,95%CI:1.013~8.785,P=0.047)是脑室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并发脑室出血的高危因素较多,积极预防低血糖、低血红蛋白压积、感染及合理的机械通气有助于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并发脑室出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大于胎龄儿的相关围产因素及其近期不良结局的情况,为大于胎龄儿新生儿期的临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 年1—5 月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产科817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及其所分娩的新生儿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二元回归模型对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发生大于胎龄儿相关围产因素进行分析;用χ2检验分析大于胎龄儿与适于胎龄儿近期不良结局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发生大于胎龄儿危险因素是母亲孕晚期体重指数 (BMI>23.9 kg/m2,OR=1.139,95%CI:1.082~1.198,P<0.001),甘油三酯 (TG≥2.3 mmol/L,OR=1.115,95%CI:1.020~1.219,P=0.016)、男性婴儿(OR=1.089,95%CI:1.050~1.129,P<0.001)及新生儿胎龄(OR=1.403,95%CI:1.205~1.634,P<0.001);大于胎龄儿与适于胎龄儿转入新生儿科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2% vs. 12.4%,χ2=0.239,P>0.05)。结论 应积极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晚期的BMI及TG水平,对胎龄大以及男性婴儿需警惕大于胎龄儿的发生,促进母婴健康;大于胎龄儿近期结局与适于胎龄儿无明显差别,应着重于其日后远期不良结局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内脂素(visfatin)、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 MPO)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常德桃源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入院的缺血型脑卒中患者139例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取本院体检正常者6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visfatin和MPO水平。收集各入选病例相关临床资料及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并计算反映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 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visfatin、MPO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不稳定斑块组血清visfatin、MPO水平以及Crouse积分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P<0.01);患者血清visfatin、MPO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Crouse积分呈正相关(r=0.796, P<0.01; r=0.723, 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清visfatin(OR=1.42,95%CI:1.15~1.75,P=0.001 1)、MPO(OR=1.08,95%CI:1.03~1.13,P=0.001 5)、脂蛋白(a)(OR=1.11,95%CI:1.02~1.21,P=0.015 6)、低密度脂蛋白(OR=2.13,95%CI:1.25~3.63,P=0.005 4)、高血压病(OR=1.98,95%CI:1.13~3.45,P=0.020 1)、糖尿病(OR=1.23,95%CI:1.02~1.48,P=0.030 2)和年龄(OR=1.95,95%CI:1.11~3.43,P=0.020 2)是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visfatin、MPO水平与其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及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检测患者血清visfatin、MPO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病情监测和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病情况,分析BPD发病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BPD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15年1月-2018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出生的1 42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BPD分为BPD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及新生儿临床资料,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BPD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1 426例早产儿中,BPD患儿88例(6.17%),其中轻度23例(26.14%)、中度49例(55.68%)、重度16例(18.18%);单因素分析显示,产妇年龄、妊娠高血压、长期二手烟接触、过度劳累、宫内感染、羊膜炎及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肺出血、颅内出血、视网膜病变、贫血、机械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PS)使用、用氧时间、最高给氧浓度>40%均与早产儿BPD发病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宫内感染(OR=3.300,95%CI:1.367~7.967)及新生儿胎龄<28周(OR=4.162,95%CI:2.379~7.281)、出生体重<1 500 g(OR=4.591,95%CI: 2.926~7.202)、肺出血(OR=2.654,95%CI: 1.329~5.300)、贫血(OR=5.836,95%CI: 2.129~15.993)、机械通气(OR=4.033,95%CI: 1.953~8.175)是早产儿BPD发病危险因素(P<0.05)。结论 早产儿BPD发病与产妇宫内感染、早产儿胎龄、出生体重及有无肺出血、贫血、机械通气有关,临床应根据产妇、新生儿情况制定相关防治措施,以减少BPD发生,改善早产儿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上海地区住院早产儿贫血发生现状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预防和干预早产儿贫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出生后72 h内收入新生儿病房的早产儿临床资料,按贫血和对照两组进行住院早产儿贫血发生现状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653例早产儿中发生贫血322例(49.3%),贫血组胎龄、出生体重、Apgar评分、黄疸出现日龄等均小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禁食时间、静脉采血总次数等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儿贫血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住院天数(OR=2.72,95%CI:1.652~4.477,P<0.001)、出生体重评价(OR=2.424,95%CI:1.673~3.511,P<0.001)、静脉采血总次数(OR=1.559,95%CI:1.203~2.02,P<0.001)。结论 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医源性失血越多、病情危重的早产儿更易发生贫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CH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本地区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新生儿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本地区CH发病率及分布情况。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5—2019年进行新生儿疾病筛查人数总共为127 524例,确诊为CH患儿45例,5年CH总体发病率为35.29/105。冬春季CH发病率高于夏秋季,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84,P=0.347);早产儿CH发病率最高,发病率为251.68/105(18/7 152),早产儿CH发病率高于足月儿20.93/105(25/119 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839,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出生体重(OR=3.172,95%CI:2.185~8.116,P=0.012)、早产(OR=2.662,95%CI:1.904~7.115,P=0.008)、合并妊娠期糖尿病(OR=1.973,95%CI:1.362~4.950,P=0.037)、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1.892,95%CI:1.207~4.216,P=0.024)、孕期用药史(OR=2.350,95%CI:1.802~6.713,P=0.016)、孕期射线接触史(OR=2.712,95%CI:1.938~7.346,P=0.028)及孕期碘摄入量不足(OR=4.120,95%CI:2.713~9.150,P<0.001)是CH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本地区CH发病率较高,影响CH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这些因素制定预防措施,以减少CH发病。  相似文献   

8.
粘惠瑜  胡明  邵凯  冉昱  刘四云  常艳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1):1403-1406
目的 分析湖南省某医院烧伤住院患儿病例特征,为有效防控儿童烧伤提供一定依据。 方法 收集2002年1月-2014年12月湖南省某医院收治的14岁及以下烧伤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描述性、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儿童烧伤的有关特征。 结果 2002-2014年间共收治14岁及以下烧伤患儿1 003例,住院人数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热液烧伤患儿占烧伤总数的50.3%;各烧伤类型的1~3岁患儿数占比高于其他年龄段患儿(χ2=59.52,P<0.001);热液烧伤以城市户口患者为主,其他烧伤类型以农村户口患者为主(χ2=50.74,P<0.001);电/化学烧伤的住院天数最长(H=10.52,P=0.033),热液烧伤住院费用最多(H=19.18,P=0.001)。城市户口(OR=0.218,95%CI:0.093~0.508 )、春季(OR=0.235,95%CI:0.083~0.666)、夏季(OR=0.273,95%CI:0.103~0.719)和秋季(OR=0.203,95%CI:0.055~0.748)不易发生火焰烧伤,城市户口儿童不易发生电/化学烧伤(OR=0.188,95%CI:0.100~0.356),秋季(OR=4.396,95%CI:1.879~10.285)易发生电/化学烧伤。 结论 湖南省某医院2002-2014年烧伤住院患儿以热液烧伤患儿为主,户口所在地和季节是不同烧伤类型发生的影响因素,应根据各烧伤类型的住院病例特征,针对高危人群和高发季节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我国青少年失眠症状与学校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上海市4 966名青少年进行失眠症状和学校表现的横断面调查。采用青少年睡眠障碍问卷(ASDQ)和学业成绩教师评估问卷(TSAF)分别对青少年失眠状况和学校表现进行评估。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15.59±2.04)岁,男性占49.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失眠症状与青少年学校表现相关,具体因素有入睡困难与注意力不集中(OR=1.30,95%CI:1.11~1.52,P=0.001)、学业成绩差(OR=1.24,95%CI:1.06~1.45,P=0.007)及人际交往受挫(OR=1.26,95%CI:1.08~1.48,P=0.003);睡眠维持障碍与注意力不集中(OR=1.25,95%CI:1.06~1.46,P=0.007)和学习自觉性差(OR=1.22,95%CI:1.04~1.44,P= 0.017)相关;再次入睡困难与学习自觉性差(OR=1.20,95%CI:1.00~1.45,P=0.048)相关。结论 青少年失眠症状与学校不良表现具有相关性,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及时进行筛查和干预,以促进青少年睡眠健康和学校表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后发生过敏性疾病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4年1月1日—12月31日对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初诊的137例NEC患儿进行3年随访,调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并进行继发过敏性疾病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7例NEC患儿中50例(36.5%)发生过敏性疾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被动吸烟(OR=2.833,95%CI:1.066~7.532)、直系亲属过敏史(OR=4.637,95%CI:1.652~13.013)为NEC患儿发生过敏性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母乳喂养(OR=0.152,95%CI:0.042~0.547)、大便隐血阳性(OR=0.338,95%CI:0.141~0.811)为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NEC后过敏性疾病与较多因素有关,其中被动吸烟与直系亲属过敏史可增加NEC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需尽量避免和预防,提倡母乳喂养是减少过敏性疾病发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神木市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寻找影响因素并评价危险程度,为防治该地区维生素D(VD)缺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神木市医院儿童保健科健康查体儿童共687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25-(OH)D水平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共收集687例健康儿童血清VD,最高值为96.9 ng/ml,最低值为2 ng/ml,平均水平为(32.59±13.14)ng/ml,其中VD缺乏120例(17.5%),VD不足169例(24.6%),VD适宜398例(57.9%),无VD过量及中毒。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D水平与年龄、季节、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曾添加过VD、持续服用VD时间、近三月是否添加VD相关(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户外活动时间[在30 min与2 h之间(OR=0.43,95%CI:0.22~0.84,P=0.03)、持续服用VD时间在3月~1年之间(OR=0.12,95%CI:0.05~0.28,P<0.001)是影响VD水平的因素。结论 户外活动时间、持续服用VD时间是VD缺乏的保护性因素。VD缺乏重在预防,应加强健康宣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出生时维生素D水平与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相关性,为预防早产儿HIE提供依据。 方法 选择博罗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8年6月—2020年6月诊断为HIE的早产儿25例(HIE组)和未发生HIE的早产儿138例(非HIE组),比较两组母亲和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OH)D的水平,并对HIE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与非HIE组比较,HIE组早产儿宫内窘迫发生率较高、1 min Apgar评分较低、机械通气时间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875,t=10.854、7.166,P<0.01);HIE组母亲和早产儿出生时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非HI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6、2.092,P<0.05),HIE组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比例(64%)明显高于非HIE组(3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9,P<0.05);两组母亲血清25-(OH)D水平与早产儿出生时25-(OH)D水平呈正相关(HIE组r=0.825,非HIE组r=0.682,P<0.05)。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E的危险因素包括宫内窘迫(OR=1.137,95%CI:1.105~1.209)、1 min低Apgar评分(OR=1.170,95%CI:1.085~1.443)、机械通气时间(OR=1.431,95%CI:1.275~1.610)和低25-(OH)D水平(母亲OR=1.234,95%CI:1.010~1.511;早产儿OR=1.505,95%CI:1.191~1.899)。 结论 早产儿出生时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比例达50.9%(83/163),母亲及早产儿出生时低维生素D水平是早产儿HIE发生的高危因素,应注重孕期和早产儿出生后的维生素D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经性途径感染的HIV/AIDS患者疾病进程的影响因素。 方法 对深圳市280例经性途径感染HIV/AIDS一般情况及HLA-B等位基因型的分布进行研究,分析其与疾病进展相关性。 结果 280例经性途径感染 HIV/AIDS分为典型进展组(typical progressors,TP) 223例(79.64%),缓慢进展组(slow progressors,SP) 57例(20.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P、SP两组性别、户籍、文化程度,婚姻、传播途径、基线CD4水平和HLA-B基因型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组HLA-BW4/BW4纯合子构成比相对偏低(10.31% vs. 22.81%),HLA-BW6/BW6纯合子构成比(43.05% vs.29.82%)相对偏高。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OR=0.030,95%CI:0.003~0.278)、文化程度(OR=0.066,95%CI:0.014~0.316)、传播途径(OR=0.222,95%CI:0.049~0.994)、基线CD4(OR=0.002,95%CI:0.000~0.012)和HLA-B基因型(OR=35.845,95%CI:3.309~388.274)是影响疾病病程的因素(P<0.05)。女性、文化程度高、异性传播、基线CD4>500个/μl和HLA-BW4/BW4基因型是延缓经性途径感染HIV/AIDS疾病进展的保护性因素。 结论 性别、文化程度、传播途径、基线CD4和HLA-B基因型是影响经性途径感染HIV/AIDS疾病病程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东莞市儿童维生素D(VD)缺乏现状,研究VD缺乏对血清铁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4月间在东莞市儿童医院体检的6个月~14岁儿童,检测血清铁蛋白及VD浓度,采用SPSS24.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VD降低的比例为34.73%,而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的VD降低的比例分别为19.75%、65.45%和77.78%,储存铁减少的比例为22.42%。VD正常组血清铁蛋白浓度高于VD不足组及VD缺乏组(F=6.21,P=0.002)。年龄增大(OR=0.312,95%CI:0.233~0.419,P<0.001)为储存铁减少的保护因素,VD不足(OR=1.377,95%CI:1.109~1.710,P=0.004)为储存铁减少的危险因素。结论 本院健康体检儿童VD缺乏的比例较高,且随着年龄增大而升高,VD缺乏为血清铁蛋白降低的危险因素之一。临床工作中有必要延长VD制剂补充的年限,同时,在铁缺乏或者补充铁剂疗效欠佳的病例,建议同时检测VD浓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3~18个月婴幼儿头颅畸形的头颅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为婴幼儿头颅畸形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 于2022年1月选取2019年1—12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健康体检时诊断为头颅畸形的228名婴幼儿为病例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性别、年龄匹配的394名头颅形态正常婴幼儿为对照组。分析病例组婴幼儿头颅形态特征,并通过比较两组间基本信息、母亲孕产史、睡眠姿势、骨密度等差异分析头颅畸形的影响因素。结果 1)3~18个月头颅畸形患儿头颅形态特征:头颅畸形组中男性占比高于女性;6月±7 d的占比最高,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头颅畸形占比呈下降趋势;短头畸形的检出率最高,且不同类型头颅畸形在年龄(χ2=34.409)和严重程度(χ2=11.404)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头颅畸形组和正常组在单/双胎(χ2=4.724)、新生儿期头部损伤史(χ2=8.430)、睡眠姿势(χ2=23.881)和骨密度(t=2.771)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农村0~3岁留守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异常的影响因素,为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提供基础依据。方法 利用2016年原国家卫生计生委“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教育项目”定量调查数据中3岁以下儿童信息进行分析,调查了全国12个省27个贫困县3 249例0~3岁留守儿童样本。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测量采用“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预警征象筛查问卷”,影响因素通过自编的调查问卷获得。结果 农村留守儿童整体可疑心理行为发育异常检出率为9.48%,其中男生(10.94%)显著高于女生(7.75%),0~18个月儿童(12.20%)显著高于19~36个月儿童(8.1%);留守儿童家庭存在看护人年龄偏大、学历普遍偏低的情况,亲子分离情况仍十分严峻;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亲子互动良好(OR=0.604,95%CI:0.417~0.876,P=0.008),与兄弟姐妹一起生活(OR=0.664,95%CI:0.473~0.932,P=0.018),较高的家庭经济水平(OR=0.609,95%CI:0.414~0.897,P=0.012)和每日互动时间>30 min(OR=0.467,95%CI:0.230~0.948,P=0.035)是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保护因素。从未母乳喂养(OR=2.071,95%CI:1.334~3.216,P=0.001)、纯母乳喂养时间>8个月(OR=1.793,95%CI:1.089~2.952,P=0.022)、存在照顾不周现象(OR=1.833,95%CI:1.047~3.211,P=0.034)是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危险因素。结论 农村0~3岁留守儿童在养育环境上存在劣势,影响心理行为发育因素较多,应针对性加大关注和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儿童替牙期现状、常见牙齿问题及影响因素、家长对儿童牙齿健康知识的知晓情况,为科学维护儿童口腔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2019年1-5月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通过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齐齐哈尔市的1 023名4~7岁儿童为研究对象,探究其替牙期常见的牙齿健康问题及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发现,有435名(42.52%)儿童进入了替牙期;185名(18.10%)儿童牙齿受过外伤。875名儿童接受口腔检查,266名(30.4%)儿童患有龋齿。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摄入果汁等饮料的频率≥3次/d(OR=2.254,95%CI:1.185~4.289,P<0.05)、经常睡前吃零食(OR=2.515,95%CI:1.437~4.403,P<0.05)、进食后未进行口腔护理(OR=2.490,95%CI:1.412~4.390,P<0.05)为龋齿的危险因素。进食糖果≥3次/d(OR=3.924,95%CI:1.264~12.184,P<0.05)及进食甜点1~2次/d(OR=3.378,95%CI:1.219~9.361,P<0.05)是儿童提前进入替牙期的危险因素。结论 部分儿童存在替牙期提前的状况,家庭因素、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是影响儿童牙齿健康的因素,应提高家长对儿童口腔健康的认识,科学合理的维护儿童口腔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肺外脏器受累的相关性,为临床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榆林市第一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58例MPP患儿分为肺外脏器受累组(n=56)和无肺外脏器受累组(n=102)。同时按照维生素D水平将患儿分为维生素D正常、不足和缺乏组,比较3组之间肺外脏器受累情况。结果 与无肺外脏器受累组比较,肺外脏器受累组热程较长、白细胞计数(WBC)、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水平较高,维生素E、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维生素D水平组肺外脏器受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维生素D不足(OR=1.955,95%CI:1.479~4.233,P=0.006)或缺乏(OR=2.360,95%CI:1.687~8.125,P<0.001)是肺外脏器受累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预测肺外脏器受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4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45%和87.76%,最佳界限值为22.48 ng/ml。结论 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增加了MPP患儿肺外脏器受累的风险,可能是其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应密切监测维生素D水平以评估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山东省4~6岁儿童电子屏幕暴露现况及影响因素,为科学干预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设备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9-10月分层随机整群抽取山东省5市共20所幼儿园的儿童,采用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信息及屏幕暴露相关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屏幕时间≥1 h的影响因素。结果 山东省4~6岁儿童工作日屏幕时间低于周末[(1.40±1.48) h vs (1.88±1.38)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11,P<0.05)。男童与女童日平均屏幕时间分别为(1.57±1.37) h、(1.50±1.24)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5,P=0.203)。多因素分析显示生后4月内中等比例母乳喂养、家长允许儿童使用电子设备、母亲文化水平为初中及以下、家长经常对儿童屏幕内容限制频率为偶尔/有时/经常、家长每日屏幕时间长、儿童睡前屏幕时间长是儿童日平均屏幕时间≥1 h的危险因素,OR值(95%CI)分别为1.426(1.087~1.966)、3.806(1.904~7.608)、2.692(1.397~5.188)、1.929(1.326~2.807)、2.165(1.611~2.911)、1.484(1.167~1.887)、1.069(1.033~1.107)、2.183(1.740~2.740)。结论 过度屏幕暴露在4~6岁儿童中普遍存在,并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对儿童的屏幕时间应给予科学干预和正确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