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14种高危型HPV E6/E7 mRNA分子检测与液基薄层细胞学联合检测(TCT+HPV mRNA)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3,907例行宫颈活检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样本以宫颈活检病理结果 为依据,分为无鳞状上皮内病变组2,792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742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373例(包含诊断为HSIL及以上级别的各类宫颈癌病例),以活检病理结果 为金标准,对高危型HPV(16、18/45及其他11型)E6/E7 mRNA分子检测、TCT细胞学检测的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LSIL组联合检测的敏感度高于HPV mRNA及TCT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SIL及以上组,HPV mRNA筛查敏感度优于T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联合检测和HPV mRNA单独检测相比,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16、HPV18/45 mRNA分型检测特异性好,LSIL组为83.99%、≥HSIL组为82.94%。结论 分子及细胞联合检...  相似文献   

2.
王晶  张长青  孙鹏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2):129-131,134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TCT)宫颈细胞涂片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4041例TCT筛查结果及其中308例细胞学阳性行阴道镜下活检的病理结果。结果 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及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的诊断,细胞学检查诊断率高于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学检查。炎症及鳞状细胞癌(SCC)的诊断,阴道镜下活检病理学检查诊断率高于细胞学检查。结论 采用TCT筛查可早期发现宫颈病变;细胞学阳性或临床可疑者应配合阴道镜捡查及镜下活检可提高CIN的检出率;对TCT呈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和不除外高度上皮内瘤变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H)的患者进行阴道镜下活检可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3.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有阴道异常和要求体检的480例,均采用杂交捕获Ⅱ代法(HC-Ⅱ)检测高危型HPV-DNA,同时行阴道镜辅助活检,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高危型HPV-DNA阳性141例,阳性率29.37%,其中轻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及以下病变127例(90.07%),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及宫颈癌14例(9.93%)。HPV-DNA阴性339例,其中LSIL338例(99.71%),HSIL 1例(0.29%)。病变程度重,则HPV感染率高(P<0.01),HC-Ⅱ检测HPV的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33%、72.69%、99.75%、9.93%。结论:HC-Ⅱ检测HPV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敏感性高,特异性低,阴性预测率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联合阴道镜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TCT检查者2 714例,年龄19~79岁,孕次1~4次;以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者为TCT检查结果阳性,共132例,TCT阳性者再行阴道镜下定位活检,以CINⅠ级及以上者为阳性,共40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统计TCT阳性结果与病理检查阳性结果符合率。结果 TCT阳性132例中,不典型鳞状细胞(ASC)93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7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2例,鳞癌0例。132例行阴道镜下定位活检,结果阳性40例,诊断符合率为30.30%;其中93例ASC者活检阳性14例,27例LSIL者活检阳性15例,12例HSIL者活检阳性11例。结论 TCT检查病变程度越高与阴道镜下定位活检诊断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即TCT与阴道镜联合检测可显著提升检出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符合率,相比较两者单独检查更具临床优势,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在行TCT检查患者3 220例,对细胞学检查结果为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并多点活检对照,细胞学检查为阴性但与临床明显不符者亦行阴道镜活检.结果 细胞学诊断采用TBS分级系统,细胞学检查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以上为阳性,采用双盲法,与阴道镜活组织病理检查对比,诊断符合率为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91.4%,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93.8%,鳞状细胞癌(SCC)100%,腺癌(AC)100%.细胞学阴性与临床不符35例,活检病理结果为慢性宫颈炎25例,CIN Ⅰ7例,CIN Ⅱ 2例,CIN Ⅲ 1例.结论 该方法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阳性诊断率,细胞学阳性者配合阴道镜活组织病检能及早发现癌前病变,明显与临床不符者行阴道镜活检可减少误诊,提高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育龄期女性宫颈活检病理为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行宫颈锥切术后病理降级的相关因素,用以评估有生育需求宫颈活检病理为HSIL女性患者保守治疗的适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门诊收治的217例育龄期宫颈HSIL行宫颈锥切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39例病理降级的患者设为降级组,将178例病理未降级患者设为未降级组。分析术后病理降级的影响因素。结果 217例育龄期宫颈HSIL患者,锥切术后病理降级有39例(占18.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非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感染、术前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阴道镜下转化区Ⅰ型、术前阴道镜活检下单点宫颈癌前病变(CIN)Ⅲ均是术后病理降级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非HPV16/18型感染、术前TCT≤LSIL、术前阴道镜下转化区Ⅰ型、术前阴道镜活检下单点CINⅢ是术后病理降级的影响因素(P<0.05)。另外,该研究人群阴道镜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人端粒酶RNA(hTERC)扩增与子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在宫颈上皮内病变病理分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上海市普陀区妇婴保健院2017-01—2019-06子宫颈活检组织共计110例,结合病理形态学诊断与p16、Ki-6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分为四组:慢性炎症组(CI,20例),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组(LSIL,4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组(HSIL,35例),鳞状细胞癌组(SCC,15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全部病例石蜡包埋组织中hTERC的扩增状况;采用罗氏COBAS480全自动检测系统进行14种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结果子宫颈CI组无hTERC基因扩增,LSIL组、HSIL组与SCC组hTERC扩增率分别为20.0%(8/40例)、68.6%(24/35例)及100%(15/15例),LSIL组与HSIL、SCC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子宫颈HSIL组hTERC检测的敏感度为68.6%,特异度80.0%,阳性预测值75.0%,阴性预测值74.4%。LSIL、HSIL及SCC 14种高危型HPV总阳性率为93.9%,HPV16型感染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而明显增加,hTERC扩增与HPV感染无相关性(P0.05)。结论 hTERC扩增率伴随子宫颈上皮内病变的严重程度而增加,对子宫颈LSIL与HSIL具有较好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可作为评估HSIL及癌变风险重要的病理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3):3071-3072
对2012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本院妇产科门诊以及妇科体检中心接受宫颈癌筛查的8234例已婚妇女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TCT)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联合检测,对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异常、HPV检测阳性者在阴道镜下对患者进行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认病情,以宫颈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液基细胞学检测结果(LCT)中不典型鳞状细胞、临床意义不明确(ASC-US)妇女85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妇女11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妇女3例;HPV检测结果为HPV(+)妇女共558例。657例患者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炎性改变358例,湿疣及宫须上皮内瘤变(CIN)1级208例,CIN2及CIN3级86例,浸润性鳞状细胞癌5例;液基细胞学检查符合率: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为72.7%(8/11),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为66.7%(2/3)。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阳性结果对宫颈癌的辅助诊断符合率高,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阴性结果在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中漏诊率高,与HPV检测法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宫颈癌诊断的准确性,在早期宫颈癌诊查中具有重要意义,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法与HPV检测法在宫颈癌临床诊查中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液基薄层细胞学、高危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宫颈LEEP术对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和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宫颈LEEP术的222例患者,对比分析其液基薄层细胞学、高危型HPV、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结果、LEEP术后病理结果。结果 222例TCT中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60例,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72例,不排除高度鳞状上皮内的非典型鳞状细胞24例,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27例,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39例,阳性检出率为82.0%。高危型HPV中阳性155例,阴性67例,其中16型最常见,共91例,其次为52型32例,51型20例,合并2种或以上混合感染者占20.6%,HPV阳性病例中CIN及宫颈癌检出率为96.1%,HPV阴性病例中CIN及宫颈癌检出率为92.5%。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结果:慢性宫颈炎11例,CINⅠ79例,CINⅡ42例,CINⅢ71例,宫颈癌19例,合并HPV感染114例,HPV感染率为51.4%。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检出率明显高于TCT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3,P0.05),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检出率明显高于高危型HP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81,P0.05)。LEEP术后病理结果:慢性宫颈炎83例,CINⅠ78例,CINⅡ44例,CINⅢ71例,宫颈癌21例,CIN及宫颈癌检出率为96.4%,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与LEEP术后病理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χ~2=0.621,P0.05)。结论 TCT、高危型HPV、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可有效提高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阳性检查率,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临床依据,LEEP术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同时也起到治疗作用,提高临床的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武力  马慧 《临床医学》2011,31(2):27-29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制片技术(TCT)联合阴道镜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 361例患者的TCT检查结果并行TBS细胞学分类诊断,对部分TCT检查阳性的患者行阴道镜活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1 361例涂片中发现阳性涂片638例(5.62%),其中不典型鳞状细胞(ASC)355例(3.12%),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19例(1.93%),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9例(0.34%),鳞状细胞癌(SCC)2例(0.02%)。30~39岁年龄组阳性涂片所占比例最高37.77%(241例)。638例细胞学阳性的病例中有390例在本院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TCT阳性涂片与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对照阳性率及符合率分别为SCC 100%,100%;HSIL 100%,83.33%;LSIL68.60%,62.32%。结论 TCT技术联合阴道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筛查和诊断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1.
TCT配合阴道镜在宫颈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配合阴道镜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7月至2006年12月妇科门诊2311例进行TCT检查。结果异常者344例,宫颈病变检出率14.88%。宫颈上皮内病变及鳞癌共221例(9.56%),其中包括ASCUS162例(7.00%)、LSIL23例(0.99%)、HSIL34例(1.47%)、鳞癌2例(0.082%);HPV感染38例细胞检出率1.64%;良性病变85例,其中滴虫性阴道炎56例(2.42%)、霉菌性阴道炎29例(1.25%)。LSIL、HSIL、ASCUS在30~39岁组中发生率最高,40~49岁组为第二个高发阶段。对161例ASCUS及以上病变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结果TCT细胞学与病理组织学诊断LSIL以上宫颈上皮内病变符合率为89.8%。结论TCT技术能明显提高异常细胞的检出率,因取材方便及无创,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筛查的参考指标,阴道镜可确定宫颈病变的部位,提高宫颈活检的阳性率,故TCT配合阴道镜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癌筛查的可靠早期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2.
陈伟红  蓝杰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1):1426-1427,1430
目的:评价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在筛查女性早期宫颈癌前病变中的临床研究价值。方法对282例宫颈筛查的患者行宫颈的脱落细胞采集,同时做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及 HPV 基因分型检测。对结果异常者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诊断金标准。结果HPV DNA 阳性组(126例)液基细胞学检查无上皮内病变细胞(NILM)53例、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22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32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8例、鳞状细胞癌(SCC)1例,病理组织检查阳性率为42.86%。HPV DNA 阴性组(156例)液基细胞学检查 NILM 133例、ASCUS 16例、LSIL 7例,病理组织检查阳性率为11.54%。2组患者病理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高危型 HPV 的检出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增高而升高。结论女性早期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行 HPV 检测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 TCT)在健康妇女宫颈病变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用特制宫颈刷采集宫颈细胞标本,连同宫颈刷放入专用的细胞保存液中,采用TCT技术制片。按照Bechesda报告系统(Bechesda System for Reporting Cervical Cytologr TBS)进行诊断,并对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以上病变行阴道镜活检,做病理对照。结果8487人共检出阳性病例189例,其中非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确(ASC—US)174例占2.05%、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3例占0.15%、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例0.02%。LSIL、HSIL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占84.6%、100%。结论液积薄层细胞学检查与病理活检有较高的符合率,提高了异常细胞特别是宫颈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PV DNA和HPV E6/E7 mRNA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宫颈病变筛查的受试者407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并检测细胞学标本中HPV DNA和HPV E6/E7 mRNA的表达。215例行阴道镜宫颈活检,结合组织病理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7例细胞病理学诊断结果:正常范围(WNL)192例(47.17%)、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106例(26.04%)、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70例(17.20%)和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9例(9.58%)。诊断为LSIL和HSIL患者中,HPV DNA和HPV E6/E7 mRNA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为ASCUS患者中,HPV DNA检出率显著高于HPV E6/E7 mRNA(P0.01)。215例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正常109例,阴性106例,包括CINⅠ级44例、CINⅡ级27例、CINⅢ级32例、宫颈鳞癌3例。对于诊断为CINⅡ级、CINⅢ级/宫颈癌患者,HPV DNA和HPV E6/E7 mRNA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PV E6/E7 mRNA检测的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显著高于HPV DNA检测(P0.05或P0.01)。结论 HPV E6/E7 mRNA检查较HPV DNA检查能更好地评估HPV感染患者宫颈病变恶化风险,联合TCT检测对提高宫颈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准确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液基细胞学检查(TCT)联合电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对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3例TCT检查提示为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病变[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鳞状细胞癌(SS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HR-HPV检测、TCT诊断、电子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检测宫颈病变及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单独应用TCT筛查比较:TCT+HR-HPV检测、TCT+电子阴道镜检查及TCT+HR-HPV+电子阴道镜检查,对TCT阳性患者中CIN及其以上级别病变的检出率均明显升高(均P<0.01)。与TCT+HR-HPV检测或TCT+电子阴道镜检查比较:TCT+HR-HPV+电子阴道镜检查对TCT阳性患者中CIN及其以上级别病变的检出率也明显升高(P<0.01或P<0.05);TCT+HR-HPV检测与TCT+电子阴道镜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用HR-HPV或阴道镜检查比较:HR-HPV检测和阴道镜检查联合应用对ASCUS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提高(均P<0.05);对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仅高于HR-HPV(均P<0.05),与单用电子阴道镜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HPV检测和电子阴道镜检查联合应用对SCC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与单用HR-HPV或电子阴道镜检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R-HPV检测、TCT及电子阴道镜联合筛查可显著提高TCT阳性患者中CIN及其以上级别病变的检出率。HR-HPV检测与阴道镜联合应用对于ASCUS及LSIL的分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中的负荷量和最佳阈值在宫颈癌前病变中的应用。方法检测805例非宫颈癌患者HPV DNA,同时通过阴道镜活检进行病理学诊断。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无病变组86例、慢性宫颈炎组492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组117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组110例。比较各组HPV DNA阳性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HPV DNA判断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最佳RLU/CO值。结果正常无病变组、慢性宫颈炎组、LSIL组、HSIL组HPV DNA阳性率分别为20.93%、34.96%、75.21%、95.45%,高危型HPV DNA负荷量(中位数)分别为0.355 0、0.455 0、47.41、286.68。将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HPV DNA负荷量从小到大数量分级,其检测异常率分别为8.29%、24.42%、48.94%、59.66%、68.54%。根据ROC曲线结果,判断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最佳RLU/CO值为3.155 0,该值的敏感性为82.2%、特异性为73.9%、Youden指数为1.561;判断HSIL的最佳RLU/CO值为5.965 0,该值的敏感性为92.0%、特异性为68.8%、Youden指数为1.608。结论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的高危型HPV DNA负荷量与宫颈病变的检测阳性率呈正比。适当提高最佳RLU/CO值,能够提高检测的特异性,降低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的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17.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对宫颈癌筛查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荔  张江宇  毛玲芝 《华西医学》2004,19(4):585-587
目的:分析妇女宫颈疾病患病情况,对液基超薄细胞检测及Bethesdas(TBS)细胞学分类法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方法:对妇科门诊2600例患者行液基超薄细胞检测,采用TBS分类法,按年龄分为6个组,其中205例上皮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和活检作病理诊断对照,随访6~18个月。结果:鳞状上皮异常者共409例(15.73%)。其中未明确诊断意义的鳞状细胞(ASCUS)167例,未明确诊断意义的腺细胞(AGUS)2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21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28例,鳞状细胞癌(SCC)2例。205例上皮异常者行阴道镜下活检。细胞学诊断鳞状上皮内病变(SIL)114例,检出率4.38%,组织病理学检出鳞状上皮内病变(CIN)117例,检出率3.73%。细胞学与组织学诊断符合率为89.21%。结论:宫颈疾病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TCT技术应用于宫颈癌筛查能明显提高宫颈异常细胞检率。TBS报告方法直观、具体,便于临床与细胞学医生之间的沟通;不典型上皮细胞根据个体情况观察4~6个月或进行阴道镜下检查,而HPV阳性者立即行阴道镜下活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液基细胞学结果和异常阴道镜图像特征与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相关性.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6月对130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阳性的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结果 ASCUS的组织学诊断52.2%为CIN Ⅰ;LSIL、ASC-H、HSIL分别有52.6%、78.8%、79.4%的组织学诊断为CIN Ⅱ-Ⅲ;ASC-H和HSIL分别有9.1%和11.8%的组织学诊断为宫颈浸润癌.ASC-H、HSIL的CIN Ⅱ-Ⅲ发生率明显高于ASCUS和LSIL,差异有显著性(P<0.01).阴道镜图像特征为醋白上皮+点状血管和醋白上皮+镶嵌的病理诊断分别有77.4%和94.7%为CIN Ⅱ-Ⅲ;醋白上皮+点状血管+镶嵌病理诊断均为CIN Ⅱ-Ⅲ.随着TCT级别从ASCUS、LSIL、ASC-H到HSIL,阴道镜图像从醋白上皮和白环、醋白上皮+异型血管、醋白上皮+点状血管、醋白上皮+镶嵌到醋白上皮+点状血管+镶嵌,与病理级别由CIN Ⅰ、CIN Ⅱ到CIN Ⅲ的变化呈正相关(P<0.01).结论 对于高危型HPV检测阳性的患者,细胞学结果为ASC-H和HSIL提示高级别宫颈病变的可能,如阴道镜图像特征为醋白上皮(白环)+点状血管、尤其+镶嵌、甚至三者同时出现时应高度怀疑高级别宫颈病变.TCT、阴道镜图像特征与CIN三者从低度到高度病变的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结合病理学检查在宫颈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应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C-Ⅱ)和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TCT),对2 426例受检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同时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DNA检测和TCT检查,HR-HPV-DNA检测结果为阳性、细胞学检测未确定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者,均在阴道镜下取病理活检。结果 HPV阳性检出率为30.3%,细胞学检查发现未确定意义的AS-CUS 211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85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46例。病理学检查证实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Ⅰ级136例,CINⅡ级28例,CINⅢ级2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6例。HR-HPV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阳性率分别是:宫颈癌100.0%(6/6),CINⅡ~Ⅲ级94.2%(49/52),CINⅠ级87.5%(119/136)。结论 HR-HPV是诱发宫颈癌及癌前期病变的重要病因学因素,检测HR-HPV感染并结合病理学检查,对宫颈癌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线粒体分裂蛋白1(FIS1)mRNA、人乳头瘤病毒(HPV)E6/E7 mRNA表达水平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张家口市妇幼保健院2021年1月-2021年7月行宫颈癌筛查的5666例标本,经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诊断285例不典型鳞状细胞(ASC)、183例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98例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10例宫颈癌;经病理活检诊断356例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21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级、42例CINⅡ级、24例CINⅢ级、1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分别参考TCT、病理活检诊断结果分析不同宫颈病变程度的FIS1 mRNA、HPV E6/E7 mRNA阳性检出率与表达量。通过Pearson分析FIS1 mRNA与HPV E6/E7 mRNA阳性表达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以TCT不同诊断级别为参考,FIS1 mRNA、HPV E6/E7 mRNA表达对LSIL、HSIL、宫颈鳞状细胞癌的阳性检出率高于ASC(P<0.05)。FIS1 mRNA、HPV E6/E7 mRNA表达对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