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讨论并对比单侧双通道内镜腰椎椎间融合术(ULIF)与微创通道下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20例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病例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2例接受ULIF手术,58例接受MIS-TLIF手术。收集患者年龄、性别、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出血量,腰痛及腿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节段椎间盘高度(IDH)、腰椎前凸角(LL)以及椎间融合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均获随访。ULIF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较MIS-TLIF组更长(t=8.155,P<0.01)。术后平均住院时间ULIF组明显较MIS-TLIF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2,P=0.008)。术中出血量ULIF组较MIS-TLIF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08,P=0.030)。两组术后1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及腿痛VAS评分、ODI以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椎间盘摘除联合外侧融合术治疗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根据腰椎有无失稳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100例术前无腰椎失稳、退变性滑脱,研究组患者100例合并腰椎失稳、退变性滑脱或椎管狭窄,对照组给予患者椎间盘摘除术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椎间盘摘除联合外侧融合术治疗,应用JOA、ODI、LBOS、VAS评分表进行评分并记录手术优良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JOA、ODI、LBOS、VA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优良率为88%高于对照组的8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根据病情不同给予针对性治疗,椎间盘摘除联合外侧融合术可改善椎间盘功能,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合并臭氧消融二重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20例单纯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臭氧消融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男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5岁(23岁-68岁)。其中L4/5椎间盘突出12例,L5S1椎间盘突出8例。右侧5例,左侧7例,中央型8例。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VAS评分,术前腰痛VAS评分(4.8±2.3)分,术后3个月随访(2.0±2.0)分,末次随访(2.2±1.6)分,设置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前腿痛VAS评分(8.8±2.2)分,术后3个月随访(3.0±1.6)分,末次随访(2.2±1.4)分。患者术前ODI(65.5±24.3)%,术后3个月随访(18.6±14.2)%,末次随访(19.3±5.8)%。讨论:椎间孔镜为近些年兴起的微创技术,具有出血少,恢复快,不影响脊柱稳定性为特点。但是有些病人行椎间孔镜以后下肢根性放射痛有明显好转,但是有些患者存留下腰部残留疼痛,甚至发生MODIC改变。笔者在行椎间孔镜完毕后,顺孔镜通道注入臭氧气体进行消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规范化保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各150例.试验组采用规范的手法操作治疗;对照组采用腰椎骨盆牵引治疗,2组均进行腰椎间盘突出基础治疗草案.采用腰椎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腿痛VAS以及Roland-Morris腰痛量表评分作为评价指标,分别在入组前、治疗期间的1、2、3周以及治疗后3、6周进行评价.结果 2组在治疗前腰椎JOA评分、Roland-Morris腰痛量表评分,腰、腿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腰椎JOA评分分别为(26.0±2.4)、(23.8±2.6)分,试验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Roland-Morris腰痛量表评分分别为(4.6±1.1)、(4.8±1.7)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腰痛VAS分别为(2.6±1.1)、(2.8±1.1)分,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下肢痛VAS分别为(3.0±0.8)、(3.0±0.6)分,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根据腰椎JOA评分、Roland-Morris腰痛量表评分、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规范化的手法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迅速缓解症状及疗效的维持上有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对35岁以下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方法纳入我院收治的CSR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并对患者进行至少1年的随访。对40例患者的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和末次随访对患者Cobb′角和弓深变化进行比较,对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和末次随访的患者疼痛程度和脊髓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40例CSR患者均成功进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术中平均失血量(37±17)m L。40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且在进行术后随访半年均已恢复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2组患者治疗后均进行颈椎X线片检查,未出现内固定失效、松动、折断等现象的发生。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6、12个月和末次随访患者的Cobb′角和弓深均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Cobb′角和弓深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6、12个月和末次随访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月本模拟评分法(JOA)评分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患者的VAS和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35岁以下的CSR患者,具有术中创伤小,出血量低,对神经根减压效果良好等优点,能够有效恢复CSR患者的颈椎生理弧度,增强颈椎的稳定性,疗效佳且稳定,能够有效降低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促进神经功能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与髓核摘除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预后腰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术前及术后3、6个月)腿、腰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JOA)评分。结果 术后3、6个月,两组患者腿、腰VAS评分均低于术前, 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腿VAS评分(2.8±1.0)分、腰VAS评分(2.5±1.1)分以及术后6个月腿VAS评分(1.1±0.1)分、腰VAS评分(1.2±0.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3.4±1.2)、(3.4±1.5)及(2.0±0.2)、(1.8±0.6)分,术后3个月JOA评分(23.4±3.6)分、术后6个月JOA评分(24.7±3.4)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0.4±3.1)、(22.1±3.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弓根动态固定术与髓核摘除术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患者对于术后腰椎功能恢复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抚州市临川区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与观察组,各35例。参考组予以传统开放型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颈髓功能(JOA)评分,临床效果,并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考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短于参考组(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参考组(P<0.05);术后3 d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确切,可减少对机体损伤,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结果与预后.方法 23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接受再次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单纯后路椎间盘髓核摘除,或同时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用JOA评分评估术前及术后腰椎功能,按MacNab标准评似术后满意度.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可能因素与临床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23例术中I均发现原手术部位有不同程度的粘连.术后随访时间6~40个月.影像学未见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松动和断裂情况,植骨均融合.JOA评分临床平均改善率为(80.42±12.56)% ;基于MacNab标准,19例(82.6% )预后优良.结论 椎间盘突出症再次手术治疗,应根据腰椎稳定性及有无椎管狭窄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钉板内固定系统行枕颈融合术治疗上颈椎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上颈椎失稳61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枕颈融合组30例和寰枢椎融合组31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植骨融合情况,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术前、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量表(VAS)评分变化,评价颈部活动情况.结果 枕颈融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长于或多于寰枢椎融合组(P<0.05).2组末次随访VAS评分较术前下降,JOA评分较术前升高(P<0.05).2组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均骨性融合.枕颈融合组末次随访颈椎屈伸活动度、颈椎曲度均小于寰枢椎融合组(P<0.05).结论 应用钉板内固定系统行枕颈融合术治疗上颈椎不稳效果满意,但对颈椎活动度影响大,临床建议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本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采用PLIF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术后随访1年,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及1年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系统(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疗效及植骨融合率.结果 本组80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20±43)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50±80) ml,术后引流量平均(58±10) m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12±3)d.术后6个月及1年的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降低(P<0.05),JOA评分较术前增高(P<0.05).随访1年后优良率为90.0%,腰椎间植骨融合率为96.7%.结论 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满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体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2007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椎体血管瘤19例,根据患者的影像学表型和临床表型以及治疗方法分为AB两组:A组为10例单纯疼痛患者,其中8例行椎体成形术,2例行放疗;B组为9例神经损害患者,行开放手术治疗。随访3~72个月,平均(30±8.4)个月,根据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患者的临床表现,以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定患者术后疼痛缓解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例患者中,10例单纯疼痛患者分别给予椎体成形术与放射治疗后疼痛均缓解;9例神经损害患者开放手术治疗患者术后神经症状部分缓解。A、B两组患者均获全程随访,术后3个月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对不同影像学表现及不同临床症状的椎体血管瘤选择相应的治疗策略,均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孙越  王海瑞  刘艳成  张净宇  李爽  胡永成 《天津医药》2021,49(11):1207-1211
目的 分析脊柱肿瘤全椎切除术后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进行脊柱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1例接受脊柱肿瘤全椎切除术并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进行脊柱重建的患者资料。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内固定稳定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术前、术后24 h、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并依据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对上述时点脊柱功能进行评估。末次随访时,采用脊髓损伤Frankel分级对脊髓损伤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随访期间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全部患者随访8~15个月,平均11个月;患者手术时间(320.21±43.21)min、出血量(1 354.28±101.54)mL、住院时间(22.21±10.24)d。11例患者中10例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有至少1个等级的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椎弓根钉位置移动和断裂,假体无脱位。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6个月的VAS评分呈依次降低趋势(P<0.01),但末次随访VAS评分与术后6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术前与术后24 h 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外,其余各时点JOA评分呈依次升高趋势(P<0.01);1例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3个月复发,1例脊柱继发甲状腺癌患者术后9个月死亡。结论 脊柱肿瘤全椎切除术后应用3D打印人工椎体重建,稳定性高,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侧方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8月至2012年3月,经皮侧方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256例.术前、术后1周及3个月随访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术前、术后1周及3个月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程度.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25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无一例出现脊柱不稳、神经粘连、神经根损伤、感染或硬脊膜撕裂等并发症.术后1周与术前在腰腿痛VAS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与术后3个月比较时,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JOA评分标准,优225例,良18例,可13例,评分的优良率达94.9%.结论 经皮侧方入路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康复时间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与传统开放的手术相比疗效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骨水泥在椎体骨折线内弥散情况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自2009年5月~2013年6月因椎体压缩性骨折而在我院行PVP手术的10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74例:骨水泥在骨折线内充分弥散,B组32例:骨折线内骨水泥弥散不佳。记录手术前以及手术后4d以及末次随访时的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局部后凸Cobb角,将末次随访与术后4d局部Cobb角之差定义为后凸纠正缺失量。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d及末次随访时的ODI、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4d时的ODI、VAS评分术前值的改善A组明显优于B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ODI、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d局部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A组术后4d时Cobb角与末次随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4d时Cobb角与末次随访相比显著增大(P0.05)。结论 PVP手术可改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功能障碍,疼痛程度,且骨折线内骨水泥弥散不佳会影响近期疗效,并可能导致PVP术后后凸性畸形。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诊治及术后疗效。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采用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联合小关节突封闭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共60例,术前腰痛VAS评分为(6.71±1.13)分,ODI评分为(74.31±9.73)分。均采用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进行腰痛VAS评分、ODI评分,末次随访时进行Mac Nab评分。结果末次随访VAS评分(1.37±0.87)分,改善率(80±9)%,ODI评分(16.98±5.86)分,改善率(77±10)%。术后各时间点评分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1)。按照Mac Nab评分标准,末次随访时17例优,41例良,2例可,总有效率100%,优良率97%。术后下腰痛复发3例(5%),出现椎间盘突出并行开放手术2例(3.33%)。神经根性痛觉过敏和灼样神经根痛4例(6.67%),给予营养神经、非甾体类药物等对症治疗,1周后症状缓解。结论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熟练掌握该技术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手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 Mini-TLIF)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因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手术治疗的47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A组行Mini-TLIF术20例,B组行开放经椎间孔入路腰椎融合术(Open-TLIF)27例。观察两组手术一般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腰痛和腿痛视觉分析量表( visual analog scale, VAS)、Oswestry功能残损量表(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结果与B组比较,A组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少、住院时间和恢复时间短、住院费用高( P<0.05)。两组末次随访腰、腿痛VAS和ODI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腰痛、腿痛VAS、ODI评分和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ni-TLIF术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且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超  韩金昌  周鑫  杨光  赵杨  李远栋  王平 《江苏医药》2021,47(2):124-128
目的 探讨持续抑郁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经皮内窥镜腰椎间盘摘除术(PELD)预后的影响.方法 168例LDH患者接受PELD治疗并随访2年,根据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分将患者分为情绪正常组(98例,BDI评分≤9分)和持续抑郁组(70例,BDI评分≥10分).采用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系统评估两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和1、2年患者的腰腿痛、功能障碍和神经功能,比较椎间盘高度比及椎间不稳定发生率.结果 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3、6个月和1、2年腰腿痛VAS疼痛评分和ODI评分降低(P<0.05),JOA评分增高(P<0.05),情绪正常组优于持续抑郁组(P<0.05).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点腰椎间盘高度比及椎间不稳定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抑郁会对LDH患者PELD术后疼痛及身体功能造成不利影响,应注意对LDH患者PELD术前及术后抑郁的筛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观察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辅助椎间孔镜TESSYS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术前确诊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均存在腰痛伴下肢疼痛不适。随机分为椎间孔镜TESSYS技术髓核摘除术组(Ⅰ组)25例和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辅助TESSYS技术髓核摘除术组(Ⅱ组)25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22~57岁,平均37.4岁。评价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改良MacNab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腰部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Ⅰ组(84.36±6.94)min,Ⅱ组(98.92±19.3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6~19个月,平均(11.14±3.31)个月,术后患者腰疼末次随访VAS评分:Ⅰ组(2.50±0.54),Ⅱ组(2.01±0.578);患者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下肢疼痛VAS评分,组内比较:术后和末次随访腰疼及下肢疼痛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比较:末次随访腰部疼痛VAS评分Ⅱ组优于Ⅰ组(P<0.05);末次随访下肢疼痛VAS评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MacNab评分标准,末次随访时Ⅰ组:优10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88%。Ⅱ组:优13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92%,至随访结束2组患者均无1例出现复发。结论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合并下肢放射痛患者,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辅助TESSYS技术髓核摘除术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内镜下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内镜下经椎板间入路,对照组采用内镜下经椎孔间入路,观察术前与术后多时段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日本骨科协会腰椎评分(JOA)以及Macnab标准评价优良率,分析手术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术前两组的VAS评分、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术前,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出院时、术后1个月和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时具有术后疼痛少、腰椎功能改善明显、术后康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分析系统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椎稳定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患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单纯髓核摘除术且术后随访的98例患者做回顾性临床观察,据术后是否行系统功能锻炼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结果2组患者术前与术后随访比较,腰椎曲度、前凸指数、骼骨倾斜角、JOA评分、下腰痛VAS评分、直腿抬高试验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随访时腰椎曲度、前凸指数、骼骨倾斜角、JOA评分、下腰痛VAS评分、直腿抬高试验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配合系统的功能锻炼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系统功能锻炼能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