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骨科手术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有助于稳定生命体征、缓解应激反应。硬膜外麻醉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麻醉药物进入硬膜外间隙,具有术中仍能持续给药的优势。但是该麻醉方式存在阻滞效果不完全,且麻醉药物用量较大,在应用于老年患者的骨科手术时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蛛网膜下隙麻醉(腰麻)是另一类椎管内麻醉的方法,阻滞效果十分确切,与硬膜外麻醉联合应用能够发挥各自优势〔2〕。本文分析老年骨科患者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正>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是患者术后短期内思维、认知、意识、定向、记忆及睡眠等功能可逆性、波动性紊乱的一类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1〕。POCD在老年患者中较常见。骨科手术由于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患者发生POCD的可能性也更大。本研究探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老年骨科手术后患者POCD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老年骨科患者102例均分为全麻组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6076〔平均(67.28±12.3)〕岁;硬膜外麻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全麻及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80例择期行骨科大手术(如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髋部周围骨折手术)的老年(≥65岁)患者,按所用的麻醉方法分为全身麻醉组(全麻组)和硬膜外麻醉组(硬膜外组),各90例。两组均于术前1 d及术后第1、4天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行认知功能检测。术后MMSE得分较术前得分降低≥2分者即为发生了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结果全麻组中有72例、硬膜外组中有80例完成认知功能检测。术后第1天全麻组POCD发生率为34.7%(25/72),硬膜外组为22.5%(18/80);术后第4天分别为19.4%(14/72)、15.0%(12/80);两组比较,P均〉0.05。结论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下,骨科大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早期均可发生POCD,这两种麻醉导致POCD率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1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等骨科大手术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麻醉方案分为全身麻醉组(n=57)和硬膜外麻醉组(n=59),记录术前、术中和术后各时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同时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估两组患者不同时点的认知功能.结果 全身麻醉组患者麻醉结束12、24 h的MMSE分值分别为25.1 ±0.4和26.3±0.4,与麻醉诱导前(29.5±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麻醉结束12、24 h的MMSE分值分别为25.6±0.5和27.2 ±0.4,与麻醉诱导前(29.3±0.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麻醉组患者麻醉后24 h的MMSE评分较硬膜外麻醉组下降(P<0.05).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患者麻醉苏醒后24 h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28.1%和2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骨科手术采用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术后1d内均可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且全身麻醉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或股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手术患者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病情分级Ⅰ、Ⅱ级,数字抽签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和硬膜外麻醉组各60例.记录术前、麻醉后手术前、手术30 min、主要手术步骤操作时、手术结束时等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MS)测定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认知功能. 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MS评分全身麻醉组麻醉结束6、12、24 h[分别为(26.5±0.5)、(25.4±0.7)、(27.4±0.3)分]与麻醉诱导前[(29.5±0.3)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麻醉结束72 h[(29.2±0.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麻醉组麻醉结束6、12 h[分别为(26.6±0.4)、(25.6±0.8)分]与麻醉诱导前[(29.4±0.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麻醉结束24、72 h[分别为(29.1±0.4)、(29.5±0.4)分]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结束后24 h,硬膜外麻醉组患者的MMS评分为(29.1±0.4)分,高于全身麻醉组(27.4±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全身麻醉在术后12 h内对老年骨科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较硬膜外麻醉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老年人脏器功能随增龄逐年下降,机体代偿能力较差,手术患者多伴有心、脑、肺等重要脏器功能减退及器质性病变,对突然发生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耐受性差,且麻醉药物代谢缓慢,从而增加麻醉风险.因此,改善老年手术患者术前心功能,控制血压和心律失常,维持麻醉期血流动力学稳定和足够氧合是麻醉安全的关键[1].本文拟回顾分析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的麻醉选择及围麻醉期处理,旨在为老年患者的临床麻醉安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刘新伟 《山东医药》2012,52(10):47-48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全麻)和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全麻,观察组采用椎管内麻醉.记录两组手术时间、睁眼时间、语言陈述时间以及麻醉药用量,两组麻醉前及术后1、3、6、12、24h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5±17) min,睁眼时间为(2.2±2.1)min,语言陈述时间为(3.9±2.2)min,麻醉药用量为(1 565±120)mL,对照组分别为(62±16) min、(3.1±1.9) min、(8.4±1.8) min、(1938±223)mL,两组语言陈述时间、麻醉药用量相比,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1、3、6、12、24 h MMSE评分均明显低于麻醉前,对照组术后1、3、6 h MMSE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P均<0.05).结论 椎管内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精神状态、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全麻小,并可减少麻醉药用量,有利于患者术后苏醒,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POCD)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少的优点[1],然而,腹腔镜手术必须在气腹状态下进行,从而导致患者机体的病理生理发生改变,增加麻醉风险.老年患者的脏器生理功能减退,同样使麻醉风险增加.本文回顾性分析老年患者腹腔镜胃结直肠手术的麻醉管理,旨在为此类患者麻醉过程的安全性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9.
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快.美国预计到2020年,超过65岁的老年人将达到16%,老年人的外科手术量将增加50%[1];在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约比解放前延长了一倍,我国已进入了老龄社会[2].目前老年患者手术麻醉已成为临床麻醉的重要内容.老年患者手术的增多势必加大了手术麻醉的风险,加之老年人机体储备能力的减低、高龄、并存多种疾病,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青壮年[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76例择期行下腹部或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和腰-硬联合麻醉组,各38例,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腰-硬联合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平面固定时间以及硬膜外用药量明显少于硬膜外麻醉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麻醉前后呼吸、循环功能监测结果大体相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腹部及下肢手术,麻醉效果可靠,麻药用量少、安全性高,是最适宜老年患者的麻醉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吴慧  朱广君  卢晓 《山东医药》2012,52(41):77-78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单腿腰麻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行老年下肢全髋置换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62例,采用0.75%罗哌卡因1.5 mL单腿腰麻,通过观察患者麻醉平面、血流动力学变化、不良反应,评价麻醉效果。结果注药2 min后出现麻醉平面,患侧感觉肢体疼痛消失,30 min后麻醉平面固定,麻醉平面不超过T9;麻醉前、手术开始、手术30 min、手术1 h、术毕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中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意识不清发生;术后无头痛、栓塞、肺部感染发生。结论罗哌卡因单腿腰麻麻醉效果确切,患者呼吸、循环稳定,可安全用于老年下肢骨科手术。  相似文献   

12.
邓超  代志刚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6):4026-4028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为临床常见疾病〔1〕,股骨头置换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2〕。但是由于老年患者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身体机能退化,导致对手术麻醉的耐受能力降低。而麻醉效果对手术成功与否,乃至术后患者的恢复均有重要的影响〔3〕。因此,选择适合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麻醉方法,对降低患者的麻醉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均有重大的意义〔3〕。本文通过对比不同麻醉方式下老年股骨头置换术患者的各项指标,以期选择更适合老年患者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13.
<正>据预测[1],至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将达到高峰,老年人约占总人口35%。老年人群中髋关节疾病高发,髋部骨折、畸形及髋关节退行性变,病情严重者疼痛剧烈,活动受限,影响生活。同时老年患者并存疾病较多,器官功能储备下降,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多为Ⅲ级或Ⅳ级[2],对麻醉及手术耐受能力差,围术期更易发生血流动力学波动,从而增加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概率。除此之外,髋部手术术中出血量相对较多、手术时间相对较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anesthesia,CSEA)在老年骨科手术合并消化溃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04/2016-07医院诊治的老年骨科手术合并消化溃疡患者60例,根据麻醉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CSEA,比较2组麻醉效果.观察2组术中应激指标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结果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时间及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镇痛持续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P0.05).结论与连续硬膜外麻醉相比,老年骨科手术合并消化溃疡患者采用CSEA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骨科手术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分为全身麻醉组和腰硬联合麻醉,全身麻醉组43例,腰硬联合麻醉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率在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前、手术前、手术后比较无差异(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的睁眼和应答时间低于全身麻醉组(P0.05),两组的拔管时间无差异(P0.05),全身麻醉组术后12h、24h、72h MMSE评分均低于硬膜外麻醉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均会使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短期认知功能障碍,且全身麻醉对术后认知功能产生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麻醉诱导药物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滕如阳  张卫  李莉 《山东医药》2005,45(12):46-47
老年患者各器官功能减退,手术时对麻醉药物的耐受力下降,麻醉诱导药物的选择对保持诱导期平稳至关重要.2003年9月至2004年6月,我们观察了两组药物对老年腹部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适合于老年患者的麻醉诱导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老年人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I~Ⅲ,年龄≥65岁,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椎管内麻醉组(I组)和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组(Ⅱ组),每组30例。分别予以椎管内麻醉和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前1天和手术后1、3、7天MMSE评分,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d静脉自控镇痛进VAS评分等。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以及手术时间和手术中出血量、术后两天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天、3天MMSE评分均较术前1天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第1天Ⅱ组MMSE评分低于I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第7天,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有增加,与术前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均可引起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早期术后认知功改变,且全身麻醉的影响高于椎管内麻醉,但并未对其远期认知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多为老年人,由于老年人固有的生理病理及药代和药效动力学的改变特征,国内多选择椎管内麻醉。椎管内麻醉对老年患者的呼吸循环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本文重点观察比较了硬膜外麻醉与蛛网膜下腔麻醉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机体循环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择期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别进行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种麻醉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在术后1、2、5 h血压、心率变化幅度较小,而全身麻醉组患者在术后1、2、5 h变化明显(均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的起效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术后完全清醒时间较全身麻醉组明显缩短(均P0.05)。在麻醉后24 h,全身麻醉组的简易精神状况检查法(MMS)评分明显低于硬膜联合麻醉组(t=6.11,P0.05),其余时间两组的MM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腰硬联合麻醉组术后6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和肺部感染均明显低于全身麻醉组(均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均能提供良好的麻醉和术后镇痛,而腰硬联合麻术后镇痛效果更好,而且在短期内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少,更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单腿腰麻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82例,均行罗哌卡因单腿腰麻,观察并记录患者麻醉前、麻醉后30、60 min及术后心率、SpO2及平均动脉压。结果所有患者麻醉前、麻醉后30、60 min及术后心率、SpO2及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单腿腰麻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临床效果较好,可稳定患者心率、呼吸及血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