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正>本研究探讨痉挛性偏瘫患者采用针刺董氏奇穴联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EMGBF)治疗后的疗效,及对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和肢体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金华市中心医院康复科收治的130例痉挛性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两组,各有65例。对照组中男38例,女27例;年龄46~78岁,平均(61.23±8.29)岁;病程3~18月,平均(9.16±2.63)月;脑出血26例,脑梗死39例。观察组中男39例,女26例;年龄45~76岁,平均(60.67±8.18)岁;病程4~16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笔者运用头针配合超声药物导人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临床疗效肯定.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入选患者均为初次发病,发病4周以上,且留有肢体痉挛性偏瘫症状,痉挛的Ashworth评定瘫痪肢体肌张力>0级,并且≤3级.60例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40~75岁,平均61.5±11.5岁;脑梗死38例,脑出血22例;病程4周~4个月.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3.
<正>中风3周后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肢体肌肉痉挛,伴有肢体疼痛、麻木、僵硬、关节挛缩畸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笔者用推拿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性偏瘫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86例,均为我院针灸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46~69岁、平均60岁,病程21~68天,左侧偏瘫16例、右侧偏瘫27例,上肢偏瘫18例、下肢偏瘫8例、上下肢均偏  相似文献   

4.
电针对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模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张鹤宾  林映欣 《中国针灸》2003,23(5):310-310
1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来源于我科1999~2001年住院病人,以脑卒中后遗肢体痉挛为观察对象。29例患者,男25例,女4例;年龄48~80岁,平均63.6岁;病程最短20天,最长6年,平均6.1个月。脑梗塞21例,脑出血7例,脑梗塞合并脑出血1例;左侧偏瘫18例,右侧偏瘫11例。诊断参考《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对6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共120例,均为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住院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符合诊断标准[1],并经头颅CT或MRI证实。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35~73岁,平均56.3岁;脑出血16例,脑梗死44例。对照组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33~75岁,平均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ADL)的影响,2006年1—5月笔者对16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97例,女63例;年龄50~80岁,平均65岁,均经脑CT或MRT检查证实为首次发病患者,且为一侧肢体功能障碍,意  相似文献   

7.
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将住院的1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106例,男62例,女46例,年龄40-79岁,平均58.5岁;对照组74例,男41例,女34例,年龄39-78岁,平均56.2岁。两组病例均系首次发病,均行颅脑CT或MRI确诊,住院30~60d。两组患者的年龄、入院病情及住院天数无明显差异。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以我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116例随机分两组。普通疗法组常规进行基础治疗,针灸疗法组在普通疗法组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治疗总有效率;施行治疗前和施行治疗后患者肢体运动情况、生活自理能力情况的差异。结果:针灸疗法组患者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普通疗法组,P0.05施行治疗后针灸疗法组肢体运动情况、生活自理能力情况改善幅度更大,P0.05。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选择2009-10~2012-10本院手足多汗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19~35岁,平均(25.68±3.95)岁。治疗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0~37岁,平均年龄(26.60±5.25)岁。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应用自拟活血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70例,取得较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院2014年11月~2016年10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0例,随机分为3组各70例。A组年龄40~76岁,平均61.1±4.5岁;男42例,女28例;病程17.5±5.6W;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IHSS)22.8±7.1分;首发49例,再发21例。B组年龄41~74岁,平均59.8±4.9岁;男40例,  相似文献   

11.
<正>本文观察健肾固本平喘汤治疗肺肾两虚型成人哮喘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肺肾两虚型成人哮喘患者14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74例。观察组男39例,女35例;年龄15~74岁,平均45.68±8.32岁;病程2~19年,平均8.15±1.84年。对照组男40例,女34例;年龄14~76岁,平均45.78±8.12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取针灸疗法联合高压氧改善早期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肺功能,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将本科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就诊治疗的61例脑卒中后长期卧床(卧床时间≥1月)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40~84岁,平均61.19±4.5岁。治疗组31例,男18例,女13例;年龄38~85岁,平均61.80±5.1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10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卒中诊断标准。两组一般资料均衡(P>0.05)。  相似文献   

13.
正本文采用中药熏洗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脑梗死痉挛性瘫痪,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8年3月收治的脑梗死痉挛性瘫痪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观察组:男41例,女23例;年龄46~78岁,平均62.5±11.6岁;病程2周~5个月,平均2.37±0.52个月。对照组:男42例,女22例;年龄45~78岁,平均62.7±11.5岁;  相似文献   

14.
我院内科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对300例老年偏瘫排便困难患者行甘油灌肠剂保留灌肠,并与同期开塞露挤入疗法作临床比较,效果明显,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将580例排便困难的老年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0例,其中男182例,女118例;年龄75~90岁,平均82.5岁.对照组280例,其中男150例,女130例;年龄70~85岁,平均78.2岁.所有患者均患偏瘫1年以上.两组患者在治疗方式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胃溃疡患者4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胃溃疡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26~65岁,平均年龄(42.5±12.8)岁;溃疡面直径为0.8~2.0cm,平均直径(1.0±0.1)cm;Hp阳性32例。对照组40例:男26例,女14例;年龄27~63岁,平均年龄(41.7±10.5)岁;溃疡面直径为0.8~1.6cm,平均直径(0.9±0.1)cm;Hp阳性30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溃疡直径等一般  相似文献   

16.
肝炎后肝硬化为临床常见病.笔者1998~2003年采用软肝片治疗43例,并与40例常规治疗对比观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83例患者均符合肝炎后肝硬化诊断标准,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其中男30例,女13例;年龄38~65岁,平均(52.8±9.6)岁;病程3~18年,平均(7.8±5.7)年.对照组40例,其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38~70岁,平均(51.4±9.8)岁;病程3~20年,平均(8.1±5.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正>脑卒中的康复治疗非常重要,笔者于2008年7月~2011年12月间,采用中医推拿结合Bobath疗法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肢体功能及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采取随机抽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2例,男32例,女40例;年龄59岁~93岁;脑出血27例,脑梗死45例;左侧偏瘫33例,右侧偏瘫39例。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58岁~89岁;脑出血13例,脑梗死17例;左侧偏瘫12例,右侧偏瘫18例;病程3d~1a。2治疗方法2.1对照组患者按脑血管病常规内科治疗:有血压高者给予降血压治疗,有脑水肿者必要时给予甘露醇脱水,血糖高者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血脂高者给他汀类降低血脂,尿酸高者给降尿酸治疗,除脑出血急性期外常规给血塞通改善微循环及依达拉奉脑保护治疗,脑梗死者常规给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18.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后偏瘫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瘫是脑血管病常见的后遗症 ,临床多采用针刺治疗以促进其功能恢复。为进一步提高疗效、缩短恢复期 ,我们采用针刺配合中药进行治疗 ,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自 1997年~ 1999年共治疗脑卒中后偏瘫 90例 ,诊断标准符合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 并全部经CT检查证实。病人随机分为单纯针刺组 4 0例和针刺加中药组 50例。针刺组中男 19例 ,女 2 1例 ,年龄 54~ 78岁 ,平均 64.5岁。针刺加中药组男 2 6例 ,女 2 4例 ,年龄 52~ 80岁 ,平均 65.1岁。2 治疗方法  针刺组 :取偏瘫肢体侧局部穴位 …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偏瘫肢体水肿中药泡浴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遗症所致肢体、语言、识知等功能障碍给康复期治疗过程带来一些困难 ,使患者不能提高生活质量 ,特别是致残肢体水肿更难奏效。笔者结合常规治疗配合中药泡浴取得良好效果 ,现小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3例脑卒中后遗症偏瘫肢体功能活动障碍均伴致残侧水肿。其中治疗组 4 3例 ,对照组 2 0例 ;男 2 1例 ,女 4 2例 ;年龄最大 72岁 ,最小 30岁 ,多在4 5~ 65岁 ;病程最长 12年 ,最短 2周 ,多在 4周~ 5年。根据头部 CT检查诊断为脑血栓形成 36例 ,脑出血2 5例 ,脑栓塞 12例。左侧偏瘫 36例 ,右侧偏瘫伴有语言障碍 38例。临…  相似文献   

20.
笔者用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49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9例均为2008年1月至2008年10月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均有一侧肢体活动障碍,均符合第4次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标准。男27例、女22例,年龄(65.20±6.12)岁,病程15天~19个月、平均43天。左侧瘫痪19例、右侧瘫痪30例。经脑CT或MRI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