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证的变化。方法:对10年来剖宫产及剖宫产指征变化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趋势。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中难产因素,胎儿窘迫持续在1、2位,社会因素自1998年逐年升高。结论:剖宫产率升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适应证的变化,尽量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对母体的损害。方法:对23a来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适应证有了明显变化,剖宫产率明显升高,剖宫产新生儿死亡率及围生儿死亡率在一定范围内均有下降。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但要提高产科质量不能低赖剖宫产率的提高,而要依靠整个围产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近年来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变迁,以反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2002年1月-2007年12月舞钢市相邻2家医院所有剖宫产病例进行统计分析,每2年为1组.结果:剖官产率逐年上升,且每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剖宫产指征变迁中.社会因素逐年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难产、胎儿窘迫逐年下降,但仍高居第2、3位;围生儿病死率趋于稳定.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为社会因素剖宫产术增加所致,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应尽量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术;剖宫产率升高.一定范围内可降低围生儿病死率,但随着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围生儿病死率并未随之下降.  相似文献   

4.
社会因素影响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探讨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沧县医院2004-01/2006-12剖宫产率的变化及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结果:3 a内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居第一位。结论:社会因素导致剖宫产人数增多是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率升高原因调查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珍珠  罗纯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3):3275-3276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探讨控制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附属医院3 a来369例剖宫产资料。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增加,平均剖宫产率为31.35%;影响因素中以社会因素最为明显,占44.99%。结论剖宫产率上升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在于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加强健康指导和心理保健,控制社会因素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6.
影响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近10多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研究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本院13年来产科住院产妇的足月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剖宫产率呈逐年升高。(2)1998年前剖宫产指征主要为难产,1999至2002年胎窘渐升高,2000年后社会因素明显升高,跃居首位。(3)新生儿病死率未随剖宫产率上升逐步下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主要原因为无医学指征的社会因素增加。“胎窘”和“头盆不称”诊断过度也是剖宫产术增多的重要因素,来自孕妇及医生的主观意愿,影响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尽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我院5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与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5年共分娩6513例,剖宫产2117例,平均剖宫产率为32.50%,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剖宫产各指征所占的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头位难产、臀位、妊娠期合并症等剖宫产率则有所下降,胎儿窘迫、社会因素、疤痕子宫呈上升趋势。结论加强孕妇围产期保健和监护,提高助产人员的技术水平,广泛运用镇痛分娩技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8.
加强产科心理护理降低剖宫产发生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桢 《现代护理》2006,12(24):2300-2301
目的加强产科心理护理,降低剖宫产率,提高母婴健康水平。方法某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分娩总数为7111例,其中剖宫产2130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年来医院剖宫产率有上升趋势,造成剖宫产率提高的原因除有剖宫产医学指征外,还有一些社会心理因素影响,并且成为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结论充分认识剖宫产的利与弊,加强产科产妇心理护理,努力降低剖宫产率,提高母婴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合川区妇幼保健院2003、2006、2009年剖宫产率上升情况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在剖宫产指征中以社会因素及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增加明显。结论社会因素、胎儿窘迫是剖宫产率逐年升高的主要原因。加强孕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产科质量,控制社会因素及胎儿窘迫为手术指征的剖宫产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社会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剖析近4 a来社会因素为指征剖宫产率升高情况,为合理控制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对4 a来黄河中心医院所有剖宫产病例的手术指征的构成比及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剖宫产率随时代变化而逐渐升高;(2)社会因素是导致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且有继续增高逐势。结论:倡导经阴道分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降低社会因素手术指征。可在一定程度上使剖宫产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引起剖宫产率升高的社会因素及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预防措施。方法对孕妇进行产前健康教育;随机抽取75例因社会因素行剖宫产的产妇,以自制问卷调查其选择剖宫产的社会心理原因。结果分娩恐惧、对阴道分娩和剖宫产的不正确认识以及对妊娠结局的担心等是该类产妇选择剖宫产的主要社会心理原因。结论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采取包括产前健康教育在内的综合性预防措施能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近5 a来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合理控制基层医院降低剖宫产率提供对策。方法对临清市人民医院近5 a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占分娩总数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而阴道助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疤痕子宫,羊水过少剖宫产率上升,而胎儿窘迫、产程异常剖宫产率变化不大;在各年度手术指征的顺位中,社会因素显著升高。结论近年来,剖宫产手术指征已随时代发生相应的变化,并且已超过单纯医学指征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2170例剖宫产手术指征情况.结果 社会心理因素、"过度诊断",放宽剖宫产指征是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杨彩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2):5530-5531
目的分析近3 a来剖宫产居高不下的原因,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007-01-01-2009-12-31顺义区中医院收治的剖宫产4 1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剖宫产率连续3 a居高不下;(2)影响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胎儿宫内窘迫、相对头盆不称、羊水过少、社会因素、胎膜早破。结论剖宫产率高存在多方面因素,只有通过医患双方、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剖宫产指征与剖宫产率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2月1 931例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剖宫产率逐年升高,2003年为41.9%,2006年为61.04%,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2003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1位,而2005-2006年社会因素占第1位.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双方着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剖宫产率升高原因及控制措施。方法:调查分析近4 a剖宫产率及指征构成比。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因胎儿窘迫、羊水过少、巨大儿、胎膜早破及社会因素剖宫产显著增高。结论:避免社会因素剖宫产,合理掌握手术指征,控制剖宫产。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剖宫产率不仅在大城市而且在中小城镇、部分农村地区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剖宫产术是处理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挽救孕产妇及围产儿的有效手段。已有研究提示剖宫产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但围产儿的死亡率进一步降低,需要围产医学的整体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增加剖宫产率。本文对近9年来我院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进行分析,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呼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近10年剖宫产率以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为提供更好的分娩方式和改善妊娠终点提供参考。方法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医院产科住院行剖宫产术的所有病例,将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0年来在本院分娩产妇总数60549例,剖宫产31334例,平均剖宫产率为51.74%。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自2007年起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瘢痕子宫及胎儿窘迫的比例逐年升高。此三种指征比例有显著变化(P<0.001),其他剖宫产指征无明显变化。结论应加强产前宣传和沟通,树立正确的分娩观,同时加强妊娠和产前监护,减少妊娠并发症和胎儿窘迫发生率,从而有效控制剖宫产率,改善妊娠终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2002年1月-2006年12月1686例剖宫产术及指征的变化,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如何降低剖宫产率友合理应用剖宫产术。方法对1686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呈逐年升高趋势,2006年剖宫产率46.07%,2003年剖宫产率47.31%,2004年剖宫产率54.52%,2005年剖宫产率61.43%,2006年剖宫率63.22%,五年平均剖宫产率为55.11名。②2002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一位,而2006年剖宫产指征以社会因素占居第一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为无医疗指征而剖宫产术增多所致,要降低剖宫产率必须要力口强孕产期的保健,做好产前教育,消除孕产妇的心理恐惧,正确认识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树立阴道分娩信心。医生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相关因素,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对2006-2010年沈阳市五院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居高不下,2006-2010年剖宫产率分别为59.7%、61.4%、66.2%、72.1%、73.8%.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阴式分娩质量,控制社会因素剖宫产;加强健康宣教,合理孕期营养,也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