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调查孕晚期妇女睡眠障碍状况及危险因素,为孕期睡眠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以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12月于金华市人民医院产检的426名孕晚期孕妇行横断面调查,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价睡眠质量情况,统计睡眠障碍发生率。收集孕妇社会人口学资料、产科资料、孕期生活方式及心理学资料,应用χ2检验、成组t检验观察孕妇上述资料与孕晚期睡眠障碍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共发放问卷426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89份,有效率91.31%。389名孕妇PSQI评分平均(6.35±2.09)分,其中存在睡眠障碍184名(47.30%),无睡眠障碍205名(52.70%)。文化程度、流产史、妊娠并发症、久坐时间、临睡前摄入液体、反刍思维量表(RRS)评分、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均与孕晚期妇女睡眠障碍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OR=0.621,95%CI=0.425~0.906)为孕晚期妇女睡眠障碍独立保护因素,流产史(OR=2.500,95%CI=1....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孕晚期孕妇抑郁和睡眠质量现状并分析抑郁症状与睡眠质量及其各维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对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随访的孕28周之后的260名妇女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卡方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抑郁症状与孕晚期孕妇睡眠质量的关系。结果被调查孕妇中,56.15%有抑郁症状,20.77%有睡眠障碍。有抑郁症状的妇女中,28.08%有睡眠障碍。在考虑了孕妇年龄、调查孕周、文化程度、户籍地、有无妊娠史、孕前体重指数(BMI)和孕晚期工作时间后,统计学分析表明抑郁症状对PQSI总分有影响(OR=3.229,95%CI:1.531~6.810)。有抑郁症状的孕妇主观睡眠质量(OR=3.903,95%CI:1.253~12.158)、睡眠潜伏期(OR=4.846,95%CI:1.574~14.920)、睡眠功能紊乱(OR=7.869,95%CI:2.576~24.036)及白天功能紊乱(OR=6.395,95%CI:2.328~17.565)4个维度的危险值比没有抑郁症状的孕妇高。结论抑郁症状是孕晚期孕妇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应加强相关方面的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北京地区孕晚期妇女总静坐行为和不同类型静坐行为与抑郁和妊娠相关焦虑的关系。方法以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CPWCS)·协和项目中的576例孕晚期妇女为研究对象。CPWCS项目自2018年5月起,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纳入年龄≥16岁,孕5~12周的孕早期妇女,并进行基线调查。于研究对象孕晚期进行随访调查,采用孕期身体活动问卷(PPAQ)调查其静坐行为,分别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妊娠相关焦虑量表(PAQ)调查抑郁和妊娠相关焦虑状况。结果孕妇孕晚期抑郁检出率为25.0%,妊娠相关焦虑检出率为28.8%。Logistic回归显示,非工作时间高水平使用电脑或写东西、看电视或录像均与抑郁的发生风险相关(OR=1.72,95%CI:1.08~2.75;OR=1.90,95%CI:1.15~3.14);总静坐行为中等水平和高水平的孕妇相对于低水平的孕妇,妊娠相关焦虑的发生风险较高(OR=1.80,95%CI:1.14~2.84;OR=1.72,95%CI:1.07~2.75);非工作时间中等水平和高水平坐着看电视或录像与妊娠相关焦虑的发生风险相关(OR=2.69,95%CI:1.52~4.78;OR=2.82,95%CI:1.68~4.75),高水平坐着打电话、阅读和交谈与妊娠相关焦虑的发生相关(OR=2.37,95%CI:1.23~4.57)。结论孕晚期妇女静坐行为与抑郁及妊娠相关焦虑发生相关,减少非工作时间使用电脑或写东西、看电视或录像、打电话、阅读和交谈等静坐行为可能有助于孕妇预防和减轻抑郁及妊娠相关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妇女妊娠期睡眠障碍与焦虑及抑郁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2月1日—2020年1月31日期间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门诊产检的1 889例单胎孕妇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收集孕期睡眠资料,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价孕妇的焦虑与抑郁状态,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控制其他因素影响后,分析睡眠障碍与孕期焦虑及抑郁状态的关系。结果存在睡眠障碍的孕妇焦虑状态筛查阳性率(34.21%)高于无睡眠障碍者(9.09%);抑郁状态筛查阳性率(45.72%)高于无睡眠障碍者(23.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了孕周、受教育程度、自我认知健康状况、吸烟、轻度运动、膳食多样性得分、环境暴露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后,睡眠障碍与孕期焦虑状态(OR=3.81,95%CI:2.69~5.39)、孕期抑郁状态(OR=2.19,95%CI:1.62~2.96)仍均有关联。结论本研究提示妇女孕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睡眠障碍是孕妇焦虑与抑郁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妊娠期妇女睡眠质量现状和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孕妇睡眠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基于基本调查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焦虑自评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估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院870名孕妇的睡眠、焦虑、抑郁状况。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分析抑郁和焦虑得分与睡眠质量间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870名孕妇PSQI总分为(4.68±3.11)分,睡眠障碍的检出率为17.13%,焦虑和抑郁症状占13.6%、26.8%;孕晚期(OR=2.057,95%CI:1.177~3.594)、本科学历(OR=1.868,95%CI:1.174~2.972)、有保胎史(OR=2.030,95%CI:1.318~3.126)、焦虑(OR=2.855,95%CI:1.744~4.675)和抑郁(OR=3.227,95%CI:2.131~4.886)是妊娠期睡眠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因素(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结果显示:抑郁和焦虑得分与睡眠质量的关联强度呈“J”形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非线性检验P<0.001)。结论 本地区孕妇睡眠问题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云南省农村地区妇女不同孕期感知压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基于2014年7月起建立的云南省某农村地区孕妇环境暴露的出生队列,以云南省某农业县两个乡镇确诊怀孕的560名妇女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孕早、中、晚期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10项条目感知压力量表(PSS10)测量。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妇女孕早、中、晚期感知压力现状的差异,并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感知压力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妇女孕早、中、晚期感知压力平均得分分别为14.69±4.20、14.63±4.23和14.68±3.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08,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岁及以上妇女高感知压力发生风险较25岁以下妇女发生风险高,在孕早期OR=1.700,P=0.004;孕中期OR=1.493,P=0.030;孕晚期OR=1.440,P=0.050。丈夫文化程度高,孕早期和孕中期高感知压力的发生风险增高(OR=1.530~2.180,均P<0.05);既往有不良孕产史(OR=2.567,P<0.01)妇女孕晚期高感知压力的发生风险增高;汉族妇女在不同孕期高感知压力发生风险较少数民族高(OR值分别为0.600、0.476、0.531,均P<0.05)。结论农村地区孕妇感知压力普遍存在,程度较高,其年龄越大、丈夫文化程度高和既往有不良孕产史是高感知压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汉族孕妇较少数民族孕妇有更高水平的感知压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期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与产前焦虑抑郁状态的相关性,为孕期焦虑抑郁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20年9月—2022年12月在舟山市妇女儿童医院进行围生期保健的3645名孕妇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孕早期、中期和晚期收集研究对象的睡眠状况和焦虑抑郁可能的相关混杂因素,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孕妇各孕期的焦虑抑郁状态进行评估,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各阶段睡眠时间/质量与焦虑抑郁状态的关系。结果孕妇孕早期、中期和晚期每天平均睡眠时间分别为(9.00±1.50)h、(8.67±1.40)h和(8.56±1.49)h,焦虑状态的发生率分别为22.57%、17.41%和21.04%,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分别为35.64%、24.23%和26.24%。调整孕妇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教育水平、孕前吸烟、孕前饮酒、家庭年收入、体育锻炼、家庭支持、早孕反应及产次等因素后,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孕期睡眠时长均与SDS(早期:β=-0.28,P=0.0007;中期:β=-0.27,P=0.0100;晚期:β=-0.38,P=0.0007)和SAS(早期:β=-0.33,P<0.0001;中期:β=-0.41,P=0.0004;晚期:β=-0.26,P=0.0050)得分呈负相关。与孕早期睡眠质量好的孕妇相比,孕早期睡眠质量越差的孕妇SDS(一般:β=2.40,P<0.0001;差:β=5.70,P<0.0001)和SAS(一般:β=3.02,P<0.0001;差:β=7.09,P<0.0001)得分均越高;孕中期和孕晚期睡眠质量与SDS、SAS得分的关联结果与孕早期相似。分别以是否抑郁状态或焦虑状态为结局指标,调整孕妇年龄、孕前BMI、教育水平、孕前吸烟、孕前饮酒、家庭年收入、体育锻炼、家庭支持、早孕反应及产次等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各孕期睡眠时间≥8 h的孕妇相比,睡眠时间不足8 h的孕妇与抑郁状态(早期:OR=1.72,95%CI:1.37~2.17;中期:OR=1.50,95%CI:1.11~2.03;晚期:OR=1.54,95%CI:1.17~2.04)和焦虑状态(早期:OR=1.97,95%CI:1.54~2.51;中期:OR=1.89,95%CI:1.39~2.58;晚期:OR=1.35,95%CI:1.00~1.81)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与孕早期睡眠质量好的孕妇相比,孕早期睡眠质量越差的孕妇抑郁状态(一般:OR=1.56,95%CI:1.33~1.83;差:OR=3.23,95%CI:2.45~4.26)和焦虑状态(一般:OR=2.50,95%CI:2.04~3.06;差:OR=7.83,95%CI:5.82~10.53)的发生风险均越高;孕中期、孕晚期睡眠质量与抑郁状态和焦虑状态发生风险的关联结果与孕早期相似。结论孕妇产前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发生率较高,睡眠质量(特别是主观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状态显著相关。建议产前检查时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自我报告睡眠质量差的女性,及早发现这些妇女,并及时为她们提供心理支持,减少抑郁和焦虑的潜在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不同年龄阶段早孕期妇女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状况。方法 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纳入27 423名早孕期(孕8~12周)妇女进行广泛性焦虑障碍筛查量表(GAD-7)、抑郁筛查量表(PHQ-9)和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测评,将研究对象按20~25岁,26~30岁,31~35岁和36~40岁年龄范围分为四组,比较不同年龄组各级别焦虑、抑郁及睡眠质量和中重度焦虑抑郁状况下睡眠质量的差异。结果 各年龄段早孕期妇女,不同程度焦虑、抑郁占比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6.851、54.779,P<0.001),且随着年龄增加,孕早期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比例减少。各年龄段妇女早孕期睡眠质量无显著差异(χ2=6.588,P=0.089)。抑郁达到中度以上者,随着抑郁程度增加,孕早期睡眠质量差的孕妇比例明显升高(χ2=35.449,P<0.001)。结论 在孕早期,随着年龄的增加,妇女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风险逐渐降低,各年龄组孕妇发生睡眠困扰的风险无显著差异,但孕妇抑郁...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妊娠期妇女睡眠质量状况的影响因素,为做好孕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014年10月-2016年1月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银川市妇幼保健院、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卫市人民医院、固原市人民医院、石嘴山市人民医院的产前门诊中选择符合调查要求的妊娠期妇女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调查的1 004名妊娠期妇女中,睡眠质量的平均得分为(6.15±2.27)分,有睡眠障碍的为333名,睡眠障碍发生率33.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晚期(OR=2.759,95%CI=1.905~3.996)、有流产史(OR=1.779,95%CI=1.269~2.494)、焦虑(OR=1.405,95%CI=1.012~1.952)、抑郁(OR=2.951,95%CI=2.166~4.022)是妊娠期妇女睡眠质量的危险因素(P0.05),而有职业(工人或农民)(OR=0.448,95%CI=0.266~0.754)、居住地在城镇(OR=0.333,95%CI=0.231~0.479)是妊娠期妇女睡眠质量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睡眠质量不良问题较为常见。应该重点关注孕晚期、有流产史、有焦虑、抑郁心理等高危人群,及时采取措施减少不良因素的影响,改善其睡眠质量,促进胎儿发育,提高孕期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5):360-364
目的探讨舟山地区妊娠妇女的孕期各阶段甲状腺激素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孕妇358名,检测其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血清甲状腺激素,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甲状腺素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早、中、晚孕阶段分别发现甲状腺异常孕妇116、104、81例。早孕阶段孕妇甲状腺素异常的危险因素分别是孕前吸烟(OR=11.212,95%CI:5.965~19.232))、孕前饮酒(OR=2.151,95%CI:1.132~5.131)、孕前丈夫吸烟(OR=3.555,95%CI:2.216~6.325)、孕期中丈夫吸烟(OR=4.151,95%CI:1.350~8.254)、中度抑郁(OR=3.588,95%CI:1.059~7.233)、中度焦虑(OR=4.566,95%CI:2.128~8.612)(P0.05);中孕阶段孕妇甲状腺素异常的危险因素分别是孕前吸烟(OR=4.123,95%CI:3.313~5.489)、孕前丈夫吸烟(OR=3.512,95%CI:1.247~6.220)、轻度焦虑(OR=5.335,95%CI:3.254~9.363)、中度焦虑(OR=7.151,95%CI:4.259~12.362)(P0.05);晚孕阶段孕妇甲状腺素异常的危险因素分别是孕前吸烟(OR=2.251,95%CI:1.741~3.369)、轻度抑郁(OR=4.251,95%CI:2.699~7.984)、中度抑郁(OR=5.714,95%CI:2.364~10.284)、轻度焦虑(OR=7.596,95%CI:2.636~13.585)、中度焦虑(OR=5.151,95%CI:1.154~9.541)(P0.05)。结论孕妇和丈夫戒烟、缓解抑郁和焦虑的情绪,有助于防范和减少舟山本地区孕妇妊娠期甲状腺疾病。  相似文献   

11.
李洁  张春玉  范琦慧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4934-4936
目的:调查了解妊娠晚期妇女的心理状况,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2~12月在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产科就诊的妊娠晚期妇女204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编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204例妊娠晚期妇女中,焦虑状态的发生率为16.7%,抑郁状态的发生率为10.3%。妊娠晚期不良心理状态的发生与年龄、文化程度、个性特征、既往不良孕产史、家庭支持情况、是否有孕妇学校学习经历6个因素有明显相关性。结论:需重视妊娠晚期妇女的心理健康状况,尤其在存在高危因素的妇女需加强心理咨询与辅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北京市通州区妇女妊娠期孕期睡眠质量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当地妇女孕期睡眠障碍的预防,促进母婴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对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期间通州区妇幼保健院门诊产检的单胎孕妇开展问卷调查,基于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收集孕期睡眠情况等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睡眠的相关因素。 结果 被调查1889例孕妇睡眠障碍检出率为16.1%,其中孕早、中、晚期检出率分别为14.4%、11.9%和20.2%。多因素分析发现,被动吸烟(OR=3.61,95%CI:1.84~7.09)、年龄<35岁(OR=1.65,95%CI:1.08~2.53)、居住在城市(OR=1.38,95%CI:1.06~1.80)、早产儿分娩史(OR=3.18,95%CI:1.41~7.17)、自然流产史(OR=2.01,95%CI:1.26~3.20)、人工流产史(OR=1.50,95%CI:1.08~2.0)、孕早期(OR=1.08,95%CI:0.74~1.56)、孕晚期(OR=1.94,95%CI:1.40~2.70)、自我认为健康状况不佳(OR=6.30,95%CI:2.25~17.63)、接触放射线(OR=2.29,95%CI:1.38~3.79)与孕期睡眠障碍有关(均P<0.05)。 结论 北京市通州区妇女孕期睡眠质量不应忽视,尤其是孕早期和孕晚期。被动吸烟、不良生育史、接触放射线等因素与睡眠不佳有关。应加强对睡眠问题高风险人群的早期识别,提高睡眠质量,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妊娠晚期孕妇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后期采用针对性心理疏导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20年6—12月产科门诊223例妊娠晚期孕妇(孕周>28周),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年龄、教育程度、个人经济收入、工作状态、家族遗传史、初产情况),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妊娠晚期孕妇心理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223例妊娠晚期孕妇焦虑发生率为38.57%,抑郁发生率为29.15%。 焦虑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下学历、个人月收入小于5 000元、无业、家族遗传史、不良孕史及初产是妊娠晚期孕妇焦虑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抑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中及以下学历、个人月收入小于5 000元、无业、家族遗传史、不良孕史是妊娠晚期孕妇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妊娠晚期孕妇整体焦虑及抑郁发生率较高,临床应为孕产妇提供心理保健服务,采用针对性心理评估,尽可能提升分娩体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孕早期妇女抑郁和睡眠质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抑郁症状与睡眠质量及其各维度的关系.方法 以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协和项目中5210名孕早期妇女为研究对象,该项目选择了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4家医院作为调研现场,根据研究方案,项目于2017年7月25日—2018年7月24日,招募处于孕早期妇女.纳入研究对...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孕期膳食维生素C摄入与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及其临床亚型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2年3月1日—2016年9月30日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其中861例PE孕妇作为病例组,7 987例非PE孕妇作为对照组,收集其一般人口学特征、疾病史、家族史及孕期膳食摄入情况等。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孕期膳食维生素C摄入对PE及其临床亚型的发生风险的影响。  结果  调整孕妇年龄、文化程度等影响因素后,孕妇孕早期膳食维生素C摄入达到Q3水平(OR=0.80, 95% CI: 0.64~0.99)、孕晚期达到Q3水平(OR=0.78, 95% CI: 0.63~0.97)会降低PE的发生风险。按照孕前BMI进行分层后,孕前BMI < 24.0 kg/m2的孕妇孕早期膳食维生素C摄入达到Q3水平(OR=0.73, 95% CI: 0.55~0.96)、孕中期达到Q3水平(OR=0.71, 95% CI: 0.54~0.93)、孕晚期达到Q3水平(OR=0.67, 95% CI: 0.51~0.88)是PE的保护因素。进一步探讨不同孕前BMI孕妇膳食维生素C摄入与PE临床亚型的关系后发现,孕前BMI < 24.0 kg/m2的孕妇孕晚期膳食维生素C摄入达到Q3水平(OR=0.66, 95% CI: 0.47~0.93)会降低晚发型子痫前期(late-onset preeclampsia, LOPE)的发生风险。  结论  孕前BMI < 24.0 kg/m2的孕妇Q3水平的膳食维生素C摄入可降低PE的发生风险,尤其是对于LOP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孕妇妊娠早期睡眠质量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于2018年8—12月选取武汉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903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结构问卷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 sleep quality index,PSQI)...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孕育史对妊娠各期抑郁发生的影响。   方法   使用中国孕产妇队列研究·协和项目中孕育史与妊娠各期抑郁数据完整的3 792名孕妇进行研究。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测量孕妇的抑郁状况。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 采用Log-binomial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计算调整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 RR)值及其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并用森林图进行展示。   结果   Log-binomial回归结果显示, 分娩史增加孕妇孕中期抑郁(RR:1.04, 95% CI:1.01~1.08, P=0.042)和孕晚期抑郁(RR:1.05, 95% CI:1.01~1.10, P=0.020)的发生风险; 与无剖宫产史的孕妇相比, 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孕晚期抑郁风险增加了6%(RR:1.06, 95% CI:1.01~1.11, P=0.041)。   结论   孕育史对妊娠抑郁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妇幼保健人员应重点关注此类孕妇, 并开展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 加强对孕妇情绪变化的观察并及时给予心理调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妊娠晚期孕妇抑郁和睡眠质量的现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妊娠晚期孕妇抑郁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中卫市2所医院535名符合调查要求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定孕妇睡眠质量及抑郁。结果 535名孕妇抑郁检出率为34.2%,睡眠障碍的检出率为20.6%。有抑郁的孕妇睡眠障碍检出率(29.0%)高于无抑郁的孕妇(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18,P=0.001)。PSQI总分和SDS得分呈正相关(r=0.680,P<0.001)。文化程度低、夫妻关系差、有孕期并发症、睡眠障碍是妊娠晚期孕妇抑郁的危险因素。有孕期并发症、担忧孩子健康、抑郁是妊娠晚期孕妇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 妊娠晚期孕妇睡眠质量与抑郁呈正相关,应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改善妊娠晚期孕妇的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治疗GDM的发生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07年9月~2008年9月在沈阳市盛京医院住院的129例GDM孕产妇与129例正常孕产妇(均为初产妇、单胎妊娠、汉族)按1∶1的比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产妇怀孕年龄、孕前体重指数(BMI)、孕后期体重、文化程度、早起时间、晚睡时间、孕前口味、孕前常饮饮料、怀孕胎次、糖尿病(DM)家族史、高血压家族史、孕前高脂血症、孕前运动、流产史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有5项因素进入回归模型即怀孕年龄、孕前BMI、DM家族史和孕前口味为危险因素(P=0.000,OR=1.861,95%C.I为1.795~1.932,P=0.000,OR=2.750,95%C.I为1.660~2.852,P=0.000,OR=8.690,95%C.I为3.588~21.046,P=0.000,OR=1.615,95%C.I为1.503~3.750);文化程度为保护因素(P=0.002,OR=0.910,95%C.I为0.259~0.898)。结论:孕产妇怀孕年龄、孕前BMI、DM家族史、孕前高盐和高热量的饮食习惯可能是GDM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是GDM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欠发达地区HIV母婴传播干预措施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制订预防HIV母婴传播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特征、HIV确认时间,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应用情况及开始应用时间等。结果:1 045例HIV感染的孕产妇27.3%(285/1 045)是在妊娠前获知HIV感染;89.4%(934/1 045)选择分娩,抗病毒药物的应用率为84.5%(789/93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中或以上文化程度的HIV感染孕产妇抗病毒药物应用率(80.5%)高于初中或以下文化程度的孕产妇(86.8%),其OR值为1.587。月收入800~1 000元的HIV感染的孕产妇抗病毒药物应用率高于家庭月收入≤800元,其OR值为0.024。妊娠前获知HIV感染的孕产妇抗病毒药物应用率高于妊娠后获知HIV感染的孕产妇,其OR值为1.602。结论:文化程度高、家庭经济状况好、妊娠前获知HIV感染状况有利于HIV感染孕产妇尽早接受抗病毒药物等HIV母婴传播干预措施的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