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神经电生理特征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对139例臂丛神经损伤患儿进行肌电图及神经传导检查,测定臂丛五大神经主要支配肌肉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并对损伤部位和程度进行分类,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神经电生理检查发现全臂丛神经损伤52例(37.4%),临床表现为上肢不能动,肩关节不能外展和上举,肘关节不能屈曲、垂腕;上中干型损伤81例(58.3%),临床表现为上肢不能抬起,肩关节不能外展和上举,前臂内旋,手能抓物;上干型损伤4例(2.9%),中下干损伤1例(0.7%),单纯下干损伤1例(0.7%).结论:肌电图检测对判断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的部位、性质及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神经电生理对外伤性臂丛神经损害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对外伤性臂丛神经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有周围神经临床症状的患者行针极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的检测,并与实验室正常值对比。结果全臂丛神经损害17例,根性损伤12例,上、中干损伤11例,中、下干损伤7例。结论神经电生理是外伤性臂丛神经损害的客观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电图、肌电图在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产瘫)的特点及应用价值。方法对27例产瘫患儿进行神经电图(NCV)及肌电图(EMG)检查,测定臂丛五大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及其主要支配肌肉的肌电表现,并定期进行复查。结果27例中,上干损伤9例(33.3%),上中干损伤11例(40.7%),全干损伤7例(26%),初次检查小于3月小婴儿神经电图及肌电图异常率均为100%,3~6月后复查,肌电图异常率高于神经电图。结论产瘫患儿以上干、上中干损伤占多数(74%),神经电图及肌电图在产瘫患儿不同时期的表现特点及应用价值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臂丛神经上干中央型神经鞘瘤的诊治体会和预防措施。方法 2例患者按颈部包块性质待查在门诊行包块切除术,其余6例拟诊为臂丛神经上干神经鞘瘤者,入院后在局麻下行包膜内瘤体剥除术。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常规病理检查结果均为神经鞘瘤,2例行包块切除术的患者系门诊手术,1例术后第3天发现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症状,未予特殊处理,失访。1例术中发现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症状,即刻行神经外膜缝合。术后3个月复诊,肩外展及曲肘功能基本恢复。行包膜内瘤体剥除术的6例患者未出现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症状,顺利出院。结论位于颈侧区锁骨上窝处的臂丛神经上干神经鞘瘤,位置表浅。若为中央型,其包膜由神经纤维组成,若将包块连包膜完整切除,必将损伤神经纤维,引起相应部位的功能障碍,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并加重经济负担。术前正确诊断,熟悉臂丛神经上干的解剖和功能,采取包膜内瘤体剥除术,是避免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磁共振神经成像(MRN)序列对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0T MRI对43例临床诊断为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行术前常规MRI及MRN序列扫描,对手术探查、术中肌电图及术前MRI/MRN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MRN对节前神经损伤诊断的敏感度为76.2%,特异度为83.6%,准确率为80.0%。MRN对臂丛神经节后损伤诊断的敏感度为74.8%,特异度为88.1%,准确率为79.2%。结论 MRN可作为早期臂丛神经损伤定性及定位诊断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甲状腺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2006-06~2011-03 月共收治甲状腺切除术388 例,其中致甲状腺喉返神经损伤21例,对患者手术方式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单侧喉返神经损伤20例,双侧1例; 缝扎损伤13例,部分切断加瘢痕粘连5 例,完全离断3例;喉返神经与甲状腺下动脉交叉...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手术中喉上、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甲状腺手术中喉上、喉返神经损伤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88例甲状腺手术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无喉上神经损伤病例发生,喉返神经暂时性功能损伤1例(1.14%).术后3周恢复正常.结论 熟悉喉上、喉返神经的解剖,精细的手术技巧,可有效防止甲状腺手术中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颈5(C5)残留神经根联合副神经移位修复上臂丛神经损伤,重建肩关节外展、肘关节屈曲功能的效果。方法 2012-09—2015-08对6例上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行C5残留神经根与上干前股或肌皮神经神经直接吻合或神经移植桥接吻合,重建肘关节屈曲功能。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重建肩关节外展功能。结果术后6例病人随访12~48个月,平均36个月。末次随访时,5例肘关节屈曲肌力达3级或以上,1例肘关节屈曲肌力2级。4例主动屈肘90°,2例为60°~80°。5例冈上肌肌力达4级,1例肌力达3级,肩关节外展40°~70°。结论 C5残留神经根联合副神经移位修复上臂丛神经损伤,重建肩关节外展、肘关节屈曲功能的效果确切、满意。  相似文献   

9.
1998-01~2006-01,我们共收集到颈部包块切除病理学检查78例,其中4例出现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病理诊断为神经鞘瘤,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RLN)对预防和减少喉返神经损伤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41例甲状腺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解剖显露喉返神经组(189例)暂时性神经损伤3例,永久性神经损伤1例,总损伤率2.11%;未解剖显露喉返神经组(52例)暂时性损伤2例,永久性损伤2例,总损伤率7.70%,2组神经损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常规解剖显露喉返神经时能显著降低喉返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显露喉返神经预防永久性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50例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其中51例术中解剖显露喉返神经,99例术中解剖未显露喉返神经,对神经受损引起的声嘶、永久性神经损伤、暂时性神经损伤以及不同手术方式下喉返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不显露组产生声嘶的几率为5.05%,喉返神经显露组为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露组永久性损伤发生率为1.96%,不显露组为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显露喉返神经能够有效预防永久性神经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7例可逆性周围神经损伤的特点。方法:分析7例患者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结果:7例患者中,桡神经损伤3例,原因分别为拄拐杖压迫、酒后头压迫、打网球。2例尺神经损伤,原因分别为弹钢琴、打字。尺神经合并正中神经损伤1例,原因为牵拉上肢引起。坐骨神经损伤1例,为坐硬物引起。结论:周围神经受到不严重的压迫、牵拉、疲劳损伤,不会轻易发生神经结构永久性破坏,往往在半年之内能够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组神经束支移位重建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后肩外展、外旋后的屈肘功能疗效。方法我院2011-11-2015-02手术治疗8例臂丛神经上干损伤患者,均行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肱三头肌内侧头肌支移位修复腋神经重建肩外展、外旋功能;正中神经、尺神经双束支移位修复肱二头肌肌支和肱肌肌支重建屈肘功能。结果术后8例患者获18~48个月随访,平均36个月。末次随访时肩外展恢复至60°~100°,平均85°;肩主动外旋为20°~40°,平均30°;冈上肌、冈下肌肌力恢复至4 级7例,3级1例;三角肌肌力恢复至4 级5例,3级3例。8例肱二头肌、肱肌肌力均≥4 级,主动屈肘均90°。肩关节功能优6 例,良2例;肘关节功能优8例,所有病例均达到优良水平。结论多组神经束支移位重建臂丛神经上干损伤后肩外展、外旋后屈肘功能恢复快且好,是较好的功能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来源神经供体进行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移位修复的疗效,并探讨手术效果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01—2017-12平顶山市第五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行神经移位修复术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行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32例)、肋间神经移位术(30例)及膈神经移位术(32例),收集患者基本资料,并对患者术后患肢肘关节功能及肌力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3组患者肘关节恢复达到良以上分别为膈神经组21例(65.6%),肋间神经组20例(66.7%),C7神经组23例(71.9%),3组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膈神经组、肋间神经组,C7神经组肌力≥Ⅲ级的例数分别为25例(78.1%)、22例(73.3%)、25例(78.1%),3组患者术后患肢肌力恢复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1)膈神经组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年龄、损伤-手术时间、神经移植长度和功能锻炼时间等因素有关(P<0.05);(2)肋间神经组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功能锻炼时间、损伤部位和神经移植长度等因素有关(P均<0.05);(3)C7神经组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年龄、损伤-手术时间、神经移植长度等因素有关(P<0.05)。与3组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有关的影响因素为神经移植长度。3组患者术后肌力恢复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1)膈神经组肌力恢复情况与患者年龄、损伤-手术时间、神经移植长度和功能锻炼时间等因素有关(P均<0.01);(2)肋间神经组肌力恢复情况与年龄、功能锻炼时间和神经移植长度等因素有关(P均<0.01);(3)颈7神经组肌力恢复情况与年龄、功能锻炼时间及损伤-手术时间等因素有关(P均<0.01)。结论3种供体神经移植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效果相当,但术后效果的影响因素不尽相同,因此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最优的治疗方式,有利于提高手术有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在臂丛神经鞘瘤显微切除术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臂丛神经鞘瘤,其中臂丛上干5例,中干3例,外侧束1例,C_(5~6)神经根1例。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病理证实均为神经鞘瘤。症状术后即刻缓解7例,术后3个月内缓解2例。1例巨大臂丛肿瘤病例术后出现肩关节上抬无力,术后6个月肌力恢复正常。本组病例均随访3~1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在臂丛神经鞘瘤显微切除术中应用神经电生理监测,能最大程度识别并保护神经纤维,减少医源性损伤,在最大限度保留神经功能基础上彻底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6.
背景:臂丛神经损伤缝合吻接术有必要了解臂丛神经拉伸力学特性。 目的:对大鼠臂丛神经进行拉伸实验,观察其臂丛神经的拉伸力学特性,为临床提供拉伸力学特性参数。 方法:取SD大鼠C6~7臂丛神经40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0个,模拟臂丛神经损伤吻接组20个,对模拟臂丛神经损伤吻接组以手切在标本中间切开再缝合吻接离断标本。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以5 mm/min的实验速度对2组标本进行拉伸实验,以多项式用最小二乘法处理实验数据。拉伸实验力速度为5 mm/min。观察大鼠臂丛神经拉伸最大载荷、最大位移、最大应变、最大应力和应力-应变曲线。 结果与结论:模拟臂丛神经损伤吻接组大鼠臂丛神经拉伸最大载荷为(1.050±0.135) N、最大位移为(3.090±0.356) mm、最大应变为(61.860±7.252)%、最大应力为(5.095±0.647) GPa,正常对照组最大载荷、最大应力大于模拟丛神经损伤吻接组(P < 0.05)。模拟臂丛神经损伤吻接组最大位移和最大应变大于正常对照组(P < 0.05)。拉伸应力-应变曲线是以指数关系变化的。结果显示2组臂丛神经标本具有不同的拉伸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7.
神经电生理对周围神经损伤的评估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对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0例有周围神经临床症状的患者行针极肌电图(EMG)、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的检测,并与本实验室正常值对比。结果未见神经损伤者16例,轻度神经损伤者47例,中重度神经损伤者66例。完全性神经损伤者31例。结论神经电生理是周围神经损伤部位、程度、范围和预后的客观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正>肱骨干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损伤。桡神经在肱骨中下1/3处沿桡神经沟贴近骨干向下走形,因而发生在此段的肱骨骨折易导致桡神经损伤。文献[1]报道,肱骨干骨折合并桡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为11%~12%。目前,对于此类损伤的治疗方式选择尚存在一定争议,笔者对我院部分合并桡神经损伤的肱骨干骨折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臂丛神经损伤的膈神经传导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膈神经传导功能测定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292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膈神经诱发电位的检测,根据积水潭医院肌电图室建立的正常值将其分为传导功能正常组与传导功能异常组,比较2组膈神经诱发电位的潜伏期和波幅. 结果 传导功能正常组膈神经诱发电位的潜伏期较异常组明显降低,波幅较异常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膈神经运动传导功能测定方法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是一种临床了解膈神经功能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报告并评价儿童晚期尺神经、桡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报道 12岁以下儿童尺神经、桡神经损伤 18例 2 6条 (尺神经 17条 ,桡神经 9条 )。手术时间为神经损伤后的 1~ 7 6年。采用神经外膜对端缝合术 11条 ,神经松解减压术 12条 ,自体神经移植术 3条。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 1~ 16年 (平均 3 8年 ) ,优良率 65 4%。结论 :对儿童晚期尺神经、桡神经损伤 ,应积极手术修复且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