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目的了解和掌握湖沼垸内型高度流行区外来非疫区流动人员血吸虫病流行现状,为制定和采取针对性防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外来非疫区流动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免疫学检测,综合分析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居住时间和接触疫水方式等血吸虫病流行病学情况。结果调查非疫区外来人员3365人,血清免疫学阳性419人,阳性率为12.45%,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15.74%和6.97%,10~39岁年龄组最高为13.29%,占全部阳性数的85.20%;感染方式以游泳、钓鱼等娱乐性接触疫水为主,占80.91%,挖野菜和淘洗等生活性接触疫水占77.50%,因防汛、抢险、抗旱等生产性接触疫水只占17.42%;文盲、小学、初中和高中及以上学历人群的感染率分别为17.28%、15.69%、12.85%和8.82%。结论由于管理上的疏漏,湖沼垸内型流行区来自非疫区流动人员的血吸虫病感染是严重的,应引起疫区政府和血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务必将该人群纳入当地血防工作规划统一管理和查治。  相似文献   

2.
防治耕牛血吸虫病是控制湖沼垸内地区血吸虫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1998~2002年 ,作者在湖北省潜江市莲台奄村进行常规血吸虫病查治工作时 ,对重点实施粪管和化疗控制耕牛血吸虫病的效果进行观察 ,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洞庭湖区血吸虫病重疫区村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后3年,居民血防知识及格率、血防态度正确率均明显升高,疫水接触率和血吸虫感染率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湖沼垸内渠网型重疫区通过新农村建设的综合治理对控制血吸虫病流行的有效防治策略。方法改水、改厕,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程度,建立居民新村或小区等,改善居民生活生产环境;扩挖疏浚有螺渠道,建立完善的排渍灌溉的水利设施,改造低洼低产农田,调整种植和养殖结构,硬化有螺渠道等措施,彻底改变和破坏钉螺的生存环境;同时加大查灭易感地带钉螺、人畜同步查治病和扩大化疗力度等。结果居民楼房居住率为84·33%,人畜安全饮水率为100·00%,改厕率为83·42%,农机作业面积为89·03%,农业总产值和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4·66倍和4·62倍;钉螺面积、活螺平均密度、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91·64%、86·89%和90·63%;居民和耕牛的粪检阳性率分别下降91·77%和89·66%;急性血吸虫病完全控制。结论该方案的实施,既改造了钉螺的生存场所和条件,又改善了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既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又控制了疫情;血防、社会和经济等综合效益显著,应在同类型流行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有效治理血吸虫病的措施,制定快速控制血吸虫病疫情的防治方案,于1992年3月起根据我国“综合治理、科学防治”的血防工作方针,按照国家农业部综合治理血吸虫病试点方案的要求,在湖沼垸内的潜江市血吸虫病流行区,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综合治理血吸虫病的对策进行了4年试点,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现报告如下。1防治措施1.1人、畜同步查病治病根据1989年全国抽样调查结果,以村为单位,按人群感染率高低分3个层次,进行人、畜同步查病治病,在人群感染率≥15%的58个重度流行村,对6~60岁的人群不查病,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湖沼型疫区成年居民和中小学生血防健康教育现状。方法采用现场随机问卷方式调查荆州区疫区居民和中小学学生,计算问卷应答正确率,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行为正确率。结果 369名成年居民的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行为正确率分别为98.10%和95.12%,男女之间、不同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盲知晓率和正确率分别为86.21%和82.76%,低于小学至高中文化程度者。262名学生血防知识和血防行为问卷应答正确率分别为93.98%和99.39%;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行为正确率分别为99.62%和97.33%。结论成年居民和学生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行为正确率均达到现行目标要求,成年居民血防知识知晓率和血防行为正确率与受教育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湖沼垸内血吸虫病流行区有效又便于推广的防治方法。方法1993~2002年结合农田水利建设改造钉螺孳生地;结合改水、改厕、建居民新村等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同时开展人畜查治病、查灭螺和健康教育,阻断传染源。结果钉螺面积下降87.93%,有螺框出现率、活螺平均密度、感染螺平均密度和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67.20%、82.69%、74.73%和93.63%;人群感染率下降78.48%,其中中、小学生下降91.33%;耕牛感染率下降83.71%。结论综合防治是目前湖沼垸内疫区控制血吸虫病流行有效和可行的措施,有利于血防成果的巩固和同类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湖沼垸内型流行地区建沼气池、改厕、改圈、改厨(一建三改)和人群化疗措施对控制血吸虫病传播的效果。方法在潜江市血吸虫病疫区选择不同疫情的8个村为试点村,对居民的一建三改设施进行现场调查,检测构筑物合格率和寄生虫卵死亡率、大肠菌群值、氨氮及综合治理措施后疫情变化。设未进行一建三改的1个村为对照村。结果8个村所建沼气池合格率为85.78%,血吸虫卵死亡率为100%,蛔虫卵死亡率95.83%,粪大肠菌群值由进料口4×10^-5~4×10^-7至出料口4×10^-3~4×10^-5,氨氮有所增高,保氮率96.81%;钉螺密度与钉螺感染率分别下降67.9%及93.85%,较对照村下降显著(P〈0.01);人群感染率下降51.97%,耕牛感染率下降65.95%,与对照村比较下降非常显著(P〈0.01)。结论一建三改结合人群化疗措施可有效控制血吸虫病传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湖沼垸内型重度流行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血吸虫感染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疫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免疫学检测,分析不同性别、年龄、外出地区和外出期限等人群血吸虫感染情况,同时开展血防健康教育、查治病和建立血防健康档案等措施。结果疫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占农村总人口的33.39%,血检阳性率为20.94%,男、女性阳性率分别为23.30%和18.99%,男性高于女性。在本市企业务工者和在广东、上海及江浙等沿海地区务工者的阳性率分别为24.31%和17.79%;4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为24.92%,小学以下和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感染率分别为23.78%和19.11%。结论由于漏查漏治,湖沼垸内型疫区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血吸虫感染严重。疫区政府和血防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该类人群的管理和查治力度,杜绝和控制其传染源向非疫区扩散和传播。  相似文献   

10.
血吸虫病的流行与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密切相关,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逐渐活跃,人口流动日益频繁,流动人口这一特殊人群在血吸虫病流行病学中的地位益显重要,因此,我们选择了一洲滩型血吸虫病流行区,对其1992~1994年内流行人口血吸虫感染及有关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如下。1试区畅况试区位于安徽省长江下游的当涂县境内,共有25个村民小组,926户居民。居民沿江堤居住,堤外为江滩,滩地冬陆夏水,每年平均水淹时间4~7个月,主要农作物为蔬菜和棉花,试区人口流动频繁,多数为从事水上运输业。近5年来每年均有急性感染发生。该…  相似文献   

11.
成年男性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现场推广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在成年男性中采用“血吸虫病检查和化疗依从性教育 防护技能培训”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鄱阳湖区3个血吸虫病重疫区村为推广应用现场,应用前期研究的“血吸虫病检查和化疗依从性教育 防护技能培训”模式对目标人群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目标人群知信行的变化。结果干预后,3村目标人群血防知识及格率分别由干预前73.79%、67.97%、79.56%提高到93.29%、96.88%、94.16%(P<0.005);检查态度正确率分别由干预前53.05%、42.97%、49.64%提高到92.07%、88.28%、90.51%(P<0.005);治疗态度正确率分别由干预前57.93%、52.34%、62.77%提高到95.73%、91.41%、94.16%(P<0.005);检查行为依从率分别由干预前41.46%、31.25%、37.23%提高到90.24%、85.16%、88.32%(P<0.005);化疗行为依从率分别由干预前46.95%、38.28%、40.88%提高到92.07%、89.84%、93.43%(P<0.005)。干预前后目标人群接触疫水主要方式均为捕鱼,未发生变化,血吸虫感染率均未见下降。结论该血防健康教育模式可显著提高目标人群血吸虫病检查和治疗依从性,具有很好的现场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2003-2005年安徽省血防健康教育实施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2003-2005年《安徽省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实施方案(试行)》在全省实施情况及其效果,为进一步修订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近3年来全省血防健康教育覆盖资料,了解工作开展情况,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不同人群血防知识掌握情况,并利用全省疫情监测点资料,了解健教工作开展前后人群血吸虫感染率下降情况。结果3年来,健康教育覆盖率不断提高,血防知识测试:2002年与2005年比较,学生合格率分别为82·80%和97·9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村民合格率分别为77·50%和95·9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监测点中一类村人群血吸虫感染率2002年和2005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徽省健康教育实施方案试行3年来,健康教育的广度和力度在不断加大,流行区居民血防知识、态度及行为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不健康的行为得到了改善,人群感染率显著降低,其发挥的作用是积极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湖沼型重疫区“无血吸虫感染者学校”健康促进干预模式,并观察其推广应用效果。 方法 试点研究阶段,选择江西省新建县恒湖小学(实验组)和板山小学(对照组)所有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基线调查内容包括血防知识与血防态度和接触疫水行为(问卷调查), 及血吸虫感染情况(用Kato-Katz法, 一粪三检)。在恒湖小学应用“信息传播+防护技能培训+奖惩激励”(模式A, 1993-1999)健康教育干预模式和“信息传播+行为参与+行为激励”(模式B, 2000-2007)健康促进干预模式,干预后每年调查血吸虫感染情况,比较2个模式的干预效果。应用推广阶段,2005-2007年选择新建县、南昌县和进贤县等3县8所学校的所有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应用B模式进行干预。基线调查、干预后的考核方法和指标均同上。 结果 试点研究阶段,基线调查(干预前)的结果显示, 恒湖小学(实验组)和板山小学(对照组)的血防知识知晓率、血防态度正确率、接触疫水频率和血吸虫感染率等,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恒湖小学A模式干预后1年,血防知识知晓率(94.4%)和血防态度正确率(98.9%)分别与干预前(9.0%和55.1%)相比均有较大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触疫水频率(1.9%)和血吸虫感染率(2.3%)分别与干预前(14.6%和13.5%)相比均有较大程度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2~7年内,每年血吸虫感染者均为1~2例;改用B模式干预后,每年血吸虫感染者均为0。推广应用研究阶段,用模式B在 8所学校实施干预2年,目标人群连续2年均未检出血吸虫感染者。 结论 B模式可推广应用于重度疫区创建“无血吸虫感染者学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四川省大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观察化疗和灭螺控制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选择四川省西昌市大兴乡为试验区,化疗加灭螺试验组实施人群扩大化疗和易感环境灭螺;单纯化疗试验组仅实施人群扩大化疗。试验前、后用粪检方法检查试验区的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试验前化疗加灭螺组和单纯化疗组的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为43·7%、41·2%。试验期间化疗加灭螺组和单纯化疗组的化疗覆盖率在51·9%~56·4%之间,化疗加灭螺组的灭螺面积覆盖率为28·0%~31·4%。试验实施2年后,化疗加灭螺组感染率由43·7%下降到11·7%,单纯化疗组感染率由41·2%下降到30·3%。结论在四川大山区血吸虫病重流行区实施扩大化疗和易感环境灭螺能有效地降低血吸虫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血吸虫病低度流行区简便、有效、经济、适用的化疗对象筛查方法。方法分别以粪检、询检、间接血凝法 (IHA)及胶体染料试纸条法 (DSIA)对居民进行血吸虫病筛查 ,并分析和评价。结果各项评价指标 IHA均优于其它方法 ,与粪检总符合率为 93 .5 1 % ,阳性预告值为 2 4.49% ;DSIA各指标略低于 IHA;询检法相对较差。卫生经济学费用 -效果分析 ,IHA检出 1例感染者所需费用明显高于其他方法。结论 IHA具有简便、有效的优点 ,在感染率 <5 %的低度流行区是一种较可取的筛查方法 ,但所需费用仍较高 ;DSIA较 IHA更为简便、快速、廉价 ,且敏感性很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鼠疫健康教育对疫情发现和处置的影响。方法对近年疫情发现和处置过程中的健康教育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对及早发现鼠疫疫情和赢得疫情处置最佳时间有重要作用。结论健康教育有利于鼠疫疫情的发现和处置,但是鼠疫疫情处置中滞后的健康教育和信息的时效性高低会对疫情控制产生影响。今后猎獭人员和务工人员的健康教育是我们工作的着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新农村建设,开展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改变钉螺孳生环境,切断感染途径,控制血吸虫病,巩固防治成果。方法整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将农业产业和畜牧业结构调整、土地流转、集中居住区建设、改水、改厕、建沼气池等措施与控制血吸虫病相结合。结果改造钉螺孳生环境399.016万m2,消灭钉螺面积101.689万m2,免费血清学检测488 832人,人畜感染率为0%,血防知识普及率达95%,已连续5年以上未发现当地感染的血吸虫病例和病畜。结论 建设新农村,综合治理血吸虫病是一种可持续的,能使防治成果长期巩固的,值得推广的成功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四川省长丘山区血吸虫病不同防治措施的效果。方法对长丘山区 7个县血吸虫病流行因素进行调查 ,找出长丘山区血吸虫病流行规律 ,并以长丘山区的眉山、蒲江、丹棱 3个县的马沟、古福、飞龙村为试点 ,分别采用单纯化疗 ,化疗结合环改灭螺以及综合治理的防治措施。结果长丘山区血吸虫病的流行同当地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 ,现有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通过 3种防治措施的综合比较 ,综合治理防治措施优于其它两种措施。结论综合治理防治措施能促进长丘山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云南鹤庆县高原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的血防健康素养水平。方法在鹤庆县金墩乡高原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西甸和磨光2个行政村,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6~65岁居民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其掌握血防知识、防治态度、防治行为的水平和程度。同时对调查对象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进行检查,了解其血吸虫感染情况。结果西甸行政村2013年尚有钉螺面积5.6万m2,钉螺分布相对广泛;磨光行政村2013年尚有钉螺面积0.85万m2,钉螺分布相对局限,两村2013年均无血吸虫病患者、病畜。在血吸虫病防治知识、防治行为和防治态度的回答中,防治知识正确率为40.53%~89.81%,防治行为的正确率为39.81%~88.35%,防治态度的正确率为55.34%~80.34%,不同村别、年龄、性别、职业人群的正确人数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不同村别、年龄、职业人群中曾有血吸虫病病史人数和间接血凝(IHA)阳性人数占调查人数的比例也同样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别。结论云南省鹤庆县高原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居民的血防健康素养差别较大,在今后的健康教育过程中,要进一步把握目标人群特点,针对不同的原因和情况,探索不同的教育策略,才能逐步强化流行区干部群众的血防意识,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