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北京市怀柔区部分中、小学生结核病感染调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调查北京市怀柔区中、小学结核病感染情况。方法 对中、小学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并对其感染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高中、初中、小学一年级新生结素试验≥5mm分别为57.7%,44.4%,21.6%,结素试验≥15mm分别为16.8%、13.5%、2.8%,各年级≥5mm及≥15mm均有显著差别。有结核病接触史的学生≥15mm为45.2%,无接触史的≥15mm为10.6%,高34.6个百分点。结论 把中、小学生作为结核病预防治疗对象,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结素试验及血清抗结核抗体对成人肺结核诊断的预测价值。方法 经细菌学、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 134例肺结核病、109例胸部肿瘤及 51例肺部感染成人患者接受结素试验及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查。比较结素试验不同硬结直径作阳性筛查标准及与血清抗结核抗体的不同组合对结核病诊断的价值。阳性预测价值和阴性预测价值的估计应用Bayes公式。结果 结素试验与血清抗结核抗体检测,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价值,若以结素试验硬结直径≥15mm或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作为阳性筛查标准 (标准 1),则阴性预测价值最大 ;若以结素试验硬结直径≥20mm及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作为阳性筛查标准 (标准 2),则阳性预测价值最大。若就诊患者中肺结核患病率分别为:0.5 %,5 %,10 %,30 %,60 %时,标准 1的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0.999,0.987,0.972,0.901,0.723;标准 2的阳性预测价值均为 1.000。结论 在结核高感染地区,联合检测结素试验及血清抗结核抗体对诊断成人结核病仍有辅助价值。结素试验硬结直径小于 15mm且血清抗结核抗体阴性对排除结核病有帮助;结素试验硬结直径≥ 20mm且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对确诊结核病有帮助。  相似文献   

3.
四所中学初中生结核菌素反应性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当地初中生结核菌素反应状况。方法选医院驻地怀来县4所中学5153名初一年级学生进行标准化PPD试验调查,并对学生年龄、性别、居住来源及结核病流行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80.2%的学生集中在13~14岁组,来源于农村者占57.6%,≥5mm总阳性反应率23.1%,≥15mm为7.4%。2219名无卡痕学生PPD反应在≥5mm,≥10mm,≥15mm和≥20mm分别为16.0%、10.9%、5.9%和2.9%,有卡痕学生结素反应性明显高于无卡痕者;有结核接触史和既往史学生的结素反应均高于无结核接触史和既往史者。结论把初中新入学学生作为当地结素试验对象,建议将≥15mm结素反应者列为预防性治疗对象,以减少结核病发生。  相似文献   

4.
北京大学生结核病控制的研究: (一)结核菌素反应性特点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 确定大学生结核菌素的反应性。方法 对北京市20所大学51699名大学新生进行标准化PPD试验调查,并对大学生社会———人口学及结核病流行病学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79.9%大学新生集中在18~19岁,68%源于北京以外的32个省市和地区,无卡痕15203名大学生PPD硬结横径在≥5mm,≥10mm,≥15mm和≥20mm,分别占38.9%,22.6%,12.4%和6.0%,源于城市大学生结核菌素反应性高于农村。有结核病接触史的大学生≥15mm和20mm≥,比无接触史的高出38.7%和48.5%。结论 把大学生作为北京“目标结核菌素试验”规程的对象,可将≥15mm结核菌素反应者作为预防性治疗的界限。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当地高中生结核菌素反应性状况。方法选医院驻地县两所中学2146名高一年级学生进行标准化PPD试验调查,并对学生性别、年龄及结核病流行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74.8%的学生集中在16~17岁组,性别女多于男,来源于农村的学生占63.6%。≥5mm总阳性率28.6%,≥15mm为9.0%。930名无卡痕学生PPD反应在≥5mm、≥10mm、≥15mm和≥20mm分别为20.3%、12.0%、6.6%和2.9%,有卡痕有结核接触史和既往史学生的结素反应均明显高于无卡痕无结核接触史和既往史者。结论把高中新入学学生作为当地结素试验对象,可将≥15mm结素反应者列为预防性治疗对象,以减少结核发病。  相似文献   

6.
西安市18所高校、中等专业学校结核病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9):996-998
目的 调查西安市高校、中等专业学校新生结核病感染情况。方法 对入学新生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并对其感染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高校、中等专业学校新生结核菌素试验≥5mm,分别为58.4%,45.6%;结核菌素试验≥15mm,分别为16.2%,13.1%;高校、中等专业学校新生结核菌素试验结果≥5mm≥15mm均有显著差别。有结核病接触史的学生≥15mm平均为44.2%,无接触史的学生≥15mm平均为14.1%,高30.1个百分点。结论 把高校、中等专业学校新生作为结核病预防治疗对象,是控制结核病流行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门诊肺结核病人中筛查HIV感染病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门诊肺结核病人HIV感染情况,了解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对2003—2006年门诊确诊的2074例肺结核病人进行HIV检测,访谈吸毒史、治游史、输血献血史。HIV阳性者进行CD4和CD8淋巴细胞计数和结核菌素(PPD)试验。结果 肺结核与HIV/AIDS双重感染率为4.5%,其中男性为6.8%,女性为0.3%,平均增长速度24.3%,2040岁年龄组占95.7%。HIV感染者中97.9%来源吸毒,2.1%来源于夫妻性生活。吸毒肺结核病人中HIV阳性率49.2%,是单纯吸毒人群HIV感染率的3.4倍。CD4/CD8均小于1,平均为0.261。PPD试验阴性率为66.6%。结论 广西南宁市结核病与艾滋病双重感染疫情快速蔓延,吸毒肺结核病人是筛查和防治HIV/AIDS的主要高危对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停止卡介苗 (BCG)复种后,儿童青少年结核感染及发病情况。方法 1998年分别对北京市房山区12岁学生 (停止BCG复种组)和北京市通州区12岁学生 (未停BCG复种组)行结核菌素 (PPD)试验,72小时测量PPD反应——凡硬结平均直径≥6mm者行胸部X线检查,发现肺部阴影者查痰抗酸菌等。然后,依据PPD反应强度及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检出情况测算结核感染率及患病率。结果 停止BCG复种组与未停BCG复种组活动性肺结核病患病率分别为14.8/10万和18.6/10万 (P>0.05)。结核感染率:以直径≥15mm为结核感染标准,分别为7.9%和19.6% (P<0.05);以直径≥20mm为标准,分别为3.9%和4.2% (P>0.05)。由此可见,用于反映停止BCG复种组结核感染与发病的两项主要指标均不高于甚至低于未停BCG复种组。结论 停止BCG复种后不会引起儿童青少年结核感染及发病的增加。同时可节省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更好实施其它有效的结核病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丰台区外来儿童卡介苗接种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本地区外来儿童卡介苗接种状况。方法 对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卡介苗接种史、卡痕、户口所在地、出生地情况调查 ,同时进行人型-PPD试验。结果 外来儿童卡介苗接种率、卡痕率明显低于本地儿童。而未接种卡介苗儿童结素阳性率明显高于本地儿童。结论 外来儿童的卡介苗接种工作应予加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结核病疫情,分析疫情变化及流行趋势,考核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取30个调查点,组织专业队伍进行调查,通过结素试验、X线及痰结核菌检查发现肺结核病人。结果 调查40166人,发现活动性肺结核160例,患病率398.3/10万。结论 贵阳市结核病疫情较高,且有上升趋势,农村疫情明显高于城市,城区疫情较10年前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To investigate the reason of high incidence of annual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TB) in a military school previously known by screening tuberculin skin test (TST) and finding out the proportion of annual infection risk (PAIR), the prevalance of TB infection and the distribution for each grades. Our study is a cross-sectional epidemiologic study made about TB infection. TST were screened for all students in the school. 5 TU PPD was injected to every student and after 72 hours, the results were evaluated by measuring the diameter of enduration. Test was repeated after 10 days for negative reactions. Age, sex, the number of BCG wound, smoking and dwelling for last 5 years were asked from the students and their answers were recorded. More than 10 mm enduration for cases who had no BCG and 15 mm enduration for cases who had BCG were accepted positive. Chest roentgenogram was taken for each student enrolled into the study. Infection prevalance and PAIR were calculated after tests and measurements. The total number of students was 948. Of 917 (96.7%) were male and 31 (3.3%) were female. The mean age was 19.72 +/- 1.25. The mean of TST was 12.79 +/- 5.96 mm for all students.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BCG scar, the numbers of students, percentage and the mean of TST were like that 70 (7.3%) cases no BCG scar 8.41 +/- 7.87 mm, 393 (41.4%) students one BCG scar, 11.94 +/- 6.26 mm, 343 (36.1%) cases two BCG scars, 13.74 +/- 5.12 mm, 142 (14.9%) students three or more then three scars, 14.97 +/- 4.11 mm. In the students who had no BCG, TST positivity was 50%. TB infection prevalance of entire school and PAIR were 46% and 3.44% (respectively). In this study, we found that increased number of BCG wound 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ed diameter of TST enduration. The proportion of unvaccinated students was similar to the same age population in our country but it showed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regions. The students who started first grade had serious TB infection risk in their first school year. We think that PAIR values derived from TST conversions done in high risky community by screening annual TST could show all aspects of TB infection risk in those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当地中学生结核菌素局部强反应和全身反应情况。方法选医院驻地怀来县4所中学初高中一年级学生进行标准化PPD试验调查,以试验局部出现水泡、皮疹、双圈、淋巴管炎其中一项或一项以上作为局部强反应,对局部强反应和全身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299名中学生出现局部强反应141名,占1.9%,有卡痕有结核接触史和既往史学生的结素局部强反应均明显高于无卡痕无结核接触史和既往史者;有低热反应5名,另有8名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等症状,其中3名发生晕厥。结论 (1)中学生PPD试验应重视全身性反应;(2)把局部强反应者列为主要预防性治疗对象,以减少结核发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沧州地区高中学生结核菌感染的现状,分析影响结核菌素皮试结果的多方面因素,进行肺结核患病筛查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合理化建议,采取防控措施,降低肺结核感染率。方法确定受试人群,为我沧州地区部分县市(包括海兴县、盐山县、河间市、沧县及沧州市区某中学)高中在校生共8560例,年龄15~19周岁。采用武汉生物公司出品的结核菌素试剂,剂型为1ml,50IU。于受试者前臂掌侧远端1/3中央皮内注射结核菌素5IU,进行PPD皮试检查,72 h观察结果,取反应硬结横径与竖径的平均值记录。结果PPD中度以上阳性者为(877)例,其中,强阳性为439例,确诊肺结核患者51例,中强阳性率为(10.24%),患病率(0.60%)。男性高于女性。各年级组比较阳性率及患病率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中生PPD反应中强阳性者为结核病的高发人群,应作为结核病预防性治疗对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PD反应强度与结核病发病相关性和预防性治疗对象的结核菌素反应标准。方法对不同PPD反应强度的新入学初高中学生进行3年的结核病发病观察,分析PPD反应强度与发病危险性、发病时间的关系,比较不同反应强度预防性治疗对象发病率的变化。结果 7223名健康学生PPD反应强度0~4、5~9、10~14、15~19和≥20 mm或有皮疹水泡者的年均结核病发病率分别为18.2/10万、51.1/10万、115.5/10万、507.0/10万、和709.2/10万;0~4和5~9 mm头2年发病率很低,第3年有所增高,而15~19和≥20 mm或有皮疹水泡者头2年发病率很高,第3年均下降。结论 PPD反应强度与结核病发病存在明显正相关,特别在头2年危险比更大;PPD反应≥15 mm或有皮疹水泡者的发病机会明显升高,以此标准作为当地中学生预防性治疗对象的结核菌素反应标准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中生PPD反应程度与结核病发病危险的关系,为选择合适的预防性治疗对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两所高中的1664名学生进行随访。研究开始时采用PPD做皮内试验,开始和结束时作X线胸部透视,对有异常阴影者摄X线胸片。PPD试验阴性反应为对照组, 阳性反应(≥5 mm)为暴露组。按阳性反应强度的不同分为5~、10~、15~、≥20 mm、水泡5个亚组,分别有274、339、108、33、55例。采用Mantel-Haenszel卡方检验(卡方MH)和Cox回归模型,分析暴露组与对照组人年发病率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PPD阳性反应15~mm、≥20 mm、水泡组的人年发病率分别是10.14%(14/138)、21.21%(7/33)、52.00%(26/50),为结核病发病的危险因素(Wald χ2值分别为53.366、54.851、124.829, P值均为0.000),RR值分别为35.55、63.43、161.84。结论 高中生PPD反应≥15mm或有水泡者为结核病的高发人群,应作为结核病预防性治疗对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掌握肺结核在学生中的发生情况,降低其新登记率。方法 在加强全县结核病归口管理的同时,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疫情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985~2000年,全县中小学生中新登记肺结核448例,男女生发病比例为1:0.7。痰涂片阳性者占24.3%平均年涂阳新登记率为3.8/10万。结论 中小学生肺结核新登记率呈下降趋势,女生发病少于男生。在新登记病人中,痰检阳性率不高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宝山区外来简易学校学生结核菌素反应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宝山区外来简易学校学生结核菌素反应现状,为上级主管部门制定在这一特殊人群中开展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宝山区4所外来简易学校5 037名学生进行年龄、性别、户籍、来沪年限、卡介苗接种情况、卡痕、结核病接触史、人型-PPD试验、胸片、痰找结核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儿童卡介苗接种率65.3%,有卡痕率55.1%,结核病接触史率2.8%。PPD试验阴性率71.6%、阳性率28.4%,(其中强阳性6.5%,异影摄胸片1.1%,需门诊随访3例,确诊为肺结核病1例)。结论对外来简易学校学生结核病防控工作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8.
陈曦  王丽 《中国防痨杂志》2013,35(11):887-890
目的 了解中央财经大学新生PPD试验结果,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央财经大学2009-2012年入学本科新生共计9702名的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试验结果,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分析结果。组间比较运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全部新生PPD试验强阳性率为6.02%(584/9702),其中,男生的强阳性率为4.04%(145/3587),女生为7.18%(439/6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32,P<0.05)。2010年PPD试验强阳性率最高,为10.44%(233/2231);2009年、2012年和2011年次之,强阳性率分别为5.43%(136/2505)、4.75%(116/2442)和3.92%(99/2524)。4年间新生体检共检出肺结核患者14例,检出率为0.14%(14/9702)。14例肺结核患者中,6例PPD试验强阳性。 结论 在高校新生开展PPD普查,是发现结核病的必要辅助方法,加强在校学生结核病筛查,是控制结核病在高校传播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