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蝮蛇抗栓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血液流变学观察(摘要)贺广湘1991年3月~1992年12月对40例(44耳)突发性聋病人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男26例,女14例,年龄12~69岁,病程平均6.8天,平均疗程17.6天。诊断及疗效标准以日本1988年突聋协会...  相似文献   

2.
蝮蛇抗栓酶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突发性聋为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我科于1996年~1998年应用蝮蛇抗栓酶(大连司威特制药有限公司)治疗突聋42例,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经确诊为突聋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蝮蛇抗栓酶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常规扩血管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治疗组42例,男29例(32耳),女13例(15耳);年龄24~64岁,平均42.4岁;病程2~24天,平均10.8天;病前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者6例,耳聋伴眩晕者10例,纯音听阈测定以 5个频率(0.25、0…  相似文献   

3.
突发性聋(突聋)一般是以低分子右旋糖酐、10%葡萄糖、ATP 及辅酶A等单药治疗,疗效较差,有报道,以泛影葡胺静注治疗,有效率为52.2%。1989年1月以来,我们应用潘生丁、蝮蛇抗栓酶和胞二磷胆碱联合治疗突聋35例,有效率达68.6%,提高了一步。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35例中,男19例,女16例;左耳15例,右耳18  相似文献   

4.
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118例突聋的临床观察(摘要)黄世荣,刘艳红,刘鲁义,王锦玲,黄维国我科于1991年2月~1994年3月共收治特发性突聋118例,经用中国医科大学老年病防治研究中心研制的精制蝗蛇抗栓酶Ⅲ号治疗,效果满意。患者男性62人,女性56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分析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治疗期间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探讨巴曲酶注射液对听力及伴随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3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共5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按照指南标准接受治疗,并根据纤维蛋白原指标使用巴曲酶注射液,监测患者外周血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纯音测听结果及患者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分析纤维蛋白原值的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接受10 BU巴曲酶注射液进行治疗时,患者纤维蛋白原<1 g/L时,相关症状改善较为明显(P =0.0497)。在接受巴曲酶注射液治疗的患者中,无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治疗过程中纤维蛋白原的变化与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蝮蛇抗栓酶治疗突发性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蝮蛇抗栓酶治疗突聋42例,有效率为74.4%,治愈率为23.2%;而用扩血管药治疗的43例则依次为50%和8.7%。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抗栓酶是一种安全、显效、能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突发性聋临床防治研究论文评价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复习我国近3年来有关突发性聋疗效的报道,分析对突发性聋治疗的现状。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医学专题全文数据库,以突发性聋和治疗为关键词检索2000~2002年发表的有关突发性聋治疗的研究文章。依据国际循证医学标准,进行逐篇分析。结果 共检出176篇文章,其中有关药物疗效的126篇,在关于药物疗效的文章中,以1996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在上海制订的诊断和疗效标准为标准的文章26篇,占20.6%,设有对照试验的89篇,占70.6%,其中符合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的36篇约占28.5%,在纳入标准中大多数文章只提及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制定的5条诊断标准,而对病因不明这一条未详细说明是否排除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结论 目前在我国,治疗突发性聋的报道很多,对突发性聋的诊断和疗效的评估的标准认识还不够统一,且有的研究者在实验设计、统计方法上还不够严谨,影响了突发性聋治疗研究论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巴曲酶注射液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突发性聋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巴曲酶注射液、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治疗,其他治疗两组相同,观察两组患者听力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听力改善的总有效率76.9%高于对照组(62.5%,P<0.01).结论 巴曲酶注射液治疗突发性聋听力改善疗效较低分子右旋糖酐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抗凝药物对突发性聋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不同抗凝药物的降粘效应对突发性聋(突聋)的疗效。方法 对160例突聋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分别采用力源溶栓酶(A组)、蝮蛇抗栓酶(B组)、尿激酶(C组)、低分子右旋酐加丹参(D组)治疗,互为平等对照。结果 各组间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与B、C、D各组显效率+疮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血液流变学检查87例为高血粘滞症(54.4%,87/160),对其中血纤维蛋白原值>400mg/dl患者79例疗效观察显示:A组总有效率为84.2%、B组为67.2%、C组为64.7%、D组为68.6%,A组疗效明显优于B、C、D各组。结论 对早期突聋患者采用不同抗凝药物治疗,其听力改善程度是有差别的。力源溶栓酶为治疗伴有高血粘滞症突聋患者的有效药物,早期使用,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纤溶酶治疗全聋型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纤溶酶治疗全聋型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治疗组在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的基础上加用纤溶酶,均以10?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突发性聋症状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纤溶酶治疗全聋型突发性耳聋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巴曲酶在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常规糖皮质激素营养神经扩血管治疗无效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常规治疗1疗程(10天)无效的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常规组48例继续应用营养神经扩血管药物,加巴曲酶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巴曲酶注射液。观察巴曲酶治疗1疗程后两组听力改善情况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巴曲酶组有效率为66%,高于常规组的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39, P=0.016)。巴曲酶组1例发生血尿不良反应。结论巴曲酶注射液对于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常规治疗无效后继续治疗仍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应注意凝血系列变化。  相似文献   

12.
国内突发性聋临床诊治研究论文的再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复习国内近5年来有关突发性聋疗效的报道,分析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的现状,重点分析1996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制定的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的执行情况.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医学专题全文数据库,以突发性聋和治疗为关键词检索2000~2004年发表的有关突发性聋诊治的研究文章.依据国际循证医学标准,进行逐篇分析.结果共检出2000-2004年发表的有关突发性聋诊治的研究文章234篇.其中2000-2002年发表的有关突发性聋诊治的研究文章176篇,有关药物疗效的126篇,在关于药物疗效的文章中,以1996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在上海制订的诊断和疗效标准为标准的文章26篇,占20.6%,设有对照试验的89篇,占70.6%,其中符合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trials,RCT)的36篇约占28.5%.2003-2004年发表的有关突发性聋诊治的研究文章58篇,其中有关药物疗效的25篇,全部均标明以1996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在上海制订的诊断和疗效标准为标准.但全部234篇文章设有空白对照试验的0篇,有长期随访记录的文章0篇,做组间均衡性检验的文章0篇,记有不良反应的文章共为6篇,平均疗效最低60.3%,最高94.5%.结论目前国内治疗突发性聋的报道很多,但对其诊断和疗效的评估标准认识不够统一,1996年制定的标准执行情况不容乐观.有必要进行标准修订,而且应该增加治疗原则的制定,有利于规范治疗,指导临床.多中心RCT研究对突发性聋的临床研究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我国突发性聋临床防治研究论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复习我国近 3年来有关突发性聋疗效的报道 ,分析对突发性聋治疗的现状。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网医学专题全文数据库 ,以突发性聋和治疗为关键词检索 2 0 0 0~ 2 0 0 2年发表的有关突发性聋治疗的研究文章。依据国际循证医学标准 ,进行逐篇分析。结果 共检出 176篇文章 ,其中有关药物疗效的 12 6篇 ,在关于药物疗效的文章中 ,以 1996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在上海制订的诊断和疗效标准为标准的文章 2 6篇 ,占 2 0 6 % ,设有对照试验的 89篇 ,占 70 6 % ,其中符合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 ,RCT)的 36篇约占2 8 5 % ,在纳入标准中大多数文章只提及符合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会制定的 5条诊断标准 ,而对病因不明这一条未详细说明是否排除了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结论 目前在我国 ,治疗突发性聋的报道很多 ,对突发性聋的诊断和疗效的评估的标准认识还不够统一 ,且有的研究者在实验设计、统计方法上还不够严谨 ,影响了突发性聋治疗研究论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纤溶酶治疗全聋型或接近全聋型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纤溶酶治疗全聋型或接近全聋型突发性聋的效果。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主要用长春西汀治疗,治疗组在用长春西汀的基础上加用纤溶酶,均以10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效率分别为61.5%和30.8%,显效率分别为38.5%和11.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只要没有用药禁忌症,纤溶酶治疗全聋型或接近全聋型突发性聋是安全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聋的效果。方法180例病因不明的突发性聋患者分为3组,分别为丹参 激素组(对照组),丹参 激素 巴曲酶组,丹参 巴曲酶组(激素治疗禁忌)开展平行对照研究。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高压氧治疗。结果除去不良反应、治疗依从性差等病例,将剩下的164例进行最终统计,分别为巴曲酶 激素组 丹参58例,巴曲酶 丹参组53例,丹参 激素组53例。结果显示,初始听力表现为下坡型、平坦型、极重度型和全聋型的患者,治疗方式对前三种听力曲线患者预后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而全聋组的病例巴曲酶治疗的两组与激素组之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巴曲酶 丹参 激素组、巴曲酶 丹参组显效率分别为75%、62.5%,丹参 激素组为28.6%,P<0.005);而巴曲酶治疗的两组之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聋型的突发性聋治疗中早期进行巴曲酶降纤治疗,可能会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国内针灸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试验状况并对所有文献进行方法 学质量评价. 方法 通过机检获得针灸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对照治疗试验(RCT)文献,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根据国际Cochrane协作网Cochrane手册的评价指标,对其①研究对象(样本量、纳入与排除标准、基线情况);②随机化、盲法的应用;③诊断标准与疗效标准;④干预措施;⑤统计方法 ;⑥随访情况等进行质量评价. 结果 本次共检索到173篇针灸对突发性聋的研究文献,剔重和排除不相关文献后得到临床随机分组对照设计文献38篇.结论 针灸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质量需待提高,应根据针灸治疗突发性聋的临床研究特点,探索建立最佳的治疗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巴曲酶(Batroxobin)治疗突发性聋与扩管药组进行疗效对比。巴曲酶治疗有效率为73%。其中治愈率41%。而扩血管药治疗有效率与治愈率依次为64%和23%。阐述了巴曲酶主要药理作用,且介绍该药应用的适应症、禁忌证和副作用,讨论了突聋与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双侧与单侧突发性聋的临床特点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与比较双侧与单侧突发性聋的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对333例突发性聋患者(单侧315例,双侧18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双侧突发性聋占突发性聋患者的5.4%,单侧和双侧突发性聋的发病年龄、性别比例、就诊时间、伴随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例(27.8%)双侧突发性聋患者并发有糖尿病,概率高于单侧的9.8%(P〈0.05)。单侧者突发性聋的听力损失程度比双侧者严重,但它的疗效较好(二者总有效率分别为58.4%和13.9%)。就诊越早,越早使用激素,突发性聋的疗效越好。结论:单侧突发性聋更常见,双侧突发性聋并发糖尿病者更多。双侧突发性聋预后比单侧差。越早激素治疗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19.
蝮蛇抗栓酶含有纤溶酶、激肽释放酶等成分,具有降血脂。扩血管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被视为治疗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良药。我科自1993年起将之用于耳科临床,治疗感音性耳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扩血管剂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通过对Medline、Embase、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摘数据库的机检,5种中文耳鼻咽喉科杂志手检,和参考文献的查阅,选出以扩血管剂为干预措施来治疗突发性聋的随机对照试验,并且至少有2位研究者独立评估试验质量和提取数据。结果 共13篇文章,1155例病耳符合纳入标准进入研究。扩血管剂与安尉剂比较的4个试验中,没有一个发现扩血管剂疗效优于安慰剂。扩血管剂相互比较的7个试验中,没有发现哪一种扩血管剂疗效更好。扩血管剂与其他疗疗法进行比较的2个试验,提示欺了治疗(泛影葡胺或腹蛇抗栓酶)可能优于某些扩血管剂(低分子右旋糖苷、烟酸、山莨菪碱、丹参)。8个试验描述了皮肤瘙痒、过敏反应等副作用。结论 目前尚缺乏证据表明扩血管剂治疗突发性聋的疗效优于安尉剂或其他治疗,也缺乏证据表明一种扩血管疗效最佳。扩血管剂对突发性聋的疗效尚不能作最后结论,并且须防止它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