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选用两种分布较广的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和铁蛋白(SF)对200例恶性肿瘤患者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联合测定,其结果在所检测的恶性肿瘤患者中,CEA、SF 均显著增高;且二者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阳性率。作者认为,CEA、SF 是日益成熟的两种肿瘤标记物,可运用于恶性肿瘤的筛选、普查、和诊断。  相似文献   

2.
癌胚抗原(CEA)位于肿瘤细胞膜的糖萼中,CEA测定可以帮助诊断多种肿瘤,其阳性率在大肠肿瘤为72%,胃肿瘤61%,胰腺肿瘤91%,肺肿瘤66~76%。对于食管癌贲门癌测定血清CEA报道较少,其中皮惠兰等报道362例恶性肿瘤血清CEA测定中,食管癌阳性率为36.84%。国外一组报道食管癌血清CEA阳性率为33%。我科自1989年10月至1990年11月对32例已确诊的食管贲门癌病人  相似文献   

3.
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是Gold和Fredman于1965年从结肠癌和胎儿肠中提取的具有人类胚胎抗原特性决定簇的酸性糖蛋白,最初用于大肠癌的诊断,以后又用于其它类型恶性肿瘤的诊断,认为血清cEA既能对肿瘤提供诊断依据又能预示肿瘤有无复发转移,估计其预后。但亦有持不同意见。为此我们对91例大肠癌(原发性大肠癌46例、复发性大肠癌21例,大肠癌术后无瘤期24例),209例其它恶性肿瘤,34例除大肠癌以外的其它晚期肿瘤及185例非肿瘤患的血清CEA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其血清CEA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Gold等在1965年首先发现癌胚抗原(CEA)是结肠癌的特异性抗原。随着对CEA的深入研究,证明在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其含量也增高、且其含量与肿瘤的消长相平行。我们采用CEA单克隆抗体(McAb)酶免疫法(EIA)对145例肺癌患者进行了血清CEA测定,以探讨CEA检测在肺癌的应用价值。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 1.经组织和/或细胞学检查证实的肺癌患者145例(其中疗前患者  相似文献   

5.
CEA mRNA和TA对诊断消化系统肿瘤远处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检测血液中CEA mRNA和端粒酶活性(TA)对诊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远处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以67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肿瘤远处转移患者35例、无远处转移患者32例,44例非肿瘤消化道疾病患者为对照,应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NP-PCR)检测血液标本CEA mRNA、端粒末端重复序列扩增-杂交-酶联免疫检测技术(RTAP-Hyb-ELISA)检测TA.结果:1)肿瘤组CEA mRNA和TA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2)肿瘤远处转移组CEA mRNA和TA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组(P<0.001).结论:检测血液CEA mRNA和端粒酶活性(TA)有助于诊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6.
0 引言 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被认为是在肿瘤血管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的内源性血管发生因子,目前将其作为非器官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用于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我们应用TSGF和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胸腹水,观察其对良、恶性胸腹水的临床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相关抗原,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肿瘤标记物.在人体上皮细胞恶性肿瘤中,包括90%的胃肠道肿瘤、胰腺癌、80%以上的非小细胞肺癌和50%左右的乳腺癌,都呈CEA阳性.人们称这类肿瘤为CEA阳性肿瘤[1].罗超权等[2]用牛痘病毒构建的CEA-重组基因痘苗病毒(CEA-rV)既有CEA抗原的高表达,又可刺激机体产生CEA抗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糖类抗原及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以期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毕节市中医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90例,其中直肠癌患者30例,肝癌30例,胰腺癌30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分析癌胚抗原(CEA)以及血清糖类抗原(CA125、CA19-9)在各人群、各类型肿瘤中表达情况。结果在恶性肿瘤患者中,CEA、CA125、CA19-9表达升高的比例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型肿瘤中,直肠癌中CEA升高明显高于胰腺癌和肝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中CA125、CA19-9升高率明显高于肝癌和直肠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CA125、CA19-9联合检测率直肠癌为96.7%、肝癌为90.0%、胰腺癌为93.3%,明显高于各组的单项检测率,三项联合检测率与单个检查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可显著提高胰腺癌、肝癌、直肠癌等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肿瘤相关抗原CA19—9的测定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福淇  王泳鑫 《肿瘤》1989,9(2):70-71
CA_(19-9),CEA和AFP为肿瘤的相关抗原,是肿瘤标志之一,可用于恶性肿瘤的检测,转移或复发的监测。本文应用CA_(19-9)免疫放射和CEA,AFP的放射免疫法,对66例消化道恶性肿瘤,24例非消化道恶性肿瘤及10例良性疾病分别进行了测定,并对这三种肿瘤标志的价值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卵巢恶性肿瘤中,胚细胞肿瘤有两个敏感的、比较特异的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但是这类肿瘤只占卵巢恶性肿瘤的小部分。癌胚抗原(CEA)是上皮性肿瘤(特别是囊腺癌)的一个有价值的标志物,但是只在晚期病人(而且并非所有晚期病人)中才能测到。  相似文献   

11.
肺癌患者外周血CEA、NSE、CYFRA21-1联合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肺癌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在城市中,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早期诊断是提高肺癌治疗水平的关键。肿瘤标志物的研究是现代肿瘤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单一肿瘤标志物的测定对肺癌的诊断有一定局限性。为此,我们对74例肺癌患进行了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特  相似文献   

12.
一、CA19-9概况癌症的早期诊断对于治疗极其重要。目前,在临床工作中普遍应用肿瘤标志物对恶性肿瘤进行早期诊断。作为肿瘤标志物的有:(1)癌胚抗原(CEA)、甲种胎儿球蛋白(AFP)等胚胎性蛋白类物质;(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等激素类物质;(3)前列腺酸性磷酸酶等酶类物质。然而,经过长期的临床应用,这些物质中不少对癌症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肿瘤患者血清及恶性渗出液中的含量,以明确VEGF能否作为肿瘤标志物。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VEGF在健康人、肿瘤患者血清及恶性渗出液中的含量。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VEGF含量较健康组高,且有显著差异(P<0.01),但多数肿瘤转移与非转移组比较无差异(肝癌患者除外),非转移性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清中VEGF与CEA、CA19-9有相关性,其他恶性肿瘤血清中VEGF与CEA、CA19-9均无相关性。22例肺癌患者渗出液中VEGF中位数229.2pg/ml,比其血清中VEGF中位数高(62.2pg/ml)。有恶性渗出液患者血清中VEGF与其渗出液中VEGF无相关性,渗出液中VEGF与其CEA、CA19- 9及LDH亦无相关性。肺癌患者经治疗血清中VEGF随病情好转而下降,也可随病情进展而升高。结论①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比健康人高。②VEGF可作为一个非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且与治疗疗效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SF、AFP、CEA及β2-M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检测肿瘤标志物铁蛋白(SF)、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及β2-微球蛋白(β2-M)对各种恶性肿瘤诊断及预后估计的价值。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近4年来在我科住院的278例肿瘤患者的空腹静脉血,测定其SF、AFP、CEA、β2-M的血清值。结果乳腺癌、子宫内膜癌、鼻咽癌、壶腹癌等患者不论分期如何,此4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值均在正常范围,其他肿瘤Ⅱ期以下患者4项检测值亦在正常范围。Ⅲ期患者(肝癌患者除外)4项标志物的平均阳性率为8%,Ⅳ期患者4项标志物的平均阳性率为38.4%,显著高于Ⅲ期患者(P<0.01)。肿瘤组与对照组4项肿瘤标志物的总平均阳性率分别为30%与3.9%,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此4项肿瘤标志物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有一定价值,且对肿瘤患者的病情监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癌胚抗原(CEA)是恶性肿瘤一种典型的标志。最初认为对胃肠癌有特异性,但采用敏感的放射免疫试验后,发现许多其它恶性肿瘤和某些良性情况下CEA亦有增高。经20年的临床应用证明这种胚胎性肿瘤抗原水平检测有助于恶性肿瘤的诊断,监测治疗和估价预后,并有可能用于癌症的普查。CEA是一族糖蛋白,  相似文献   

16.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对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抑制酸性蛋白(IAP)是一种新的肿瘤标志,其理化特性与α_1酸性糖蛋白(α_1AG)略有不同,但亦有免疫抑制作用,它存在于67%癌肿患者的血浆与体腔积液中。作者等对消化道和非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测定其血清含量,并与血清CEA、AFP、铁蛋白、β_2微球蛋白(β_2-MG)比较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轻度升高在健康体检人群肿瘤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6-01-01-12-31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团队健康体检的在职及离退休单位职工中CEA轻度升高者(5~10μg/L)为研究对象构建队列,随访截至2021-12-31,统计随访期间癌前病变及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CEA轻度升高体检者恶性肿瘤及癌前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5 149例CEA轻度升高体检者累积随访26 012人年,中位随访时间5.05年。随访期间被确诊为癌前病变237例(4.60%),被确诊为恶性肿瘤205例(3.98%),阳性检出率为8.58%。女性癌前病变的检出率高于其恶性肿瘤检出率(χ2=5.631,P=0.018),恶性肿瘤组的平均年龄高于癌前病变组,t=-2.281,P=0.02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基线CEA[RR(95%CI)分别为1.179(1.01~1.364)和1.237(1.097~1.573)]、随访期间CEA持续升高[RR(95%CI)分别为1.724(1.151~2.59...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99(CA199)和糖类抗原50(CA50)4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健康体检人群5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检肿瘤标志物水平分为肿瘤标志物升高的观察组156例和肿瘤标志物正常的对照组344例,两组人群入组时均未发现消化道恶性肿瘤。随访期间,定期进行各项指标检测及器官检查,确定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发病概率及分析血清CEA、AFP、CA199和CA50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总体发生率为16.0%,对照组总体发生率为1.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标志物单独检测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均较低,其中CEA对结直肠癌的灵敏度较高为45.1%,AFP对肝癌的灵敏度较高为73.5%,CA199对食管癌和胰腺癌的灵敏度较高,分别为78.3%和72.5%,CA50对结直肠癌的灵敏度较高为73.1%。而4种标志物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均高于每种标志物单独检测的灵敏度(P<0.05)。结论血清多种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检出率,降低漏诊率,对健康人群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可实现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诊断及针对性的预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检测消化道良恶性疾病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 (carcinoecmbryonicantigen,CEA )和甲胎蛋白 (humanalpha fetopro tein ,hAFP)表达状况以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时间分辨荧光检测 2 45例消化系良恶性疾病患者和 2 0 0例健康成人血清肿瘤标志物CEA和hAFP的水平。结果 :消化系恶性肿瘤组血清CEA( 79 5 7± 2 2 4 5 )ng/mL比消化系良性疾病组( 4 0 3± 4 6)ng/mL增加 2 0倍 ,P <0 0 1;良性疾病组比健康对照组 ( 2 2 4± 1 2 2 )ng/mL升高 <2倍。亚组分析CEA对结直肠癌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分别为 68 1%和 60 0 %。结论 :时间分辨荧光检测血清标志物具有超敏感特性 ,增强hAFP和CEA对恶性肿瘤特别是结肠癌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阳性率 ,有助于消化系良恶性疾病的诊断和签别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AFP、CEA和CA19-9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表达特征。方法:用罗氏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126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AFP、CEA和CA19-9的表达水平,并分析该3项指标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血清CEA随着肿瘤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增加以及远处转移而表达水平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9-9随着临床分期及远处转移表达水平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FP表达水平在不同临床病理因素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EA、CA19-9的表达水平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病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