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急症,对产妇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而产后出血的预防及产后出血的护理是尤为重要的,可以说是保证产妇生命安全的必要环节。为了提高产后出血产妇的身体健康水平,确保产后出血产妇的身心健康,提高产科的护理水平,本文回归性分析了我院产科所收治的182例产后出血〉500ml产妇的临床资料,重点探究了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产后出血不但影响产妇的健康,甚至危害产妇的生命。产后出血可导致产妇乳汁分泌缺乏,又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当前产后出血仍是产妇死亡的首位。现将我院于1998年1月~2001年8月共发生产后出血150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为产妇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居首位,严重威胁着产妇的生命,及时有效地控制产后出血是降低产妇死亡率的关键。传统的方法就是切除子宫以控制出血,从而达到挽救产妇生命的目的。我院自2002年将双侧子宫动脉栓塞这项新技术用于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既挽救  相似文献   

4.
雷开容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2):1546-1547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它不但影响产妇的健康,严重时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是造成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我院1998~2003年共收治产妇1778例,发生产后出血216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0.1%,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产妇产后出血的病因,发现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探求更好的预防和治疗产妇产后出血的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科分娩的1034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有54例产妇分娩后出现出血。分析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病因并发现造成产妇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记录相应临床处理后产妇的预后,总结预防和治疗产妇产后出血的最佳措施。结果 54例产后出血产妇中因宫缩乏力出血35例(64.8%),胎盘因素出血11例(20.4%),软产道损伤出血8例(14.8),无血液因素导致的出血患者。初产妇、阴道分娩及无流产史的产妇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低于经产妇、剖宫产及有流产史的产妇。结论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最主要原因,多次生产、剖宫产及流产史能增加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加强健康教育和产检、降低人工流产的发生率、严格掌握剖宫产的适应证并对出血原因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置是减少产后出血、改善出血产妇预后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产妇死亡率。方法通过近4年来2400例产妇中产后出血77例的原因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多发生在产后2h,因此在产后2h内须严密观察阴道流血和制定周密的护理计划。结论产后2h密切观察是预防产后出血的关键时刻,及时发现异常给予相应的护理在降低产后出现率和产妇死亡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24h内产妇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其发生率约为1%~2%。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无论是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的资料,还是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均显示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仍为产科面临的重要课题,探索产后出血原因及其防治措施,及时采取有效对策,积极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的发生,提高救治水平,降低产妇病死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发生的43例产后出血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产后出血为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产后出血的预后随失血量、失血速度及产妇体质而异,其预后直接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和产后的康复,故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尤为重要。本文回顾分析我院2003-2008年收治的142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危险因素与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产后出血为分娩期常见并发症,严重者或抢救不及时,可因大量失血而危及产妇生命[1]。产后出血是指娩出胎儿后24h内阴道出血量〉500ml,其在产妇死亡原因中居首位忙[2]。积极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抢救护理工作,对产妇顺利康复有重要意义[3]。现将2011年3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50例的临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产后出血一般指胎儿娩出后24h内产妇出血量超过500mL者,占产妇总数的比例为2%~3%,为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产妇四大死亡原因之首。按照发生时间的不同,有早期产后出血和晚期产后出血之分,后者是指在分娩24h后到6周内产妇出现的子宫大出血,其中发生于产后6-10d者又称为继发性产后出血。一旦产妇出现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11.
420例产后出血原因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出血是产妇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产后出血往往发病突然而且来势凶猛,常常出于意料之外,如抢救不及时,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因此,防治产后出血是产科工作者的重要任务。现将本院近3年的420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病案分析,总结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和护理如下。  相似文献   

12.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产后出血不但影响产妇的健康,甚至危害产妇的生命.产后出血可导致产妇乳汁分泌缺乏,又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当前产后出血仍是产妇死亡的首位.现将我院于1998年1月~2001年8月共发生产后出血150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h内,产妇失血量超过500ml,多发生在产后2h内,为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严重危急产妇的健康及生命。临床应重视产后出血的防治与护理工作,以降低产后出血发病率及孕产妇病死率。笔者回顾性总结我院妇产科2012年3—12月产后出血患者35例的护理体会,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产后出血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可影响产妇健康,甚至危及产妇生命,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共发生产后出血118例,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预测评估联合卡孕栓在防治产后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剖宫产产妇产妇100例,按照数字随机原则将100例产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并没有采用任何措施来对产后出血进行预防,实验组产妇则采用产后出血预测评估联合卡孕栓来对产后出血进行预防。结果实验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实验组产妇各时段的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实验组产妇产后各时段的宫缩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P<0.05)。结论在产后出血的防治中,应用产后出血预测评估联合卡孕栓能让产后出血率有效降低,让出血量显著减少,同时还能让产妇的宫缩强度有效增强,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该院住院分娩产后出血状况.方法 对2009-2010年该院住院分娩产后出血病例状况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院2009-2010年住院分娩产妇1782例,产后出血22例,产后出血率为1.23%.其中,2009年住院分娩产妇774例,产后出血10例,产后出血率为1.29%.2010年住院分娩产妇1008例,产后出血12例,产后出血率为1.19%.2009年产后出血率高于2010年产后出血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院住院分娩产后出血率较低,但仍要加强产后出血的防治工作,确保分娩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对阴道分娩产妇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后其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680例进行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0例,观察组实施产后出血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产后出血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19例,出血率5.59%,对照组产后出血50例,出血率14.71%,观察组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24 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阴道分娩产妇出血量及出血情况的发生,保证产妇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产后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2%~3%^[1],产后出血的预后随失血量、失血速度及产妇体质而异,其预后直接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和产后的康复,故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尤为重要,现就我院2005-2007年100例产后出血发生的原因及处理原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产后出血是较常见的产科并发症之一,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也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产后出血的预后随失血量、失血速度及产妇体质而异,其预后直接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和产后的康复,故预防和减少产后出血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产后出血是一种临床产科常见的分娩并发症,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不仅会对母婴的健康造成威胁,严重者还可能导致产妇死亡。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是一种最为常见的产后出血,约占全部产后出血患者的80%。因此,对产妇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手段,对于改善母婴结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