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伤导致的伤残可能给伤者情绪和行为造成极大的震荡和冲击,使其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忧郁、沮丧、恐惧甚至绝望等心理问题,严重者导致创伤性应激障碍.本科2007年2月至2009年10月将综合性心理干预措施应用于创伤致残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张蓉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0):1216-1218
<正>手术后疼痛几乎是每一位手术患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是机体对疾病本身和手术造成的组织损伤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反应,表现为心理和行为方面的一系列反应及情感的一种不愉快经历,这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而且可不同程度的  相似文献   

3.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属行为干预的一种形式,能有效限制患者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及防止患者自杀、伤人、毁物和逃逸等行为的发生,达到控制精神病患者症状的目的,为各种治疗及护理手段提供帮助。但保护性约束属躯体约束,因而对患者及家属的负面心理影响较大。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国内保护性约束对患者及家属心理影响研究及降低或减少这些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田丽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8):949+1012-I0001,1012
个体生命在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受自然、家庭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影响,对其个性的形成及价值取向都有很大的差异性,其心理反应不同,导致行为方式不同。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人们心理上的调节机制时常不能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给患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反应。医患矛盾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5.
精神科保护性约束属行为干预的一种形式,能有效限制患者的精神运动性兴奋及防止患者自杀、伤人、毁物和逃逸等行为的发生,达到控制精神病患者症状的目的,为各种治疗及护理手段提供帮助.但保护性约束属躯体约束,因而对患者及家属的负面心理影响较大.本文总结了近几年国内保护性约束对患者及家属心理影响研究及降低或减少这些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精神病患者是以大脑功能紊乱而导致个性改变、思想情感分裂、行为失常、精神活动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特殊群体.[1]精神病患者由于受精神症状等诸多因素影响,易产生攻击行为,直接威胁着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的安全,给医院财产造成损失;精神病患者一般不配合治疗及护理,可能发生自伤、自残行为.今年我科接诊了一例因精神病发作剖腹自伤而导致肝破裂的患者,我参与了患者护理的全过程,对精神病患者自伤术后的护理得到了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发病率目前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首位,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显著地影响女性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予乳腺癌患者面临着被诊断为癌症患者和接受治疗的双重打击。可能导致她们缺乏确定与疾病有关事物的能力,即疾病不确定感。疾病不确定感带来的负向情绪不仅会干扰患者寻求与疾病相关信息的能力,而且会造成行为的退化及治疗的中断。影响着患者的心理状态、适应能力、康复进程和远期存活率。2007年2月~2008年3月对80例乳腺癌住院患者在手术前、手术后、出院前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保护性约束不良经历给精神病患者带来的心理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用自制调查表对某精神病医院收治的42 例实施保护性约束的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调查分析.结果:42 例实施保护性约束的患者心理反应主要为:拒绝、反抗20 例(占47. 6%);紧张恐惧6 例(占38. 1%);认为自尊受到伤害16 例(占14. 3%).结论: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没有其他可替代措施的情况下对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作为治疗护理精神病患者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但由于被约束的不良经历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反应也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提出在治疗护理精神病患者时,尽可能选择其他代替措施,减少或不使用保护性约束.  相似文献   

9.
杜艳 《基层医学论坛》2013,(12):1626-1627
约束带保护是精神科临床护理中的重要护理之一,其目的是限制患者的各种紊乱行为,如冲动毁物、自伤、自杀、伤人、治疗不合作或逃跑等,确保患者及他人的安全,保障治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近年来国外研究显示,约束带使用会给患者带来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负面结果,不恰当的约束甚至还会引起死亡[1,2]。  相似文献   

10.
季晓霞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5):639-639,642
保护性约束作为精神科的一项非常有效地医疗护理方法,对于精神病患者的兴奋躁动、自杀自伤、他伤和外走等危害他人和自身生命安全的行为,起到了积极的预防和控制作用。然而,由于保护性约束是一种强制性行为,违背患者本人的意愿,因此,约束过程中会遭到患者的强烈反抗甚至是反击,一方面可能会造成患者的损伤,另一方面也可能造成医护人员的人身伤害,而约束后因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可能会造成患者躯体损伤。  相似文献   

11.
作为医患关系中重要的一环,患方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医患矛盾受患者心理、患者权利与义务不对等、患者利己行为、患者综合素质以及患者被媒体不客观评价误导等因素影响而造成,因此,缓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可以从5方面着手:引导患者调整心态,适应病人角色;加强法律、行政宣传力度,规范患者就医行为;提高患者的综合素质水平;营造客观的舆论氛围;加强医患沟通,让患者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对实施保护性约束不满意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两个封闭式病房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对实施保护性约束不满意的54例患者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4例患者对实施保护性约束不满意原因主要有:认为约束期间护理不到位而不满意22例;认为护理人员言语不当而不满意17例;认为约束时造成躯体损伤而不满意8例;认为约束后又受到2次伤害而不满意4例;无其他原因仅对实施约束行为不满意3例。结论:保护性约束作为精神科的一项技术,有其临床应用价值。但它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一定伤害,值得医护人员注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外越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分析本科5年来21例患者发生外越行为的原因。结果:受精神症状支配、厌恶住院环境、抗议制度约束是引起外越的主要原因。结论:积极转变服务模式、给患者营造宽松愉快的环境、实施心理干预和健康指导及完善病房环境是防止发生外越行为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草焕 《吉林医学》2010,31(15):2345-2346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整体护理的开展,心理护理逐渐被医务工作者所重视,一旦发生骨折,不仅给患者造成肉体上的破坏,而且还将导致精神上的创伤,对其心理护理就显得更加重要。对92例骨折患者住院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实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都会出现形式和程度不同的心理反应,甚至精神症状,最常见诸如应激的心理反应(情绪反应)、应激的行为反应、消极心理防御机制、ICU综合征等。如果患者在围手术期所产生的强烈心理行为反应得不到及时适当控制,则不仅会使患者深感痛苦,还会给手术增添不利因素、影响手术患者机体康复,甚至造成身心并发症,更加不利于冠脉搭桥手术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因此,医护人员重视冠脉搭桥手术患者心理反应并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玛阿特"是古代埃及文化的核心,在古埃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都渗透着这一核心观念."玛阿特"对人的心理和行为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甚至于约束和规范着人的心理和行为,"玛阿特"是使人更具道德感、更完善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7.
认知理论认为 ,认知过程决定着情绪和行为的产生 ,同时情绪和行为的改变 ,也可以影响认知的改变。认知与情绪及行为的这种相互作用关系表现在病人身上 ,可导致一种恶性循环 ,即错误的认知观念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 ,而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又给原来的错误认知观念提供证据 ,使其更如巩固。因此 ,在心理护理活动素质中 ,白衣天使能准确的分析患者的思维过程 ,指出错误的认知 ,通过认知行为改正患者不合理的认知观念 ,打破认知和情绪障碍间的恶性循环 ,就能使认知行为护理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1 实施认知行为护理活动的过程患者是产生行为和…  相似文献   

18.
刘薇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2):153-153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以行动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肿瘤不仅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也危害其家庭;不仅破坏机体的正常功能,也可造成身体形象的改变;导致患者在家庭中角色的转换,加重患者的恐惧、疑虑、忧抑、绝望等情绪反应。因此,对肿瘤患者应积极进行心理护理,给予其亲切的关怀,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意志坚强和对生活充满希望是战胜癌症的重要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9.
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人际交往,以行动来影响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肿瘤不仅影响一个人的正常生活,也危害其家庭;不仅破坏机体的正常功能,也可造成身体形象的改变;导致患者在家庭中角色的转换,加重患者的恐惧、疑虑、忧抑、绝望等情绪反应。因此,对肿瘤患者应积极进行心理护理,给予其亲切的关怀,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意志坚强和对生活充满希望是战胜癌症的重要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20.
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的中医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研究发现,心理行为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心血管疾病患者可出现心理情绪障碍,后者可能导致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不利影响。近年来,关于心血管疾病合并焦虑症的研究表明,若心血管疾病患者合并焦虑症,则增加了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