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反复卵母细胞成熟障碍是少数女性多次接受辅助生殖技术助孕仍失败的原因之一。临床上,反复完全性卵母细胞成熟障碍极少见。Beall等[1]提出了卵母细胞成熟障碍综合征(syndrome of oocyte maturation failure,OMFS)的概念,其主要临床特征是患者在不同IVF/ICSI周期的大部分卵母细胞反复发生成熟阻滞而导致原发性不孕,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发生率更高。现将我院生殖中心1例曾行4次IVF助孕的OMFS患者诊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病例患者37岁,因原发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在本中心检查指导怀孕,采用克罗米芬促排卵人工授精3次均未孕。后因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少弱精子选择微刺激方案助孕,于月经周期第三天日肌注重组FSH 150 IU,共计三天,于周期12天,子宫内膜8mm时肌注HCG 10000 IU。36h后取卵,共获得卵母细胞18个,全部为GV期未成熟卵母细胞,经体外培养后13个卵母细胞成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玻璃化冷冻保存技术合理利用常规促排卵周期获得的未成熟卵母细胞。方法1.对注射hCG后38h、43h、60h获得GV期卵母细胞进行玻璃化冷冻保存,冻融后的未成熟卵母细胞行体外成熟培养(IVM),用ICSI技术对获得的成熟卵母细胞完成授精,并体外胚胎培养至囊胚期。比较各组间的冻融存活率、体外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及囊胚形成率。2.对GV卵分别行先玻璃化冻融后IVM和先IVM后玻璃化冻融,比较它们的冻融存活率、体外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及囊胚形成率。结果1.38h与43h卵龄GV卵在各项指标比较上没有差异,60h卵与前2组有相似的冻融存活率,但在体外成熟率、受精率和卵裂率上较前2组出现明显下降趋势。3组均无囊胚形成。2.先玻璃化冻融后IVM和先IVM后玻璃化冻融在未成熟卵母细胞的利用率上没有差异。结论1.冷冻卵龄较短的GV期卵母细胞能获得更好的冷冻保存效果。2.玻璃化冻融和IVM先后不影响未成熟卵母细胞的利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的受精方式及影响其胚胎发育的因素.方法 收集本院2008年7月至12月因男性因素需进行卵母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术(ICSI)助孕的135对夫妇未成熟的卵母细胞(DO)354枚,置入P1培养体系中观察培养20~24、26~30、36~40 h后的成熟情况.去除了退化的成熟卵母细胞,随机分为常规体外受精(IVF)和ICSI组,比较2组的正常受精率、卵裂率、第3天优质胚胎率及各组优质胚胎和非优质胚胎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促排时间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时间.结果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为82.5%(292/354),IVF组正常受精率56.5%(70/124)低于ICSI组69.9%(107/153)(P<0.05).两组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优质胚胎的患者年龄、体外成熟时间均小于非优质胚胎(P<0.05);不孕年限及促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SI能够提高体外成熟卵母细胞的受精率.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具有常规受精的能力,第3天胚胎质量与ICSI相似.患者年龄和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时间是体外成熟卵母细胞发育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人未成熟和成熟卵母细胞中线粒体的分布,进一步阐明卵母细胞成熟和线粒体分布的关系.方法 未成熟卵母细胞和成熟卵母细胞均用Mito Tracker Green FM染色,经多聚甲醛固定后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的分布.结果 线粒体在细胞质中的分布方式可分为:周边分布、半周边分布和均匀分布.在64.10%(50/78)的GV期卵母细胞中,线粒体呈周边分布.45.16%(28/62)的MI期卵母细胞中,线粒体仍维持周边分布;呈均匀分布的卵母细胞的比例为38.71%(24/62).体外培养成熟以后,线粒体在75.47%(80/106)的卵母细胞中呈现均匀分布.与体外培养成熟的卵母细胞相比,体内成熟的卵母细胞中线粒体分布最明显的特点是胞质中央区域线粒体的浓集,荧光强度高于周边区域.结论 人卵母细胞成熟前后,线粒体出现明显的分布变化,由未成熟卵母细胞中以周边分布为主变为成熟卵母细胞中以均匀分布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OPS法玻璃化冷冻小鼠不同成熟时期卵母细胞解冻后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及胚胎发育能力。方法收集ICR小鼠生殖泡期(GV)未成熟卵和成熟卵,分五组行OPS(open pulled straw,开放式拉细麦管)法玻璃化冷冻,Ⅰ组:直接冷冻GV期卵;Ⅱ组:GV期卵在体外培养8h后冷冻;Ⅲ组:GV期卵在体外培养16h后冷冻;Ⅳ组:GV期卵体外培养成熟(IVM)后冷冻;Ⅴ组:直接冷冻体内成熟卵。解冻后比较各组卵受精率、卵裂率及8细胞胚胎形成率。结果Ⅰ组(GV期卵)冷冻解冻后存活率达57.5%,显著高于Ⅱ组(34.1%),Ⅲ组(32.0%),Ⅳ组(29.6%)及Ⅴ组(31.0%)(P〈0.01)。各组体外受精率、卵裂率及8细胞胚胎形成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采用OPS法玻璃化冷冻小鼠卵母细胞,冷冻GV期卵较冷冻其它成熟时期卵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干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条件培养液对小鼠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小鼠MSCs,获得MSCs条件培养液.收集3类生发泡期卵母细胞,分别在对照培养基和条件培养液中培养,观察卵母细胞成熟率,判断最佳时间点;FDA、Hoechst33258和PI联合染色评价细胞活力;荧光标记检测皮质颗粒分布、迁移及纺锤体复合物的形成情况.结果:条件培养液组3类生发泡期卵母细胞的成熟率高于对照培养基组;其中,完全/大部分裸露的生发泡卵母细胞和周围有疏松的颗粒细胞包裹的生发泡卵母细胞的最佳体外成熟时间为16h,有完整的数层颗粒细胞紧密包裹的生发泡卵母细胞的最佳体外成熟时间为24 h.体外成熟卵母细胞活力良好,皮质颗粒分布及纺锤体复合物形成与体内成熟卵母细胞一致.结论:MSCs条件培养液有利于小鼠体外成熟卵母细胞核、细胞质同步成熟,提高卵母细胞质量,是一种较好的体外成熟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8.
体外培养的人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的人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方法用光镜观察体外培养前生发泡期(GV期)、培养后生发泡破裂但仍处于MⅠ期的未成熟卵母细胞和达到MⅡ期的成熟卵母细胞的形态,并将成熟卵母细胞分为优质与非优质;用透射电镜观察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GV期卵母细胞微绒毛短小稀少;核偏一侧,核仁致密。培养后卵母细胞微绒毛粗大增多,细胞器丰富,高尔基体周围有许多分泌小泡;线粒体和脂滴伴行;卵丘细胞的胞质突起与卵母细胞的微绒毛问形成缝隙连接,卵丘细胞之间形成较多桥粒。成熟的卵母细胞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减少,滑面内质网发达,线粒体幼稚化,脂滴融合,皮质颗粒沿质膜下呈线性排列,细胞连接减少,第一极体含多种细胞器。非优质卵母细胞线粒体大量存在膜和嵴模糊、膨大的现象,有的极体碎裂,透明带形态不正常,其周围卵丘细胞的凋亡率较高。结论揭示了体外培养的不同时期、不同质量的人卵母细胞的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治疗周期中两种不同治疗方案所获得的未成熟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培养后的发育潜能。方法根据未成熟卵母细胞来源分为超促排卵组和自然周期组。两组未成熟卵母细胞经未成熟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IVM)后进行常规夫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比较两组间卵母细胞的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良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超促排卵组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分别为64.4%、89.9%、17.5%,自然周期组76.7%、100%、33.3%,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自然周期组的未成熟卵母细胞的成熟率95.6%、可冷冻胚胎率64.2%及临床妊娠率26.3%均显著高于超促排卵组65.5%、26.2%、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体外成熟培养中,自然周期获得的未成熟卵母细胞较超促排卵获得的未成熟卵母细胞具有更好的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不孕。 方法 选择2005年4月至2006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不孕患者17例共20周期。采用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对未成熟卵进行体外培养、授精和胚胎移植。 结果 未成熟卵成熟率为66.4%。受精率为81.8%,卵裂率为88.4%。20个周期有10例次获得妊娠,妊娠率50%;移植胚胎种植率为20.3%,移植周期活产率为25%。 结论 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可以用于不孕症的治疗,避免促排卵药物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方法 选择2005年4月至2006年12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不孕患者17例共20个取卵周期.采用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对未成熟卵进行体外培养、授精和胚胎移植.结果 未成熟卵成熟率为66.4%.受精率为81.8%,卵裂率为88.4%.20个周期有10例次获得妊娠,妊娠率50%;移植胚胎种植率为20.3%,移植周期活产率为25%.结论 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可以用于不孕症的治疗,避免促排卵药物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来源于超排卵周期中的未成熟卵母细胞,观察其体外培养成熟、受精及胚胎发育能力,探讨IVM技术在超排卵周期中的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临床应用。方法比较同源体内成熟卵和体外成熟卵进行IVF/ICSI后的正常受精、卵裂、优质胚胎和囊胚形成情况。结果体外培养中72.41%的GV期卵和76.08%的MI期卵在36h内达到成熟,两组成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体内成熟与体外成熟卵相比较,受精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卵裂、优质胚胎形成率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未成熟卵母细胞组共有13个囊胚培养形成。结论超排卵周期中的未成熟卵,能够继续在体外发育成熟。虽然优质胚胎的形成率低于体内成熟卵,但在同一促排周期增加了可移植胚胎数。同一促排周期所获的未成熟卵行体外成熟培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自然周期获取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技术(IVM)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41例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的PCOS患者,共43个周期。获未成熟卵母细胞482枚,进行体外培养成熟后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受精后取优质胚胎移植宫腔内。统计其获卵率、受精率、卵裂率和妊娠率。结果 43个周期体外培养成熟卵子320枚、成熟率为66.39%;用于受精363枚、受精329枚、受精率为90.63%卵裂279枚、卵裂率为84.80%,其中40个周期进行了胚胎移植,周期取消率为6.97%,19例患者妊娠,移植周期妊娠率44.18%。结论 IVM技术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性不孕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技术应用于人成熟卵母细胞冷冻保存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开放式载体cryotop进行人成熟卵母细胞的玻璃化冻存,对10例患者的冷冻卵子复苏后进行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ICSI)注射后行胚胎移植,观察复苏卵母细胞受精、卵裂、胚胎发育及临床妊娠情况。结果 10例患者共86枚玻璃化冻存的成熟卵母细胞复苏后77枚存活,69枚正常受精,获得65枚胚胎,共移植17枚胚胎,3例患者获临床妊娠,其中2例双胎妊娠。结论玻璃化冷冻技术是有效地保存人成熟卵母细胞的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发生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危险因素预测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彬卵母细胞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ET/ICSI)助孕患者中发生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患者与非OHSS患者相关指标,筛选出其中的危险因素指标,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回顾分析接受IVF—ET/ICSI治疗的不孕患者共1032个周期,发生中重度OHSS38周期为OHSS组,随机选择同期接受IVF—ET/ICSI治疗的患者中未发生OHSS患者38周期作为对照组。结果OHSS组年龄轻,LH/FSH比值高,注射HCG日血E2水平高。启动Gn的用量少,获卵数多,临床妊娠率高。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01).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为保护因素,获卵数,临床妊娠为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基础LH/FSH比值,注射日血E2水平,获卵数,妊娠对中重度0Hss发生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189例不孕症患者225个自然周期IVF/M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然周期IVF/M治疗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189例适应症患者接受225个周期,采集到的成熟卵母细胞当天受精,未成熟卵母细胞经IVM培养24h后用于受精,得到的胚胎于第3天移植。结果186例患者完成222个移植周期,共获得成熟卵母细胞205个,平均2.3±1.7个;未成熟卵母细胞2049个,平均9.2±5.4个。卵母细胞成熟率为82.5%,受精率为83.4%,卵裂率为93.0%。共95例患者获得临床妊娠,妊娠率为42.8%(95/222),胚胎着床率为16.2%;成功分娩42例活胎,达44.2%,27例仍在妊娠中。结论IVF/M用于治疗各种原因的不孕症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来源于超排卵周期中的未成熟卵进行体外成熟培养(IVM)的成熟、受精及胚胎发育能力,探讨适宜的未成熟卵体外培养条件,探索IVM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68名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采用基本细胞培养基与改良培养基条件下,MI和GV期不成熟卵的体外成熟情况;并比较体内成熟卵和体外成熟卵进行ICSI后的受精、卵裂和优质胚胎形成情况。结果采用常规培养基培养条件下,GV期未成熟卵培养失败,MI期卵成熟率为明显低于改良培养基条件下未成熟卵成熟率;改良培养基条件下GV期与MI期卵成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体外培养中69.23%的MI期卵和76.74%的GV期卵均在24h内达到成熟,其24h和48h的成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体外成熟卵与体内成熟卵相比较,受精率、卵裂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优质胚胎形成率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常规超排卵周期中的未成熟卵在改良培养基中能够发育成熟;未成熟卵在拆除卵丘细胞后继续体外发育成熟,具有与体内成熟卵相似的ICSI受精、卵裂能力;虽然优质胚胎的形成率低于体内成熟卵,但增加了胚胎数目,可增加移植胚胎数和冷冻胚胎数量,是一种有效的辅助生殖措施。  相似文献   

18.
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系统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葛丽  杜辉  刘立伟  苏衍萍 《解剖学报》2013,44(4):535-540
目的 探讨激素刺激时间、体外培养时间对小鼠卵母细胞核成熟及不同激活方案对卵母细胞孤雌激活、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方法 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超排处理,在体外培养的不同时间点检测卵母细胞核成熟率(每个处理至少重复3次,3只/重复,以下实验相同)。
分别采用乙醇结合6-二甲氨基嘌呤(6-DMAP)法和SrCl2 法激活卵母细胞,胚胎培养液选用CZB[胎牛血清(FBS)或牛血清清蛋白(BSA)]两种,确定最佳激活方案。对不同时间点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激活,确定最佳激活卵龄。研究缩短PMSG刺激时间对卵母细胞发育的影响。结果 将
PMSG刺激时间从46h缩短至24h,卵母细胞获得最高核成熟率(97.6% vs 91.9%)的培养时间由14h延长至16h;缩短PMSG刺激时间,核成熟率不受影响,但能显著降低激活率(91.2% vs 37.1%)和囊胚率(20.9% vs 0.0%)。 两种方法体内成熟卵母细胞激活率均高于90%,但囊胚率差异
显著(P<0.05)。卵母细胞体外培养至24~26h时,激活率(89.5%)和囊胚率(21.9%)均达到最高点。结论 建立了一种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系统,即PMSG超排处理46h、卵母细胞培养24h,CZB(10mmol/L SrCl2)激活2.5h后采用CZB(0.5%BSA)进行胚胎培养。  相似文献   

19.
TNF-α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NF-α对小鼠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方法收集未成熟卵母细胞,在含不同浓度TNF-α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浓度梯度为0(作为对照),5,10,100,200,400和600ng/ml培养3、9、12h,所有卵母细胞体外培养12h后统计MⅡ期成熟卵母细胞数量。结果当TNF-α浓度≥5ng/ml作用3h,与对照组相比,卵母细胞生发泡破裂(GVBD)比例及成熟率明显降低(分别为89.54%与73.12%及78.43%与50.54%,P0.05)。将已经发生生发泡破裂的小鼠卵母细胞移到含有不同浓度TNF-α的培养液中培养9h,当TNF-α浓度≥10ng/ml时,小鼠卵母细胞自GVBD发育到MⅡ的比例为74.55%,明显低于对照87.59%(P0.05)。TNF-α作用12h组,当TNF-α浓度≥5ng/ml时,MⅡ期卵母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TNF-α明显抑制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包括抑制生发泡的破裂及第一极体的排放,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低剂量组还具有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卵丘细胞分泌的趋化因子5能否预测卵母细胞质量和辅助生育妊娠结局。方法收集75个体外受精周期中获得的562枚卵母细胞的卵泡液、受精液和其后的胚胎培养液,根据卵母细胞的发育命运进行分组:A组为未受精卵母细胞;B组受精后发育为非优质胚胎;C组受精后发育为优质胚胎;D组受精后发育为妊娠胚胎。ELISA方法测定4组卵泡液、受精液和胚胎培养液中CCL5的含量,并将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卵母细胞成熟与CCL5水平的关系。结果A组卵泡液和受精液中CCL5的含量最低。C组与B组卵泡液和受精液中CCL5的含量比较有显著差异,但与D组比较无明显差别。B、C、D3组胚胎培养液中CCL5含量比较无明显差异。MII期卵子卵泡液中CCL5含量明显高于MI期和GV期卵子。结论卵丘细胞分泌的CCL5水平与卵母细胞的成熟和妊娠结局相关,可为选择移植胚胎和预测妊娠结局提供新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