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观察PCSK9抑制剂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患者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9年1~10月在我科确诊为AMI并行PCI治疗的65例患者,在他汀类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2组:试药组(PCSK9抑制剂组,n=32)和对照组(n=33),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变化、心血管事件以及临床主要不良反应等指标。 结果 ① 与对照组相比,试药组患者总胆固醇(TC)[(3.6±1.2)vs(4.4±1.0)mmol/L]、甘油三脂(TG)[(1.4±0.7)vs(2.0±1.3)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0.7±0.6)vs(1.8±0.9)mmol/L]、脂蛋白a[Lp(a)][(198±94)vs (263±129) mg/L]、载脂蛋白B(apoB)[(0.70±0.21)vs (0.97±0.27) g/L]、游离脂肪酸(FFA)[(0.46±0.10)vs(0.53±0.14)mmol/L)以及PCSK9[(147±70)vs(290±78)ng/ml)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② 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病死率、非致命性心梗发生率和冠脉再次血运重建率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③ 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注射部位反应、肌痛、神经认知事件及新发糖尿病等主要不良反应无显著增加。 结论 PCSK9抑制剂联用他汀类药物能够显著降低AMI PCI术后患者LDL-C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确定年龄校正D-二聚体(DDage)联合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对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LAT)的预测价值。 方法 纳入2016年1月~2020年10月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心房颤动患者290例。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LAT(n=23)组和无LAT组(n=267)。记录患者入院时D-二聚体、血脂水平,根据年龄计算DDage。比较两组间DDage及HDL-C水平的差异。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LAT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DDage联合HDL-C对LAT的诊断价值。 结果 无LAT组DDage阳性患者为37例(14 %),LAT组中为15例(6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AT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无LAT组患者(0.99 ± 0.26 vs. 1.15±0.3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Dage(OR=9.541,95%CI:3.413-26.667,P<0.01)、HDL-C(OR=0.067,95%CI:0.007-0.636,P<0.05)、CHA2DS2-VASc≥2(OR=3.043,95% CI:1.019-9.090,P<0.05)、LVEF(OR=0.932,95%CI:0.880-0.987,P<0.05)是存在LAT的独立危险因素。DDage联合HDL-C的曲线下面积(AUC=0.842)均高于DDage(AUC=0.757)、HDL-C(AUC=0.6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Dage联合HDL-C能够预测LAT的形成,在临床中可用于识别发生LAT的高危心房颤动患者。  相似文献   

3.
卢群  田刚  张勇  鲁敏  马爱群 《心脏杂志》2017,29(4):411-415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08年8月~2009年8月入住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冠心病患者375例,和健康对照者348例,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I和ApoB,并计算TG/HDL-C、TC/HDL-C、LDL-C/HDL-C和ApoB/ApoA-I比值。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和ROC曲线分析各血脂指标与冠心病的关系和诊断价值。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患者TG、TG/HDL-C、TC/HDL-C、LDL-C/HDL-C、ApoB/ApoA-I水平显著增高,而HDL-C、ApoA-I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在校正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和糖尿病史后,经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G、HDL-C、TG/HDL-C、TC/HDL-C、LDL-C/HDL-C和ApoB/ApoA-I进入回归模型,回归系数分别为:0.222、-1.878、0.258、0.248、0.657和1.566,经ROC曲线分析发现,上述各指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12(P<0.01)、0.717(P<0.01)、0.680(P<0.01)、0.653(P<0.01)、0.661(P<0.01)、0.616(P<0.01),提示HDL-C水平降低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最大。 结论 HDL-C水平与中国汉族人群冠心病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大动脉炎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水平及其与疾病活动的关联性及其应用价值。 方法 纳入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住院和门诊随访病例55例(大动脉炎组),对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选取同时期体检的健康者56例(健康对照组)。对两组间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评价NLR和PLR与Kerr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大动脉炎疾病活动的界值。 结果 大动脉炎组的NLR和PLR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58 ± 0.15 vs.1.87 ± 0.11,P<0.01;175 ±11 vs.119±4,P<0.01)。NLR与CRP(r = 0.36,P<0.05)和ESR(r = 0.37,P<0.05)呈正相关,与Kerr评分呈负相关(r = ?0.31,P<0.05)。PLR与CRP(r = 0.65,P<0.01)和ESR(r = 0.76,P<0.01)呈正相关。PLR判断大动脉炎的最佳界值为163(灵敏度95%;特异度45%),ROC曲线下面积为0.706。NLR判断大动脉炎的最佳界值为1.88(灵敏度68%;特异度78%),ROC曲线下面积为0.726。 结论 NLR和PLR可用于判断大动脉炎患者的疾病活动性。  相似文献   

5.
段运霞  周荣  贺杰 《心脏杂志》2019,31(3):282-285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单核细胞数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冠脉造影患者407例,根据造影结果分冠心病组(冠脉狭窄程度≥50%)306例和对照组(冠脉狭窄程度<50%)101例,冠脉狭窄程度用Gensini积分表示,收集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影响冠脉狭窄程度的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MHR与Gensini积分相关性,采用ROC曲线分析MHR诊断冠心病的价值。 结果 冠心病组Gensini积分、MHR、单核细胞计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对照组(均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MHR是影响冠脉狭窄程度的独立因素(Wald χ2=10.397,P<0.01);Pearson相关分析示冠心病患者MHR与冠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672,P<0.05);ROC曲线显示MHR曲线下面积为0.742(95%CI:0.693-0.792),当MHR截断点为0.35时,其诊断效率最高,灵敏度为62.7%,特异度为77.2%,准确度为73.5%。 结论 冠心病患者MHR是冠脉狭窄程度的独立相关因素,可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导管消融的疗效,并探讨术后窦性节律维持的影响因素。 方法 行经皮导管消融治疗PAF患者255例,以术后1年时随访结果分为窦性节律维持组和晚期复发组。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结果比较分析,筛选维持窦性节律的影响因素并以ROC曲线评价其预测效力。 结果 随访1年时188例(74%)维持窦性节律,67例(26%)晚期复发。与晚期复发组比较,窦性节律维持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58±4)% vs (57 ±5)%,P<0.05)]和左心耳排空速度[(56±11)cm/s vs (42±13)cm/s,P<0.01]更高,而高血压病(43% vs 58%,P<0.05)、早期复发(27% vs 48%,P<0.01)、电复律(2% vs 18%,P<0.01)、左房内径(LAD)[(41±4)mm vs (44±4)mm,P<0.01]、左心耳口径[(15.6±2.1)mm vs (16.4±2.6)mm,P<0.05)]、左心耳深度[(23±3)mm vs (24±3)mm,P<0.05]均更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左心耳排空速度(OR=1.116,95%CI 1.077~1.157,P<0.01)、LAD(OR=0.871,95%CI 0.766~0.990,P<0.05)和电复律(OR=0.148,95%CI 0.032~0.685,P<0.05)是PAF患者导管消融术后窦性节律维持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以左心耳排空速度(AUC 0.816,95%CI 0.75~0.87,P<0.01)47.5 cm/s为截断点预测窦性节律维持的灵敏度为76%,特异度为73%。 结论 左心耳排空速度是PAF患者导管消融术后维持窦性节律强有力的影响因素,可作为预测消融结果的简便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代谢指标联合心脏彩超对2型糖尿病(T2DM)伴高尿酸血症(HUA)的心脏功能受损及预后。 方法 选择2019年2月~2021年9月广东省潮州市人民医院诊治的T2DM患者100例和T2DM合并HUA患者100例。分析两组间一般临床资料、代谢指标及心脏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糖尿病合并HUA及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代谢指标及心脏指标对T2DM合并HUA的预测价值。 结果 与T2MD组比较,T2DM合并HUA组体质量指数(BMI)(P<0.01)、收缩压(SBP)(P<0.01)、舒张压(DBP)(P<0.05)、三酰甘油(TG)(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5)、肌酐(SCr)(P<0.01)、尿酸(UA)(P<0.01)、尿素氮(BUN)(P<0.01)、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P<0.01)水平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T2MD组比较,T2DM合并HUA组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心肌重量(LVM)、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相对室壁厚度(RWT)值明显升高(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下降(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MI、TG、Scr、LVEF、LVM和LVMI是发生T2DM合并HUA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BMI、Scr、LVEF、LVM和LVMI对T2DM合并HUA具有诊断价值(P<0.05),其中LVM的诊断价值最大,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BMI、TG、SCr、LVEF、LVM、LVMI是影响糖尿病白蛋白尿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G、UA、SCr和LVM是影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G、UA、SCr、LVM和LVMI是影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血脂、肾功能等代谢指标和心室肥厚心脏指标异常与糖尿病合并HUA及糖尿病并发症相关,为该病的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早期应用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抑制剂依洛尤单抗对血清趋化素(chemerin)、白细胞介素37(IL-37)水平的影响。 方法 入选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的STEMI患者60例,之前均未服用他汀或其他降脂药物。急诊PCI术后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依洛尤单抗(每2周140 mg皮下注射)和单独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疗程为4周。检测治疗前后chemerin、IL-37和血脂水平,包括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脂蛋白(a)[LP(a)]。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hemerin水平明显下降,IL-37水平明显升高,且试验组变化的更明显[chemerin:(114±18)ng/ml 比(125±15)ng/ml,IL-37:(63±6)ng/L 比(58±6)ng/L,P<0.05]。血脂方面,两组患者的TC和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试验组下降的更明显[TC:(3.6±1.3)mmol/L 比(4.6±1.3)mmol/L,LDL-C:(1.8±0.9)mmol/L 比(2.6±0.8)mmol/L,P<0.05]。试验组的LP(a)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242±94)mg/L 比(314±100)mg/L,P<0.05]。TG和HDL-C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肝功能异常、肌酶增高等不良反应。 结论 依洛尤单抗可降低chemerin水平,升高IL-37水平,在快速有效降脂的同时发挥抗炎作用,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为STEMI患者早期应用PCSK9抑制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既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TO)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0年8月至2018年8月在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行PCI的123例患者,分为非CABG组和CABG组。收集病历资料,随访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通过SAQ量表和SF-12量表比较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 结果 CABG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低于非CABG组(P<0.01)。影像学中CABG组患者的左主干(LM)合并两支或三支冠脉病变的比例高于非CABG组,而非LM单支或两支冠脉病变比例低于非CABG组(P<0.05,P<0.01)。随访时间为PCI术后(47±3)月,CABG组患者的全因病死率高于非CABG组,在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临床驱动的再次血运重建率中,非CABG组高于CABG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ABG组患者的SAQ量表中躯体活动受限程度的评分高于非CABG组[(68±7)vs(59±2)分],心绞痛稳定程度的评分高于非CABG组[(70±9) vs (46±6)分],心绞痛发作频率的评分也高于非CABG组[(88±8) vs (80±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满意程度和疾病认知程度方面无明显差异。CABG组患者的SF-12量表中生理得分高于非CABG组[(46±5)vs (39±4)分,P<0.05],但两组的心理得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成功PCI使既往CABG的CTO冠心病患者心绞痛症状及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eriostin蛋白在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诊断预后价值。 方法 将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20年9月~2021年5月收治的212例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合并心房颤动分为合并心房颤动组(HF-AF)计110例,及窦性心律组(HF-SR)计102例。比较两组血清Periostin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eriostin蛋白表达水平的诊断价值,并采用COX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分析。 结果 与HF-SR组比较,HF-AF组患者合并冠心病比例数值低,总胆红素、γ-谷氨酰基转肽酶、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脑钠肽、血清Periostin蛋白数值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F-SR组中Periostin水平与舒张压(P<0.05)、NYHA分级(P<0.05)、脑钠肽(P<0.01)呈正相关,与LVEF(P<0.05)呈负相关性。HF-AF组中,Periostin与舒张压(P<0.05)、高血压(P<0.05)、NYHA分级(P<0.05)、脑钠肽(P<0.01)、谷丙转氨酶(P<0.05)、γ-谷氨酰转肽酶(P<0.05)、脑钠肽(P<0.01)呈正相关,与LVEF(P<0.01)、eGFR(P<0.01)呈负相关;ROC曲线在临界值为42.53 ng/L时Periostin诊断HF-SR的AUC为0.721(0.666~0.785),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0.69%、77.98%,Periostin诊断HF-AF的AUC为0.847(0.789~0.902),临界值为46.33 ng/L,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5.34%、83.21%。Hanley-McNeil分析显示诊断HF-AF的AUC明显高于诊断HF-SR(P<0.05)。血清Periostin水平(OR=2.358,95%CI为1.058~4.827)、NYHAⅢ/Ⅳ(OR=1.925,95%CI为1.016~3.725)、BNP(OR=2.012,95%CI为1.052~3.862)为HF患者再住院或心血管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血清Periostin<48.82 ng/L患者无事件生存率高于血清Periostin≥48.82 ng/L患者(P<0.05)。HF-AF血清Periostin水平≥52.26 ng/L(OR=1.864,95%CI为1.026~3.854)是HF-AF患者再住院或心血管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Periostin水平<52.26 ng/L的患者无事件生存率高于血清Periostin≥52.26 ng/L的患者(P<0.05)。 结论 HF-AF患者血清Periostin水平高于HF-SR患者,是影响疾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且Periostin诊断HF-AF患者价值明显高于HF-SR患者。  相似文献   

11.
刘翠翠  薛艳  张雪  徐涵 《心脏杂志》2020,32(3):277-281
目的 探讨超声心室壁应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2017年6月~2019年8月北京市丰台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60例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PCI术后将对所有患者进行舒张末期心室壁应力、收缩末期心室壁应力、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半乳糖凝集素-3、肌钙蛋白峰值测定。根据患者接受治疗后1年内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脏病死亡、复发性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将患者分为非事件组(未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和事件组(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患者),并使用ROC曲线探求分析各指标预测AMI患者预后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结果 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37例(因心脏病死亡13例,复发心肌梗死14例,血运重建10例)。事件组手术后LVEF显著低于非事件组(P<0.01);事件组手术治疗后舒张末期心室壁应力、收缩末期心室壁应力、半乳糖凝集素-3、峰值肌钙蛋白水平分别(16±3)MPa、(67±7)MPa、(18±6)μg/L和(94±11)μg/L,均高于非事件组(均P<0.01)。舒张末期心室壁应力、收缩末期心室壁应力、LVEF、半乳糖凝集素-3和峰值肌钙蛋白预测AMI患者预后情况均有较高效能。其中,舒张末期心室壁应力AUC最大,显著高于其他指标(P<0.05),其截断点(cut-off)为15.17,敏感性为94%,特异性为85%。 结论 舒张末期心室壁应力对AMI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结局的预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PTH)水平与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慢复流、围手术期(急诊室至术后72h)室性心律失常(VAs)的相关性与预测价值。 方法 连续性入选112例因STEMI接受急诊PCI治疗的患者,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评估PTH与慢复流及VAs是否独立相关,绘制ROC曲线评价其预测价值。 结果 PTH是介入术中慢复流(OR=5.768, 95%CI: 1.808-18.402, P<0.01)及围手术期中高危VAs(OR=18.278, 95%CI: 4.881-68.445, P<0.01)的独立预测因子,预测慢血流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7 (95%CI: 0.634-0.841, P<0.01),其截断点为PTH=65.5pg/ml,灵敏度75%,特异度72%;预测VAs时,AUC为0.837 (95%CI: 0.759-0.914, P<0.01),截断点为PTH=61.9pg/ml,灵敏度82%,特异度73%。 结论 血清PTH水平与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慢复流及围手术期VAs有一定相关性,并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袁勇  孔凡斌  吉永  高辉 《心脏杂志》2021,33(1):53-56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与血脂的关系,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1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延安医院就诊的患者共236例,根据超声测量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IMT),将入选病例中IMT<1 mm的患者纳入非AS组(共39例),IMT≥1mm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脂质蓄积指数(lipid accumulation product,LAP)对冠心病发病的预测价值。 方法 入选自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秦皇岛军工医院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550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n=259, 为造影阴性者)和冠心病组(n=291, 均为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所有患者均测量腰围、血糖、血脂等相关生化指标,计算LAP,比较两组间生化指标及LAP的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探讨LAP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LAP预测冠心病的价值及截断点。 结果 冠心病组LAP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饮酒、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后,LAP每增加一个标准差,患病风险增加1.27倍(OR=1.27, 95% CI: 1.21-1.33, P<0.01);LA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为0.70,截断点为45.57, 灵敏度为73.2%,特异度为57.9%。 结论 LAP对预测冠心病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正五聚蛋白-3(PTX3)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因冠状动脉严重狭窄行PCI治疗的CHD患者379例。根据术后6个月复查是否发生ISR,分为ISR组(n=53)、非ISR组(n=326)。收集两组一般临床资料,监测两组术后1 d的Lp-PLA2和PTX3水平。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ISR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后6个月复查外弹力膜横截面积(EEM-CSA)、斑块面积(PLA)、最小管腔面积(MLA),内膜面积(IPA)及Gensini积分。分析Lp-PLA2和PTX3与Gensini积分、EEM-CSA、MLA、PLA、IPA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Lp-PLA2和PTX3预测ISR的最佳截断值与AUC。结果 (1)ISR组STEMI(P<0.05)、吸烟史(P<0.01)、糖尿病(P<0.01)、LDL-C(P<0.05)、支架串联(P<0.05)、应用分叉术式(P<0.01)、支架置入时长(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Periostin蛋白、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CHF患者(n=108),纳入同期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n=50),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入院时血清Periostin蛋白和HGF 水平。按随访结果是否出现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A组(无心血事件,n=50)和B组(有心血管事件,n=58)。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HF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判定预测价值。 结果 B组血清Periostin蛋白和HGF水平显著高于A组(P<0.05);且A和B两组血清Periostin蛋白和HG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 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Periostin蛋白和HGF为CHF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以Periostin=103.3 1 ng/L,HGF=901.72 pg/ml为切点的预测: ROC曲线下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AUC为0.915,灵敏度为92.98 %,特异性为92.16 %。 结论 血清Periostin蛋白与HGF水平的升高,可作为CHF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可靠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