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从5个地区犬体分离40株犬种布氏菌(B.canis),在常规鉴定试验中发现,40株犬种菌有13株不被碱性复红抑制。这些菌种多数与粗糙型血清产生较高的凝集效价;所有菌种能被犬种噬菌体R/C株裂解,但对其它噬菌体不敏感,其中309号菌株为溶源菌,从中分离到噬菌体,命名Bj-309株,它能裂解所有的犬种布氏菌,但不裂解其它种布氏菌,用DNA中G C mol%法,检查了9株菌,其值为56.6~58.4,与标准犬种菌基本一致。电镜观察形态,符合于布氏菌的特征。扫描电镜见有不规则凹陷,超微切片除见有明显的脆膜和肽聚糖层外,还常见乳头状突起。  相似文献   

2.
在布鲁氏菌(简称布氏菌)的分类鉴定中,噬菌体裂解试验常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公认的布氏菌噬菌体,只有苏联分离的 T_b 噬菌体。而T_b 噬菌体是一株单价噬菌体,裂解范围有限。试图从猪种和羊种布氏菌中获得特异的噬菌体工作也未成功。最近15年来,布氏菌噬菌体研究领域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从北京某地分离的2株犬种布氏菌的鉴定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从北京某地分离的2株布氏菌进行鉴定。方法布氏菌常规鉴定分型方法,布氏菌噬菌体裂解试验,同时辅以脉冲场电泳基因分型方法。结果2株待测菌株均为犬种布氏菌,2株待测菌的脉冲场电泳图谱与国际标准犬种布氏菌RM6/66株的图谱完全一致。结论采用传统布氏菌分型方法同时辅以脉冲场电泳基因分型方法对布氏菌进行分型鉴定,可以增加鉴定工作的稳定性与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与分析河南省2010-2012年20株布氏菌型别及PFGE脉冲场凝胶电泳指纹图谱特征。方法采集病人静脉血,分别以试管凝集试验(SAT)、双相血培养瓶分离培养、热裂解法制备DNA模板和AMOS-PCR鉴定4种布氏菌型别。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检出的布鲁氏菌进行分子分型鉴定。结果分离培养的20株布鲁氏菌经鉴定,19株为羊种,1株为牛种;羊种布鲁氏菌经XbaI酶切与脉冲场凝胶电泳后,共获得了8种不同带型,带型相似度在80%~100%之间,牛种与羊种菌株在带型相似度上差异较大,具有较好的分辨能力。结论河南省病人感染的布鲁氏菌以羊种为主要型别,AMOS-PCR与PFGE作为布鲁氏菌菌型鉴定与分子分型的技术手段,为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监测与应急检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与分析河南省2010-2012年20株布氏菌型别及PFGE脉冲场凝胶电泳指纹图谱特征。方法 采集病人静脉血,分别以试管凝集试验(SAT)、双相血培养瓶分离培养、热裂解法制备DNA模板和AMOS-PCR鉴定4种布氏菌型别。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检出的布鲁氏菌进行分子分型鉴定。结果 分离培养的20株布鲁氏菌经鉴定,19株为羊种,1株为牛种;羊种布鲁氏菌经XbaI酶切与脉冲场凝胶电泳后,共获得了8种不同带型,带型相似度在80%~100%之间,牛种与羊种菌株在带型相似度上差异较大,具有较好的分辨能力。结论 河南省病人感染的布鲁氏菌以羊种为主要型别,AMOS-PCR与PFGE作为布鲁氏菌菌型鉴定与分子分型的技术手段,为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监测与应急检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鉴定临床分离布氏菌种型,并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以牛种、羊种、猪种标准参考菌株为试验对照,采用经典方法和VITEK2.0进行初步鉴定,用AMOS-PCR进行确证,并分析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经典鉴定115株均为羊种菌,羊3型93株,羊1型22株;115株菌ProA、TyrA、URE和GlyA全部阳性;91株ELLM阳性、14株APPA阳性,提示均为布氏菌,其中羊种菌91株,猪种菌14株。与经典实验的鉴定符合率比较鉴定布氏菌属100%,鉴定布氏菌种为79%(91/115);AMOS-PCR均获得了约731 bp的特异性扩增条带,证实全部为羊种菌。初诊患者84例,构成比为73%;临床表现以疼痛、发热、乏力、多汗居多;88例患者就诊前无用药史,2例有布病治疗史。结论 VITEK2.0是一种高效的布氏菌鉴定方法,但不能替代经典方法;羊种3型菌为该地区的主要流行菌种,再感染可能是慢性患者或有布病治疗史患者分离到布氏菌的主要因素,初诊、未用抗生素且症状典型是分离布氏菌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从青海省野生动物岩羊体内分离到的8株布氏菌,经噬菌体裂解试验、氧化代谢试验和常规分型鉴定,结果定为羊种布氏菌1生物型的有4株、3生物型的有2株,猪种布氏菌1生物型1株,另有1株为难以定种非典型株。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定分离自云南省澜沧县室外捕获黄胸鼠的1株野生型鼠疫噬菌体(命名为Lc-241)的生物特性,初步探讨其在家鼠鼠疫疫源地微生态的作用。方法用透射电镜观察Lc-241形态,双层平板法观察其噬菌斑大小、状态及效价,单层平板法观察鼠疫噬菌体Lc-241对130株菌在28℃、37℃及室温(18℃)条件下的裂解能力。结果 Lc-241为肌尾噬菌体在28℃时Lc-241较鼠疫诊断噬菌体裂解性低,而在37℃时较鼠疫诊断噬菌体裂解性高;在3种温度下,对6株鼠疫耶尔森菌、1株福氏志贺菌2a型、1株福氏志贺菌X变种完全裂解,对宋内志贺菌I相菌半裂解,对其余菌株均不裂解。结论 Lc-241鼠疫噬菌体为1株宽裂解谱噬菌体,其对鼠疫菌的裂解作用随温度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9.
布氏菌噬菌体在60年代仅有一个 Tb 株,70年代后,迄今得到10余株较有价值的代表株。特别是 Douglas 得到 AK_2株,它是一个广谱噬菌体,这对噬菌体的分群,及其在布氏菌属中的鉴别和分类可起重要作用。但 R 型噬菌体效价低、活性不够稳定,需要进一步改进提高。S 型各群噬菌体特异性较强,效价较高,对与布氏菌有共同抗原的属外菌种均不裂解;对属内菌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测定分离自云南省澜沧县室外捕获黄胸鼠的1株野生型鼠疫噬菌体(命名为Lc-241)的生物特性,初步探讨其在家鼠鼠疫疫源地微生态的作用。方法用透射电镜观察Lc-241形态,双层平板法观察其噬菌斑大小、状态及效价,单层平板法观察鼠疫噬菌体Lc-241对130株菌在28℃、37℃及室温(18℃)条件下的裂解能力。结果 Lc-241为肌尾噬菌体在28℃时Lc-241较鼠疫诊断噬菌体裂解性低,而在37℃时较鼠疫诊断噬菌体裂解性高;在3种温度下,对6株鼠疫耶尔森菌、1株福氏志贺菌2a型、1株福氏志贺菌X变种完全裂解,对宋内志贺菌I相菌半裂解,对其余菌株均不裂解。结论 Lc-241鼠疫噬菌体为1株宽裂解谱噬菌体,其对鼠疫菌的裂解作用随温度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4个布氏菌噬菌体——Tb.F.Wb和BK_2作了增殖,并测出了其RTD。随后,对33株国内外的标准布氏菌种用噬菌体作了分类,所得结果与常规法完全一致。另用了12株革兰氏阴性菌—包括耶尔森氏肠炎菌、沙门氏white群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和霍乱弧菌,而噬菌体对其都不裂解。证明这些噬菌体对布氏菌是特异的。此外,用31株新近从疫区分离的菌种用噬菌体和常规法作了分类。其中光滑型菌种用噬菌体分类的结果与常规法一致,但粗糙型菌种两法则有明显差别。本文表明:光滑型噬菌体可用于布氏菌的分类和分型的。  相似文献   

12.
猪种布鲁氏菌病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全世界有160个国家和地区存在人畜布病,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和拉丁美洲。布鲁氏菌属包括6个生物种19个生物型。羊种布氏菌(B.militensis)3个生物型,牛种布氏菌(B.abortus)8个生物型,猪种布氏菌(B.suis)5个生物型,犬种布氏菌(B.canis)、绵羊附睾种布氏菌(B.ovis)和沙林鼠种布氏菌(B.neotomae)各1个生物型。我国除沙林鼠种布氏菌外,有5种12个生物型布氏菌存在和流行,以羊种布氏菌流行最严重,疫区面广,其次为牛种布氏菌和猪种布氏菌。80年代由于羊种菌引起布病逐步控制,牛种菌引起布病有相对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3.
<正> 1989年,我所从同时同地检出的4株牛种布氏菌培养物中分离到2株布氏菌噬菌体。现将分离增殖及噬菌特性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噬菌体来源:1988年自治区呼盟地区流行病研究所从该区特尼河牧场牛流产犊材料中检出 4株需要CO_2 的牛种布氏菌。送本所复判,于1989年做菌型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发现原菌(88-7、88-8)在12个药物试验平板均出现数量 10个左右的弱小可疑噬菌斑。  相似文献   

14.
<正> 测定布氏菌属对几种抗生素敏感度试验中,在含链霉素药片抑菌环内分离到3株羊种菌和1株牛种菌抗链霉素突变株。 选用2株羊种菌和1株牛种菌突变株,用原菌株作对照进行药敏、生化特性和毒力测定等试验。试验结果证实:羊种菌原菌株被合5~20IU链霉素纸片抑菌,突变株含100万IU和豚鼠体内注射豚鼠最大耐链霉素量15~20万IU连注射10天细菌在体内外生长繁殖不受影响,细菌检出率注射高浓度反高于低浓度组(70.1/58.3),成为典型的抗链霉素突变株,在健康豚鼠体内115天细菌检出率占33.3%。突变株生化特性与毒力仍保橡与原菌株相似。  相似文献   

15.
随着布病防治工作的深入,为了解我省布氏菌菌株的分布和特点,对多年来分离的113株布氏菌作了种的鉴定。这些菌株包括有:1954年以来由我省畜牧兽医部门从畜间分离的67株布氏菌;1958年以来由布防工作组在人间分离的41株布氏菌,以及在1978年和1981年由海西州地方病防治所从野生岩羊和黄羊中分离的5株布氏菌。并对其中的59株作了生物型的鉴定。鉴定用的对照菌株有羊种布氏菌16M、牛种布氏菌544A 和猪种布氏菌1330S。鉴定试验选用国内外常用的布氏菌的种和生物型鉴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以粘质沙雷氏菌为宿主菌,从河水中分离噬菌体,在体外和蚊虫肠道验证其裂解能力。方法 以粘质沙雷氏菌为宿主菌,在深圳周边河水中分离噬菌体,通过单、双层平板筛选单一的烈性噬菌体;利用噬斑形成实验验证噬菌体的裂解谱;通过饲喂实验验证噬菌体在埃及伊蚊肠道内的裂解作用。结果 从深圳河流污水中成功分离得到一株针对粘质沙雷氏菌的烈性噬菌体SHENZHEN01, 该噬菌体噬斑直径1 mm左右(培养10 h), 边界清楚;对粘质沙雷氏菌Sm01、Baz01具有明显的裂解能力,对其他粘质沙雷氏菌菌株、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无裂解作用;对饲喂埃及伊蚊的粘质沙雷氏菌Sm01仍保持明显的裂解能力。结论 该噬菌体裂解作用具有特异性,而且在蚊虫肠道内仍能保持活性,具有可以用来治疗粘质沙雷氏菌引起的相关疾病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从猪便分离的两株小肠结肠炎耶氏菌噬菌体,在临用时混合为J+H噬菌体,能裂解小肠结肠炎耶氏菌48个血清型标准株中的42个型;裂解498个地方株中的97%;裂解志贺氏菌属的0.5%,艾希氏菌属的2.2%,但不能裂解沙门氏菌属和枸橼酸杆菌属;裂解26株假结核耶氏菌中的1株。J+H混合噬菌体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很理想的诊断噬菌体,很适用于菌株的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18.
<正> 近年来由于临床上广泛应用抗生素和其它因素的影响,使分离到的布氏菌非典型株日趋增多,正确地鉴定其种、型可为布氏菌病的防治提供可靠依据。本文着重介绍两株非典型布氏菌用六群噬菌体裂解试验及氧化代谢试验等手段参考常规鉴定方法,给以正确的分类。  相似文献   

19.
黄建  苏城 《地方病通报》1995,10(3):12-14
中国五株布鲁氏菌噬菌体的特性黄建,苏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100050)关键词布鲁氏菌,菌株,噬菌体,特性用内蒙分离的5株布鲁氏菌噬菌体对11株R型和4株S型布鲁氏菌进行裂解试验,结果表明:NMy-l,NMy-2和NMR三株能裂解大部分的S...  相似文献   

20.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危害人、畜健康的传染病,其主要传染源是患病动物。分离出布鲁氏菌是最可靠的实验室诊断。1993~1994年我们在开展布鲁氏菌的分高培养工作中,从久治县送检的流产病料中分离出二株布氏菌,其中从藏绵羊(欧拉型)体内分离出一株牛种布鲁氏菌第3生物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准菌株A55231,M16,5133。由中国兽药监察所提供。本室保存使用。1.2诊断液布氏菌S·R血清、A·M血清和T。噬菌体,均由中国医科院流研所提供。布氏菌试管凝集(SAT)抗原,阳、阴性血清由成都生药厂生产,4’C冰箱保存,在有效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