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在评价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同时合并黄疸时的早期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平面回波超高速成像方法对mE患儿进行DwI冠状位扫描,感兴趣区为左右两侧的豆状核、额叶深部白质及海马,后期处理为ADC值的测定,并对测定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HIE组均为足月儿,共32例,轻、中、重度HIE患儿分别为12例、13例、7例。根据合并黄疸轻重程度再次分为无黄疸组8例,轻度黄疸5例,中度黄疸14例,重度黄疸5例;②无黄疸组与重度黄疸组的右侧豆状核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0.05);无黄疸组与重度黄疸组左侧豆状核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0.05);③在进行右侧海马的ADC值比较中,无黄疸组与轻度黄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5);轻度黄疽与中度黄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05);④在进行左侧海马ADC值比较中,无黄疸组与轻度黄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5);轻度黄疸与中度黄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5);轻度黄疸与重度黄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05);⑤各部位ADC值与黄疸之间无相关性(均P〉O.01),即随着黄疸程度的加重ADC值无明显的变化趋势。结论早期进行DwI扫描,黄疸对HIE患儿的DWI信号无影响,可用于早期鉴别缺氧缺血性脑病和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2.
张凤喜 《现代保健》2010,(13):78-79
目的探讨实施护理干预对降低新生黄疸患儿胆红素值的疗效观察,进一步提高治疗与护理质量,降低患儿胆红素血值,预防胆红素脑病发生。方法应用日本东芝717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新生黄疸患儿进行血清胆红素监测,结合临床表现,实施动态评估,分别给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根据治疗前后监测结果显示,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使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值稳步降低,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实施新生儿胆红素值动态监测,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胆红素值,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郁红 《药物与人》2014,(10):136-136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测胆红素(TCB)在新生儿科治疗高胆红素血症,监测血中胆红素水平,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应用及观察。方法:收治新生儿黄疸患者51例,分别用经皮胆红素测试仪检测法、血清胆红素测定法,再对结果进行对比。探讨经皮胆红素测试仪的准确性。结果:经皮胆红素测定与血清胆红素测定数据相关性较好(P〈0.05)。结论:经皮胆虹素测定较血清胆红素测定,无创伤,操作简便、快捷、能准确地对新生儿黄疸进行动态观察、判断疗效,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梗阻性黄疸致急性肾功能损害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梗阻性黄疸致急性肾功能损害(ARI)的相关因素。方法总结1992年1月~2004年2月48例梗阻性黄疸发生ARI患者(ARI组)的临床资料,与未发生ARI者(非ARI组)681例进行比较。结果ARI组与非ARI组患者之间,梗阻性黄疸发生时间、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感染、术前低血压、尿素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胆道感染、术前低血压、尿素氮升高是梗阻性黄疸时发生ARI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茵栀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随机将87例病儿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及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检测日均胆红素下降幅度及观察平均治疗天数,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胆红素的日均下降值及平均治疗天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续经动脉化疗栓塞术介入在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月一2010年1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患者中能有效接受随访者为研究对象,共38例,所有入选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证实。机械抽样随机将其中的11例分为A组,采取常规EMBE介入治疗;余27例分为B组,在常规EMBE介入治疗后加用局部灌注栓塞化疗术。结果:B组术后2W血清TBIL及DBIL均显著低于A组(P〈0.05);血清STP和A水平显著高于A组(P〈O.05);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长于A组(P〈0.05);总生存期显著长于A组(P〈0.05)。结论:对于胆管癌并阻塞性黄疸的患者,EMBE术后加用后续经动脉化疗栓塞术,可显著降低胆红素水平,有效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曾春霞 《药物与人》2014,(2S):14-15
目的:探讨检测脐带血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对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紫外速率定量法,对高胆红素血症组174例新生儿G6PD活性进行定量测定,并与非高胆红素血症组166例新生儿进行比较。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组新生儿C-6PD阳性率为12.07%,非高胆红素血症组新生儿G6PD阳性率为0%,两组G6PD阳性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血症组新生儿G6PD活性显著低于非高胆红素血症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组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与G6PD活性呈负性显著相关(P〈0.05)。结论:G6PD活性可作为诊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指标,对G6PD缺乏的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及时干预,可有效控制G6PD缺乏引起的新生儿溶血及核黄疸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分娩方式、使用催产素促产及新生儿体重对足月新生儿黄疸的影响,以期在临床上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及适当使用催产素。方法对197例足月新生儿生后每天进行经皮胆红素(TCB)测定,TCB≥18为黄疸组,TCB〈18为非黄疸组,并根据顺产或剖宫产及是否使用催产素促产及新生儿体重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按分娩方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4,P〉0.05),按是否使用催产素促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11,P〉0.05),按新生儿体重,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18,P〉0.05)。结论分娩方式、恰当使用催产素促产及新生儿体重对新生儿黄疸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均给予蓝光照射,对照组给予新生儿常规光疗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治疗5日后的蓝光照射不良反应及退黄时间和胆红素情况。结果:观察组花儿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哭闹、皮肤损伤、皮肤干燥、发热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时、治疗1d后与对照组胆红素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后、治疗5d后其胆红素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退黄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良好,通过综合护理干预可缩短患儿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胱抑素C(CystatinC)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变化与肾损伤的关系。方法将本院103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轻、中、重程度分3组,轻度黄疸(24例)组:胆红素205.2~256.5mmol/L,中度黄疸(38例)组:胆红素256.6—342.2mmol/L,重度黄疸(41例)组:胆红素〉342.2mmol/L;选同期正常新生儿(24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患者及正常新生儿(24例)测定。肾功能、β2微球蛋白及血清胱抑素水平。结果103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CystatinC、β2MG显著高于正常新生儿(P〈0.01);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轻、中、重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胆红素与血CystatinC、132微球蛋白无关(P〉0.05),B2MG与CystatinC之间呈正相关(r=0.845,P〈0.01)。不同程度高胆患儿的血清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致肾功能损伤,血良MG与CystatinC均可作为判断肾功能受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吴峰  梁鹤  邢栋 《现代保健》2012,(17):12-13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对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后胆红素的影响。方法:将54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葡醛内酯静滴)26例和试验组(葡醛内酯静滴+茵陈蒿汤口服)28例。对两组患者手术前后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值予以观察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TBIL、DBIL均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俨〈0.05),试验组胆红素下降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患者在手术解除梗阻的基础上应用茵陈蒿汤,能够加速黄疸的消退,促进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俯卧位对早产儿黄疸早期干预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胎龄在32~36周出现黄疸的早产儿,除外重度窒息、新生儿溶血、先天性胆道疾病的患儿,共计7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7倒、对照组33例。两组均早期干预,以光疗为主要干预手段。对照组:早产儿黄疸早期干预过程中,喂奶后30min采取仰卧位。观察组:早产儿黄疸早期干预过程中,喂奶后30min采取俯卧位。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大便转黄时间短、平均每日大便次数多,差异显著(P〈0.01);观察组胆红素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胆红素峰值(P〈0.01);观察组累计光疗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分别为270%(1/37)和9.09%(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1例胆红素脑病发生。结论俯卧位可以提高早产儿黄疸早期干预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妈咪爱散剂联合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1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酶诱导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妈咪爱散剂和思密达联合口服治疗。结果治疗后痊愈率治疗组为73.61%,对照组为48.61%,2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对照组为84.72%,两组相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血清总胆红素值、胆红素日均下降值、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等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妈咪爱散剂联合思密达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患者采用相关的护理措施,探讨和分析其护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36例新生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进行分组,分成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68例;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结果试验组患者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几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发生其他并发症的几率也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新生儿黄疸并发胆红素脑病患者进行必要的针对性护理,有效地预防患者发生其他并发症等,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桂芳 《现代保健》2012,(19):135-135
目的:探讨适时添加配方奶对降低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经皮黄疸仪筛查出80例新生儿黄疸,指数10-12mg/dl,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实验组添加配方奶进行早期干预,对照组以母乳为主日常护理。结果:实验组黄疸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转儿科例数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适时添加配方奶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在诊治糖尿病肾病(DN)中的临床价值及其与尿微量清蛋白水平相关性。方法根据尿微量清蛋白排泄(UAER)将9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A)组、早期糖尿病肾病(B)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C)组,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D)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水平。结果4组之间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有明显的差异(P〈0.05),且血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与尿微量清蛋白呈负相关(r=-0.36,P〈0.05;r=-0.67,P〈0.05)。结论DN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降低,与尿微量清蛋白呈负相关,胆红素与糖尿病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腑性脑病合并躁动患者镇静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5例肺性脑病并躁动患者,观察右美托咪定应用前及应用期间不同时间点的MAP、HR、RR、SaO2、PaO2、PaCO2,然后进行比较。结果用药后5rainMAP明显高于用药前(P〈0.05),10min后MAP较用药前下降(P〈0.05)。R、HR在用药5min后较用药前明显下降(P〈0.05),SaO2、PaO2在用药10min后显著上升(P〈0.05)。PaCO2在用药30min后明显下降,(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肺性脑病合并躁动患者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在陕西省西安市杨凌示范区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1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其中急性胆红素脑病52例作为胆红素脑病组,单纯高胆红素血症6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病因、非结合胆红素( UCB)水平、胆红素/白蛋白比值( B/A ratio)、神经行为评分及临床特点。结果胆红素脑病组的病因以溶血及感染为主,其中溶血占51.9%,感染占21.2%;对照组的病因以溶血为主,占66.7%。胆红素脑病组的非结合胆红素为399.31±132.32μmol/L,胆红素/白蛋白比值为0.75±0.13,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非结合胆红素333.17±61.11μmol/L及胆红素/白蛋白比值0.63±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30、5.114,均P<0.05);UCB、B/A比值与神经行为评分均具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633、-0.413,均P<0.05)。结论溶血与感染是引起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主要病因,未结合胆红素水平、胆红素/白蛋白比值升高与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中、重度黄疸性肝炎临床疗效。方法把70例中、重度黄疸性肝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4周的门冬氨酸鸟氨酸,对照组不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结果4周治疗结束时患者的有效率、改善症状、胆红素变化,门冬氨酸鸟氨酸组高于对照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冬氨酸鸟氨酸(瑞甘)对中、重度黄疸肝炎有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20.
吕小英  孙光伟  王厚照 《职业与健康》2009,25(24):2863-2864
目的检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的相关指标。方法对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产科2006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29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进行血型鉴定、胆红素检测和抗人球蛋白(Coombs)试验,评价这些指标与新生儿黄疸的相关性。结果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患者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均高于参考值10倍以上;血型为O型新生儿与非O型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率为36.43%,且阳性者血型为非O型的占91.47%。结论间接胆红素增高直接影响总胆红素的水平及临床表现,这与新生儿生理特征有一定关系;非O型新生儿较容易发生病理性黄疸,提示新生儿溶血症可以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Coombs试验检测不规则抗体有助于鉴别引起病理性黄疸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