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盆底肌康复疗法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盆底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2组均持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漏尿量、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差值及盆底肌表面电信号差值。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1 h漏尿量差值、I-QOL差值以及快速收缩状态、紧张收缩状态、耐力收缩状态的电位信号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生物反馈盆底肌康复疗法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可强化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电信号,促进盆底肌功能恢复,减少漏尿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综合运动疗法治疗中老年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中老年轻、中度SUI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综合运动疗法[腹式呼吸+桥式运动+凯格尔运动(Kegel)]治疗1个疗程(2个月),对照组给予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Kegel治疗1个疗程(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总有效率、盆底Ⅰ类肌纤维及Ⅱ类肌纤维肌力、肌电位值。【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1,P=0.04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肌力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力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盆底肌电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盆底肌电位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综合运动疗法治疗中老年女性轻、中度SUI,可有效改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盆底肌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经尿道铥激光前列腺剜除术(ThuLEP)后尿失禁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6例ThuLEP术后尿失禁患者分为观察组(32例)及对照组(34例), 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盆底肌功能训练,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及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 同时于上述时间点检测2组患者1 h尿垫试验漏尿量, 并根据患者主观评价及漏尿量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经治疗8周后发现2组患者ICI-Q-SF评分、I-QOL评分及漏尿量(1 h尿垫试验)均较入组时明显改善(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 发现观察组ICI-Q-SF评分[(6.13±3.36)分vs (10.44±5.31)分, P<0.05)]明显降低, I-QOL评分显著增高[(70.16±11.38)分vs (51.47±10.94)分, P<0.05], 1 h尿垫试验漏尿量明显减少[(1.98±1.84)g vs (3.84±2.11)g, P<0.05], ...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运动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本院盆底诊治中心治疗的120例中老年女性SU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接受电刺激生物反馈、Kegel训练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核心肌群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盆底肌电位值、盆底肌肉收缩力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I-QOL评分、盆底肌电位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肌群运动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可有效提高中老年女性SUI的临床疗效,且该运动方法简单、实用、安全,易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改善产妇产后尿失禁的效果.方法 选取35例产后尿失禁产妇,使用PHENIX USB系列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盆底肌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康复治疗,每周2次,每次15~20 min,疗程为15次,治疗前后进行手测肌力及填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简表(Incontinence Qustionnaire-Short Form,ICI-Q-SF)测量.结果 28例(80%)患者尿失禁症状完全消失,7例(20%)症状显著改善,治愈率达80%,治疗后ICI-Q-SF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手测肌力较治疗前明显加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盆底肌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可改善产妇盆底肌功能,治疗尿失禁症状,有利于产妇的产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盆底磁刺激联合电刺激在治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6月在本院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且术后存在尿失禁的患者90例,经Ingelman-Sundberg分度法确定为轻中度尿失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A组实施盆底磁刺激(每周2次)治疗,B组实施盆底电刺激(每周2次)治疗,C组实施盆底磁电联合刺激(每周2次)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后尿失禁的恢复情况,客观测量指标包括尿动力学相关指标、1h尿垫重量测试、ICIQ-SF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C组在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在治疗后的漏尿量明显少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ICI-Q-SF及I-QOL评分明显优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盆底磁刺激联合电刺激能够明显提高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轻中度尿失禁的疗效,其在尿控恢复方面尤为显著。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肌康复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产科分娩且6w后复查诊断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的136例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进行盆底肌肉锻炼,观察组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比两组盆底肌力、尿失禁症状及生活质量。结果产后半年,观察组Ⅰ类肌纤维肌力、Ⅱ类肌纤维肌力等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漏尿频率、漏尿量、病情对生活的不良影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较常规盆底康复训练效果显著,有助于帮助产妇恢复盆底肌肉功能,改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穴位电刺激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老年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生物反馈盆底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穴取次髎、肾俞、关元、气海。每周治疗3次,每次30min,4周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盆底肌电评估,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盆底肌电位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快速收缩、紧张收缩及耐力收缩的盆底肌电位分别为(39.10±2.92)、(35.14±2.78)和(30.40±2.33)μV,较对照组治疗后(28.80±2.96)、(28.34±4.26)和(23.17±4.03)μV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I-QOL量表评分、漏尿次数、漏尿量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穴位电刺激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长期卧床脑卒中患者盆底表面肌电变化特征。 方法 选取脑卒中患者60例,根据其下肢Brunnstrom分期结果将其分为卧床组(≤3期)及对照组(>3期),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经颅磁刺激、功能性电刺激、针灸及分阶段运动训练等,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时分别采用AM1000B型生物反馈系统对2组患者进行盆底肌表面肌电检测。 结果 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时2组患者在放松阶段、后基线阶段其盆底肌电波幅及变异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发现对照组患者在快速收缩阶段、连续收缩阶段及耐力收缩阶段其Ⅱ类(快型)肌纤维、Ⅱ类(快型)&Ⅰ类(慢型)肌纤维、Ⅰ类(慢型)肌纤维波幅均显著高于卧床组水平(P<0.05),变异性均明显低于卧床组水平(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在快速收缩阶段、连续收缩阶段及耐力收缩阶段其Ⅰ类、Ⅱ类肌纤维波幅均低于正常值范围,其中卧床组盆底肌纤维波幅与正常值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患者盆底肌纤维收缩时变异性均与正常值范围较接近,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卒中患者在发病早期均存在不同程度盆底肌功能障碍,且长期卧床能加重患者盆底肌功能障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411-413
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联合电刺激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及尿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尿失禁治疗,观察组采用盆底肌锻炼联合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个月盆底肌力及尿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Ⅰ类肌纤维肌力与Ⅱ类肌纤维肌力等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Ⅰ类肌纤维肌力与Ⅱ类肌纤维肌力等级明显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Qmax、PVLP、PMUC、PMU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两组PQmax、PVLP、PMUC、PMU指标水平均明显提升,且观察组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盆底肌锻炼联合电刺激疗效确切,可有效提升盆底肌力等级,改善尿动力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116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盆底肌训练组与联合治疗组,各58例.盆底肌训练组给予盆底肌训练,联合治疗组在盆底肌训练基础上给予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尿失禁分级、盆底肌力分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盆底肌生物反馈刺激治疗脊髓损伤(SCI)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将64例SCI伴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2)和治疗组(n=32)。两组均接受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生物反馈刺激治疗,共8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Glazer盆底表面肌电(sEMG)曲线[选取5次快速收缩的最大值(Flick-Max)、持续60 s收缩的平均值(Edu-Mean)]的检测、膀胱残余尿量的检测、以及国际脊髓损伤下尿路功能数据集问卷的调查,以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Flick-Max及治疗组Edu-Mean较治疗前提高(P均<0.05);治疗组Flick-Max和Edu-Mean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后,两组膀胱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减少(P均<0.01),且治疗组少于对照组(P<0.01)。问卷调查结果提示,治疗后,治疗组尿意、泌尿系症状、膀胱排空情况较治疗前改善(P<0.05,P<0.01),对照组仅尿意情况改善(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尿意、泌尿系症状、膀胱排空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P<0.01),尿失禁情况两组相当(P>0.05)。结论盆底肌生物反馈刺激联合盆底肌功能锻炼治疗对SCI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盆底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强化肌力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收入我院治疗的帕金森患者8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肌力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步态冻结(FGQ)、功能独立(FIM)评分和5次坐到站测试计时(FTSST)、起立行走计时(TUGT)与Berg平衡能力(BBS)评分及认知功能障碍评分。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FGQ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IM,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FTSST,TUGT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视空间/执行功能、命名、注意、语言、抽象、延迟记忆、定向等各认知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肌力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可有效改善帕金森步态冻结以及认知功能障碍,提高远期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性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在本院收治的产后性功能障碍患者中随机择选80例为研究对象,由计算机系统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病例数均等的两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阴道哑铃训练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2个月的连续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盆底肌恢复情况以及性功能障碍指标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盆底肌恢复情况对比结果,研究组40例患者中有31例盆底肌力达Ⅲ级及以上,占比77.5%,而对照组40例患者仅22例达Ⅲ级及以上,占比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功能障碍指标方面,研究组在性欲望、性生活质量和性功能总积分方面,均对比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给予产后性功能障碍患者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增强患者盆底肌力,改善患者性生活水平,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认知训练对脑损伤患者执行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脑损伤后执行功能障碍患者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3)和试验组(n=13)。试验组患者在采用"认知康复工作站"进行常规认知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同时结合经颅直流电刺激仪器进行20min/次,1次/天,5天/周,持续6周的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认知康复训练及假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对两组患者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Stroop测验、汉诺塔测验、数字倒背、额叶功能评定量表进行康复效果评定,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周后及治疗结束后4周进行测试。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测试得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汉诺塔测验、数字倒背及额叶功能评定量表的得分在治疗6周后较治疗前具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结束后4周的测试结果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治疗效果不能持续4周;试验组在治疗6周后除Stroop测验外其他测试均较治疗前成绩显著提高(P<0.01),且治疗结束后4周再次测试结果较治疗前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经颅直流电刺激对执行功能障碍的改善效应至少可以持续4周。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认知训练可以改善脑损伤患者执行功能,特别是在中远期的疗效方面更是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经颅直流电刺激作用持续,治疗过程安全、高效,在临床工作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al disease,PFD)患者盆底肌力、盆底肌电位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收治的150例产后PFD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50例。其中A组给予Kegel盆底肌训练,B组给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C组给予Kegel盆底肌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时间为3个月。对比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盆底肌电位、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Q分期、性生活质量,并检测盆腔壁组织中MMP-2、TIMP-2、TGF-β1表达水平。结果:C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A组(70.00%)和B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盆底手测肌力及I类、II类纤维肌最大电位值均显著高于A组、B组(P<0.05),且B组显著高于A组(P<0.05)。治疗后,C组POP-Q分期等级与A组、B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B组POP-Q分期等级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B组、C组盆腔器官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elvic Organ Prolapse/Incontinence Sex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12,PISQ-12)评分分别为26.34±5.67、28.96±5.31、32.88±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MMP-2水平显著低于A组、B组(P<0.05),TIMP-2、TGF-β1水平显著高于A组、B组(P<0.05),且B组各指标变化优于A组(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产后PFD疗效显著,能够增强患者盆底肌力,改善患者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盆底肌锻炼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产后不同时期女性盆底肌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9月~2021年11月我院康复科门诊收治的39例轻度盆腔器官脱垂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开始时间将产妇分为早期组(产后45天内)24例和晚期组(产后3个月及以上)15例。所有产妇均接受同样的盆底康复治疗,即盆底生物反馈电刺激、呼吸训练和凯格尔运动。通过分析治疗前后盆底表面肌电、三维盆底超声检查结果,比较康复治疗对2组产妇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通过8周的盆底康复治疗,2组产妇盆底肌慢肌平均值、耐力平均值升高(均P<0.05),2组产妇盆底肌慢肌得分、耐力得分、总得分均升高(均P<0.05),早期组快肌得分、耐力得分、总得分改善幅度大于晚期组(均P<0.05)。2组产妇的肛提肌裂口面积均缩小(均P<0.05)。早期组产妇的膀胱颈位置升高,膀胱颈移动度缩小,膀胱后角减小(均P<0.05),早期组的膀胱颈移动度改善幅度明显大于晚期组(P<0.05)。结论:产后早期进行生物刺激反馈仪联合盆底肌锻炼可更加有效地增强其产后盆底肌的肌力与耐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闭孔尿道中段无张力吊带悬吊术(TVT-O)围术期全程康复路径护理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行TVT-O患者84例。回顾性分析SU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及对照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入院宣教及术前评估,观察组采取围术期全程康复路径护理方案。在围术期及术后护理指导3个月后,分别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价患者尿失禁的严重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漏尿情况,包括漏尿次数、漏尿量、膀胱残余尿量及ICI-Q-SF量表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后ICI-Q-SF总分,漏尿次数和漏尿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控尿效果较对照组更为理想;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全程康复路径护理使患者术后ICI-Q-SF总分、漏尿次数和漏尿量显著减低,改善了盆底肌肉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靶向针刺联合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针刺组、联合组,每组各20例。常规组采用改善脑供血、营养脑细胞等常规药物治疗,同时采用直接进食法、间接疗法等。针刺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由资深针灸师进行靶向针刺,选穴风池、利咽穴等。联合组在针刺组基础上应用高性能磁刺激仪进行治疗。采用洼田饮水试验(WST)和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价患者吞咽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3组WST及SS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均P<0.05),且联合组和针刺组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联合组更低于针刺组(P<0.05)。联合组及针刺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均P<0.05),且联合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针刺组(均P<0.05)。结论:靶向针刺治疗及高频rTMS联合靶向针刺治疗均可有效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且联合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