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分析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吸烟患者戒烟行为的因素。方法对133例出院的冠心病吸烟患者进行电话回访调查。结果患者的健康知识、医务人员的戒烟宣教、疾病治疗方法的不同及家庭成员支持程度对戒烟行为有影响(P〈0.005)。结论患者的健康知识、医务人员的戒烟宣教、疾病治疗方法的不同及家庭成员支持程度是冠心病吸烟患者戒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应呼吁媒体加大"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医务人员加强戒烟知识的宣传,为社会营造一个美好的控烟环境。  相似文献   

2.
吸烟认为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烟草依赖、烟草产品价廉易得、戒烟后戒断症状的产生及生活方式改变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冠心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处于上升阶段,且戒烟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再发风险。通过对吸烟危害、戒烟改善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机制和远期预后等进行阐述,以提高对戒烟的关注,并最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3.

烟草是各种慢性疾病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原则上也是惟一能够完全控制的致病因素。发达国家戒烟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是,医生先戒烟,随后才有民众吸烟率的下降。近2年中国医生对烟草危害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但中国医生积极戒烟和参与控烟还任重道远。本文通过对我国医生吸烟现状和戒烟现状的分析,希望医生更多地参与到戒烟工作中来。  相似文献   


4.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吸烟人口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吸烟是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腺、皮肤等系统疾病的患病危险因素。被动吸烟对妇女儿童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特别是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控烟措施中,有效地干预十分重要。吸烟者较不吸烟者的自觉健康状况差。长期吸烟的老年男性具有过多的患病危险,长时间戒烟是有益的,戒烟对自觉健康状况有益。  相似文献   

5.
吸烟是多种慢性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香烟烟雾对某些慢性疾病(如COPD、肺癌和冠心病等)的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1-2],戒烟将成为某些疾病的一级预防措施.多数吸烟者有尼古丁依赖现象,戒烟后可出现烦躁、头晕、头痛、失眠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戒断症状[3],导致戒烟的成功率不高.为此,我们对北京市某大型综合医院呼吸科专家门诊的吸烟患者进行了戒烟意愿及认知的调查,研究吸烟患者对尼古丁的依赖程度及对戒烟的态度,以利于采取更有效的戒烟方法,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达到一级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吸烟是多种慢性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香烟烟雾对某些慢性疾病(如COPD、肺癌和冠心病等)的危害越来越受到重视[1-2],戒烟将成为某些疾病的一级预防措施.多数吸烟者有尼古丁依赖现象,戒烟后可出现烦躁、头晕、头痛、失眠和注意力不集中等戒断症状[3],导致戒烟的成功率不高.为此,我们对北京市某大型综合医院呼吸科专家门诊的吸烟患者进行了戒烟意愿及认知的调查,研究吸烟患者对尼古丁的依赖程度及对戒烟的态度,以利于采取更有效的戒烟方法,减少某些疾病的发生,达到一级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旨在了解为得到戒烟帮助的戒烟门诊患者对烟草危害知识掌握情况及不同掌握情况对其戒烟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来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戒烟门诊就诊的患者,通过面对面询问的方式收集数据,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情况、职业、受教育程度、对烟草危害健康的认知情况,并进行为期3个月的戒烟效果随访。结果对吸烟会影响肺部健康,导致肺癌等疾病的认知正确率最高75.5%(612例)。吸烟危害性认知较低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常见疾病:脑卒中(33.5%,272例)、骨质疏松(35.6%,288例)、过早衰老(34.0%、276例);对二手烟危害,与吸烟危害认知基本一致,其中成人肺癌认知正确率最高(72.6%,589例),婴儿猝死综合征(41.6%,338例)的认知率体现了中国传统观念里对家庭和后代的关注,成人心脏病(18.2%,148例)、支气管炎(46.8%,380例)和哮喘(48.2%,391例)1 w、1个月及3个月随访时,戒烟组的吸烟危害认知得分均高于非吸烟组(t=2.8,P<0.01;t=3.1,P<0.01;t=8.8,P<0.01)。结论①戒烟门诊患者对烟草的危害有一定认识,但认识仍不全面;②吸烟危害认知度越高,对今后的戒烟效果越有帮助,因此,开展有效多样的吸烟危害宣教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吸烟和戒烟行为,探讨影响戒烟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连续的心血管病住院患者(心血管病组,569例)以及随机抽取的同期非心血管病住院患者(非心血管病组,567例),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临床资料、吸烟状况、吸烟危害知晓状况、戒烟愿望、戒烟行为和希望采取的戒烟措施。结果:心血管病组吸烟率高于非心血管病组(36.0%:27.7%,P=0.003),以18~44岁心血管病组患者吸烟率最高(47.5%)。更多心血管病患者曾尝试戒烟(76.1%:64.3%,P=0.014),但2组戒烟成功率相似(41.5%:33.8%,P=0.13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越大戒烟成功率越高,而重度尼古丁依赖率高和希望单凭毅力戒烟者戒烟成功率低。结论:年龄、尼古丁依赖程度和选择的戒烟方法是心血管病患者戒烟成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戒烟效果的影响因素。 方法 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吸烟患者在接受戒烟健康教育后随访观察12个月,按戒烟效果分为戒烟有效组(n = 156)和戒烟无效组(n = 188),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戒烟效果的影响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功能不全患病率高及既往每日吸烟数量少(≤10 支/d)的人群戒烟有效率显著增高(均P<0.01);独居及接触吸烟的患者戒烟有效率显著降低(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有冠心病、心功能不全、独居、接触吸烟者及每日吸烟数量少均是戒烟效果的独立影响因素,患有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和每日吸烟数量少能提高戒烟有效率,而独居和接触吸烟者降低戒烟有效率。 结论 患者患有严重疾病有利于提高戒烟有效率,但独居和接触吸烟者不利于提高戒烟有效率。  相似文献   

10.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吸烟人口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吸烟是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腺等系统疾病的患病危险因素。吸烟与 COPD、哮喘、消化性溃疡等疾病有关,是其发生、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本综述旨在进一步加强人们对烟草危害的认识,重申戒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常与传统的代谢性心血管危险因素伴发,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代谢异常的一种标记。近30年来,多项大规模观察性研究,共有约40余万例以上的观察对象,采用多因素回归和COX风险回归分析,一致证实HUA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预后的危险因素。目前尚没有大规模临床研究证实,降低血尿酸与心血管风险下降有关,但鉴于高尿酸与血管、心脏、肾脏不良预后密切相关,HUA的防治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12.
心血管疾病是当今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是导致中国女性死亡的首位原因。1999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第一次发表的女性心血管病预防建议,提高了美国民众对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公众意识,并促进了预防和治疗的进步。2007年,心血管疾病每分钟仍会导致一名美国女性死亡。2011年,AHA对女性心血管病预防指南进行了更新,并将“循证为基础”转化为“效果为基础”的指南,更加关注预防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NT-proBNP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当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冠心病与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病率与致死致残率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随着我国居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缺乏运动、营养过剩、吸烟等不健康生活方式的流行趋势日渐严重,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们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机制的认识不断深入,生物标志物对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预后评估及治疗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作用,成为冠心病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研究发现,一些新的生物标志物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如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斑块去稳定化、血小板激活,以及评价心肌缺血损伤和心血管预后。本文就此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第6届中日德三国联合国际心血管病学术研讨会——心血管病,心脏内外、科进展,于2010年6月26-27日在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召开。这次会议由中、日、德三国心血管内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心血管诊断影像学数十位专家作了有关专业领域内最新进展的专题报告,涵盖冠心病、心脏瓣膜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移植及辅助装置、心律失常、心衰治疗,以及心血管外科手术、麻醉及体外循环等多个领域。这次刊出会议论文摘要选编精华,以帮助心血管专业同道了解相关领域的重要进展。会议发言全部采用英文。为使读者更清晰地了解发言内容,我们对部分讲座由主讲人提供了中文摘要,现同时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2岁,因“反复胸闷1年,加重1月”入院。胸闷位于心前区,本人手掌大小范围,伴冷汗,无心悸、气促、抽搐、晕厥,持续3~5min后稍缓解,伴肌肉僵硬、疼痛,声音低哑。反复发作,多于劳累、感冒时发作,休息后可缓解。  相似文献   

17.
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由L-半胱氨酸加上乙酰基形成,是细胞内还原性谷胱甘肽的前体。在临床上,它主要作为一种黏液溶解剂用于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迄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随着对该药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现它在治疗心脏病等很多疾病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作用。现就NAC作用机制及其在治疗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血脂与心血管疾病密切关联。过去十余年中,国内外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血脂干预研究,这些研究结果有力证实,积极降低胆固醇水平可以显著降低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因而降胆固醇达标被视为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策略。虽然确凿证据表明,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皮细胞为内分泌器官,它通过合成和释放一系列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如一氧化氮、内皮素、前列环素、缓激肽、血管紧张素Ⅱ等)调节血管紧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及白细胞黏附,抗凝血和血栓形成,以及调控血管新生等。其中内皮素(endothehn,ET)是内皮细胞分泌的最重要的缩血管物质,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将对内皮素在冠心病中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不足,冠脉血流量下降引起心肌细胞缺血、缺氧而导致心功能障碍。冠心病心绞痛是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基础上,心肌急剧、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型心绞痛冠脉内斑块不稳定,易破损,继发血栓形成及血管挛缩,使心肌供血减少,易进展为心肌梗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