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轻型颅脑损伤合治疗效果。方法对32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采取心理护理,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自觉症状、SCL-90心理自评量表评分,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经心理护理的轻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症状有明显改善。结论心理护理治疗轻型颅脑损伤是一种疗效显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晓琴 《家庭医药》2016,(7):173-173
目的:观察分析循证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12月ICU病房收治的确诊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8例为观察研究病例,依据临床护理措施的异同分为观察组(重症颅脑损伤循证护理组)和对照组(重症颅脑损伤常规护理组)各24例,观察损伤患者治疗效果及住院病情转归情况,探讨循证护理的护理模式以及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意义,指导临床护理实践。结果:重症颅脑损伤循证护理组的患者在临床治愈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以显著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脑电图监测护理实用价值。方法对128例颅脑损伤后脑电图监测患者进行护理,总结护理经验。结果128例患者好转110例,死亡18例;护理治疗效果有效率85.94%。结论颅脑损伤后脑电图监测护理对临床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陈霞 《中国医药指南》2014,(21):337-338
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9例,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分析护理的效果。结果本组79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过进行病情观察以及临床护理,其中死亡为8例,转上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2例,其余均好转出院。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做好专科护理及基础护理工作,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内营养胃肠道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提高胃肠内营养支持(EN)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67例发生胃肠道并发症的颅脑损伤EN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护理措施。结果重度颅脑损伤EN患者胃肠道并发症有腹泻、恶心、呕吐、便秘、消化道出血,对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胃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结论对重度颅脑损伤EN患者分析胃肠道并发症的原因,实施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能保证EN的顺利开展和提高胃肠内营养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人工冬眠的治疗效果及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常规治疗组和人工冬眠治疗组两组对照比较。结果人工冬眠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效果好,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结论在人工冬眠治疗期间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颅脑损伤患者的高颅内压情况,显著提高治愈重型颅脑损伤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脑出血患者50例(手术治疗者39例,保守治疗11例),对其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后,显效34例,有效13例,呈植物人状态2例,死亡1例。结论颅脑损伤脑出血具有病情急、危、重、变化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等特点,只有及时治疗,认真、细致、全面地护理,及时发现细微的病情变化并采取适当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才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合理、科学、系统的围术期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的效果。方法:本文总结了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的伤情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血糖,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与积极的术前准备;术后患者卧位的安置,病情监护,药物使用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康复护理。结果:20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均未发现其他并发症,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护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解小玲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2):125-125
目的:通过对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体会到运用科学的护理方法对颅脑损伤并发症的预防、提高颅脑损伤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3月~2009年6月收治的56例颅脑损伤患者,分析原因,提出护理对策。结果: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周密地制定护理计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中,分析呼吸道感染的各种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可有效降低呼吸道感染率,提高了重型损伤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和监测方法,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方法通过对4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及监护,观察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死亡率。并与未使用亚低温治疗的3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一简要对照。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死亡率明显低于未使用亚低温治疗组。结论亚低温治疗及监护能明显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颅脑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9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比较两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治疗方案的认知、住院时间;护理前后患者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结果实验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实验组对治疗方案的认知、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前两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相近,P> 0.05;护理后实验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升患者治疗方案认知,缩短住院时间,改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皮肤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6例,对33例患者进行了皮肤的护理干预,33例患者进行常规的皮肤护理并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皮肤的护理效果及压疮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3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无1例压疮发生,而对照组33例患者有2例发生压疮。干预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皮肤采取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避免了压疮的发生,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进展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以提高进展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质量,从而提高进展性颅脑损伤的治疗效果,降低进展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8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466例进展性颅脑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并加以分析,再结合每个患者的特点拟定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466例患者中按GOS分级[1,2]恢复良好396例,中残58例,重残11例,植物生存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进展性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的护理观察极为重要,结合每个患者的特点拟定相应的护理方案,才能及时地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做出相应的治疗,才能提高其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并总结颅脑损伤并发脑疝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56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疝患者的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和治疗,好转33例,不同程度致残15例,植物人状态4例,死亡4例,总体治疗效果较满意。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及制订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可以降低颅脑损伤并发脑疝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患者的院外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我科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均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结果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时,再运用针对性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李岩 《中国医药指南》2012,(36):349-350
目的总结评价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分析我院近3年收治的103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和取得的效果。结果颅脑损伤的患者经科学的临床护理,可以有效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存活率。结论加强对颅脑损伤患者的科学护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王素平 《北方药学》2015,(5):195-195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诱发癫痫发作药物治疗及护理对策。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诱发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护理后,观察组规范用药率、社会活动率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脑损伤后诱发的癫痫,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临床效果满意,患者恢复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安宫牛黄丸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早期颅脑损伤的效果及护理。方法 95例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单双日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观察组加用安宫牛黄丸鼻饲。结果意识恢复率7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2%,觉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宫牛黄丸联合尼莫地平治疗早期颅脑损伤,配合系统护理,效果优于单用尼莫地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冰帽在颅脑损伤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0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均在确诊以后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冰袋,酒精擦浴及冰帽;试验组在相同如上常规治疗上加用冰帽。结果 500例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后均使用冰帽后总治愈率达91.2%。结论冰帽提高了颅脑损伤患者的治愈率,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解决了神经内外科颅脑损伤患者护理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重型颅脑损伤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43例,均给予积极治疗与精心护理干预,对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3例患者治愈36例,好转7例,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护理满意率为95.3%。结论重型颅脑损伤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主要为静脉内膜受损、血液高凝及血液滞缓等,在发病后应积极展开对症治疗并给予有效护理干预,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