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脊柱退行性疾病是目前骨伤科临床较为常见的病种之一,也是中医骨伤科学的主要优势病种。中医手法是中医骨伤科学治疗该类疾病的常用手段,但现阶段中医手法疗效机制研究仍不够深入,阻碍了手法研究的现代化进程与国际化推广。医工结合是近年来相关科学技术进步与中医药现代化需求相结合而产生的全新研究思路,有助于实现中医手法疗效机制研究现代化,促进中医手法的国际化推广。本文将从机械工程技术、软件工程技术、神经工程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工程技术在中医手法中的应用现状为思路,梳理近年来“医工结合”研究模式下中医手法疗效机制的现代化研究,为后续手法治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辨证施用整脊手法治疗急性软伤性腰骶痛116例,并对手法作用机制及手法施用规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中医手法是中医外治的一种特色疗法,在骨伤科应用广泛,且临床疗效明确。但手法的具体效应机制尚不清晰,且手法操作缺乏统一标准,这导致临床疗效层次不齐,也严重阻碍了中医手法的推广应用。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交叉学科的深入,通过各种设备仪器对中医手法的生物力学指标进行测量及量化,总结出中医手法的特定规律,有利于手法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也有利于手法治疗机制的深层研究,进而有助于手法的推广应用。本文通过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回顾,主要从手法力学参数、力学效应、力学模型和内涵四个方面进行分类综述,总结目前手法研究的现状,并针对目前现状提出展望,以期为以后中医手法量化研究及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为临床手法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索维普、万方、CNKI数据库,进而探讨近10年内文献中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生物力学效应的机制研究,并加以归类综述。方法以"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手法""生物力学""有限单元模型""整复"等为关键词,通过万方、CNKI、维普3个中文数据库对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10年文献进行检索,首先采用分层聚类统计方法统计分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20种手法,后逐一检索该手法的生物力学实验研究现况。结果现国内外有实验研究报道的手法:法、拿法、压法(松解类手法),腰部斜扳法、腰部拔伸扳法、骨盆牵引法、直腿抬高扳法(运功关节类手法)。结论手法在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脊柱生物力学的机制在于对软组织和对骨关节结构的双重作用。软组织生物力学作用机制主要在于调节微循环、离子通道、神经递质为主。骨关节结构的生物力学作用机制主要在于对髓核形变、椎间盘还纳和内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查阅近10年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文献,从手法治疗的适应证、治疗时限、各类手法疗效对比、安全性、作用机制、基础研究及疗效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但手法治疗的规范性研究与基础研究还相对薄弱,今后需加强手法治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参考文献60篇。  相似文献   

6.
颈椎病是常见的脊柱退行性疾病,手法治疗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常用方法之一,有研究表明手法治疗在改善颈椎病患者疼痛方面疗效显著,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临床对颈椎病患者脑结构及脑功能的可视化分析成为可能,从中枢角度提出的体感重塑学说成为研究颈椎病发病机制的新热点,基于中枢效应探究不同类型手法治疗颈椎病是手法研究的新方向。本文从调控大脑区域活动、改变默认模式网络、调节交感神经功能三方面阐述不同类型手法治疗颈椎病的中枢镇痛机制,发现手法治疗可通过加强中枢门控作用调节感觉运动整合过程的方式;或通过增强默认模式网络中感觉皮质和执行功能皮质的连接强度加快局部神经重塑,进而减弱负性记忆、情绪相关区域之间的白质纤维连接的方式;或通过调节交感神经功能,恢复脑疼痛抑制机制和中枢敏化作用的方式来达到镇痛效果。本研究总结的疼痛激活相关脑区、脑功能网络及各种生物标志物与观察指标为今后研究提供方向。未来应用基础研究应循序渐进设计研究方案,注重研究人群的广泛性,多时点观测手法疗效机制,进一步丰富手法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林龙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9):2606-2607
目的:分析研究以手法为主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作用机制。方法:100例神经根型患者给予牵引、推拿手法综合治疗。结果:综合治疗有效率达到95%。结论:手法为主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减少和消除对神经刺激和压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以松解膝关节周围软组织为主,并结合运动关节类手法,能够影响关节软骨的代谢,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众多医家在治疗KOA时多遵循从点(腧穴)出发、以痛为腧的手法,并重视线(经脉)面(经筋)结合、以筋为先。目前,临床治疗KOA多结合辨证论治、现代解剖学及生物力学,整体施治。此外,手法联合温针灸、中药熏洗、中药内服、运动疗法均能有效改善老年KOA。然而目前手法治疗KOA仍存在一些问题:如KOA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手法治疗KOA的作用机制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手法的运用虽呈百家争鸣之势,但多侧重于对某种手法的临床疗效观察,对疗效原理的研究稍显欠缺;临床观测指标的客观性不足;手法与辨病、辨证的结合尚存在不足。针对上述问题,未来亟须进一步投入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以及更为深入的力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学等方面的实验研究,同时在现有基础上,综合国内外手法治疗的疗效原理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并考虑纳入更加客观的影像学、生物力学、步态分析等指标。此外,无论是从局部、整体,抑或是综合疗法的使用,需进一步明确对症、对因依据,制定更加规范的辨证分型和疗效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9.
研究报道1例采用腰大肌松解手法治疗肌源性睾丸疼痛的病例,并从肌肉、筋膜、神经的解剖结构和生理特点解释本病例的起源以及手法治疗的原理机制。该研究为睾丸痛的病因的诊断提供了新思路,并且为睾丸痛的治疗提供了一种非药物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背景正确有效地对膝骨关节炎(KOA)进行防治已成为目前各医疗机构所面临的难题之一,临床证据表明中医宫廷理筋术手法与现代医学关节松动术手法治疗KOA均具有临床疗效,但目前两者干预KOA的临床特点比较研究鲜见报道。目的 比较中医宫廷理筋术手法与现代关节松动术手法治疗KOA的差异,促进世界范围内手法医学的规范化、标准化。方法 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推拿科门诊招募符合要求的KOA患者67例,随机分为宫廷理筋术手法组(33例)与关节松动术手法组(34例),两组患者接受4周10次治疗,中途脱落4例,最终纳入63例患者。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混合方法,定量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进行分析,治疗前后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进行疗效评价。定性研究采用半结构化个体访谈法,围绕两种手法治疗KOA的疗效、对推拿治疗的认知和对两种手法的评价等问题开展访谈,比较两种手法的异同,采用主题分析法构建主题框架。并通过并排比较与联合展示的方法对研究结果进行混合研究的整合分析。结果 疗效评价:定量研究显示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WOMAC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该病的病理机制和手法治疗的具体方法,并通过52例临床病例进行治疗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该治疗方法简单易行。容易操作,适合各级医院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三针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上海产RG-2B型电桥式血流图仪记录并分析腰三针配合手法复位治疗前后对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血流图的影响。结果治疗前波幅下降,上升时间延长,血管阻力指数增加,两侧波幅差明显增大;治疗后波幅升高,血管阻力指数降低,两侧波幅差显著缩小。结论本治疗方法能改善患侧下肢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从而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89例小儿先天肌性斜颈的治疗,分析并探讨先天肌性斜颈治疗的有效途径。方法:主要采用SGT-700型超声治疗仪,手法推拿按摩和手法矫正、局部外用中草药、通络化瘀散结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并把综合治疗与单纯手法按摩做对照研究,分析总结疗效。结果:89例先天肌性斜颈患儿总治愈率达76%,总有效率达94%。结论:先天肌性斜颈应尽早极积治疗,疗效与年龄相关性大,与挛缩程度及质地相关性大,年龄越小、治疗越早、治愈率越高。综合治疗明显优越于单纯手法按摩。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法复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复位研究现状,方法:光盘检索《中国生物医学献数据库》,检索词为“腰椎间盘突出症or腰椎间膨出症”和“手法or推拿or按摩”;再对结果献的内容进行手工检索,按是否支持复位分类,并分析检索结果。结果: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献和探讨手法复位的献均呈逐年增加趋势,尤其是近6年来更加明显。但尚无确定依据证明手法能使突出的腰椎间盘复位。结论:手法可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但不能以突出的椎间盘是否复位作为疗效评价标准。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利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文文献检索数据库,整理近15年来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机理研究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整理。总结了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机理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手法使神经根管容积增大,腰椎上下关节突之间获得松动,使病变的髓核变位或变形,神经根受压减轻;同时,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血中微凝态消弭,致痛物质减少,痛阈提高,病痛减轻,从影像学上看,无论是CT、MRI、X线,乃至B超,都对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研究提供有效的佐证。虽然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机理研究取得一定的进步,但机理研究还存在着不足和缺陷,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效果明显。本组观察仰卧位拔伸整复手法治疗颈性眩晕后的即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变化,以探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7.
邱忠衍  邱京晶 《广东医学》2003,24(11):1219-1220
目的:探讨利用呼气末期施行手法治疗肩周炎的机制。方法:患者坐在椅上,并自行用最大限度将患侧上肢外展上举等动作,在某一方向活动感觉疼痛不能进行时,医者一手握住患者一侧上肢前臂,另一手拇指触按患部,嘱患者深吸一口气,然后将气慢慢呼出末期时全身及患部肌肉放松这一瞬间,一手握住患者上肢向疼痛方向缓慢牵拉,另一手按压理顺病变部位。结果:152例经1次手法治疗后治愈16例,当即好转116例;2~5次手法治疗后治愈37例:6~10次手法治疗后治愈48例;11~15次手法治愈39例,好转12例;治疗有效100%。结论:利用患者自己自然呼吸在呼气末一瞬间施手法治疗肩周炎,效果明显,患者易接受,可促使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8.
冯氏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思考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敬仁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1):146-147
笔者从临床实践出发,总结了目前临床上运用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法种类,重点阐述了冯氏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机制。指出了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个人见解,肯定了冯氏手法在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9.
从中西医结合观点,依据颈椎牵引生物力学机制结合神经生物学牵张反射理论,利用中医理筋手法,采用颈椎小重量牵引下手法复位加中草药包热敷等方法综合治疗颈心综合征。同时对颈心综合征和颈椎病伴有冠心病的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从澳大利亚病人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他们对手法治疗的看法,并从中分析手法治疗师们所用的手法特点。方法:本研究采用社会学研究的观点进行定性研究,对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的服务对象(病人)对治疗服务的特定感受进行调查。本文的主要研究设计是用非结构性访谈,访谈的方法和临床观察方法相结合。本研究纳入了30个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参与者,最后有19名病人,5名中医师参与调研。结果:本研究中,大多数病人是通过新闻媒体和家庭医生的推荐知晓物理治疗的;很多病人在物理治疗师的手法理疗后,希望体验中医推拿。虽然94%的病人对推拿治疗满意,但是很多病人并不能区别推拿和手法理疗在手法技术上的不同。一部分病人认为推拿是一种比较昂贵的治疗选择。大多数治疗师喜欢用比较强的压力性手法作用在肌肉敏感点上,而那些受过推拿正规训练的治疗师则喜欢用比较温和的手法。结论:澳大利亚病人通常将手法理疗作为缓解其疼痛的首选治疗方案。由于缺少恰当的私人医疗保险,病人通常把推拿当作最后的治疗选择。大多数病人参与者比较喜欢类似推拿类的比较温和的手法,不喜欢强性压力性手法。本研究提示病人的感受和需要可能影响治疗的效果,如果手法治疗课程能含有相应的教育内容,鼓励手法治疗师的进一步教育以及鼓励病人参与制定手法治疗方案或许能提高对患者的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