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扩展高频纯音听阈在听力监测及早期发现噪声性听力损害中的价值.方法 对73名(142耳)耳科正常者(对照组)和78名(154耳)煤矿井下噪声暴露工人(实验组,其中常频纯音听阈正常组45名90耳,常频纯音听阈异常组33名64耳),行常频纯音测听、扩展高频纯音(0.5~16kHz)测听,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纯音听阈在4.0、6.0 kHz及扩展高频区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扩展高频未检出率逐渐增加,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常频纯音听阈正常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扩展高频听阈升高,未检出率在14 kHz开始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常频听阈异常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扩展高频听阈升高,未检出率在11.2 kHz开始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扩展高频测听可用于噪声性聋的早期诊断和听力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脉冲噪声暴露患者扩展高频纯音测听(extended high-frequency audiometry,EHFA)、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探讨脉冲噪声暴露患者隐匿性听力损失(hidden hearing loss,HHL)的检测方法及临床特点。方法将门诊就诊的有脉冲噪声暴露超过3个月的23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中暴露1组:双耳纯音平均听阈<20 d B HL,16例;暴露2组:双耳纯音平均听阈20~34 d B HL,7例。对照组选择纯音听阈正常且无噪音接触的受试者25例。各组分别检测:EHFA、DPOAE、ABR,记录检测结果并统计分析。结果EHFA结果显示,暴露1组和对照组在8~18 k Hz,各频率三组听阈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1组与对照组幅值、信噪比在6~8 k Hz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研究对象ABR的Ⅴ波波幅下降、潜伏期延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暴露1组和对照组Ⅰ波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波波幅、Ⅴ/Ⅰ波幅、Ⅰ-Ⅴ波间期比值组间无规律,比较无意义。结论脉冲噪音暴露者存在HHL。DPOAE幅值、信噪比联合ABR中Ⅴ波波幅、潜伏期可用于评价脉冲噪声HHL。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短增量敏感指数(SISI)测试及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在噪声性听力损失筛查中的意义。方法 50例纯音听阈正常并有噪声暴露史的受试者作为噪声组,另外50例未接受噪声暴露的纯音听阈正常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平均年龄分别为19.58±1.03、19.90±1.20岁。两组分别行气导纯音听阈、SISI、TEOAE检测,分析两组间的结果差异。结果 噪声组和对照组0.25~8 kHz气导纯音听阈均小于20 dB H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噪声组各频率SIS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噪声组TEOAE波形总体相关率为92.32%±1.99%,对照组为97.92%±0.49%(P<0.05);噪声组反应幅值为16.00±1.04 dB SPL,对照组为20.27±0.70 dB SPL(P<0.05);噪声组信噪比为12.66±1.55 dB,对照组为20.95±0.89 dB(P<0.01)。SISI 6 kHz与TEOAE 3.5~4.5 kHz频段信噪比负相关(P<0.05)。结论 高频率SISI联合提高筛...  相似文献   

4.
随身听装置对青年人听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使用随身听装置对青年人听力的影响及其早期监测手段。方法 对 30名 (6 0耳 )耳科正常青年人 (对照组 )及 12 0名 (2 4 0耳 )“随身听”使用者 (观察组 )进行常频听阈测试 (0 .5~ 8kHz)和扩展高频听阈测试 (10~ 2 0kHz) ,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扩展高频纯音听阈和常频纯音听阈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 (P <0 .0 5 ) ,且随着随身听使用时间的延长 (P <0 .0 5 ) ,有更多的频率点的听阈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扩展高频听阈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中常频听阈正常者和常频听阈异常者其扩展高频听阈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随身听”的使用可以对正常青年人的听力造成危害 ,扩展高频听阈测试可望成为对噪声造成的早期听力损害的一种敏感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不同原因内耳损伤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原因内耳损伤下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改变的特点.方法对耳科正常人、噪声暴露工人和应用顺铂化疗的妇科肿瘤患者进行DPOAE(0.5~16 kHz)、常频纯音测听(0.5~8 kHz)及扩展高频测听(9~16 kHz)检查.对DPOAE幅值与纯音听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噪声性和顺铂耳毒性损伤下,常频DPOAE表现为3~6 kHz幅值降低,早于对应常频纯音听阈变化.扩展高频DPOAE幅值均有下降,但频率区域不同,噪声组只在11.2 kHz处下降明显,其他频率变化不大,尤其是12.5 kHz、14 kHz、16 kHz三个频率几无变化;药物组除16 kHz外各频率均幅值下降.结论常频DPOAE比常频纯音测听和扩展高频DPOAE敏感,因此,在噪声、顺铂等引起的耳蜗性听力损害的早期监测中,优于常频纯音测听和扩展高频DPOAE.  相似文献   

6.
噪声暴露工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和扩展高频测听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POAE)和常频纯音测听、扩展高频测听的关系 ,借以探讨DPOAE的产生机制以及在噪声性听力损伤的监测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4 2例耳科正常人 (对照组 )和 2 0例噪声暴露工人 (实验组 )进行 0 .5~ 16 .0kHzDPOAE、常频纯音测听及扩展高频测听的检测 ,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DPOAE和常频纯音测听、扩展高频测听的结果。结果 :实验组纯音听阈在 6 .0kHz处和扩展高频区下降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DPOAE幅值在 4 .0、6 .0和 11.2kHz处下降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在 12 .5、14 .0、16 .0kHz 3个频率处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常频DPOAE检查可用于噪声性聋的早期诊断和监测。DPOAE可能来源于对应频率区及较高频率区耳蜗外毛细胞 ,其产生部位和机制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耳鸣患者的听力损失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探讨耳鸣的发病原因、检查方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以主观性耳鸣为主诉的200例患者进行耳科专科检查、声导抗检测、常频纯音听阈测听和高频扩展听阈测听检查。结果:200例耳鸣患者中,单侧耳鸣123例(61.5%),双侧耳鸣77例(38.5%);46例(23.0%)听力正常。单侧耳鸣中,患侧与对侧听阈比较0.125~8kHz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kHz及其以上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频听力正常组与听力异常组比较各频率阈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听力异常组扩展高频检出率低于听力正常组。结论:耳鸣可以存在听力正常的人群中,扩展高频测听能否为耳鸣患者提供早期听力损失的依据,尚需对更多的临床资料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扩展高频听阈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幅值与年龄的关系及其对老年性听力损失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扩展高频测听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对100例常频听力正常者(20~70岁,分5个年龄段)进行听力测试。结果在扩展高频测听中,随测试频率增高,各年龄段听阈逐渐增加,不同测试频率随年龄增加听阈增高,听阈检出率逐渐下降,经SPSS软件分析,在9~11.2kHz,41岁以下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与41岁及以上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12.5~16kHz,20~30岁组与其他各组均有显著差异,51~60岁组与61~70岁组无显著差异。在DPOAE测试中,各频率随年龄增长DPOAE幅值下降,尤其在高频区,不同年龄段DPOAE幅值有显著差异。结论扩展高频测听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值可以作为对老年性听力损失早期诊断的依据,均可以用于老年性听力损失的早期筛查和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0.5—16kHz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和扩展高频测听对顺铂耳毒性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对24例应用顺铂进行初次化疗的妇科肿瘤病人于化疗前后分别进行0.5—16kHz DPOAE、常频纯音测听及扩展高频测听检查,比较DPOAE和常频纯音测听、扩展高频测听的结果。结果:顺铂化疗后扩展高频区纯音听阈升高,DPOAE在3kHz、4kHz处及扩展高频区下降明显。结论:常频DPOAE较常频纯音测听更敏感,和扩展高频测听检查一样均可用于顺铂耳毒性的监测。扩展高频DPOAE可能比常频DPOAE更敏感。DPOAE与纯音听闻可能并非一一对应关系。病人对顺铂的易感性可能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减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老年性聋患者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探讨年龄、听力损失程度、认知功能对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方法 以90例60岁以上老年性聋者为受试者,按年龄分为三组,60~69岁(44例88耳)、70~79岁(32例64耳)、>79岁(14例28耳),完成纯音听阈测试、普通话噪声下言语测试(Mandarin hearing in noise test,MHINT)及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分别获得0.5、1、2、4kHz平均听阈、MHINT自适应信噪比及MMSE量表总得分;分析年龄、平均听阈、自适应信噪比及MMSE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平均听阈、MHINT信噪比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不同年龄组间的平均听阈、MHINT信噪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不同程度听力损失组间的MHINT信噪比差异显著(P<0.01),控制认知得分的情况下其差异仍然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平均听阈与MHINT信噪比具有显著的直线相关性(r=0.326,P<0.01),随着受试者平均听阈提高,MMSE得分下降,二者有直线相关性(r=-0.187,P<0.05);3MHINT信噪比与MMSE量表得分具有相关性(r=-0.201,P<0.01),认知功能减退组(<27分)的MHINT信噪比平均值较认知功能正常组(27~30分)显著增加(P<0.01);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组中,认知功能正常组与减退组之间MHINT信噪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噪声下言语测试可用于老年人听觉功能评估,老年性聋者的年龄、听力损失程度、认知功能与噪声下言语识别能力之间相互影响,评估老年人听觉功能时应考虑认知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测、评估和诊断职业性听力损伤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36例(72耳)噪声暴露青年工人作为实验组,11例(22耳)正常青年人作为对照组,进行纯音听阈和DPOAE幅值、值嗓比和引出率测试。结果 实验组纯音听阈测值在全部频率点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实验组DPOAE幅值和值嗓比在全部频率点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DPOAE总引出率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f0为1.4、8kHz时,DPOAE频点引出率无明显下降(P〉0.05),而其他频点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 用DPOAE测试法检测、评估和诊断职业性听力损伤是可行的,有临床应用价值。其最佳的测试指标为DPOAE幅值、信噪比和总引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初步研究睡眠质量对听力正常青年人DPOAE和噪声下言语识别的影响.方法 将50例听力正常在校大学生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ly index,PSQI)评分分为睡眠质量较差组(PSQI评分≥7分,25例)和睡眠质量较好组(PSQI评分<7分,25例),对两组进行DPO...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在军事噪声致爆震性聋早期监测中的作用。方法将听力正常的炮兵某部男性官兵88例(176耳)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4例(88耳),实验组参加火炮实弹射击训练,对照组未参加火炮实弹射击训练。对照组及实验组训练前后进行纯音测听及DPOAE测试,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训练后80耳中耳传导功能无障碍,其中13耳纯音听阈示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DPOAE检查亦异常;67耳纯音听阈正常,其中15耳DPOAE幅值在4kHz处降低。与训练前、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训练后2、4及8kHz纯音听阈升高(P<0.05或P<0.01),以4kHz处升高最为明显;实验组训练后2、3、4、6及8kHzDPOAE幅值降低(P<0.05或P<0.01),其中以4kHz处降低最为明显。结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在军事噪声致爆震性聋早期监测中有一定应用价值,可对其防护、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噪声暴露对声反射增长函数 (acousticreflexgrowthfunction ,ARGF )的影响。方法 对有长期噪声暴露史的工人 5 7例 (10 6耳 )及正常听力青年人 2 5例 (5 0耳 )进行ARGF测试 ,观察受试耳对 10 0 0Hz纯音刺激级由声反射阈 (acousticreflexthreshold ,ART)水平增加至 12 5dBHL时声抗量值变化的函数关系。根据纯音平均听阈 (pure-tonethresholdaverage ,PTA)将噪声暴露耳分为三组。结果 噪声暴露组的声反射 (acousticreflex ,AR)动态范围变窄 ,声抗增长量值减小 ,ARGF曲线坡度变缓 ,反射振幅及声抗增长量值与正常青年组相比有显著下降 (P <0 .0 1) ,而听力损失程度不同的三个病变组间的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分别用声抗量值及声抗量增幅比随AR刺激级的增加而变化两种方法分析所得数据 ,发现噪声暴露组的ARGF与正常耳有明显差别 (P <0 .0 5 ,P <0 .0 1)。结论 噪声暴露对ARGF有显著影响。ARGF可用作监测早期噪声性听觉损害 (noiseinducedhearingloss,NIHL)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噪声对豚鼠耳蜗血管纹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表达及血迷路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0只)和噪声暴露组(20只),噪声暴露组给予声强为115dB SPL白噪声暴露,每天6小时,连续两天,对照组不予噪声暴露。于实验前及噪声暴露后次日对两组豚鼠行ABR检测,第二次ABR检测后对两组豚鼠耳蜗基底膜行鬼笔环肽-异硫氰酸荧光素(Phalloidin-FITC)染色;用硝酸镧透射电镜和常规透射电镜观察两组豚鼠内耳血迷路屏障通透性和紧密连接的变化;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两组豚鼠耳蜗血管纹和螺旋韧带处claudin-5的表达。结果噪声暴露组豚鼠ABR波Ⅲ反应阈较正常对照组阈移40dB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底膜铺片FITC染色示噪声暴露组底回基底膜毛细胞大量缺失,其余部分毛细胞纤毛排列紊乱并出现融合,而对照组毛细胞排列整齐,其纤毛呈V或W型,两组间外毛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下,可见噪声暴露组血管内皮细胞间和边缘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均遭到破坏,细胞间隙增大;硝酸镧透射电镜下,大量镧颗粒从血管腔内渗漏到管腔外的组织间隙,而对照组镧颗粒仅局限于血管腔内;Western blot结果示,两组耳蜗外侧壁血管纹均有claudin-5表达,但噪声暴露组的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也表明,两组豚鼠耳蜗外侧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边缘细胞等处均有claudin-5阳性表达,但噪声组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噪声通过下调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的表达,破坏细胞间紧密连接,增加豚鼠血迷路屏障的通透性,从而导致内耳微环境的破坏,是噪声性聋可能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闷患者进行诱发性耳声发射分析,以早期发现这些患者的耳蜗损害.方法:采用丹麦Madsen公司Capella耳声发射仪对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闷患者43例(72耳,耳闷组)及正常人30例(60耳,对照组)分别进行TEOAE及DPOAE检测,记录和分析各频率DPOAE的检出率、幅值,TEOAE的通过率、反应波信噪比、波形重复性及各频带反应波信噪比和重复性.结果:①DPOAE检出率仅在0.50、0.75 kHz两频点上耳闷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频率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TEOAE通过率对照组为100%,耳闷组为90.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6,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闷患者各频率DPOAE的幅值、TEOAE的反应波信噪比、波形重复性及各频带反应波信噪比和重复性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部分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闷患者已存在耳蜗外毛细胞的损害,利用诱发性耳声发射的方法可在其听力损失出现之前早期发现此类病变.  相似文献   

17.
扩展高频测听在噪声性听力损失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扩展高频测听(10-20kHz)在噪声性听力损失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及不同年龄,工龄,暴露噪声的强度与10-20kHz听阈损失的关系。方法 应用频率范围为0.5-20kHz的纯音听力计对1000名噪声下作业工人的听力进行检测,以120名不同年龄的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在95-115dB(A)的噪声强度下,当0.5~6kHz的阈值未出异常时,10-18kHz的阈值明显高于对照95-115dB(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耳聋(acute low-tone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ALHL)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和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ALHL患者的临床表现、听力学检查和治疗情况,总结其临床发展规律。结果发病年龄以青中年为主,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多为单耳发病,表现为耳闷或伴耳鸣,听力下降,不伴眩晕,所有患者纯音听阈均表现为轻中度低频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前后分别为(38.71±6.82)dB和(20.56±9.44)dB,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鼓室图"A"型,49例(80.9%)镫骨肌反射引出,40例(64.5%)Metz试验阳性,62例ABR均正常。62例患者治疗前DPOAE在0.5~1 kHz的引出率仅为18.7%,反应幅值明显降低,治疗后DPOAE在0.5~1 kHz的引出率提高至43.8%,幅值亦有所提高。结论 ALHL以突发的耳闷和(或)伴耳鸣为主要表现,常单耳发病,青中年女性为主,听力学定位诊断为蜗性聋,仅累及低频区,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study carried out in a group of noise-exposed workers in a hydro-electric power plant. Thus, the main focus of the study is on 130 industrial workers who were exposed to high level of noise. The control group was consisted of 33 subjects with normal hearing. Hearing and acoustic reflex thresholds were obtained from all subjects and the results from age-matched sub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which were detected in 71 workers were bilateral, symmetrical and affected mainly frequencies of 4–6 kHz. In essence, the hearing losses were developed within the first 10 years of noise exposure and associated with slight progress in the following years. When acoustic reflex thresholds derived from the study and control groups were compar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determined only for the thresholds obtained at 4 kHz (p<0.0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