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目的:探讨解剖游离保留面神经在腮腺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本科2008年1月-2013年12月进行解剖游离保留面神经加全腮腺及肿瘤切除术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面神经主干平均直径约1 mm,有5分支如丝线。术后3 d面神经轻度不全麻痹18例,术后7 d恢复8例,术后2个月内恢复8例。随访3个月-2年,其中1例因切断面神经下颌缘支行吻合术的患者,半年后恢复;1例损伤面神经颧支,左眼睑闭合无力;味觉出汗综合征1例;耳垂麻痹18例,1年后恢复;无腮腺漏,无肿瘤复发。结论:复发性、多发性以及深叶腮腺肿物行解剖游离保留面神经的全腮腺及肿瘤切除术,并发症少,临床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区域性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3月入住本院的7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首发患者(肿瘤直径均≤3 cm),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采用区域性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解剖面神经分支数,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肿瘤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切口长度、平均术中出血量、解剖面神经分支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暂时性面瘫、面部畸形、涎液潴留、耳垂麻木、Frey综合征和口干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域性切除术用于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肿瘤复发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型腮腺切除术在腮腺肿瘤切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至2011年收治的择期行腮腺肿瘤切除术患者127例,按照入院日期,分为2组,单日为观察组62例,双日为对照组65例。观察组患者采取改良型腮腺切除术,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腮腺切除术,并进行随访,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共102例患者接受随访,随访率为80.3%,随访时间为2~46个月,观察组在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和肿瘤复发率方面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但在面部瘫痪、凹陷畸形、Frey综合征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型腮腺切除术有效的切除肿瘤,且切口隐蔽、手术创伤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功能性切除术与全切术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32例行腮腺浅叶良性肿瘤的功能性切除术,28例行肿瘤及全部浅叶切除面神经解剖术。观察手术伤口愈合情况、术后涎瘘发生率、术后1周面瘫率、术后两年内肿瘤复发率。结果手术伤口均为甲级愈合,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涎瘘、面瘫并发症;所有病例随访2年,行肿瘤功能性切除术患者的复发率为6.25%(2/32),行肿瘤及全部浅叶切除面神经解剖术者的复发率为7.14%(2/28),两组肿瘤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功能性切除术在不增加肿瘤术后复发率基础上,保留了腮腺分泌唾液的功能,减少了术后面部味觉性出汗综合征的发生,不会造成大块切除后的面部畸形。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手术治疗腮腺混合瘤临床疗效,探讨理想手术方式。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22年9月福建南安市东田镇卫生院收治的腮腺混合瘤患者60例纳入研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区域性肿瘤切除术,对照组给予传统全腮腺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面神经损伤、并发症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面瘫发生率为6.67%,皮下积液或涎瘘发生率为3.33%,Frey综合征发生率为10.00%,面部畸形发生率为6.67%,均低于对照组的26.67%、20.00%、33.33%、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颌缘支、颊支、颧支面神经分支功能损伤率分别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23.33%、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第2年复发率为3.33%,第3年为6.67%,观察组术后第2年复发率为0.00%,第3年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腮腺混合瘤的治疗采用区域性切除手术,有着确切的疗效,能够有效避免对患者的更大损伤,可减少相关并发症,是目前治疗该疾病较为理想的一种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浅析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康复治疗对于面神经麻痹后遗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将50例面神经麻痹后遗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分别给予内科治疗(对照组)和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分析两组疗效.结果 在接受治疗2个月后,对照组中,显效15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为52.00%,观察组,显效26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78.0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阴式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子宫切除术,观察组行阴式子宫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17.14%),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采用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少,患者生活质量高,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两种腮腺肿瘤切除术在腮腺肿瘤患者中的疗效、并发症及复发率。方法将我院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50例腮腺肿瘤患者按照手术切除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腮腺浅叶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并发症发生率、面部凹陷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1-3年,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部分腺体切除术治疗腮腺良性肿瘤效果满意,能保留腮腺功能,显著减少面部畸形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OMS-710型手术显微镜下面神经解剖在腮腺肿瘤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OMS-710型手术显微镜下面神经解剖腮腺肿瘤切除治疗的66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沃辛瘤35例,多形性腺瘤18例,基底细胞腺瘤4例,肌上皮瘤3例,血管瘤1例,鳞状细胞癌2例,腺导管癌1例,肌上皮癌1例,腺样囊性癌1例.术后无永久性面瘫病例,4例(6.06%)出现暂时性面瘫,经药物治疗后恢复.随访0.5~2.0年,无一例复发.结论 OMS-710型手术显微镜下面神经解剖腮腺肿瘤切除,面神经损伤小,面瘫发生率低,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桥小脑角肿瘤切除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对面神经的保护意义。方法 16例桥小脑角肿瘤患者均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仪进行面神经监测,通过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在显微镜下切除肿瘤,术后对面神经解剖和功能保留情况进行评估。结果面神经解剖保留15例(约93.8%),6个月后面神经功能Ⅰ级+Ⅱ级共占81.3%。结论术中面神经监测技术可以有效提高面神经解剖和功能的保留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经皮神经电刺激在面神经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80例面神经炎患者均为本院2019年2月—2019年12月接收,根据双模拟法分为两组,比较治疗效果,并观察改良Portmann评分。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是95.00%,对照组是77.50%,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良Portmann评分方面,治疗后,观察组(13.29±3.79)分比对照组(7.37±2.61)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神经炎临床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高压氧与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不仅可以及早减轻患者临床病症,同时有助于面神经功能及早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并神经根管扩大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实验组(n=30),对照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实验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并神经根管扩大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全部顺利完成,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术后1周、 1个月及3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并神经根管扩大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孔维双 《临床医学工程》2012,19(8):1318-1319
目的分析并评价显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防止神经损伤的意义。方法将我院从2005年5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疾病病人856例分成观察组(显露喉返神经)与对照组(未显露喉返神经),并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状况。结果术后两组均未见双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全部患者的喉返神经损伤率为2.10%(18/856),观察组喉返神经损伤率为1.31%(6/459),对照组喉返神经损伤率为3.02%(12/397)。观察组喉返神经损伤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5.8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8个月后观察组6例喉返神经损伤病人声带活动全部恢复至正常;对照组5例恢复至正常,7例为永久性损伤。观察组在术后8个月时喉返神经损伤病人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χ~2=15.02,P<0.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中喉返神经显露可以有效降低术中喉返神经的损伤率,该方法安全可靠且效果理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19年9月本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比较两组干预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部神经功能变化情况,及整体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H-B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H-B评分低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率为80.0%,对照组显效率为37.5%,观察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周围性面瘫,通过针刺结合隔牵正散灸下关、牵正穴,能有效的改善患者面部肌肉功能,提高整体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对脊柱骨折患者脊髓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7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38)与观察组(n=38)。对照组采用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脊髓神经功能、Cobb’s角与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的ASIA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Cobb’s角与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68%(P<0.05)。结论后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前路手术内固定融合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降低Cobb’s角,减轻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神经内镜辅助下切除桥小脑角占位临床情况的分析,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2月~2011年2月某院住院治疗的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23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段的桥小脑角区肿瘤患者21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治疗,对照组行传统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比较两组间手术疗效,主要观察术后肿瘤残余情况、术中及术后并发症、面神经及听神经功能的改变。[结果]①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均无肿瘤残留,对照组中有4例(14.3%)患者存在肿瘤残余,两组间肿瘤残余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对照组中有6例(28.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间患者术后面神经及听神经功能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切除桥小脑角区占位,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复发甲亢术中喉返神经显露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我院行复发甲亢术的2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是否显露喉返神经进行分组,其中13例显露喉返神经的患者为治疗组,10例非显露喉返神经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喉返神经的损伤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喉返神经的损伤率为15.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返神经显露可降低复发甲亢术患者喉返神经的损伤率,减少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避免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