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改良内瘘保护罩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效果观察。方法 将80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透析治疗期间分别使用改良内瘘保护罩和简易保护罩,比较两组患者6个月透析治疗期间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渗血、血肿、疼痛、针头滑脱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内瘘保护罩明显降低内瘘并发症,提高透析效果,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护士工作压力与风险。  相似文献   

2.
动静脉内瘘是指动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的血管通道,安全、经济、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使它成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是大多数维持性血透患者的生命线;但患者在保留内瘘的过程中,会产生多种并发症,如渗血、皮下血肿、针头滑脱等.为了降低内瘘并发症的发生率,我们自制了内瘘保护罩并申请取得专利.现将动静脉内瘘保护罩用于血液透析护理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穿刺纱块按压方法,减少动静脉内瘘的并发症。方法将20例内瘘成熟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例,对照组在透析结束时穿刺点纱块按压选择垂直血管方向,即纱块垂直于内瘘方向按压穿刺点。观察组纱块按压方向平行于内瘘血管按压穿刺点。观察2组患者内瘘50次按压后渗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渗血发生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穿刺点纱块按压平行于内瘘血管上方,降低了渗血风险,保护了内瘘,减少了相关并发症,提高了内瘘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不同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40例以动静脉内瘘作为血通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0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区域穿刺法进行穿刺,试验组患者采用扣眼穿刺法穿刺。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渗血发生率、血肿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5.00%,参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00%,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渗血发生率5.00%、血肿发生率5.00%均低于参照组的30.00%、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20.00%低于参照组的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扣眼法穿刺,相较传统区域穿刺能有效减少皮下血肿、渗血等不良事件,并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应用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随身灸在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60名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每次透析结束24h后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和随身灸护理动静脉内瘘,对照组每次透析结束24h后只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进行护理。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局部硬结发生率、血流量、血肿消退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局部硬结发生率、血流量、血肿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随身灸能很好地促进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壁损伤的修复,减少硬节、渗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穿刺成功率,延长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吴仲华 《安徽医药》2017,21(4):755-757
目的 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在维持性血透病人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血透病人5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钝针扣眼穿刺,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穿刺,观察6个月后,对两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例数、拔针按压时间、穿刺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拔针按压时间、穿刺疼痛程度、并发症(穿刺部位渗血、血肿、动脉瘤)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钝针扣眼穿刺技术能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拔针按压时间,降低渗血、血肿、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对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邯  刘芳  程丽  张莹莹 《安徽医药》2017,38(6):798-800
目的 探讨不同进针角度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点渗血、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疼痛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使用动静脉内瘘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内瘘穿刺针尖与皮肤呈35~40°,对照组为20°。对比两组患者半年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疼痛、透析时内瘘穿刺点渗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62%)高于对照组(90.45%),穿刺点渗血发生率(12.88%)低于对照组(17.81%),疼痛发生率(3.85%)低于对照组(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35~40°角进针穿刺动静脉内瘘,可增加内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点处渗血、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8.
徐浩 《哈尔滨医药》2016,(4):465-466
目的:探讨不同血管穿刺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动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需要以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穿刺法,观察组采用扣眼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内瘘止血情况、血管壁的变化、内瘘并发症以及血液透析的效果变化。结果观察组渗血、血肿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6个月后的内瘘止血时间少于对照组,血管壁厚度小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扣眼穿刺法能够减少动静脉内瘘的穿刺不良事件和血管增生,减少内瘘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回血方式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65名血液透析患者3200例次内瘘穿刺回血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行回血后和回血前拔除内瘘穿刺针方式回血,观察穿刺处渗血、皮下血肿、患者按压手指肌肉痉挛、患者及护士针刺伤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到回血后拔出内瘘穿刺针回血方式并发症少,两组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进的回血后拔除内瘘穿刺针回血方式安全有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药实践》2015,(10):775-776
目的:比较两种位置按压止血对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效果,透视科学的压迫止血位置。方法:将94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观察组采用按压血管针眼位置(皮肤穿刺点上方0.2~0.8 cm)止血法,对照组按压皮肤针眼位置止血法,对两种不同位置压迫止血方法的出血量、止血时间及皮下渗血和血肿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3个月采用按压不同位置止血法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穿刺点出血量少、止血时间短,皮下渗血、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压血管针眼位置止血法可降低动静脉内瘘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局部外用桂龙护瘘涂膜剂对血液透析患者炎症因子及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状态的影响。方 法 选择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血透室收治的9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 自体动静脉瘘手术,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46例)术后采用桂龙护瘘涂膜剂沿内瘘血管外涂,对照 组(46例)给予常规内瘘护理。观察2组治疗前后自体动静脉瘘血管壁厚度、动脉阻力指数、血流量、血管条件、血清 炎性因子、内瘘失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术后8周血管壁厚度、动脉阻力指数低于对照组(P<0.01),血流量大 于对照组(P<0.01),血管弹性良好、弱血管杂音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用药 8 周后血清白细胞介素 (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术后1年自体 动静脉瘘失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局部外用桂龙护瘘涂膜剂可降低自体动静脉瘘血管厚度和阻 力,增加血流量,改善血管条件,降低术后炎性反应,促进内瘘成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前臂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接受前臂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治疗的肾衰竭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前臂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不应用彩超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监测;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前臂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应用彩超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监测,分析两组血液透析治疗期间静脉通道畅通率、血液透析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肾功能改善时间和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总时间等。结果观察组的血液透析治疗期间静脉通道畅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肾功能改善时间和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肾衰竭患者在接受前臂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实施监测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血透)动静脉内瘘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60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抑郁、焦虑情绪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内瘘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护理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  相似文献   

14.
王政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3):81-82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并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1年4月收治的78例破裂出血的颅内动静脉畸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8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血管内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等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颅内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并血肿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血透室内部10名护士自愿组成一个“圈”,确立“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静动脉内瘘皮下血肿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对活动前后血透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制订和落实整改措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发生率显著低于活动前(P〈0.05);各位成员的团队精神、专业知识、人际关系、护理品质意识与脑力开发等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发生率,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护理,B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焦虑抑郁评分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B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B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 优质护理活动能够明显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种不同部位动静脉内瘘对老年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18例老年尿毒症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动静脉内瘘,根据建立部位的不同分为腕部内瘘组(43例)、上肢前臂内瘘组(37例)和上臂肱动脉内瘘组(38例),比较各组不同时间的内瘘血流量、通畅率及并发症等。结果上臂肱动脉内瘘组的内瘘血流量最高,达(336.25±70.14)ml/min,明显高于腕部内瘘组和上肢前臂内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时间、开始应用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在血流通畅方面,3组1个月通畅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上臂肱动脉内瘘组1年、2年和3年的通畅率(分别为76.32%、60.53%和52.63%)均明显低于其余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臂肱动脉内瘘组3年内血栓形成、充血性心力衰竭、假性动脉瘤发生率分别为21.05%、31.58%和26.32%,较其余两组呈明显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尿毒症患者血管条件普遍较差,可根据自身情况选用内瘘位置,需密切注意后期通畅率和并发症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机能性端侧吻合和传统端侧吻合在静脉内瘘术中的应用差异.方法 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7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慢性肾衰长期血液透析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A组和观察B组,其中观察A组采用机能性端侧吻合实施动静脉内瘘成形术,观察B组采用传统端侧吻合实施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其瘘管畅通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和术后通畅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A组患者的吻合时间[(21.2±6.3)min]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优于观察B组[(27.8±5.9) min,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机能性端侧吻合进行动静脉内瘘建立,可有效简化手术,缩短手术时间,在保证通畅率和手术成功率的同时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减轻患者痛苦,保证血液透析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