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给晚期胃癌患者带来了生存获益,目前胃癌靶向治疗的靶点包括: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Claudin 18.2(CLDN18.2)。正在进行中的临床研究将可能为胃癌患者带来生机。胃癌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利用生物标志物选择适宜的人群以克服耐药,未来的努力方向是研究发现多靶点药物或发现新的合并用药方案。  相似文献   

2.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及死亡均居高不下,目前,无论早期胃癌的术后辅助治疗,还是晚期胃癌的维持治疗,均以化疗为主。近年来,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多种新型治疗手段的发展,也为胃癌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本文对胃癌的药物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约占全球胃癌年发病率的40%,晚期胃癌患者通常预后较差,化疗药物治疗中位生存期约为1年。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一线化疗药物被认为是标准治疗方案,用于延长晚期胃癌患者的患者存活时间。然而,新的证据表明补救性化疗作为二线治疗,与一线化疗方案相比具有更显著的效果,为了避免常规疗法的不良反应,许多研究都集中在新型分子靶向药物的应用上。阿帕替尼是全球第一个在晚期胃癌中被证实安全有效的小分子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也是晚期胃癌  相似文献   

4.
<正>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结肠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和胃癌,位居第三位,并且发病率每年仍以一定的速度在增长。目前超过50%的患者会发生结肠癌的转移或者复发[1],因此临床上转移性结肠癌的治疗比较棘手,在前20年,对结肠癌治疗以氟尿嘧啶以及衍生物为主,近年来由于奥沙利铂、卡培他滨片(希罗达)、伊立替康等药物的出现、新的给药方式和药物的联合提高了转移性结肠癌的治疗效果[2]。随着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研究的日益深入,靶向治疗药物靶向性好、毒副作用低、有效性高等优点,在控制肿瘤的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又有最新报道[3],转移性结肠癌靶向治疗药物(表皮生长因子靶向药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靶向药物)被认为是治疗结肠癌的主要方向。有关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胃癌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癌症之一,部分胃癌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不到12 个月。化疗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细胞毒性药物联合方案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化疗有效率。目前,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胃癌的新治疗手段之一,其治疗策略主要包括: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抑制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抑制剂、mTOR 抑制剂、 c-Met 抑制剂、多聚ADP 核糖聚合酶抑制剂等。另一方面,我国中医药治疗肿瘤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在胃癌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展现了其独特的优势,随着对胃癌治疗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在接受西医综合治疗同时接受中医药治疗。本文综述了分子靶向治疗与中医药治疗胃癌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6.
<正>胃癌(GCA)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恶性肿瘤的第二位。胃癌晚期的治疗以化疗为主,目的是延缓肿瘤的发展[1],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由于严重的不良反应及肿瘤的耐药性,化疗治疗效果不佳。近年来,抗血管生成治疗已逐渐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与化疗药物联合可提高晚期胃癌的化疗疗效,其中阿帕替尼是一种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为进一步观察阿帕替尼和化疗的协同作用,我们选择阿帕替尼与化疗药联合治疗晚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文献复习探讨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现状和进展。方法:查询近几年国内外乳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进展的关键性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在乳腺癌的治疗中有明显疗效的分子靶向药物有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抗靶点药物曲妥珠单抗、拉帕替尼、帕妥珠单抗和曲妥珠单抗一DMl;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靶向治疗的药物吉非替尼和西妥昔单抗,其他的靶点药物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靶向治疗(贝伐珠单抗)等。结论:目前不少分子靶向药物进入乳腺癌的临床应用,明显降低了乳腺癌患者的疾病复发风险,延长了晚期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其中抗HER2的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是乳腺癌治疗最成功的靶向药物。分子靶向治疗是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和晚期乳腺癌解救治疗中新的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胃癌是我国高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总体预后不佳。近些年,虽然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以及生存期的延长,但晚期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化疗的疗效也很局限。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了深入的认识,胃癌治疗已进入个体化靶向治疗的新时代,靶向药物通过与癌症发生、肿瘤生长所必需的特定分子靶点的作用来阻止癌细胞的生长。许多大型胃癌临床试验评估了靶向药物在晚期胃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及早筛查靶向治疗相关生物标志物,及早分类并有的放矢开展治疗,将成为今后胃癌规范治疗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9.
抗体偶联药物(ADC)是一类治疗乳腺癌的新型靶向药物,由连接子将化疗药物同单克隆抗体(单抗抗偶联而成,以单抗作为载体将化疗药物靶向运输至目标肿瘤细胞内发挥抗肿瘤作用。根据ADC作用于不同靶点的抗原,分为靶向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人滋养细胞表面抗原2 (Trop-2)及其他分子等类型。目前,全球范围内已有3种ADC获批治疗乳腺癌,除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的曲妥珠单抗-美坦新偶联物(T-DM1)、曲妥珠单抗-德鲁替康(T-DXd)外,还有可使三阴性乳腺癌(TNBC)获益的戈沙妥珠单抗(SG)。ADC在HER2阳性乳腺癌治疗中疗效显著,同时在治疗晚期TNBC和部分HER2低表达的乳腺癌中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不同乳腺癌分子分型的人群提供了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0.
刘蕾  张瑾 《天津医药》2018,46(12):1363-1368
三阴性乳腺癌(TNBC)作为乳腺癌一种预后较差的亚型,在出现化疗药物抵抗的情况下,由于缺少其他有效治疗方法,疾病往往易快速复发转移。因此针对TNBC新治疗靶点及靶向药物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主要针对目前TNBC靶向治疗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分析,主要包括ADP合同聚合酶抑制剂、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信号通路靶向药物、雄激素受体拮抗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等,以期从中找出最有可能成为未来发展方向的靶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前对胃癌中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预测价值存有争议。当前的治疗指南已经把检测胃癌中HER2状态作为标准化操作。最近,在治疗HER2阳性进展期胃癌中,曲妥珠单抗已经成为一线靶向治疗用药,而原发与继发性药物抵抗则成为主要问题,需要新的治疗策略来克服这种抵抗。许多HER2阳性进展期胃癌患者在接受曲妥珠单抗治疗后都出现疾病进展,必须接受二线方案治疗。新的靶向药物,诸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拉帕替尼、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抑制剂依维莫司、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AUY922、HER二聚化抑制剂帕妥珠单抗以及抗体-药物偶联物曲妥珠单抗-emtansine(T-DM1),在以曲妥珠单抗为基础的一线治疗失败时可以成为二线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12.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癌症,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恶性程度较高,早期易复发和转移,总体预后较差。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因靶向药物的不断问世而呈现更多可能,这类药物包括单克隆抗体(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奈拉替尼、拉帕替尼、吡咯替尼、图卡替尼)、抗体药物偶联物(T-DM1、DS-8201)。对HER2阳性乳腺癌靶向治疗药物的最新临床试验结果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乳腺癌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以肿瘤特异性分子为靶点的靶向药物在癌症治疗中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治疗效果。但由于癌症的异质性,目前的靶向治疗只能使一部分癌症患者受益,因此寻找更广谱的肿瘤治疗靶点是当务之急。CLDN18.2限制性表达于胃黏膜上皮细胞,而且其在肿瘤组织表达量较高、分布范围广。CLDN18.2异常表达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近期多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靶向CLDN18.2的抗体IMAB362用于单独治疗或联合化学治疗药物治疗效果良好,预示着CLDN18.2在癌症靶向治疗中有巨大潜力。此文对CLDN18.2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癌症靶向治疗中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穆兰  王莉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0,35(7):1446-1449
目的观察西地碘含片联合聚维酮碘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河南省省直第二医院治疗的型牙周炎患者149例,随机分成对照组(74例)和治疗组(75例)。对照组牙周袋冲洗聚维酮碘溶液。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含服西地碘含片,1.5 mg/次,3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可溶性黏附分子1(sICAM-1)、白介素-10(IL-10)、牙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和龈沟出血指数(SBI)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9.76%,显著低于治疗组的89.7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sICAM-1、PLI、GI和SBI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IL-10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这些指标水平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地碘含片联合聚维酮碘治疗牙周炎,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机体炎症反应水平,改善牙周情况。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结直肠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双高的一种癌症, 化疗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 但不同患者对同样的化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和药物敏感性相差很大。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这种个体差异与基因多态性密切相关。目前, 基因多态性在结直肠癌靶向治疗中的研究已经普遍被人们接受, 在化疗中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联合化疗在结直肠癌临床治疗中效果更显著, 明确这些基因多态性位点对于结直肠癌的精准化疗及联合化疗等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临床上结直肠癌常用的化疗药物和化疗方案相关的基因多态性及其意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Introduction: Anti-angiogenetic agents are currently the most commonly used drug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cancer (CRC) patients, including various inhibitors targeting th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and VEGF receptors (VEGFRs). Fruquintinib (HMPL-013), a highly selective and long-term small-molecule inhibitor of VEGFR (VEGFR1, 2, and 3) was recently approved in China for CRC treatment. Clinical studies have shown it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low off-target toxicity, good drug tolerance, and strong effect.

Areas covered: In the review,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mechanism of action, pharmacokinetics,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fruquintinib are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 potential clinic application o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 and gastric cancer is also discussed.

Expert commentary: Fruquintinib was approved for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RAS wild type) who have previously received fluorouracil, oxaliplatin, and irinotecan-based chemotherapy and who have received or are not suitable for anti- VEGF therapy and anti- EGFR therapy. As a novel, therapeutic approach to CRC, Fruquintinib could be used as a third-line drug for the treatment of CRC patients. Due to drug resistance during the long-term therapy, the combination of fruquintinib with other targeted therapy drugs may be an effective option for CRC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7.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是具有较强侵袭性、预后较差的一类肿瘤,曲妥珠单抗抗Her-2靶向的问世,改变了Her-2阳性乳腺癌的预后.除了曲妥珠单抗这个药物,一系列抗Her-2靶向治疗药物的相继用于临床研究及治疗,包括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拉帕替尼、来那替尼;抗Her-2分子异源二聚化的药物帕妥珠单抗以及曲妥珠单抗-细胞毒性的共轭药物(T-DM1).本文就是对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的辅助治疗进行综述评价.  相似文献   

18.
菅若男  朱佳林 《肿瘤药学》2022,12(2):167-172
三阴性乳腺癌(TNBC)即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均为阴性的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疾病,通常具有较高的组织学级别,较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更具侵袭性,且易发生内脏转移。目前,临床对TNBC多采用细胞毒性药物进行常规化疗,但极易产生骨髓抑制、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导致患者不耐受。使用铂类药物治疗转移性TNBC,药效持续时间短、毒性大,中位总生存期仅9~12个月。鉴于TNBC的化疗效果欠佳,临床迫切需要寻找新的靶向治疗药物,从而根据患者的肿瘤分子亚型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本文主要就TNBC新型靶向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汤沁  丁倩  林莉  张珍珍  代争  詹金彪 《药学学报》2012,(10):1297-1305
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属于跨膜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的成员,在肿瘤细胞中存在过表达。研究显示在乳腺癌、卵巢癌、胃癌、肺癌、前列腺癌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HER2过表达。抗体靶向治疗与传统化疗相比,特异性强,毒副作用小。本文介绍了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的单药治疗效果和与化疗药物、激素治疗、疫苗的联合治疗效果,以及偶联药物策略,阐述了其他新型抗HER2抗体药物,特别是双特异抗体、免疫毒素以及抗体融合蛋白等研究近况,为相应的HER2抗体药物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