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例 1:女 ,74岁 ,2 0 0 1年 1月因食管胸中段癌行食管癌根治术 ,手术顺利 ,术后病理示 :食管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侵及肌层达外膜 ,两切端未见癌 ,淋巴结转移癌 (隆突下 2 / 18,胸上段食管旁 2 / 2 ,下肺韧带旁 0 / 3) ,出院后回家调养。 2 0 0 1年 2月底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骨后疼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纤维内窥镜的普及和食管粘膜染色技术的应用,使食管早期癌的发现例数越来越多。内镜超声和食管粘膜下造影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准确判断食管癌的侵犯深度,为手术前确诊表浅癌,指导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食管表浅癌的定义根据日本食管疾病学会的标准[1],食管癌的侵犯深度不超过粘膜下层,也没有癌转移为早期食管癌。相当于国际癌症联盟(UICC)TNM分期的0期和I期病例[2]。食管癌侵犯深度未超过粘膜下层,无论有无癌转移统称为食管表浅癌。也就是说,食管表浅癌的概念包括了食管早期癌和食管癌侵犯深度虽未超过粘膜下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发区食管非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情况、病理特点与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方法:回顾1991年11月至2000年1月外科治疗5470例食管癌中72例非鳞癌病例,比较病理和临床特点,追踪治疗效果。结果:非鳞癌性食道癌占食道癌发病的1.3%,其中腺癌占非鳞癌性食道癌的61%,小细胞癌占31%,食道癌肉瘤占4%,纤维肉瘤1%,横纹肌肉瘤占1%,手术切除率在100%,其中2例小细胞癌姑息性切除。生存率分别为:腺癌1年81.8%、2年47.7%、3年40.9%、5年25%;小细胞癌1年34.8%、2年8.7%、3年0%;癌肉瘤3年66.6%、5年33.3%;肉瘤3年50%、5年50%。结论:高发区食管腺癌发病无地区性,与西方食管腺癌类型可能有别:食管小细胞癌可能同源于鳞癌的分化极差型;癌肉瘤和其他类型肉瘤在食管恶性肿瘤中发病罕见。腺癌、小细胞癌临床表现与食管鳞癌无差异性,手术仍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和核因子κBp65(NF-κBp65)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77例癌旁组织的RKIP和NF-κBp65表达,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KIP的表达低于正常癌旁组织,而NF-κBp65的表达则高于癌旁组织,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RKI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F-κBp6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或0.01)。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KIP与NF-κBp65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RKIP表达减少或缺失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RKIP表达减少或缺失可能通过上调NF-κBp65的表达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af激酶抑制蛋白(RKIP)和核因子KBp65(NF—KBp65)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77例癌旁组织的RKIP和NF—KBp65表达,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KIP的表达低于正常癌旁组织,而NF—KBp65的表达则高于癌旁组织,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RKIP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NF—KBp6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或0.01)。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KIP与NF—KBp65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RKIP表达减少或缺失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RKIP表达减少或缺失可能通过上调NF—KBp65的表达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受体结合型肿瘤抗原(RCAS1)与人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1例食管鳞癌术后组织、34例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及21例正常黏膜上皮组织,采取免疫组化SP法测定各组织中RCAS1蛋白表达情况,分析RCAS1蛋白表达情况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患者RCAS1阳性表达率与年龄、性别无关(P均0.05),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分化程度相关(P均0.05)。结论 RCAS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异常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组织分化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检测RCAS1蛋白表达情况有助于食管癌的诊断、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9(Galectin-9)在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早期(≤1年)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89例食管鳞癌组织及15例癌旁组织中Galectin-9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及术后早期复发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Galectin-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均<0.05);Galectin-9 mRNA和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长度、浸润深度、病理分期无关(P均>0.05),术后早期(≤1年)复发转移患者Galectin-9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未复发转移者(P均<0.05)。结论 Galectin-9表达缺失参与了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可能成为判断食管鳞癌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Slug、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lug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侵袭及转移中的机制。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17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2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Slug、E-cadherin、Vimentin、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 Slug、Vimentin、MMP-9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高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且随着恶性程度升高表达增加;E-cadherin在癌组织中表达降低(P<0.05)。在食管癌组织中Slug与Vimentin、MMP-9表达呈正相关(P均<0.05),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Slug转录因子通过诱导食管癌细胞EMT的发生及上调MMP-9的表达,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以及癌细胞的浸润和继发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RKIP、E-cadheri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7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77例癌旁非肿瘤组织中RKIP和E-cadherin的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以及两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RKIP和E-cadheri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均<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组织(P均<0.05),RKIP和E-cadheri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P<0.05)。结论 RKIP、E-cadherin表达的降低能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与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Ⅰ~ⅡA期)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阳市肿瘤医院妇科和安阳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收治的300例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CC–Ag检测水平与肿瘤肌层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脉管癌栓的关系。结果:术前,有淋巴结转移、肌层侵犯深度≥1/2、ⅠB和ⅡA期患者的血清SCC–Ag水平分别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肌层侵犯深度1/2、ⅠA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不同分化程度、有无脉管癌栓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患者各项病理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患者的血清SCC–Ag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患者术前血清SCC–Ag水平与淋巴结转移、肌层侵犯深度和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与脉管癌栓、分化程度均无相关性。结论: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手术前血清SCC–Ag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肌层侵犯深度有关,故SCC–Ag可用于评估淋巴结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1.
肺癌是中西医学共同疾病名称,西医学对肺癌按组织学分类,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小细胞未分化癌等。由于肿瘤部位的不同,临床常分为中心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肺癌的证候复杂,常因癌肿发生的部位、大小、种类、发展阶段及有无转移或并发症而有所不同。早期可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是原发于食管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属于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食管癌治疗方法的选择,应根据病情、病变部位、患者的一般情况及有无转移等来决定。手术和放射治疗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早期病例首选手术治疗,而大部分食管癌患者就诊时已为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故80%以上患者需行放疗[1]。由于放疗的损伤较小,受食管邻近重要组织和器官的限制小,其适应范围比手术广。食管癌病理90%以上为鳞状细胞癌,对放射线较为敏感,疗效肯定。放疗对机体损伤相对较小,受年龄、机体状况、食管周围重要组织、器官及病灶等因素的限制相对较少,适应范围较宽,对部分不能手术治疗的中晚期病例仍能获得一定效果[2]。化疗主要用于晚期、远处转移者或与手术放疗综合治疗。颈段食管癌年发病率为0.35/10万,占头颈部恶性肿瘤的2%[3]。颈段食管癌的传统治疗方法是放疗,对有气管、喉返神经、甲状腺侵犯、颈部淋巴结转移等,胸外科视为禁忌,耳鼻喉-头颈外科近年来发挥专科特长,一期切除病变及受侵的周围组织,利用各种皮瓣、胃、结肠、空肠等修复重建缺损,并结合放疗、化疗,使颈段食管癌的综合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Akakura[4]对术前放疗进行了前瞻性研究,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3.
内镜下浓碘溶液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 90例无明显食道临床症状经内镜下观察食管粘膜粗糙增生微隆起斑块、粘膜白斑、糜烂、浅溃疡等改变的患者 ,进行浓碘溶液染色。结果着色者 5 6例 ,为 6 2 .2 % ,其中病理诊断为慢性炎症 30例 ,鳞状上皮增生 2 4例 ,炎症伴肠上皮化生 1例 ,未见异常 1例。着色不均呈小灶性不着色者 10例 ,为 11.1% ,其中慢性炎症 3例 ,鳞状上皮增生 5例 ,炎症伴肠上皮化生 1例 ,高分化粘膜鳞癌 1例。不着色者 2 4例 ,为 2 6 .7%。其中上皮内癌 2例 (印戒细胞癌 1例 ,低分化鳞癌 1例 ) ;粘膜癌 3例 (均为高分化鳞癌 ) ;粘膜及粘膜下癌 7例 (低分化腺癌 4例 ,低分化鳞癌 3例 ) ;癌细胞侵犯肌层 6例 ,(鳞状细胞癌 3例 ,腺癌 2例 ,粘液腺癌伴部分鳞化腺癌 1例 ) ;炎症伴有异型细胞 2例 ;鳞状上皮增生 4例。结论 :浓碘溶液染色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并有助于区别病变的良恶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启膈散对食管癌细胞微丝骨架的影响,并探讨其抑制转移的机制。方法采用高分化人食管癌细胞TE1、Eca109及低分化人食管癌细胞TE13,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未加药)及启膈散(100μg/mL)组。应用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食管癌细胞形态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启膈散对食管癌细胞微丝排列的影响。采用细胞阻抗检测技术检测启膈散对食管癌细胞同基质黏附力及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启膈散组食管癌细胞TE1、TE13及Eca109中微丝排列更规则,伪足消失,对照组细胞中微丝排列混乱,且以细胞膜微丝排列不规则更为明显,在细胞膜上微丝排列缺乏同向性,向外伸出伪足。与对照组比较,启膈散组食管癌细胞TE1和TE13中形态规则的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0.05),TE1与TE13细胞经启膈散作用后细胞与基质的黏附力及迁移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启膈散能够抑制食管癌细胞发生微丝骨架重排,使食管癌细胞同基质之间的黏附力降低,从而抑制细胞的迁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蛋白在胆囊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29例胆囊腺癌、8例胆囊鳞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PTEN蛋白进行检测,计算微血管密度,分析PTEN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与MVD和胆囊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等的关系。结果胆囊癌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胆囊黏膜组织(P<0.01),MVD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7.941,P<0.01);胆囊癌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但与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高分化胆囊癌组MVD显著低于低分化组(t=3.275,P<0.01),淋巴结转移组MVD值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2.931,P<0.01)。结论 PTEN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较低,PTEN基因突变或缺失可能促进肿瘤血管形成,与肿瘤的生长、分化等相关。该基因在胆囊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并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蒋茂春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3):107-107
食管癌向颈部淋巴结转移属常见临床表现,收集我院经皮细针穿刺颈部肿块,共吸取组织细胞学检查1022例,就其颈部癌性肿块及食管癌转移转移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化抑制因子-2(Id-2)在人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Id-2蛋白在60例食管癌组织及6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Id-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Id-2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Id-2 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1);Id-2蛋白表达水平的高低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等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d-2蛋白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与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 Id-2蛋白及Id-2mRNA在食管癌组织的表达水平升高可作为判断食管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生物分子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和分析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通过对我院和宜都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搜集,回顾性分析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通过对肺癌患者按照组织学相关标准进行分类可知,腺癌、鳞状细胞癌、腺棘细胞癌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细支气管肺泡癌、未分化癌3年生存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鳞状细胞癌、腺棘细胞癌3年生存率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可知,分化程度、远处转移、治疗方法、血清癌胚抗原(CEA)、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21-1)是肺癌患者预后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对肺癌临床病理进行分析,并实施针对性健康宣教,提高人们对肺癌早期症状的认知水平,可有效提高肺癌早期发现率及改善预后,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和局部复发的规律、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例食管术后淋巴结转移和局部复发的CT表现,对于手术加放、化疗与单纯手术者其术后淋巴结和局部复发的时间对比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因部位而异,最常见于2R区、4R区、7区及贲门旁区;局部复发以吻合口上下最为多见;手术加放、化疗较单纯手术者其术后淋巴结转移及吻合口复发时间有明显差异。结论:CT是食管癌术后淋巴结转移和局部复发的最直观、最确切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HSP70、ICAM-1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HSP70、ICAM-1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胃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其中维吾尔族30例,汉族30例,所有患者术前未行放疗和化疗,高、中、低分化腺癌例数分别为11、28、21例。淋巴结有转移19例,未见淋巴结转移41例。另选切端正常黏膜组织10例作对照。所有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后常规石蜡包埋。以上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诊断明确无误。观察HSP70、ICAM-1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的关系。结果:(1)60例胃腺癌组织中HSP70、ICAM-1的表达阳性检m率分别为:35.0%(21/60)、51.7%(31/60)。而在胃粘膜正常组织中,HSP70、ICAM-1的表达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0/10)、10%(1/10)。(2)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组织中HSP70高、中、低分化腺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23%、25.O%、57.1%,x。值是4.677,P〈0.05。ICAM-1在高、中、低分化腺癌不同分化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32.1%、81.O%,X2值是5.421,P〈0.05,统计学均有显著性差异。(3)胃腺癌淋巴结有癌转移及无癌转移的HSP7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4%、29.3%,x。值是1.956,P〉0.05。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胃腺癌淋巴结有癌转移及无癌转移的ICAM-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2%、46.3%,x。值是3.143,P〈0.05。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4)胃腺癌临床分期为艮。及T2-4 HSP70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8.9%、60.9%,X2值是7.127,P〈0.05。胃腺癌临床分期为艮,及1乙的ICAM-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5.1%、78.3%,X2值是6.442,P〈0.05。结论:不同分化程度的胃腺癌HSP70、ICAM-1在低分化腺癌高表达提示HSP70、ICAM-1与胃腺癌的恶性程度有相关性,淋巴结转移、无转移胃腺癌组织中,ICAM-1的表达提示其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