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婴儿肝炎综合征肝脏病理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了解婴儿肝炎综合征(简称婴肝)患儿的肝脏病理改变.方法对16例婴肝患儿肝穿刺活检,并与临床诊断比较.结果病理及临床所示肝硬化符合率较高,以乙肝病毒感染为主,共11例.肝脏病理结果自肝细胞肿胀、点状坏死,直至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均可见到,并观察到1例患儿4年后再次复查肝穿刺检查,已由慢性活动性肝炎(CAH)转为慢性迁延性肝炎(CPH).结论肝穿刺病理检查为小儿肝脏疾病不可缺少的诊治手段,应当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2.
181例小儿肝穿刺组织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了181例小儿肝穿刺标本。经病理检查确诊了16种肝病共155例,其中94例(52%)为肝炎,与同期成人1173例肝穿刺标本相比较,小儿急性肝炎比例较成人高,而成人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比例高于小儿(P 值均<0.01).本文还讨论了小儿慢性肝炎疗效评价的临床与病理联系,婴儿CAH 的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3.
对本院1956~1991年经病理证实并复查确认的38例小儿肝炎后肝硬化进行了研究。年龄2个月~14岁。其中小于1岁者7例。男女之比1.4:1。在小儿尸检病例中,肝炎后肝硬化占0.4%(12/2758),在肝穿证实的小儿慢性肝病中占11.5%(9/87)。1例乙肝患儿发病5个月旰穿证实为早期肝硬化。85.3%肝大,81.2%脾大,但无早期诊断价值。血lgG升高(87.5%)明显,补体C_3降低(83.3%)。病理:活动性肝硬化占89.5%(34/38),明显高于成人;肝内卵圆细胞增生活跃,与肝硬化的活动程度密切相关,但与  相似文献   

4.
血清铁蛋白检测在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小儿病毒性肝炎时血清铁蛋白 (SF)的变化 ,探讨其意义。方法 对 1 53例急性甲型病毒性肝炎 (甲肝 )、1 31例各型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 )及 30例正常体检儿童利用RIA检测SF。结果 甲肝急性期SF和ALT均明显增高 (P均 <0 .0 1 ) ,恢复初期ALT恢复正常 ,SF下降但未恢复至正常 ,与对照组相比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ALT恢复正常后 30dSF降至正常。各型乙肝SF检测中甲乙重叠感染和急性肝炎(AH)组SF最高 ,慢性活动性肝炎 (CAH)次之 ,慢性迁延性肝炎 (CPH)轻度增高 ,ASC组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结论 甲肝检测SF较ALT能更准确地反映肝内炎症及损害程度。也可以作为乙肝临床分型的辅助检查之一  相似文献   

5.
小儿输血传播病毒感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输血传播病毒(TTV)感染对小儿各型肝炎,健康儿童的影响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PCR方法检测363例各型(乙型,丙型,非甲-戊及庚型,婴儿肝炎)肝炎和24例健康儿童的血清TIVDNA,对阳性者进行血清TTVDNA半定量分析,对各组病例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363例各型小儿肝炎TTVDNA检出率为8.8%(32/363例).其中乙型肝炎占10.8%(25/232例),丙型肝炎占5%(4/74例),非甲-戊、庚型肝炎占7%(2/29例),婴儿肝炎占4%(1/28例).(2)24例健康儿童TTVDNA检出率为4%(1/24例).(3)TTVDNA阳性者与阴性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血清胆红素升高方面无差别.前者有输血制品史的多于后者(χ2=52.86,P<0.001).(4)对血清TTVDNA阳性者进行半定量分析,发现不同滴度病例的临床特征无差别.结论TTV感染在各型小儿肝病和健康儿童中广泛存在.其主要传播途径为经血液传播.TTV感染的致病性较弱.  相似文献   

6.
母婴传播所致无症状 HBsAg 携带儿童的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3例由母婴传播所致无症状HBsAg 携带儿童(AHCC)作3~5年的随访观察,并以20例非母婴传播所致的同类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经肝活组织检查.结果证实由HBsAg 阳性母亲在围产期传播所致的AHCC 比对照组较易引起肝实质的慢性损害,两组慢性肝病(CPH、CLH、CAH、CAHC)的形成率各为17/20(74%)、7/20(35%),P<0.05。从而强调了对HBsAg 阳性孕妇所分娩的婴儿必须立即给予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这是降低慢性乙型肝炎的形成和阻止δ因子附加感染及原发性肝癌发病率的最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前小儿病毒性肝炎(下称肝炎)仍以甲、乙型多见。其双重感染越来越引起人们关注,我院近3年中收治356例,分析如下。1990年1月~1992年12月我院共住院肝炎患者3904例,其中小儿356例,男224例,女132例。年龄6个月~12岁。诊断甲肝255例,占71.6%。按甲、乙型双重感染诊断标准,225例中,双重感染(包括混合感染和重叠感染)43例。乙肝67例,占18.3%,其中急性42例,CAH4例,CPH14例,抗HAV-IgM和HBVM均阴性者34例,占8.1%。符合重症者8例。发热、呕吐、腹痛、腹泻较成人多见而明显。黄疸  相似文献   

8.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360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按目前国内外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诊疗建议分析ITP患儿各型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月1日-2013年12月30日住院治疗的360例资料完整并有随访记录的ITP患儿临床资料,统计各型临床特征等相关数据。结果 (1)360例ITP患儿中新诊断ITP、持续性ITP及慢性ITP分别占60.8%、26.9%、12.3%,男女比例为1.6∶1,各型男女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病年龄以婴幼儿为主,慢性型以学龄儿为主(56.8%),各型年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发病季节春夏为主,各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2)各型有诱因者分别为64.5%、53.6%、34.1%,慢性ITP诱因不明显(P<0.05);各型初诊病程分别为(11.49±7.50)d、(41.55±10.55)d、(402.83±28.26)d,慢性ITP病程较其他两型长(P<0.05);各型出血以轻度为主,重度出血有差异(P<0.05)。结论 (1)儿童ITP新诊断型多见,慢性型少见;发病年龄婴幼儿为主,慢性ITP以年长儿为主;多数患儿起病前有诱因,尤其新诊断ITP及持续性ITP。(2)各型ITP患儿临床以轻度出血为主,重度出血少见,但慢性ITP重度出血明显。  相似文献   

9.
研究小儿乙型病毒性肝炎超微结构和临床特点。方法应用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多克隆HBV(PAP)法,血乙肝标志物用ELISA法,HBV-IgM斑点杂交法结合临床对27例住院患儿肝穿刺活组织标本进行对比观察,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结果在各型乙肝过程中,肝细胞核与细胞器病变均较广泛,且病理诊断常重于临床诊断。结论光镜结合电镜是明确肝炎型别和寻找病因的一种重要方法,能使诊断更趋完善和准确。  相似文献   

10.
1983年10月至1990年4月肝病协作研究组对120例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的小儿急性和亚急性重症肝炎应用综合疗法,结果死亡64例,病死率为53.3%。其预后多与病原型、合并症,血清胆红素浓度、凝血酶原活性、肝昏迷级别、补体水平有一定的关系。感染、脑疝,消化道出血,肝肾综合征是小儿重型病毒性肝炎致死的重要原因。合并4种器官衰竭,血清胆红素>342μmol/L、补体C_3<4.77μmol/L,凝血酶原活性<0.30、肝昏迷Ⅳ级均为小儿重型肝炎预后不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小儿乙型肝炎(下称肝炎)转为HBsAg持续携带及慢性肝炎者较多,对健康危害很大。为了进一步了解其发病和转归,我们对213例急性乙肝患儿作了18个月至2年临床追踪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病例选择:本组病例选自我院1983年内门诊及住院的15岁以内急性乙肝患儿。其中男性128例,女性85例。诊断标准按1978年杭州肝炎会议标准,总结时参考了1984年全国肝炎(南宁)会议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小儿慢性阑尾炎的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 ̄2004年12月经手术治疗并确诊的74例慢性阑尾炎患儿的症状、发病及诊断过程。结果74例均临床诊断为慢性阑尾炎,占5.79%;全部病例均行阑尾切除术,其中43例(3.36%)病理诊断为慢性阑尾炎。结论小儿慢性阑尾炎并不少见,除反复发作的腹痛病史外,阑尾慢性粘连及阑尾粪石是诊断慢性阑尾炎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小儿IgA肾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6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IgA肾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6例小儿IgA肾病并发ARF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本组IgA肾病患儿并发ARF的发生率占我科同期IgA肾病患儿的23.1%;ARF好发于学龄期,临床表现多为肉眼血尿及大量蛋白尿,血肌酐平均为289μmol/L,病程平均16天,均无需透析治疗即可痊愈,病理分级以Ⅱ级为主,远期追踪无慢性肾功能不全者。结论小儿IgA肾发病并发ARF发生率不低,治疗适当,肾功能可以逆转。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ELISA法检测了小儿乙型肝炎(乙肝)患者173例血清前S_2抗原,其中急性肝炎(AH)4例,慢性迁延性肝炎(CPH)2例,携带者167例,阳性者147例,总检出率84.97%,其中AH和CPH检出率均为100%,携带者中HBsAg( )、HBeAg( )者前S_2抗原检出率为87.96%,而HBeAg(—)、抗HBe(—)者前S_2抗原检出率为46.15%。同时检测了134例健康体检儿,阳性者9例、检出率6.73%,明显低于疾病组。故检测前S_2抗原可作为了解病毒复制活跃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肝炎患儿486例病原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了解小儿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特点,以指导小儿肝炎的预防与临床诊断。方法采用ELISA法对1992年1月~2003年1月住院患儿486例进行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结果病原分型:甲型肝炎占53.1%(258/486),乙型肝炎占20.2%(98/486),双重感染占9.5%(46/486),未定型肝炎11.9%(58/486);临床分型:急性肝炎占78.2%(380/486),重型肝炎占11.1%(54/486),慢性肝炎占8.2%(40/486)。结论洛阳地区小儿肝炎以甲型病毒性肝炎为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宿主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04年3月至2008年4月住院的CAEBV患儿、急性EBV感染(acute EBVinfection,AEBV)患儿以及正常儿童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亚群.结果 CAEBV组外周血白细胞[3325×106/L,中位数(下同)]、淋巴细胞(1078×106/L)、NK细胞(68×106/L)、B细胞(84×106/L)、总T细胞(684×106/L)、CD4+T细胞(406×106/L)和CD8+T细胞(295×106/L)计数均高于AEBV组(P<0.05).CAEBV组CD4+功能、亚群的比例(94.5%)低于正常组(98.7%)(P<0.05),但高于AEBV组(74.0%)(P<0.05);而CD8+功能哑群的比例(40.7%)与正常组(48.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于AEBV组(21.0%)(P<0.05).CAEBV组的调节亚群比例(5.0%)虽高于正常组(4.6%)(P<0.05),但低于AEBV组(5.8%)(P<0.05).CAEBV组初始T细胞比例(32.3%/37.5%)低于正常组(58.3%/56.6%)(P<0.05),其效应记忆T细胞的比例(23.9%/15.1%)低于较AEBV组(36.5%/69.8%)(P<0.05),而CD8+假初始T细胞(17.5%)的比例高于其他两组(12.0%和9.2%)(P<0.05).CAEBV组CD8+激活亚群(84.4%/34.0%)高于正常组(44.1%/16.7%)(P<0.05),但低于AEBV组(96.0%/95.0%)(P<0.05).结论 CAEBV患儿体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与CAEBV的慢性活动性有关.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有助于CAEBV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75年~1991年共收治病毒性肝炎3685例,其中25例并发再障,报告如下。25例均先发生肝炎后出现再障,两者相隔23d~104d。男10例,女15例,年龄8~14岁,24例属急性黄疸型,肝组织病理诊断为慢性活动性肝炎(CAH)。均有乏力、尿色深黄及巩膜黄染等。不规则发热、皮肤淤  相似文献   

18.
109例儿科尸检与临床诊断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对 1 0 9例尸解病例的分析 ,探讨死亡病例的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的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 8年中 1 0 9例死亡病例尸体解剖报告与临床资料 ,统计前 3位疾病临床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约登指数。结果  8年中总体尸解率为 2 3 6% ( 1 0 9/461 ) ,误诊率为9 2 % ( 1 0 /1 0 9)。其中肺炎为导致 3岁以下小儿死亡的主要疾病 ,血液疾病和肿瘤是引起 3岁以上小儿死亡的主要疾病。所有尸解病例中 ,以肺炎 ( 60例 )和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 1 2例 )最多 ,所占的比率分别为 5 5 1 %和 1 1 0 % ;肺炎临床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 95 %、87 7%、0 82 7,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分别为 83 3%、1 0 0 %、0 833。结论 肺炎是导致小儿死亡的重要疾病之一 ,应重视其诊断和治疗 ;尸解有助于临床医师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总结医疗工作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儿慢性胃炎内镜表现与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3例患儿胃镜下8种主要表现;按慢性炎症、炎症活动性、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黏膜糜烂6种类型进行病理评价,研究内镜表现和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结果 胃镜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20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6例.213例均送病理学检查,病理诊断CSG196例,轻度CAG11例,正常胃黏膜6例.胃镜与病理学诊断CSG和CAG总符合率分别为91.08%和93.89%.胃镜诊断CSG的镜下主要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和红白相间,以红为主,对病理CSG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86.22%和81.12%,特异度为47.06%(P<0.05);CAG的胃镜诊断对病理的诊断灵敏度为18.18%,特异度为98.01%(P<0.05).结论 儿童CSG胃镜下主要表现对病理CSG的诊断灵敏度较高,具明显的相关性,而CAG的胃镜诊断对病理CAG的诊断灵敏度较低.  相似文献   

20.
基础医学     
911309 用外周血测定血清锌浓度的探讨/洪昭毅…∥中华儿科杂志。-1991,29(3)。-175 男27例,女23例。除4例溶血外46例,测得外周血清锌浓度为13.84±2.21μmol/L(1μmol/L=6.538μg/d1),与相应的静脉血清锌浓度13.75±1.77μmol/L相比,无显著差异(t=0.0133,P>0.05),同一小儿的外周血和静脉血清锌浓度之间有高度相关(r=0.907,P<0.01)。39例(占84.8%)两项检测结果相差不足1μmol/L,6例(占13.1%)相差1~2μmol/L,仅1例(占2.1%)外周血清锌浓度比静脉血高3.1μmol/L。结果表明,同1例静脉和外周血清锌浓度基本相同,过去所采用的健康小儿血清锌浓度不低于11.47μmol/L(7μg/d1)的标准同样适用于外周血清。图1参4(苏艳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