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慢传输型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估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联合其它手术方法治疗特发性慢传输型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疗效。方法对1999-12~2004-12求治的15例单纯慢传输性便秘患者和108例慢传输型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行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肠吻合术和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肠吻合术联合出口梗阻的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其排便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平均随访4年,无严重并发症和病死;术后排便满意者达85.4%,所有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对慢传输性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在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同时对不同病因的出口梗阻型便秘进行联合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
郑德先  刘清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2):1795-1797
目的 探讨中老年女性便秘的病因及检查方法,评价影像学对便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98例临床诊断便秘的中老年女性患者先作结肠传输试验,而后行气钡双重造影检查,考虑出口梗阻的患者再作排粪造影检查或仿真直肠排粪造影检查,根据卢任华教授的测量指标及诊断标准作出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行钡灌肠检查者8例,发现异常者6例;16例直接行排粪造影检查,14例异常.行结肠传输试验者74例,正常者6例,异常68例,真性慢传输16例,假性慢传输20例,出口梗阻52例,其中选择20例志愿者进行混悬硫酸钡及仿真直肠排粪造影检查.结论 气钡双重造影可以发现结肠的器质性病变及发育异常;结肠传输试验、排粪造影及仿真直肠排粪造影是一种简单无创的、最佳的检查便秘病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结肠旷置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结肠旷置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并同时联合出口梗阻型便秘手术,治疗老年顽固性慢传输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06~2004-12在全军肛肠外科研究所住院手术治疗的36例70岁以上老年顽固性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患者,行结肠旷置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并同时联合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患者的排便情况、并发症、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平均随访3年以上。所有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病死。术后1个月平均排便3~6次/d(平均4次/d),液体状大便。术后1年以后平均排便2次/d,固体大便。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排便控制能力良好,无大便失禁发生,排便满意度达89%。所有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老年顽固性慢传输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行结肠旷置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同时对出口梗阻型便秘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4.
结肠旷置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结肠旷置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并同时联合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手术,治疗老年顽固性慢传输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06~2004-12全军肛肠外科研究所住院手术治疗的36例70岁以上老年顽固性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患者,行结肠旷置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并同时联合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手术治疗。术后随访患者的排便情况、并发症、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平均随访3年以上。所有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病死。术后1个月平均排便3~6次/d,液体状大便。术后1年以后平均排便2次/d,固体大便。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排便控制能力良好,无大便失禁发生,排便满意度达89%。所有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对老年顽固性慢传输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行结肠旷置逆蠕动盲直肠吻合术同时对出口梗阻型便秘行手术治疗,临床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重排粪造影对结肠功能性便秘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利用数字胃肠机对123例便秘患者进行结肠双重排粪造影检查。结果除13例属有实质性便秘外,110例均属功能性便秘,其中出口梗阻型78例,慢传输型18例,混合型14例。结论双重排粪造影对结肠功能性便秘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手术的治疗方式与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4月份至2011年4月份收治的26例混合型便秘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6例患者中,9例接受结肠全切除术、直肠与子宫悬吊、回肠直肠吻合手术、抬高盆底重建术,17例接受结肠次全切除术、直肠悬吊术、逆蠕动吻合直肠盲肠术。对所有患者进行严格随访,调查手术效果;结果 26例患者,最短随访时间为5个月,最长随访时间为30个月,平均15个月。23例患者排便满意度良好,比例为88.5%,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手术的治疗效果十分良好,并发症少,负面作用小,适合在临床领域得到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外科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采用外科手术治疗21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资料,依术前结肠钡剂灌肠检查所了解升结肠张力情况及术中探查情况,其中10例患者采用结肠次全切除、盲直肠吻合术,11例患者采用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结果两组均随访2~5年无复发,无手术死亡、吻合口瘘发生,疗效相同。结肠次全切除、盲直肠吻合术10例患者,短期腹泻(1月内)3例(30%),明显低于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P<0.05),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口服药物的控制后明显改善;结肠次全切除、盲直肠吻合术后无顽固性腹泻(超过1年),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后1例顽固性腹泻于随访2年后明显改善。结论结肠次全切除、盲直肠吻合术,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两种术式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均有满意疗效,但具体术式应依据术前检查及术中发现决定,而不能单独倾向于某一种手术。  相似文献   

8.
太宁调节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肛管直肠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太宁对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疗效及对便秘患者肛管直肠功能的影响,探讨太宁治疗便秘的机制。方法根据结肠运输时间和运输指数选择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给予太宁治疗,并设康妇消炎栓为对照。用药前后观察便秘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和肛管直肠功能变化。结果太宁治疗后,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症状评分显著下降,其有效率明显优于康妇消炎栓组,且太宁治疗后患者肛管静息压、模拟排便时的肛管压力及直肠感觉阈值均显著降低。结论太宁可恢复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直肠感觉功能,纠正直肠肛管动力异常,是对其治疗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 验证前期研制的不透X线标志物肠溶胶囊用于功能性便秘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7月1日~2023年5月31日期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就诊的功能性便秘患者,年龄为14~80岁,每位患者口服自制的不透X线标志物肠溶胶囊2粒,分别于服用后8 h、24 h、48 h、72 h拍摄腹部平片,根据标志物的排出情况判断患者的便秘类型。结果 208例受试患者中,正常传输型58例,慢传输型106例,出口梗阻型44例。与健康志愿者相比,受试便秘患者8 h、24 h、48 h、72 h的标志物排出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传输型患者相比,慢传输型及出口梗阻型患者8~72 h的标志物排出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传输型患者的72h排出率比出口梗阻型患者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研究中诊断结果明确,未发现相关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高。基于本院自制的不透X线标志物肠溶胶囊的结肠传输试验可用于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诊断及分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诊断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价值,提高对出口梗阻型便秘病因的认识。方法对85例有不同程度排便困难的患者行排粪造影检查,观察患者静息、提肛、力排时直肠侧位像,并测量肛直角、肛上距、乙耻距、骶直间距等的数值和改变。结果85例均有不同形态的异常影像学改变,如会阴下降、直肠前突、直肠内套叠、直肠前壁黏膜脱垂等,部分病例可见两种或两种以上异常改变。结论排粪造影检查能明确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病因、病变形态及程度,为临床诊疗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阐述慢性顽固性便秘的诊断.方法 是通过直肠指诊、肛管压力测定、结肠运输时间测定、排便造影等方法进行诊断.结果 通过多种方法诊断出结肠慢运输型便秘和出口梗阻型便秘.结论 慢性顽固性便秘的诊断必须具备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及详尽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感知功能特点。方法选取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46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段的4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受试组均接受肛门直肠测压检查和检测直肠感知功能,对比分析两组受试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和直肠感知功能。结果观察组的肛管高压带长度、肛门直肠屏障压、MSP、RRP、APP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MRV、最大耐受量、排便阈值以及疼痛阈值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存在异常情况,而导致便秘的主要原因可能与直肠的高耐受感和低敏感有关。  相似文献   

13.
张秋平  孔斌  李建梅  房展 《河北医药》2011,33(14):2226-2227
功能性便秘分为3型:慢传输型便秘(STC)、出口梗阻型便秘(OOC)和混合型便秘(MIX)[1]。STC属于功能性便秘的一种,约占45.5%,与结肠蠕动功能减慢、结肠动力低下与肠壁内VIP、SP能神经元数量减少和功能障碍有关[2],主要是由于结肠内容物传输缓慢所引起的便秘,症状为大便次数减少,  相似文献   

14.
曹建葆 《江苏医药》2012,38(12):1488
结肠慢传输性便秘是由于结肠蠕动减慢而导致的以腹胀、便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腹腔镜下回肠直肠侧侧吻合分流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解决了患者长期便秘的痛苦.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肛肠中心2010年4月2011年7月于腹腔镜下治疗便秘患者30例,男8例,平均年龄(67.0±3.5)岁;女22例,平均年龄(51.7±14.4)岁.患者病程(17.7±8.8)年,主要表现为大便排出困难,无便意,平均排便间隔5d以上;依赖泻剂或灌肠排便.  相似文献   

15.
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治疗对出口梗阻型功能性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肛管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89例出口梗阻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1个疗程的生物反馈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肛门直肠测压、盆底肌电图及结肠通过时间的变化。结果:经生物反馈治疗后,患者便秘临床症状的有效率为77.53%,治疗后伴随症状、盆底肌反常收缩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均P〈0.01),治疗后患者排便紧迫感阈值有下降(P=0.01),胃肠道通过实验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生物反馈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润肠法辅助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效果。方法 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慈溪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两组均予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2 mg,每日1次口服,观察组加用益气养阴润肠法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结肠传输试验积分与Bristol评分变化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9%,37/39)高于对照组(76.9%,30/39),结肠传输试验积分低于对照组,Bristol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9,t=13.96、12.36,P <0.05)。结论 益气养阴润肠法联合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效果优于单用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可有效改善患者便秘症状。  相似文献   

17.
PPH在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PH法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PPH治疗的口处梗阻型便秘共27例,直肠黏膜内脱垂型17例,直肠前突型10例。术后患者平均随访1年,复查排便造影检查,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恢复顺利,并发症少。治愈24例,好转1例,治愈率88.9%,有效率92.5%。无效有2例(直肠黏膜内脱垂型1例,直肠前突型1例)。结论PPH法治疗直肠前突型和直肠黏膜内脱垂型出的口梗阻型便秘,简便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正>功能性便秘(FC)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症状,在儿童中发病很多,文献~[1]报道,功能型便秘约占儿科门诊外科的3%~5%,占小儿胃肠病门诊的25%,但由于便秘症状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因此甚少研究。根据发病机制不同,功能性便秘可分为结肠慢传输型(STC)和出口梗阻型(FOOC)。功能性便秘患者主要表现为:便意少,大便次数也少,排便艰难、不畅,排便时间延长,大便干结且硬。  相似文献   

19.
便秘是许多人都有的病理性的常见疾病,有可能是多种或一类疾病造成的,许多人并没有经常来医院。随着年龄和症状持续时间延长,增加的进步性发作,并最终形成各种混合顽固性便秘的原因,包括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功能性出口梗阻是指排便时肛门直肠只表现在一系列的功能异常,包括:直肠黏膜脱垂,肠套叠,直肠,盆底疝,会阴下降,耻骨直肠肌肥厚。便秘是指大便干燥,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排便不完全等。慢性便秘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常见的疾病,包括便秘称为功能性便秘结肠与肛门功能障碍。认为这是临床上一种独立的疾病,也被称为特发性便秘,习惯性便秘,单纯性便秘。  相似文献   

20.
慢性功能性便秘非药物性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慢性便秘进行分型,观察胃肠起搏、生物反馈等非药物性治疗对不同类型便秘的效果。方法采用肌电图、胃肠传输试验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等方法,将便秘分为慢传输型(STC)、出口梗阻型(OOC)和混合型(MIX),针对不同类型便秘分别采用胃肠起搏、生物反馈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并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混合型患者的症状积分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同类型便秘分别采用胃肠起搏、生物反馈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症状改善及远期效果,对减少泻剂的滥用和依赖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