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了解目前年龄≤25岁青少年人工流产现状和PAC服务前后对避孕方式的选择,分析LARC在该人群中的应用状况。方法对2018年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行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的年龄≤25岁青少年实施术前问卷调查和术后流产后关爱(post-abortion care,PAC)服务,统计分析该人群对避孕方式的选择。结果年龄≤25岁青少年占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总人数的38.43%。实施PAC服务后避孕意识增强,未采取避孕措施的比例较PAC服务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选择高效避孕措施的比例明显增高,如复方口服避孕药(76.46%vs 1.03%),LARC(12.13%vs 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25岁青少年人工流产率高;PAC服务后青少年能更好地选择高效的避孕措施,但目前LARC在该人群中并不受青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画宣教式PAC服务应用于劳务人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管辖的新和社康中心2016年1月-2017年1月实施人工流产术的劳务工人127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传统服务模式护理,观察组患者术后接受动画宣教式流产后关爱服务(PostAbortion Care,PAC)。使用电话回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对避孕知识知晓率、避孕措施使用率和重复流产率等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离院时避孕措施落实率高达96.88%,高于对照组的19.04%。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避孕知识知晓率为24.19%,低于观察组的9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个月后,对照组避孕措施正确使用率为23.33%,低于观察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随访半年后,观察组重复流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劳务工人群实施动画宣教式PAC服务,能够提高患者避孕意识,促进患者及时采取正确的避孕措施,维护其生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最终降低重复流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妇科门诊开展人工流产后关爱(PAC)服务项目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东丽区东丽医院自2014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60例进行人工流产的妇女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60例需行人工流产术,并实施PAC服务宣教的妇女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高危流产情况,人工流产术后1年内高效避孕措施使用率和重复流产率。结果门诊患者高危流产率为41.9%;观察组患者人工流产术后1年内高效避孕措施使用率较对照组高,而1年内重复流产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院妇科门诊实施的人工流产后关爱服务项目可以有效提高女性避孕意识,并使得重复流产率减少,在临床上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5A咨教模式应用于青少年女性重复人工流产的效果。方法选取青少年重复人工流产女性360例,根据首诊日期分组,单日为观察组(188例),进行5A健康咨询教育服务;双日为对照组(172例),进行常规流产后关爱咨询服务。分析两组的避孕知识知晓度、术后即刻避孕方法落实率,并随访术后两组的避孕方法使用情况及再次妊娠率等。结果观察组避孕知识知晓率、术后即刻避孕方法落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月、6月观察组高效避孕方法续用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观察组1例再次妊娠,对照组5例再次妊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5A咨教模式应用于青少年女性重复人工流产咨询服务效果显著,能有效避免再次意外妊娠的发生,保护女性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工流产术后关爱服务(Post-Abortion Care, PAC)现状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2020年1月收治的计划施行人工流产的妇女42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213例和对照组213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人工流产术后接受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常规人工流产术后予以PAC。调查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对PAC的了解程度,以及随访两组患者在术后1年内的重复流产率。结果:进行调查的总共426例患者中,观察组知晓并了解PAC的患者为75例(35.21%),对照组知晓并了解PAC的患者为72例(33.80%),两组患者在术前对PAC的了解程度差异不明显(P0.05);但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PAC的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PAC干预后,观察组重复流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AC干预应用于人工流产术后的妇女能够提高其避孕意识,减少术后重复流产率,但PAC目前的普及程度较低,还需进一步加强科普与宣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后关爱(post abortion care,PAC)微信平台随访模式的应用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行人工流产并接受PAC服务的200例女性为研究对象,以单独咨询的先后排序确定单双号,单号微信扫码关注随访平台为观察组(100例),随访平台根据研究对象入组和手术时间自动推送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和术后1月、3月和6月随访表单,自动统计建立随访电子档案;双号电话随访入对照组(100例),随访人员在术后1月、3月和6月进行电话随访并建立随访档案。比较两组术后1、3、6月的有效随访率,并分析有效随访率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对象术后1月有效随访率比较(85.00%vs 8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3、6月观察组有效随访率(73.00%、67.00%)均高于对照组(57.00%、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对象随时间延长,有效随访率降低,随访平台投入人力时间优于电话随访。影响有效随访的因素中电话随访受随访时间、场所的限制;随访平台受平台的完善模式、信息覆盖、随访对象的保健意识以及年龄等因素影响。结论 PAC术后随访应人工与信息化相结合,既节约人力,又能使微信随访平台作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临床医学工程》2019,(5):679-680
目的探讨流产后关爱(PAC)模式在门诊人工流产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门诊行人工流产术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人工流产术服务模式,观察组实施PAC模式,两组患者均随访观察6个月。结果观察组随访观察后的SAS、 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 WHOQOL-BREF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正确使用避孕措施率与满意度分别为83.75%、 95.00%,均高于对照组的60.00%、 81.25%(P <0.05)。观察组的再次流产率为3.75%,低于对照组的12.50%(P <0.05)。结论 PAC模式能够显著缓解门诊人工流产术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正确使用避孕措施率及满意度,降低再次流产率,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流产后关爱(PAC)在女性有效避孕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6月因计划生育于我院行人工流产的患者857例为实施PAC前的对照组,其中621人完成术后1年回访;选取2012年7月—2012年12月人工流产患者904例为实施PAC后的研究组,其中867人完成术后1年回访。对比分析她们1年避孕效果。结果干预1年后对照组避孕知识知晓评分(4.24±0.86),知晓率31.24%;研究组避孕知识知晓评分(8.28±1.62),知晓率97.9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正确使用避孕方法者134例(占21.58%),再次意外妊娠者173例(占27.86%);研究组正确使用避孕方法者676例(占77.97%),再次意外妊娠者46例(占6.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C服务通过向人工流产术后女性宣传避孕知识,及时落实有效的避孕方法,避免重复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长效可逆避孕措施在人工流产后即刻实施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7月-2018年7月,抽选在广州市增城区妇幼保健院行人工流产女性1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612例)和强化干预组(588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流产后关爱(PAC)服务,强化干预组在常规PAC服务的基础上采用长效可逆避孕措施。对比两组长效可逆避孕措施使用情况、重复人工流产率以及避孕措施的持续时间情况。结果强化干预组的高效避孕措施使用率比常规组更高,同时重复人工流产率比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干预组长效可逆避孕措施LARC(IUS/IUD)避孕术后6个月、1年使用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方口服避孕药优思悦(COC)避孕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的使用率比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流产后即刻实施长效可逆避孕措施,可提升高效避孕措施的使用率,减少意外妊娠及再次人工流产的几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流产后服务(post abortion care,PAC)护理对未婚低龄流产患者避孕知识和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计划生育科门诊自愿行人工流产术的617例未婚低龄孕妇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99例与对照组318例,对照组采用规范PAC服务流程,观察组采用改良PAC服务,即规范PAC服务流程加以人文关怀,比较两组1、3、6月失访率、高效避孕措施落实率和重复流产率。结果观察组未婚低龄妇女人工流产后对避孕知识认知度明显提高,高效避孕率明显上升,重复流产率和失访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AC服务对普及女性避孕知识、落实有效避孕措施及降低重复流产率的效果明显,应在临床上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海墨止血片对早孕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方法进行临床对照试验。200例终止早孕对象药物流产后按1:1随机化顺序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药物流产孕囊排出后第3天晚起,两组分别加服海墨止血片或安慰剂2片/次,3次/日,共6天。结果:完全流产率观察组为95.24%,对照组为95.65%,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完全流产出血时间观察组为11.61±4.96天(4~33天),对照组为13.85±5.50天(7-34天),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血时间≤14天者,观察组78.8%,对照组60.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物流产后加服海墨止血片可减少流产后出血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流产后关爱服务(PAC)对患者流产后避孕方法选择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人工流产的患者154例,对进行人工流产的患者按来院顺序编号并按奇偶数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7例.在流产前,对干预组患者提供流产后关爱服务,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两组患者接受人工流产后,通过返院咨询和电话咨询等形式,对其避孕方法和是否再次意外妊娠情况于流产后1、3、6、9个月共进行4次随访.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采用的避孕方法主要是不安全避孕法(干预组占71.4%,对照组占61.0%)及常规避孕法(干预组占27.3%,对照组占39.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1、3、6、9个月时,干预组患者的常规避孕率由干预前的27.3%迅速降低到2.6%,并在之后的随访中逐渐提高;而对照组患者的常规避孕率由干预前的39.0%增加到81.8%,并维持较高水平.干预组患者的高效避孕率由干预前的1.3%显著增长到97.4%,并保持较高水平;对照组患者的高效避孕率缓慢增长到5.2%.干预组患者的不安全避孕率由干预前的71.4%显著降低到1.3%,并保持较低水平,而对照组患者的不安全避孕率由干预前的61.0%缓慢降低到15.6%.两组患者的3种避孕方法在1、3、6、9个月随访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48~138.45,均P<0.05).结论 流产后关爱服务能提高患者的高效避孕率.经过流产后关爱服务咨询,在后续的随访中,需要巩固女性的科学避孕知识和强化其意识,维持避孕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规范化流产后关爱(PAC)对女性避孕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8年9月深圳市宝安区石岩人民医院人工流产患者156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7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人工流产术服务,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规范化PAC服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干预前与干预后心理状况的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术后即刻与术后3个月时避孕行为的执行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AS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即刻与术后3个月时避孕行为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规范化PAC服务可以有效改善人工流产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提高其避孕行为的执行力,保障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以赋权增能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在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2例癫痫患者进行配对处理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1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以赋权增能理论为指导进行健康教育,患者出院后3、6、12个月在门诊复诊时进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2组患者出院后3月再发作率均为4.91%;2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66.12±17.20)分和(63.50±19.3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入院时(P〈0.01);出院后6、12个月观察组再发作率为11.48%、39.34%;对照组再发作率为37.70%、67.21%(P〈0.05);出院后6、12个月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结论以赋权增能理论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可降低癫痫患者再发作率,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后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OEM)相关不孕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于盘锦市中心医院接受保守性腹腔镜手术治疗的83例OEM伴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7例患者单纯接受手术治疗,记为对照组;46例患者术后接受Gn RH-a治疗,记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月经周期与月经量恢复正常的时间、盆腔痛与痛经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性激素[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水平、自然受孕率,并分析观察组给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月经周期与月经量的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盆腔痛、痛经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H、E2、FSH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随访期间,观察组自然受孕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后应用Gn RH-a对OEM相关不孕的治疗效果确切,可促进患者月经恢复正常,改善盆腔痛、痛经症状与性激素水平,提高患者自然受孕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清宫术对稽留流产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住院治疗稽留流产90例,采用随机数字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采用清宫术治疗,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药物流产,观察两组患者的流产效果、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及月经恢复情况,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宫内残留0例,显著低于对照组16例,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月经恢复延迟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清宫术治疗稽留流产操作简单,临床效果好,副反应轻,月经恢复快,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针灸疗法对药物流产结局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灸疗法对药物流产结局的影响。方法:206例妊娠<49天、自愿接受药物终止妊娠的妇女,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3例,两组均按常规用药方法服药。观察组从服药第1天开始针灸,针刺足三里、内关、中院、三阴交,用温和灸法灸隐白,每日2次,连续4日。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孕囊排出时间分别为2.44±1.43h和2.89±1.39h(P<0.05);阴道出血时间分别为12.8±4.36天和13.5±5.89天(P<0.05);胃肠道症状分别为4.85%和11.7%(P<0.05)。完全流产率与不全流产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药物流产时辅以针灸疗法,可缩短孕囊排出时间、减少阴道出血时间,对减轻胃肠道症状等有一定效果,应当加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