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跌打七厘片组方源自《良方集腋》方七厘散,全方由十味中草药组成,诸药合用共奏理气活血、散瘀生新、消肿止痛之功效,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等疾病。1药理作用机制本方由人工麝香、三七、血竭、没药(醋炙)、红花、冰片、朱砂、乳香(醋炙)、当归(酒炙)、儿茶组成。方中当归、红花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当归亦能活血生肌;乳香、没药活血行气止痛、  相似文献   

2.
柴胡是常用中药,醋炙后其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均有较大改变。柴胡醋炙后3个主要原生皂苷转化为次生皂苷,挥发油类成分中的β-蒎烯等10个成分消失,新生成糠醛、1,3-辛二烯等15种成分,正辛醛等9种成分含量增加,正庚醛等5种成分含量降低;醋炙柴胡疏肝解郁和消炎利胆作用增强,而解热镇痛作用有所减弱。而醋炙柴胡通常作为引经药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其引经增效的机制可能与醋炙柴胡影响转运蛋白的表达以及诱导或抑制β-葡萄糖醛酸酶等代谢酶有关,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述醋及其在中药醋炙中作用的相关报道,为中药醋炙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醋及醋炙中药的文献进行综述汇总.结果:对醋中化学成分及其随陈放时间的变化、醋中成分分析方法、醋中主要活性成分药理作用、醋炙工艺、醋炙对中药成分和功效的影响进行了归纳总结.结论:采用现代方法研究醋中的成分,对阐明醋在中药醋炙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醋主要成分是醋酸,还有维生素,灰分,琥珀酸,草酸山梨醇等。其味酸苦,性温,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等作用。在中药炮制中常用醋作辅料,醋炙就是将选净或切制后的药物拌炒至规定程度。通过使醋渗入到药物组织中而起到引药入肝,增强活血止痛作用,增加药物的溶解度进而提高疗效,降低毒性,缓和药性,矫味矫臭,另外一些质地坚实的药材,在炮制时也用醋作淬液,使药材变酥脆,易于调剂和服用。炮制中所用的醋是指米醋或其他发酵醋,且以贮存年久的陈醋为佳。  相似文献   

5.
谢明 《海峡药学》2014,(3):33-34
目的:测定延胡索醋制前后生物碱的含量变化。方法以延胡索乙素为指标,对生品、醋炙品、用亲脂性有机溶剂提取生物碱采用酸碱滴定法的原理进行含量测定及小白鼠镇痛实验。结果醋炙品中延胡索乙素含量明显高于生品且醋炙延胡索止痛效果最好。结论延胡索醋制后大量生物碱和醋酸反应生成生物碱盐提高煎出量而增强止痛作用,醋煮、醋炙均能增加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含量但醋煮品其含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林建华 《中国药业》2006,15(9):61-61
中药应用讲究炮制,举例说明了中药生品与蜜炙、酒炙、醋炙和盐炙品各有适应证,因而疗效各异.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目前临床常用的柴胡醋炙方法及现代研究、临床应用。柴胡皂苷在酸性条件下能水解生成糖合苷元,从而增强疏肝止痛作用,故醋炙后临床疗效也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8.
林向东 《海峡药学》2000,12(Z1):84-85
1 从醋制对药物成分的影响看醋制的科学性`` 延胡索具有活血行气,散瘀止痛的作用.它含有多种生物碱,根据动物实验证明:只有生物碱才有镇痛作用,故镇痛效力与生物碱含量成平行关系;但游离生物碱难溶于水,经醋制后延胡索中的生物碱与醋酸结合成易溶于水的醋酸块,煎熬时易于溶出.``  相似文献   

9.
对我省醋炙延胡索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华  廖倩 《贵州医药》1996,20(4):250-251
延胡索系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vdalisyanhusuoW.T.Wang的地下根茎。具有止痛镇静作用。延胡索药材可炮炙后应用。醋炙为常用方法之一。对延胡索进行醋炙,我省采用的是延胡素片或整材进行醋炙[’,’j。但在对延胡索药材的加工方法上,捣碎法较切片法方便、简易。对此,笔者对不同加工方法的延朗索药材醋炙后,其水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作了实验比较。同时,还作了醋炙后药材的贮藏时间与条件对延胡素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实验,以及合理的炮炙用醋量实验。l延胡索水煎液生物碱含量的测定方法与醋炙方法1.卫延胡索水煎液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醋炙、醋煮、酒炙、醋烘等炮制方法对延胡索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延胡索生品分别经醋炙、醋煮、醋烘、酒炙后,以水超声法对不同炮制品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去氢紫堇碱、延胡索乙素成分的含量,乙腈:0.1%磷酸溶液=72:28作为试验的流动相,色谱柱AgilentC18色谱柱,柱温为室温,检测波长为282nm.结果:延胡索经不同炮制后生物碱去氢紫堇碱含量均有所升高,醋烘、醋炙、酒炙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延胡索不同炮制品中的2种有效成分,操作步骤简单、重复性好,根据药材的治疗需要,采用醋烘、醋炙、酒炙等炮制方法可以增加延胡索有效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芍药甘草汤由白芍、炙甘草两味中药组成,具有调和肝脾、柔筋止痛等功效,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缓急止痛之方。文献报道芍药甘草汤主要含有黄酮类、三萜皂苷类、单萜糖苷类、酚酸类、鞣质类、生物碱类、糖类等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表明芍药甘草汤具有解痉镇痛、保肝、抗炎、止咳、平喘、抗变态反应等药理作用。就近年来国内外对芍药甘草汤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结果进行论述,为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温针联合中药治疗肝郁血瘀型PCOS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0~2013年我院80例肝郁血瘀型PCOS,分为两组,即温针联合中药组与常规中药组,每组40例。治疗后从月经周期恢复情况、血雄激素水平、基础体温、B超监测排卵情况、是否受孕5点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温针联合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7.50%,常规中药组总有效率77.50%,温针联合中药组更有优势,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针联合中药治疗肝郁血瘀型PCOS是一种有优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清末以前医籍中治疗痛经处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清末以前中医古籍中治疗痛经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运用无监督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纳入中药处方187首,含中药181味,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为主,频次前5味为当归、白芍、川芎、甘草、肉桂;五味以辛、苦、甘为主,药性以温、寒、平居多,主要归肝、脾、心、肾经;分析得出2组不同组合各3种,挖掘出3个潜在新方。结论:痛经以气血亏虚和瘀血为核心病因,不荣、不通为疼痛核心病机,治疗以益气养血、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为治疗原则,用药宜攻补兼施,标本同治,重视肝脾心肾的治疗,使气顺、血足、瘀消、寒去,诸症自和,疼痛自止矣,为治疗痛经的临床诊疗及进一步基础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赤芍具有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的功效。赤芍及其有效成分在保肝、抗肿瘤、保护神经与心脏等方面有着显著的药理作用。通过查阅近年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发现,赤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作用机制、药物研发及临床应用方面。本文综述赤芍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以期对赤芍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UHPLC-Q-TOF-MS分析鳖血柴胡炮制前后药效物质的变化,结合生物信息分析阐释鳖血柴胡炮制理论的科学内涵。方法 采用UHPLC-Q-TOF-MS技术和多元变量模式识别分析方法对鳖血柴胡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PubChem、STITCH、SwissTargetPrediction、SEA、Metascape和SymMap数据库对鳖血柴胡炮制前后的"差异成分-靶点-功效-中医证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鳖血柴胡炮制后松脂素、山奈酚素、鸟嘌呤核苷、淫羊藿苷F2、柴胡皂苷BK1、柴胡皂苷D、异土木香内酯等37种成分发生了明显改变,生物信息分析显示差异成分相关靶点主要富集定位在肝脏、骨髓、小肠、脾脏等组织,靶点功效主要与G蛋白偶联受体信号传导通路、蛋白质磷酸化、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激素反应等生物学过程相关,与肝气郁滞、风热、火热、肝肾亏虚、阴虚阳亢、肝风等中医"肝阴虚"类证候呈现相关性,显示其主入肝经,侧重于疏肝解郁、疏散肝经风热、清肝泻火、滋补肝肾、滋阴潜阳、平肝息风等功效。结论 鳖血柴胡炮制前后药效物质及药性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变化与"肝阴虚"相关证候有明显的关联性,提示基于"柴胡劫肝阴"理论的鳖血柴胡炮制理论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栀子细粉醋糊外敷对大鼠血瘀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栀子细粉醋糊局部外用对大鼠血瘀模型的影响。方法:用砝码砸伤大鼠右后肢,造大鼠血瘀模型,观察大、小剂量栀子细粉醋糊局部外敷对血瘀模型局部症状积分、血液流变学和局部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大、小剂量栀子细粉醋糊给血瘀模型大鼠局部外用,使受伤右后肢周长显著减小,明显减轻扭挫伤痛症状,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减轻扭挫伤局部病理变化。结论:栀子细粉醋糊局部外用对大鼠血瘀模型有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小红 《药品评价》2020,(1):28-29,33
目的:分析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肝郁脾虚夹瘀证患者采用中医通络消癥汤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9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甲组(45例)常规西药抗病毒疗法,乙组(45例)中医通络消癥汤疗法。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乙组疗效优于甲组,P<0.05。结论:针对乙肝肝硬化代偿期肝郁脾虚夹瘀证患者采取络消癥汤治疗,效果显著,临床上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含三七制剂的剂型分布及其入药的特点。方法对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收载的61个含三七的中成药制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典收载的59个含三七提取工艺的中成药中,三七直接打粉入药的占69.5%,功能主治上以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理气止痛为主。结论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三七总皂苷,201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含三七的中成药制剂将其直接打粉入药的较多,但相关的药物制剂研究基础薄弱有待加强,尤其是质量标准仍需完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小鼠拘束应激负荷模型评价四逆散汤剂的疏肝解郁作用,并通过检测应激性激素水平以及和肝脏炎症、氧化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拘束应激肝郁模型,测定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皮质酮(CORT)水平,检测肝组织激素受体(GR)基因表达水平、抗氧化能力指数(ORAC)、丙二醛(MDA)水平、一氧化氮(NO)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四逆散能显著降低应激小鼠血浆ALT和AST水平,并能降低拘束负荷小鼠血浆CORT水平和肝组织NO及MDA水平,提高ORAC水平、SOD及GSH—Px活性。结论四逆散的疏肝解郁作用可能与缓解应激负荷引起的肝损伤有关,其保护机制与抑制应激负荷引起的炎症发生以及氧化损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