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在山东省某省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 2004-2010年监护的439例医院感染和713例非医院感染老年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老年患者比较,性别、年龄、病情分级、基础疾病数量、住院时间、使用免疫制剂、动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原有糖尿病、原有高血压、原有肺部感染、褥疮、呼吸疾病、脑血管疾病、多发伤、休克情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住院时间≥5 d、基础疾病数量≥1种、动静脉插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和原有肺部感染是ICU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住院时间、基础疾病数量、动静脉插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和原有肺部感染是ICU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插管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提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1月接受气管插管的脑卒中昏迷患者20例,根据插管手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与对照组,分别包含8例、12例患者.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法针对潜在危险因素展开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最后发现患者年龄、气管插管时间、NIHSS评分、脑卒中类型、合并COPD、合并糖尿病、侵入性操作与术后肺部感染之间呈正相关.结论:患者年龄、气管插管时间、NIHSS评分、脑卒中类型、合并COPD、合并糖尿病、侵入性操作是导致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插管后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达到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3年2月脑出血患者670例,对其临床资料和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670例脑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88例,感染率为13.13%,性别、是否吸烟和嗜酒对于肺部感染发生影响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70岁、神志昏迷、合并糖尿病、肺部疾病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鼻饲胃管、使用糖皮质激素、H2受体阻滞剂、抗菌药物以及住院时间>20d均可增加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P<0.05);患者合并昏迷、糖尿病、少数患者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鼻饲胃管及给予H2受体阻滞剂治疗、未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以及住院时间>20d均是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对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积极改善患者自身机体状况,建立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在进行侵入性操作时严格无菌原则,以期降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以降低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81例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26例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各相关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分布以呼吸道为主,占57.69%,其次为胃肠道和泌尿系统,各占15.38%,其他感染占11.5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住院时间>14d、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意识状态昏迷、多种抗菌药物联用、侵入性操作是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住院时间长、气管插管、侵入性操作、昏迷是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急性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较多,在护理过程中应加强环境的无菌控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基础护理等,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昏迷患者620例纳入研究,均给予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肺部感染、分析病原菌种类,调查相关危险因素,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发生肺部感染80例,感染率12.9%;检出病原菌122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84株占68.9%;年龄、糖尿病史、血清白蛋白、气管切开时间、抗菌药物使用、长期吸烟史、卧床时间是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革兰阴性菌是导致脑卒中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菌群,高龄、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气管切开时间过长、滥用抗菌药物、吸烟史以及长时间卧床是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需加以重视和预防。  相似文献   

6.
黄萍 《工企医刊》2015,(3):1433-1434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影响因素,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将40例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纳入感染者,通气58例未发生肺部感染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纳入对照组,调取临床资料,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感染组住院时间>14d、合并基础疾病≥2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胃管、低蛋白比重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置胃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是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独立危险因素,OR风险比分别为1.130、6.525、5.510。结论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医院应做好预防护理工作,做好体位管理、应激性胃溃疡预防、呼吸机管理、康复护理,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同时做好护理管理,落实无菌操作、病房管理、整体护理,对于有多项高危因素患者如气管切开、重症肌无力,给予特殊强化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病原学特点、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老年脑卒中偏瘫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浙江省宁海县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脑卒中偏瘫合并肺部感染患者120例,分析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对造成感染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20例老年脑卒中偏瘫合并肺部感染20例,感染率16.67%;20例感染患者痰培养分离出56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3.57%,主要为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白菌;革兰阳性菌居第二,占32.1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第三,占14.29%,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对导致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多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机械通气、使用抗菌药物、意识障碍、肾功能不全、侵入性操作为偏瘫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革兰阴性菌是导致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住院时间、意识障碍、机械通气、使用抗菌药物、肾功能不全、侵入性操作等是导致患者肺部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对此应加以重视和予以针对性预防。  相似文献   

8.
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探讨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对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共纳入356例入住医院神经外科的脑外伤患者,所有患者根据病情均需行气管切开,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相关病史,根据其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356例脑外伤患者中有120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感染率为33.7%;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气管切开时间、有糖尿病史、有吸烟史、留置胃管、抗菌药物的使用、激素的使用、有合并伤分别为(10.4±3.2)d、56.7%、58.3%、54.2%、58.3%、64.2%、56.7%,明显高于未感染组患者的(7.7±3.3)d、44.9%、46.6%、40.7%、44.9%、44.9%、42.8%,而GCS评分(3.2±0.9)及白蛋白水平(29.0±3.2)g/L明显低于未感染组患者的(6.8±1.3)分、(36.9±4.2)g/L,气管切开时间的延长、存在糖尿病史、吸烟史、合并伤及白蛋白水平的低下、GCS评分越低、有留置胃管、抗菌药物及激素使用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肺部感染,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气管切开时间的延长、糖尿病史、GCS评分低下及使用激素是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脑外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与气管切开时间的延长、糖尿病史、GCS评分低下及使用激素存在密切的相关性,在临床工作中,对于上述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为临床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5月在医院外科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2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感染因素。结果 62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56例,感染率为9.0%。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呼吸道疾病、糖尿病、吸烟史、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术中气管插管、术后鼻胃管留置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是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显示,高龄、合并呼吸道疾病、吸烟、气管插管、鼻胃管留置时间长、下床活动时间晚为腹部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通过合理、正确的围手术期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31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72例,感染率21.75%;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泌尿系、胃肠道、上呼吸道及其他部位,分别占55.56%、16.67%、13.89%、6.94%及6.94%;患者年龄、合并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合并肺部疾病、意识障碍、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留置导尿、鼻饲、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H2阻滞剂及住院时间≥20 d等因素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力衰竭、留置导尿、预防用抗菌药物、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住院时间长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医院感染是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应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