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考察乌头类生物碱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和降解产物。方法:采用HPLC—uv考察双酯型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在不同温度(60~100oc)、pH值(7~10)和时间(0~20h)条件下的水解过程,并运用HPLC—IT/MS对其降解产物进行鉴定。结果:在中性pH环境下,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易分别水解成相应的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pH8.5碱性条件下,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分别水解成胺醇型生物碱乌头原碱和新乌头原碱。结论:双酯型乌头碱在一定条件下不稳定,易转化成毒性相对较低的单酯型和胺醇型生物碱,此研究为保证用药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考察乌头类生物碱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和降解产物。方法:采用HPLC-UV考察双酯型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在不同温度(60~100℃)、pH值(7~10)和时间(0~20 h)条件下的水解过程,并运用HPLC-IT/MS对其降解产物进行鉴定。结果:在中性pH环境下,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易分别水解成相应的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pH 8.5碱性条件下,乌头碱和新乌头碱分别水解成胺醇型生物碱乌头原碱和新乌头原碱。结论:双酯型乌头碱在一定条件下不稳定,易转化成毒性相对较低的单酯型和胺醇型生物碱,此研究为保证用药安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附子是一种常用的中草药,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但心脏毒性显著。其主要毒性成分为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如: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如何减轻附子毒性但又不影响药效格外重要。多年来,众多学者不断深入研究附子生物碱的毒性机制,并取得了一定的共识。文章通过总结国内外研究资料,阐述了附子所含有的双酯型二萜生物碱对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影响,以及与其心脏毒性相关心肌的氧化损伤、细胞凋亡、缝隙连接蛋白Cx43和钠、钾、钙离子稳态的影响,并阐述了与上述机制相关的甘草、人参与附子配伍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益气回阳注射液工艺改进及双酯型生物碱的限量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超滤法和活性炭吸附法在益气回阳注射液的制备工艺中对乌头类总生物碱的含量影响;对其中双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进行限量检测。以了解药物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乌头类总生物碱(以乌头碱计);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进行双酯型生物碱的限量检测。采用BDS-C18柱,以甲醇-0.05%三乙胺(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40nm,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活性炭吸附法相比,超滤法大大减少了乌头类总生物碱的损失;在双酯型生物气回阳注射液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均极低。[结论]在制备益气回阳注射液的工艺中,以乌头类总生物碱的含量为指标。超滤法优于活性炭吸附法;初步推测该注射液毒性可能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LC-MS/MS测定乌头属中药8种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方法 :以甲醇-水(水相含0.1%甲酸和2.5 mM醋酸铵溶液)为流动相,C18柱分离,采用ESI(+)源,MRM监测,对制川乌、制草乌、制附子药材饮片中的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胺醇型生物碱(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上述8种生物碱的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的RSD都低于6%,加样回收率为95.77%~101.90%。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应用于乌头属中药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人参四逆汤抗休克作用的有效组分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人参四逆汤抗失血性休克作用的提取组分S-1和S-7的组成成分。方法 结合硅胶色普柱分离,利用ESI/MS^n、MALDI-TOF/MS等技术分析鉴定S-1和S-7的化学成分。结果 从人参四逆汤水煎液的抗休克作用的有效组发S-7中分析和鉴定了人参皂苷-Ra1、Ra2、-Rb1、-Rb2、-Rb3、-Rc、-Rd、-Re、-Rg1、-Rg2、-Rg2、-Rf等12种人参皂苷;从有效组分S-1中检出下列二萜生物碱成分;苯甲酰乌头碱油酸酯(14-benzoylhypaconine-8-linoleate,HAL)、苯甲酰去氧乌头碱油酸酯(14-benzoyldeoxyaconine-8-oleate,HAO)、苯甲酰次乌头碱棕桐酸酯(14-benzoylhpaconine-8-palmitate,HAP)、苯甲酰中乌头酸(benzoylmesaconitine,BM)、苯甲酰乌头碱(benzoyla-conitine,BA)、苯甲酰次乌头碱(benzoylhpaconitine,BH)。结论 首次分析鉴定了人参四逆汤水煎液抗失血性休克作用的提取组分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7.
采用LC-MS/MS法研究炙甘草配伍对附子水煎液中双酯型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和离体肠吸收的影响。以生附子水煎液和生附子炙甘草药对水煎液为研究对象,考察两种水煎液中以乌头碱、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为代表的双酯型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差异。并通过离体外翻肠囊模型,考察炙甘草配伍对三者在不同肠段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炙甘草配伍附子在显著降低游离的双酯型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和肠道吸收率的同时,还可以促使各肠段对乌头类生物碱无差异吸收,达到减毒缓释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UPLC/Q-TOF-MS分析附子煎煮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一四级杆一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技术(ultra-performanceliquid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of—flightmassspectrometry,UPLC/Q—TOF—MS)分析附子随煎煮时间延长其生物碱含量的变化,从中药化学角度为附子炮制、含附子中药复方制备工艺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UPLC/Q-TOF—MS建立附子不同时间点水煎液的化学指纹图谱,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法分析附子随煎煮时间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毒性较大的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在煎煮2~10min后含量较高,而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中乌头原碱等毒性较小的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的含量在煎煮60min内是趋于增加的,随后其含量趋于稳定。结论:临床使用附子应根据适应证选择适宜的煎煮时间,避免煎煮不足导致中毒,或煎煮太过影响疗效。以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为主要药效成分时,附子制备时间最好在30min内;以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为主要药效成分时,附子制备时间最好在60min内。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痛必治”搽剂剧毒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薄层—光密度法测定中成药“痛必治”外用搽剂中酯型生物碱和乌头生物碱的含量,结果表明本品所含剧毒酯型生物总碱为2.06mg/ml、乌头碱0.00069mg/ml、中乌头碱0.5108mg/ml 和次乌头碱0.0746mg/ml;加样回收率为101.2%。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LC-MS/MS测定乌头属中药8种生物碱含量的方法。方法:以甲醇-水(水相含0.1%甲酸和2.5mM醋酸铵溶液)为流动相,C18柱分离,采用ESI(+)源,MRM监测,对制川乌、制草乌、制附子药材饮片中的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鸟头碱、次乌头碱),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胺醇型生物碱(乌头原碱、新鸟头原碱)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上述8种生物碱的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重复性的RSD都低于6%,加样回收率为95.77%-101.90%。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应用于乌头属中药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用RP-HPLC梯度洗脱法测定四逆汤中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方法]用Magic C18AQ色谱柱;乙腈-水(0.1%三乙胺)二元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35nm。[结果]新乌头碱、乌头碱和次乌头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6.65~665μg.mL-1,6.05~605μg.mL-1和5.80~580μg.mL-1。该方法回收率新乌头碱为98.77%(RSD=0.41%),乌头碱为101.3%(RSD=1.55%),次乌头碱为97.48%(RSD=1.34%)。[结论]RP-HPLC梯度洗脱法能将乌头类生物碱很好地分离检测,提高了时效,减少了误差,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附子中脂类生物碱(脂碱)的溶解性,确定四逆汤中脂碱的来源。方法利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分析比较生附子、四逆汤、煎煮后生附子药渣、生附子与半夏共煎液中的生物碱。结果在四逆汤中检测到少量脂碱,在生附子与半夏共煎液中未检测到脂碱,脂碱成为煎煮过生附子中的主要生物碱。结论脂碱在加热条件下也不溶于水,在四逆汤中检测到的脂碱来源于双酯型生物碱的酯交换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基于骨髓瘤细胞株外泌体测序及网络药理学研究当归四逆汤抑制多发性骨髓瘤血管新生的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法 利用TCMSP在线平台及SwissTargetPrediction网站获取当归四逆汤主要化学成分及对应靶点,借助GeneCards获取多发性骨髓瘤血管新生相关靶点基因,经与当归四逆汤作用靶点匹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四逆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筛选当归四逆汤有效活性成分及潜在靶点,在Genecard、OMIM和TTD数据库中寻找EMS相关靶点基因取当归四逆汤靶点基因与EMS相关靶点基因共同靶点。通过Cytoscape 3.5.0软件构建“当归四逆汤活性成分-潜在靶点-EMS”网络图。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构建蛋白质互作(PPI)网络图。对潜在靶点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 数据库筛选的得到当归四逆汤有效活性成分151个,与EMS相关潜在作用靶基因71个,KEGG富集通路分析主要包括化学致癌受体激活,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等。结论 当归四逆汤具有多活性成分,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发挥EMS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蒙药草乌芽的药效组分。方法 利用电喷雾串联质谱技术对蒙药草乌芽的乙醇提取液进行了直接分析鉴定。结果 ESI-MS可以给出相对分子质量信息,ESI-MSn方法则可以从复杂体系中获得结构信息,在草乌芽中发现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及它们的水解产物和脂类生物碱等15种二萜类生物碱。结论 草乌芽中的药效组分二萜类生物碱为首次报道,这些生物碱的结构相似,在电喷雾串联质谱中碎裂方式相同,因此根据电喷雾串联质谱结果确定了这些生物碱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电喷雾质谱技术研究附子的配伍规律,阐明八味地黄方与人参汤共服时产生毒性的化学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分别对八味地黄方加人参汤、附子加人参汤、附子加人参、附子加干姜、附子加甘草、附子加白术、次乌头碱对照品加白术共煎液中生物碱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次乌头碱与白术、附子与白术、附子与人参汤、八味地黄方与人参汤共煎液中次乌头碱质量分数较高。结论八味地黄方与人参汤共煎液产生的毒性是由人参汤中的白术抑制了附子中次乌头碱等双酯型生物碱的水解,导致双酯型生物碱水平过高而引起的。甘草和干姜对附子具有解毒作用,人参亦不会导致共煎液的毒性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当归四逆汤与西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9~2010年)、中国知网(CNKI,1979~2010年)、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89~2010年)和万方数据资源系统(WF1,998~2010年)。辅以手工检索天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过刊资料库。收集当归四逆汤和西药比较治疗DPN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并按照Cochrane Review Handbook 5.0进行质量评估。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5.1.1软件。[结果]共纳入10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有75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1)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当归四逆汤与弥可保比较[WMD=3.759,5%CI(-1.07,8.56)]无差别。2)临床总有效率:当归四逆汤与弥可保比较[RR=1.35,95%CI(1.19,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归四逆汤比弥可保在改善DPN正中神经传导速度上尚无优势,当归四逆汤单用或与其他西药合用比单用西药在改善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和临床总有效率上有一定优势,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当归四逆汤治疗DPN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四逆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型患者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方法选择我院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型患者76例,并设健康对照组36例;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又随机分为两组.四逆散治疗组(40例)给予四逆散治疗,胃复春对照组(36例)给予胃复春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三组临床疗效、胃镜下变化、病理改变、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水平及安全性指标。结果①四逆散治疗组的临床、胃镜、病理疗效显著优于胃复春对照组(P〈0.05);②治疗前四逆散治疗组及胃复春对照组血清TGF-α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两组血清TG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四逆散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型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α的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