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轻度认知损害(MCI)和阿尔茨海默病痴呆(DAT)患者脑电图改变与记忆和认知功能的关系,以及在阿尔茨海默病(AD)痴呆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140名正常老人、78名MCI患者和45名AD痴呆患者接受脑电图检查和神经心理测验,并计算δ波、θ波、α波和β波的相对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CI和DAT患者存在较多(19.2%和37.6%)脑电图异常改变(调节凋幅差、慢波增加和快波减少);MCI患者前额叶和颞叶8波[(5.00±2.79)μV~2]和0波[(1.93±1.02)μV~2]功率高于对照组[(3.98±1.47)μV~2和(1.61±0.75)μV~2],DAT患者所有部位δ波[(5.52±2.54)μV~2和θ波(2.76±2.13)μV~2]功率高于对照组;在DAT组中,δ波和θ波功率增强与记忆(-0.388和-0.352)和认知功能(-0.339和-0.359)下降旱显著相关;EEG鉴别MCI和正常对照的归类止确率为63.4%,鉴别DAT和正常对照的归类止确率为73.5%.结论 EEG功率可能是预测认知功能减退和AD痴呆早期诊断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老年痴呆患者(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探讨其对老年痴呆发生发展的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120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包含阿尔茨海默病患者6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56例,另选择同时期在本院接受检查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3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叶酸、维生素B12水平变化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AD组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各数据指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D组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各数据指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VD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叶酸、维生素B12水平与V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组及VD组ADL生活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AD组及VD组之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是老年痴呆发生的危险因素,患者痴呆严重程度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具有相关性,且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还可以作为鉴别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Alzheimer病及血管性痴呆患者血脂水平变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Alzheizmer病(AD)和血管性痴呆(VD)与血清脂质水平的关系.方法 测定了21例Alzheimer病、16例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脂质代谢水平,并与正常健康同龄人组30例进行比较.结果 AD组和VD组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D组和VD组载脂蛋白A1(apoA1)显著低于对照组,其中AD组(P<0.05),VD组(P<0.01);但AD、V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D组血浆α-脂蛋白明显高于AD组、对照组(P<0.05),而AD组、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apoB)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患者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的增高和apoA1的下降可能和痴呆发病有关,降低血脂可能有助于AD和VD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变化,探讨炎症及血管因素在AD临床诊断和治疗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依据美国DSM-IV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健康对照组、MCI组和AD组;hs-CRP检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Hcy检测采用酶循环法。结果 AD组hs-CRP水平为(0.92±0.88)mg/L,与健康对照组的(2.24±1.34)mg/L及MCI组的(11.25±3.73)mg/L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则明显升高(P<0.05);AD组Hcy水平为(18.53±7.06)μmol/L,与健康对照组的(14.36±4.86)μmol/L及MCI组的(15.22±5.90)μmol/L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炎症以及血管因素在AD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Lei JK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41):2894-2896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早晨(8:00am)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水平变化及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纳入2007年7月5日至2009年3月31日在广州市天河区红十字会医院门诊或内科住院AD、MCI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54例AD患者、41例MCI患者及42名健康对照者早晨(8:00am)血清ACTH、皮质醇水平.结果 早晨血清ACTH水平AD组、MCI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别为(16±5)、(16±5)、(17±4)ng/L,3组早晨血清ACT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晨血清皮质醇水平AD组、MCI组及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95±58)、(568±70)、(410±81)nmol/L,AD组、MCI组早晨血清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MCI组早晨血清皮质醇水平比AD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级相关分析,血清皮质醇水平与AD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AD组血清皮质醇水平与MMSE评分存在负相关(P<0.05);性别之间比较血清皮质醇水平AD组、MCI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D、MCI患者早晨血清ACTH水平无显著改变,皮质醇水平增高,且与AD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AD患者的MMSE评分存在负相关,性别与血清皮质醇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lzheimer病(AD)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脑葡萄糖代谢特点,以期探讨MCI与AD之间的关系.方法对符合入组标准的13例AD患者、10例MCI患者和10例健康志愿者(HC)进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检查测定.结果 (1)健康老人可出现顶叶、颞叶葡萄糖代谢减低,但程度较轻;MCI患者顶叶葡萄糖代谢进一步减低,痴呆组顶叶、颞叶和额叶葡萄糖代谢减低更为明显.(2)AD组的额叶(包括额叶上、中、下回、眶回和直回)、颞叶(包括颞叶上、中、下回);顶叶(包括顶上小叶、缘上回、角回)、边缘系统(包括扣带回前部、岛叶)、基底节(包括丘脑、尾状核、杏仁核)等脑区rCMRglc减退较明显,与MCI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P<0.001).(3)MCI组在额叶、颞叶,顶叶、边缘系统、基底节等脑区rCMRglc均值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都有所减低,但其差异多数无显著意义(P>0.05);提示MCI上述脑区的功能状态处于正常老人与AD患者之间.只有在左侧尾状核rCMRglc减退较明显,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AD患者的额叶、颞叶、顶叶、边缘系统、基底节等部位的脑葡萄糖代谢均有减低,提示AD患者脑功能全面减退;而MCI患者葡萄糖代谢水平介于正常老人与AD患者之间,仅有左侧尾状核功能减退最显著,提示左侧尾状核葡萄糖代谢减低对MCI有一定的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脊液中Fas抗原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Alzheimer病(AD)患者脑脊液(CSF)中细胞凋亡因子Fas抗原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测定了27例AD、12例多发梗死性痴呆(MID)和对照组17例患者CSF Fas抗原含量.结果患者CSF中Fas抗原含量为AD组(11.119±3.095) ng/ml,稍低于MID组的(12.660±7.893) ng/ml及对照组的(13.270±8.491) ng/ml,但三组间Fas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中不同年龄段或不同痴呆程度患者的CSF Fas抗原水平的差异均无显著性(均为P>0.05).结论 CSF中Fas抗原含量的变化对A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似无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尿液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神经丝蛋白(AD7c-NTP)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膜相关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5(GRK5)水平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及病房AD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研究组内根据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再分亚组:轻度痴呆组(n=36)、中度痴呆组(n=28)和重度痴呆组(n=22);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61例作为对照组。酶联免疫法检测尿液AD7c-NTP、外周血淋巴细胞GRK5水平,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定认知障碍程度,通过Pearson分析AD7c-NTP和GRK5水平与AD患者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尿液AD7c-NT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GRK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尿液AD7c-NTP水平随着临床痴呆程度加重逐渐升高(P<0.05);外周血淋巴细胞GRK5水平随着临床痴呆程度加重逐渐降低(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尿液AD7c-NTP及外周血淋巴细胞GRK5水平均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血管性痴呆患者与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鉴别诊断及对比。方法:选取100例痴呆患者,根据患者病症的不同将其分为SIVD组与AD组,每组各50例。SIVD组患者为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IVD);AD组患者为阿尔茨海默病。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MES与MMSE(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对3组研究对象进行对比,记忆与执行评分比值,对SIVD与AD进行分析。结果:SIVD组和AD组患者在MMSE总分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3组研究对象在MES指标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S≥0.7时,SIVD组患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SIVD组与AD组患者在MES-R值上,两组患者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ES测定方法对SIVD患者与AD患者进行测定,能够有效反应记忆与执行部分存在的区别,对两组患者疾病的区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前额叶、海马和扣带回后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 运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技术检测30例AD患者(AD组),30例MCI患者(MCI组)及30名健康老年人(正常对照组)大脑前额叶、海马和扣带回后部的各种代谢物水平.对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酸复合物(Cr)和肌醇(mI)波谱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结果 在海马区和扣带回后部AD组和MCI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A/mI降低,mI/Cr升高(均P<0.05);在前额叶AD组和MCI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A/mI降低(均P<0.05).在这三个脑区,AD组的NAA/mI均显著低于MCI组(P<0.05).在正常、MCI和AD三组中随病情进展,海马和扣带回后部NAA/mI呈递减趋势,mI/Cr呈递增趋势(均P<0.05).AD组与正常对照组的NAA/mI差值海马部显著大于扣带回后部和前额叶;MCI组与正常对照组的NAA/mI差值海马部显著小于扣带回后部和前额叶. 结论 MRS对于诊断MCI和AD有重要的意义,不同脑区NAA/mI比值是关键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1.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寻找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患者早期诊断和监视病情动态变化的血清检测指标。方法 检测70例AD患者、52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和22例血管性痴呆(VAD)对照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的水平,以及32例AD患者和2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IL-1β、IL-6、肿瘤坏因子-α(TNF-α)水平,并结合AD虱的病情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AD患者组血清中M-CS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VAD患者组(P<0.05);血清M-CSF水平主要在AD早期(轻、中度痴呆阶段)升高,在AD晚期(重度痴呆)则处于正常水平。AD患者组血清中IL-1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血清中TNF-α和IL-6利于正常水平。结论 血清M-CSF水平的检测是一种方便,敏感的方法,可望作为AD患者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中脂联素和瘦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5年12月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收治的32例AD患者(AD组),35例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MCI组)以及30例健康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各组血清中脂联素和瘦素的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三组受试者血清中脂联素、瘦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D组和MCI组患者血清中脂联素和瘦素水平低于对照组[(24.58±5.08)μg/L、(35.33±5.63)μg/L比(47.58±5.72)μg/L;(2.79±0.81)μg/L、(4.96±0.75)μg/L比(6.83±0.85)μg/L](P<0.05),且AD组低于MCI组(P<0.05);AD患者血清脂联素和瘦素与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MMSE)呈正相关(r=0.643和0.684,均P<0.05)。结论脂联素和瘦素的水平在AD患者血清中显著降低,且与MMSE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痴呆与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Tau蛋白(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含量之间的关系,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临床诊断提供生化依据.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式ELISA技术,对AD组15例、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组15例、神经系统疾病(Neurologic disease, ND)组20例及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 NC)组20例CSF-Tau蛋白含量进行检测,并作比较分析.结果:AD组CSF-Tau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AD三个不同临床阶段间及CSF蛋白总量正常组与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以CSF蛋白总量为因素作直线相关性分析,ND组r=0.16(P>0.05),无相关性;以年龄因素作直线相关性分析,NC组r=0.53(P<0.05),具有正相关性.结论:CSF-Tau蛋白含量检测对AD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In the present study,the ABCA1 was used as a label to capture specific exosomes,the level of ABCA1-labeled exosomal microRNA-135 a(miR-135 a)was evaluated for the diagnosis of Alzheimer’s disease(AD),especially in patients with early stages of AD.Methods This is a preliminary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levels of ABCA1 in WBCs,RBCs,HT-22 cells,and neuron cells.The diagnostic value of ABCA1-labeled exosomal miR-135 a was examined using the CSF and serum of APP/PS1 double transgenic mice,and 152 patients with SCD,131 patients with MCI,198 patients with DAT,and 30 control subjects.Results The level of ABCA1 exosomes harvested from HT-22 cells and neuron culture medium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ed to that of RBCs and WBCs(P<0.05).The levels of ABCA1-labeled exosomal miR-135 a increased in the CSF of MCI and DAT group compared to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5),slightly increased(P>0.05)in the serum of SCD patient group,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MCI and DAT patient groups compared to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This study outlines a method to capture specific exosomes and detect them using immunological methods,which is more efficient for early diagnosis of AD.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血管性痴呆患者抗凋亡因子(L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血清水平值,探讨Livin、VEGF、IL-18、IFN-γ在血管性痴呆中的发病机制和作用,研究IL-18、IFN-γ与血管性痴呆细胞凋亡和血管修复的关系.方法:实验分为2组:正常组(N组)与血管性痴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管性痴呆患者血清VEGF、Livin、IL-18、IFN-γ浓度值.结果:IL-18与IFN-γ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患者血浆IL-18与IFN-γ呈显著正相关(P<0.05);对照组IL-18与IFN-γ无显著相关性(P>0.05).VEGF与Livin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管性痴呆组IL-18、IFN-γ与VEGF、Livin具有负相关性(P(0.05).结论:IL-18、IFN-γ参与了血管性痴呆发生发展的炎性反应过程,炎症反应降低血管损伤修复作用可能是血管性痴呆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老年人高血压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 560例老年人进行MMSE量表测定,根据DSM-IV及MCI诊断标准分为四组:1. 认知功能正常;2.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3.阿尔茨海默病(AD);4.血管性痴呆(VaD).同时测定血压并对年龄、教育程度矫正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D组与正常组的平均动脉收缩压(SBP)存在显著差异:(146.45±21.12)mmHg vs (140.29±20.06)mmHg(P <0.01);同样VaD组的PAS也存在显著差异:(150.33±22.43)mmHg vs (140.29±20.06)mmHg(P <0.01);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组与认知功能正常组之间的SBP也有显著差异:(144.11±21.47)mmHg vs (140.29±20.06)mmHg(P <0.01).AD组与正常组进行比较,其DBP水平也有升高,(84.39±13.37)mmHg vs (81.01±12.13)mmHg(P <0.01).且MCI组、AD组及VaD组中的高血压患者比例也较正常组明显升高(64% vs 49%, P <0.01; 67% vs 49%, P <0.01; 78% vs 49%, P <0.01).结论老年人高血压与认知功能障碍之间存在正相关,高血压可能是老年人痴呆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血管性痴呆 (VD)患者血浆、脑脊液 (CSF)胰岛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痴呆的关系。方法 :对5 5例VD患者血浆、CSF胰岛素含量采用放射免疫法 (RIAs)进行测定 ,并与 72例有脑梗死无痴呆患者 (CI组 )及 32例正常人 (对照组 )进行对照比较。血管性痴呆组Hachinski缺血评分均 >7分 ,痴呆的诊断均符合DSM -ⅢR(USA)痴呆标准并进行MMSE评分。结果 :VD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与对照比较显著性增高 (P <0 .0 1) ,而CSF胰岛素含量、CSF 血浆胰岛素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且CSF 血浆胰岛素比值与患者MMSE评分呈正相关 (r =0 .75 4 2 ,P <0 .0 1)。CI组患者血浆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但CSF 血浆胰岛素比值与VD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 :VD患者相对的CSF低胰岛素水平可能是参与导致血管性痴呆  相似文献   

18.
陈戈  李丽丝 《吉林医学》2012,(34):7452-7453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血管性痴呆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择血管性痴呆患者共100例,作为痴呆组,其中轻度痴呆36例,中度痴呆患者47例,重度痴呆患者17例。同时选择同期脑梗死非痴呆患者100例,作为梗死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上述三组对象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对痴呆症患者进行认知评估,采用简易精神智能状态量表进行评分。结果:三组之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不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痴呆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梗死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痴呆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高于轻度痴呆患者中度痴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痴呆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轻度痴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是血管性痴呆可能是导致血管性痴呆的一个危险因素,随着痴呆程度升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也升高,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检测有助于了解血管性痴呆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与轻度认知损害(MCI)患者的脑龄差异,并分析脑龄差(BAG)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临床诊断为很可能AD和AD源性MCI的132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根据AD和MCI诊断标准分为AD组和MCI组;并纳入招募的排除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156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的差异。采用深度学习脑龄预测模型计算3组的BAG,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BAG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32例患者中,AD组106例,MCI组26例。AD组患者MoCA、MMSE评分均显著低于MCI和对照组(P均<0.001);MCI组患者MoCA、MMS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01)。AD组患者预测脑龄、BAG显著高于MCI(P=0.040,P=0.003)和对照组(P=0.001,P<0.001);MCI组患者预测脑龄、BAG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  相似文献   

20.
Gao ZB  Wang W  Wang ZF  Guan WP  Wu WP 《中华医学杂志》2012,92(3):152-155
目的 探讨具有痴呆倾向的老年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特征性的神经心理学变化.方法 以2008年6至10月某驻京部队干休所47例确诊MCI患者及21名认知功能正常者为研究对象,随访2年,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CA)中文版、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画钟表测验(CDT)评估认知状况.结果 第一年随访,MCI组视空间得分下降程度较对照组(0.6±0.7比0.1±0.6)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8),两组均无进展为AD者.第二年随访,MCI组与对照组比较视空间(0.9±0.9比0.4±0.9)及注意(1.0±1.0比0.2±0.8)得分下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0.001),MCI组中7例发生AD,对照组无发生AD者.7例发生AD者与40例末发生AD者基线认知评估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一年随访时与未发生AD者比较,发生AD者MMSE(27.6 ±0.8比28.9±1.0)、MoCA(24.3±3.1比27.9±1.6)、视空间(3.9±0.7比4.5±0.6)、语言(1.86±0.38比2.65±0.53)及延迟回忆(2.1±1.5比3.9±1.0)得分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二年随访时,除命名和抽象得分外,发生AD者其他项目得分均明显低于未发生AD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具有痴呆倾向的MCI患者视空间、执行功能,延迟回忆和语言功能的受损出现早,变化显著,对AD的发生具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