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提出的诊疗方法,其中蕴含了“治未病”思想。乳腺癌全程管理是近期现代医学提出的概念,主要目的为预防复发转移和提高生活质量。中医药在乳腺癌的术后期、化疗期、放疗期、内分泌治疗期、靶向治疗期和维持治疗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术后期主要体现在治疗术后并发症,如疲乏、上肢淋巴水肿;放、化疗期重在预防和治疗放疗、化疗的不良反应,用药根据化疗方案和放疗部位的不同有所侧重;靶向治疗期重在预防和治疗靶向药的不良反应以及预防复发转移;维持治疗期重在防复发、防转移,中医药防治主要从调整体质、清除余毒和顾护易转移脏腑正气三方面入手。在现代医学的全程管理过程中,中医经典理论是全程管理概念的内核之一。  相似文献   

2.
手术、放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等是目前主要的肿瘤治疗方式,这些治疗方式常伴发各种不良反应,如手足综合征、口腔溃疡、周围神经病变、骨髓抑制、放射性肺炎等。舒琦瑾教授对此类不良反应的治疗体会颇深,临床疗效显著。舒教授以为肿瘤疾病的病机总属正虚邪毒,不良反应的治疗当以扶正抗癌为基本大法,再根据各种不良反应之主病机,运用相应药组,分别佐以清热解毒、温阳活血、养阴退热、滋阴助阳、凉血疏风、清热化湿之品,力求药简功专,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3.
DOX靶向给药系统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疗是恶性肿瘤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但常规化疗时,药物难以在肿瘤内部达到有效浓度,且药物分布全身易致系统性毒副反应.若不良反应严重时,患者因顺应性差而被迫中断化疗.故研发新型的抗肿瘤化疗药物,或改变现有化疗药物的剂型和药动学性质,以适宜的方式作用于肿瘤组织是提高化疗疗效的重要手段.对大多实体肿瘤而言,后者显得尤为重要.阿霉素(DOX)是广谱的抗肿瘤药物,可广泛用于肝癌、肺癌、乳腺癌、卵巢癌等的化疗.将DOX制成各种靶向制剂可达到缓释、降低给药量、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的目的.本文拟对近年来国内DOX靶向给药系统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龚小云 《广州医药》2011,42(5):76-78
目的 观察紫杉醇在恶性肿瘤化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探讨其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对35例静滴紫杉醇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给药前预防性应用抗过敏药物,给药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对出现的各种毒副反应及时给予对症治疗和护理.结果 35例肿瘤患者静滴紫衫醇,无1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针对性地做好紫杉醇不良反应的防治和护理,加...  相似文献   

5.
总结王志刚主任医师通过"三焦辨证"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经验。其认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基本病机为毒郁津亏、痰瘀互结、虚实夹杂,以毒郁津亏、阴虚为本,气滞、痰凝、血瘀为标,病理演变符合三焦传变的规律。通过"三焦辨证"分期论治,立足整体观念,辨治准确,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中医理论的角度阐述现代抗肿瘤治疗不良反应的不同病机,以期寻找应对法则。[方法]分析恶性肿瘤化疗、放疗、免疫、靶向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分析临床病理表现,推导中医病机。[结果]通过对临床症状及治疗方式进行总结,得出化疗药毒引起黏膜损伤、骨髓抑制、手足麻木等症状,多从气血生化不足论治;免疫、靶向药毒具有风热属性,激发阳亢,皮疹、乏力症状常见;放疗伤津口渴,损络出血,与火毒损伤气阴相关。[结论]不同类型的抗肿瘤治疗方式存在不同的损伤机制,这也启发了临床中对多种抗肿瘤不良反应的治疗法则,针对不同特性,化疗前后重气血培补,免疫、靶向治疗谨守阴平阳秘之要,放疗后以益气养阴清热为主,为临床抗肿瘤治疗提供中医辅助诊疗的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7.
阳微阴弦是《金匮要略》对胸痹病因病机的阐释。在肿瘤的治疗过程中,化学治疗(简称“化疗”)产生的心脏毒性可归属于中医学“胸痹”范畴,阳微阴弦对心脏毒性的发生、发展、转归及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肿瘤患者因病而虚、因药致虚的阳微之本是化疗心脏毒性发生的基本病机,痰浊、血瘀、药毒等阴弦标实是其发作或加重的病理基础。化疗期间,依据患者机体“阳气尚足—阳气渐虚—阳气衰败”及“阴弦不盛—阴弦渐盛—阳衰阴盛”等特点分析不同阶段心脏毒性的病机及临床特点,并以此提出以益气健脾防病生、祛痰化瘀阻其变、温阳利水培其本等治法分阶段论治,以期为中医药在化疗心脏毒性的防治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扶正培本”是中医药防治肿瘤的基本法则,历经近60年发展,逐步形成“扶正培本-扶正解毒-固本清源”的学术传承脉络。基于对肿瘤全周期核心病机演变规律探索,本团队提出“五期演变”,并凝练“扶正五法”,凸显中医药在分阶段序贯辨治中的防治优势,分为扶正解郁、扶正举陷、扶正解毒、扶正化毒与扶正活血祛毒。重视癌前负性情绪,关注易感体质,以扶正解郁防治肿瘤发生;优化术后气陷病机,分立三源(宗气、中气及肾气)辨治,以扶正举陷促进术后康复;细化不良反应防治策略,关注药毒阴阳属性,以扶正解毒改善不良反应;锚定余毒未尽,预先化解癌毒,以扶正化毒防治术后复发转移;明确扶正活血祛毒在晚期肿瘤中的临床价值,冀以提高远期生存。“扶正五法”是对“扶正培本”治法的传承与创新,契合当前中医药对肿瘤的认识规律,冀以指导与优化临床辨治,提高中医药防治水准,完善中医肿瘤辨治体系。  相似文献   

9.
与传统化疗相比,靶向癌症治疗是一种新的策略,其中涉及癌症发生和肿瘤传播的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分子被抑制。癌症靶向治疗对正常细胞的不利影响较小,被认为是化疗的未来。然而,接受新型抗癌药物的患者其治疗诱导的心血管毒性是关键问题。本综述旨在探讨这些最常用的药物及相关的心脏毒性发生率,包括左室功能不全,心力衰竭,高血压和血栓栓塞事件,并总结其各自的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皮肌炎属中医的痹证、痿证及阴阳毒范畴。其病机多本虚标实。在急性进展期,应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治其标;邪毒清除后,再益气养血,补益脾肾治其本。  相似文献   

11.
肿瘤的发生、复发及转移是复杂的多因素系统作用结果,与六淫、情志、饮食、理化、痰饮、瘀血等病因,正虚邪恋、脏腑失调、气滞血瘀、痰饮内停、毒热瘀结等病机相关,但纵观脏腑功能活动的推动激发,气血精津的生成、运行、代谢,人类自然衰老进程,肿瘤病变演变、常见症及并发症表现等,均与三焦气化功能密切相关,三焦气化不利的程度及范围,既是病变程度及预后转归的主要判定依据,也是指导方剂、针灸、食疗、心理、气功等中医药防治手段实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郭淑云教授认为,正虚毒结是消化道肿瘤发生的两大因素,正虚为本,毒结为标,对此类病症,如何辨别病性寒热尤为重要。郭教授重视患者自身对寒热的感觉以及饮食寒性热性的问诊来辨明寒热,并细辨寒热错杂及寒热真假之证。治疗上,早期邪盛而正未衰,人体正气有能力祛邪,当以祛邪为主,使邪气外出;中期邪气盛,正气渐虚,机体尚能耐受祛邪药物的作用,治宜扶正、祛邪并用,扶助人体正气,以祛邪外出;晚期正虚而邪实,人体正气虚衰,邪气盛实,则需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肺癌发病率高、生存期短、治疗难度大。张培彤教授从事肿瘤临床工作30余年,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本文整理并分析了张培彤教授治疗化疗期原发性肺癌的临床经验。张培彤教授认为积聚病本就存在正气亏虚、癌毒内陷,加之化疗作为外来“毒邪”侵袭,加重了患者正气虚损,导致气血亏虚、脾肾失养。因此,原发性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的临床治疗思路重在益气养血、健脾益肾、祛瘀化痰、减毒增敏。张教授在此治则基础上灵活用药,随证化裁,获得显著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崔云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常用对药与角药理法方药经验。 方法 通过采集与分析崔云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的临床病例,在充分认识病因病机的基础上,对崔云教授诊治少弱精子症常用对药与角药进行归纳,总结崔云教授诊治少弱精子症常用对药与角药经验,对其用药思路及用药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并举案例予以佐证。 结果 崔云教授认为少弱精子症的病因与肾、肝、心、脾、肺等脏腑以及气血和湿热浊毒关系密切。治疗上针对其病机特点,选取“肝肾同治”“悦心安神”“疏肝(补肾)和胃”“金水相生”“调和气血”“解毒祛浊”等对药与角药来改善精子质量。常用对药与角药有“女贞子-旱莲草”“柴胡-续断”“生地黄-山药-山茱萸”“五味子-茯苓”“远志-石菖蒲”“大枣-黄芩”“生谷芽-生麦芽”“山楂-五味子”“麦冬-五味子”“黄芪-党参-丹参”“当归-川芎”“地榆-虎杖”“贯众-升麻-豨莶草”等。崔云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理论上善于创新,以肝肾为中心进行脏腑辨治,临证运用对药与角药谨守病机,扶正祛邪,通补相济,涩利兼施,用药温而不燥,滋而不腻,于平凡中寓深意,理、法、方、药经验独到。 结论 崔云教授治疗少弱精子症的常用对药与角药理法方药学术经验深刻、独到,值得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位在三焦和肺络,疫疠(湿)由口鼻入,上焦先受,瘀浊内生,困阻肺络,疫邪传变迅速,可及中焦脾胃、下焦肝肾,蕴结三焦.因此结合焦络理论"通三焦、补肾水、开玄络"的核心思想,认为三焦不通、肺络痹阻为新冠肺炎主要病机,治则治法大抵以通利三焦、解毒通络为主,以祛湿为要.若邪犯上焦,则宣肺解毒;次入中焦,则化湿透...  相似文献   

16.
从虚毒治疗癌症是临床行之有效的重要法则.正虚是癌症的病理基础,癌毒是癌症的致病要因.扶助正气是癌症治疗的根本;解除癌毒是癌症治疗的关键.从虚治疗中,补益脾胃是基础,注重补精气补精血,注意运用血肉有情之品;从毒治疗中,解毒软坚是基础,注重化痰毒化瘀毒,注意运用虫类药.扶助正气和解除癌毒应贯穿于癌症整个治疗的始终.只有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扶正不留邪、养正积自消和祛邪不伤正、解毒可散结的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s,PTKs)通路在肿瘤细胞的增殖、修复、转移及新生血管生成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鉴于靶向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取得的显著效果,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热点。然而,尽管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靶向治疗专一性很强,也常常出现心血管不良反应。本文对根据不同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所产生的心脏毒性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癌毒”是恶性肿瘤之根本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探讨了癌毒的定义,癌毒与恶性肿瘤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等方面的关系,认为机体平衡失调导致“癌毒”的产生,是恶性肿瘤发生的根本原因。“癌毒”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是认识和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着眼点。  相似文献   

19.
程海波教授团队传承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癌毒”学术思想,创建了癌毒病机理论。近年来,为推广癌毒病机理论的临床应用,进一步构建中医肿瘤癌毒病机辨治体系。提出癌毒病机辨证要点首辨特异性病邪:癌毒,重在辨癌毒的致病特性、兼夹病邪、致病部位、邪气盛衰;其次辨非特异性病邪:郁、风、寒、热、湿、痰、瘀等;最后辨正虚,主要辨脏腑的虚损、气血阴阳的亏虚。提出恶性肿瘤的基本病机为“邪毒蕴结、正气亏虚”,治疗原则为“祛邪解毒、扶正固本”。祛邪即为祛邪复衡,主要包括理气、祛风、散寒、清热、祛湿、化痰、祛瘀法等;解毒即为抗癌解毒,主要包括理气解毒、化痰解毒、祛瘀解毒、祛湿解毒、清热解毒、祛风解毒、温阳解毒、以毒攻毒等八法;扶正固本主要包括益气、养阴、补血、温阳法和调补脏腑法。癌毒病机辨治体系的构建,通过提出以癌毒病机为核心辨证分型,解决目前中医肿瘤按病种辨证分型繁杂难以掌握的难题;提出癌毒病机临床辨识的四个要点,实现癌毒辨识诊疗技术瓶颈的突破;提出抗癌解毒法的学术内涵,形成抗癌解毒八法;提出抗癌解毒中药分类,推动中医肿瘤辨治的临床精准用药。   相似文献   

20.
肺癌的治疗目前进入个体化精准治疗时代,靶向治疗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且临床获益显著。近几年随着靶向药物应用范围扩大,其不良反应及耐药性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治疗进程和临床疗效。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已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之一,多项研究表明中医药联合靶向治疗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生活质量提高以及耐药性方面疗效确切。文章将进一步围绕中医药联合靶向治疗在肺癌领域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