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复杂网络系统熵聚类方法对敦煌《辅行诀》中中医药治疗疾病的用药配伍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为传承敦煌方药辨治内科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敦煌《辅行诀》方剂录入计算机,使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运用关联规则分析算法及复杂网络系统熵聚类方法挖掘分析。结果:整理敦煌《辅行诀》所载中药方剂61首,涉及中药64味,总用药频数达320次。在支持度个数为8、置信度为0.8的条件下,得到药物组合共12个,关联规则为4个;当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时,演化出3味药的核心组合Ⅰ和Ⅱ为5对。在以上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类得到5个新处方。结论:(1)敦煌《辅行诀》核心药为甘草、白芍、干姜、黄芩、生姜、人参、旋复花、五味子、大枣等,是组成敦煌《辅行诀》治疗天行病的大小阴旦汤主干药。(2)总结出了5个新处方及治疗疾病的用药配伍规律体系,为临床辨治中医疾病用药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唐代王焘所编撰《外台秘要》治疗消渴及其并发症的用药规律及配伍特点。方法:将《外台秘要》卷第十一中治疗消渴病的87首方剂用药进行整理,经过药名、性味归经等标准化后,以仓公诊籍国医脉案数据记录挖掘系统分析药物使用、性味归经频次,采用关联和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外台秘要》方所载方剂的配伍规律和用药特点。结果:对筛选出的87首方剂进行分析,明确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功效归类、性味归经,根据关联规则得出2味药物组合17个、3味药物组合3组,运用聚类方法得到核心药物组合3个序列。结论:《外台秘要》法宗仲景,开创三消论治之法,对研究中唐以前消渴病的中医治疗具有极高的价值。数据挖掘技术能够为挖掘古代医学文献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分析《湿热病篇》的用药规律,为传承薛生白治疗湿热病的学术思想与临床辨证论治该病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湿热病篇》中所载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利用系统集成的关联规则、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其处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按照筛选标准整理出处方36首,确定了药物频次、常用药物组合,展示了药物关联规则,演化出新方6首。结论: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作为挖掘和分析处方用药配伍规律的重要辅助工具,可客观地展现薛生白治疗湿热病的遣方用药规律,演化出的新方为临床治疗湿热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探讨敦煌遗书及古医籍中与升麻汤同名方用药配伍规律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检索搜集清代以前古医籍中出现的同名升麻汤方剂,采用关联规则及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确定方剂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将筛选出的108首方剂涉及中药122味进行分析,确定方剂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关联规则及核心组合,最终重组7首新处方。结论:1敦煌遗书及古代医籍中同名升麻汤组方主要核心药为升麻、甘草、黄芩、大黄、栀子和白芍等。2《敦煌古医方》升麻汤由5味核心药升麻、甘草、黄芩、大黄、白芍加当归、枳实组成。3《敦煌古医方》和《千金翼方》中升麻汤药物组合相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研究《叶天士医案大全》中治疗胃脘痛医案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叶天士医案大全》中治疗胃脘痛的处方,录入系统平台,并利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处方用药分析。结果:1对筛选出的治疗胃脘痛的105首处方进行分析,使用频次≥10次的药物有20味;2使用频次≥11次的常用药对有19个(支持度个数设为11),及得到药物关联规则(置信度设为0.6);3熵聚类得到的新核心药物组合14对,以及新处方7个;4以金铃子散进行方剂匹配,检索到包含金铃子散的20首处方的相似度。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总结出叶天士治疗胃脘痛的用药规律,为深入了解和掌握叶氏遣方用药规律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各医家治疗荨麻疹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实用中医美容金方》《皮肤病名家验案精选》《古今名医临证实录丛书之皮肤病》中治疗荨麻疹的病案,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处方规律。结果对筛选出来的138首处方进行分析,处方中218味药物的使用频次在20次以上者有20味,其中防风的使用频次最高。按照药物组合出现频次由高到低的顺序,药物间的关联规则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防风-蝉蜕”“防风-荆芥”“防风-赤芍”“荆芥-蝉蜕”,同时挖掘出30个核心药物组合和14首新处方。结论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平台开展的中药治疗荨麻疹的数据挖掘和用药规律研究,既为临床治疗荨麻疹提供了有效指导,同时也为治疗荨麻疹的新药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研究兰茂治疗外感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兰茂著作《滇南本草》和《医门揽要》中治疗外感病的处方,按照疾病分为中暑、感寒、伤风3类方剂,分别录入系统平台,并利用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进行用药规律分析。结果提取出治疗中暑方剂24首,感寒方剂9首,伤风方剂16首,进行分析后发现使用频次≥3次的药物在中暑方剂中有27味,在感寒处方中有11味,在伤风处方中有19味。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发现了治疗3种病证的用药规律,并通过聚类分析发现了药物之间的关联度,得出治疗中暑、伤风新方各1首,感寒新方2首。对药物组合规律及新方组合进行网络化展示。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总结出兰茂治疗外感病的用药规律,为深入了解和掌握兰氏遣方用药规律提供了数据支持,为云南地区治疗外感病提供临床用药经验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手段探讨结肠癌术后中药处方用药规律。方法:从文献中收集近二十余年治疗结肠癌术后的中药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进行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并以关联度分析结果为基础,依据相关度与惩罚度约束,进行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获得治疗结肠癌术后新处方;根据结果绘制出用药关联规则的网络图。上述操作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TCMISS)完成。结果:对筛选出的126个处方进行分析,明确了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规律,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24个核心组合和12首新处方。结论:基于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的数据挖掘手段,适合中医方剂用药规律的挖掘、分析和总结。以补益药为主并灵活配伍清热解毒药、化痰药、活血化瘀药,同时根据不同证型斟酌药物的配伍组合对于提高结肠癌术后的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探讨糖尿病的中药处方用药规律。方法:从文献中收集近10余年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进行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的药物间关联度分析;并以关联度分析结果为基础,依据相关度与惩罚度约束,进行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获得治疗糖尿病新处方;根据结果绘制出用药关联规则网络图、新方的核心组合药物网络图。上述操作基于TCMISS V1.1完成。结果:对筛选出的110个处方进行分析,明确了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规律,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16个核心组合和8首新处方。结论:基于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的数据挖掘手段,适合中医方剂用药规律的挖掘、分析和总结。以补益气阴为主并灵活配伍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同时根据不同证型考究药物的配伍组合对提高糖尿病的疗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张简斋治疗内伤咳嗽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筛选《张简斋医案》中治疗内伤咳嗽的方剂,将处方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该软件集成的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核心组合分析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新处方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张简斋治疗内伤咳嗽的临床用药经验。结果筛选方剂共86首,中药共计140味,降序排列方中药物使用频次,提取新处方核心药物组合共10个,演化新处方5个。结论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可以阐明张简斋治疗内伤咳嗽的组方规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金匮要略》中治疗水气病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水气病选方和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并筛选《中华医典》中治疗水气病的方剂,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对药物配伍规律进行挖掘。结果:共筛选治疗水气病处方101首,涉及107味中药,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三位药物为甘草、茯苓、桂枝;选择相关度为7、惩罚度为2,应用复杂系统熵聚类的层次聚类分析演化出3-4味药的核心组合12个,新处方6首。结论:《金匮要略》中治疗水气病以宣肺发汗,健脾利水,温阳散寒为主,反映了“发汗利水、温阳健脾”的祛邪与扶正兼顾之治则治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血证论》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收集并整理《血证论》所载方剂,将方剂及药物名称录入至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药物使用频次,采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对药物组合、药物关联度、药物核心组合进行分析,并采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进行新处方分析。结果共纳入方剂197首,所用药物423味,使用频次共计2498次。药物使用频次前3位分别为甘草(103)、当归(79)、白芍(63);药物组合使用频次前3位分别为甘草、当归(50),甘草、白芍(42),白芍、当归(40);药物关联系数前3位分别为蒲黄、麦冬(0.02729976),五味子、五倍子(0.02684237),五味子、牛膝(0.02667364);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演化出3~4味药物核心组合28组;运用无监督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新处方14首。结论《血证论》用药以降火、理气、和血、补泻脏腑为主,多用凉药、润药,少用热药、燥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延年益寿方剂的用药规律。方法依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中医方剂大辞典》所载的延年益寿方剂,将方剂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基于该平台的关联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延年益寿方剂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内服方349首,涉及药物372味,使用频次高于35的药物有27味,最常用的前10味依次是茯苓、枸杞子、生地黄、牛膝、熟地黄、菟丝子、肉苁蓉、天冬、人参、山药。得到常用药物组合31个,最常用的有熟地黄—枸杞子,枸杞子—茯苓,熟地黄—茯苓,人参—茯苓,牛膝—茯苓等。挖掘出可能的隐性规律药物核心组合,得到用于新方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10对,并进一步组合得到10首新处方。证实了衰老是以肾虚为主的五脏同衰、气血阴阳亏虚的结果。结论延年益寿方剂五脏同补以肾为要,甘温润养形神,气血阴阳并调。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研究《御药院方·治痰饮门》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整理《御药院方·治痰饮门》的方药,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进行药物频次、药性、药味、归经统计,通过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处方配伍规律。结果:筛选出方剂98首,涉及中药119味,高频药物包括半夏、生姜、人参、陈皮、茯苓等;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偏于辛、苦、甘;药物归经以肺、脾、胃经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获得15个高频药物组合与10条药物关联规则;通过聚类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6组,提取6首新方。结论:《御药院方·治痰饮门》遵循仲景“温药和之”的宗旨,注重辛温药的应用,兼顾理气健脾、和中缓急等治则,与历代医家的治痰观点基本契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式,探究哮喘临床效方用药规律。经过纳入标准,收集哮喘效方176首,涉及162味中药,累计用药1666频次。处方标准化后,采用Aprior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探讨哮喘临床效方的组方规律。对核心药物分析,确定哮喘临床用药常以补益药、清热药、化痰药及平喘药为主。得到常用二项配伍药物16组,三项配伍药物12组,四项配伍12组,结合专业知识,发现4类证型下不同的核心药物。哮喘临床效方规律的挖掘,得出的用药配伍规律及核心药物,为临床用药开阔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复杂网络熵聚类方法探讨《活幼心书》治疗儿科疾病的用药配伍规律。方法:医籍《活幼心书》是元代名医曾世荣在1294年所撰的一部儿科临床专著,对该医籍治疗儿科疾病方剂进行校对整理,共计230首,对其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的关联规则分析算法及复杂网络熵聚类等方法进行挖掘分析。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可知,229首内服方所涉及中药221味,使用频数10次的有43味,频数最高药物依次为甘草片、生姜、人参、半夏、陈皮、川芎、枳壳、大黄、茯苓、当归等;在设支持度个数为15及置信度为0.8的条件下,频数在15次以上的药物组合共31个,关联规则为14个;在设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的条件下,演化出3~4味药的核心组合Ⅰ和Ⅱ分别为19个,在以上核心组合提取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类得到23个新处方。结论:《活幼心书》组方用药配伍规律体系,以及曾氏临证治疗儿科疾病常用经典方二陈汤加减,为辨治儿科疾病用药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总结《千金方》治疗腰痛的遣方和用药规律。方法整理《千金方》中治疗腰痛的处方,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共筛选出38首处方;使用频次在前5位的药物为肉桂、甘草、杜仲、茯苓、当归,挖掘出核心组合14个,候选新处方7个。结论《千金方》所载的治疗腰痛方剂多补泻兼施、气血同治,重视温阳散寒,兼顾行气活血和补益肝肾,辅以补气利水和祛风解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软件,收集云南省名中医严继林教授治疗咳嗽的用药经验并分析组方规律。方法:通过对严继林教授治疗咳嗽的临床病案及处方进行筛选,运用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将严继林教授治疗咳嗽的用药经验整理出处方中各种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并分析。结果:对筛选出的92个方进行分析,确定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24个核心组合和6首新处方。结论:严继林教授治疗咳嗽在宣肺化痰、理气止咳的基础上,尤其注重顾护脾胃功能,脾肺同调。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整理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研究张玉柱名中医治疗老年退行性腰痛的用药经验与规律。方法:筛选张玉柱名中医治疗老年退行性腰痛病例100例,利用频次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法、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及关联规则分析张玉柱治疗腰腿痛的用药规律。结果:对处方数据录入分析后得到中药的使用频次,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及药物的核心组合。结论:数据挖掘技术和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在整理总结名老中医经验过程中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用数据分析《眼科探骊》中内治法治疗内障眼病的用药规律并验证名中医张望之老先生的学术思想。方法收集并筛选《眼科探骊》中内治法治疗内障眼病的方剂,逐一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 5),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统计、熵聚类、无监督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筛选出内治法治疗内障眼病的处方进行组方用药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眼科探骊》中内治法治疗内障病方剂36首。包含中药80味,使用频次在10以上的药物共有11味,其中药物归经频率最高为肝经,药物四气频率最高为温性,五味频率最高为甘味。获得高频药物组合有21个,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36条药物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0个,新处方5首。结论《眼科探骊》中收载的内障眼病方剂多有开郁导滞、通窍明目之效,治疗眼病侧重于从郁论治,并有非大虚莫补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