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BYS—13G.1型心电监护仪心率报警电路故障的检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障现象:被监护患者的心率增快,超出监护仪设定的上限报警心率,但监护仪未发出报警信号,也不能自动进行报警记录和自动冻结显示波形。  电路原理:BYS-13G.1型心电监护仪由四台床旁机和一台中心监护仪组成。该监护仪可同时显示四个床位病人的心电波形,并可以选择一个床位进行重点监护。当病人出现心率超出上下限设定值、QRS波群增宽、QRS波群提前等异常病情变化时,监护仪会自动发出声光报警,并自动冻结和记录5.1秒的监护波形(包括报警前2.55秒和报警后2.55秒的监护波形)。目前故障现象为病人心率超出上限报警设定值,但监护仪未…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远程监护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心电图形(CM1对V1,CM5对V5)。方法:分别测量35例用户心脏远程监护仪iHolterCM1、CM5通道和常规心电图V1、V5导联的心率、QRS波振幅、QRS综合波电压代数和即R-(Q+S)、QRS波宽度、P波振幅、P波宽度、T波振幅、T波宽度、P-R间期、Q-T间期和Q-Tc等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对于CM1通道和V1导联,心率、QRS波振幅和R-(Q+S)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CM5通道和V5导联,心率、QRS波振幅和R-(Q+S)等指标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远程监护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心电图形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脏远程监护仪手动记录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例心血管病患者应用心脏远程监护仪手动记录模式发送的心电图。结果心电图分别显示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心房扑动、频发室性早搏、Srr—T改变、A型预激波。结论应用心脏远程监护仪手动记录模式对于诊断突发性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加强中央工作站监护系统的应用质量检测。方法:从对多参数监护仪的质量检测延伸到对中央工作站监护系统的质量控制检测,总结出系统质量检测应具备的条件及对系统电气安全和性能检测的方法。结果:通过对监护系统的接地电阻、漏电流、有线监护性能、远程发射装置、记录器、报警性能的检测,并将单台监护仪和中央工作站的显示参数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判断中央工作站监护系统的质量是否合格。结论:中央工作站监护系统的质量控制对确保临床医护人员对患者的适时监护,降低由其所引发的医疗事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远程监护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心电图形(CM1对V1,CM5对V5).方法分别测量35例用户心脏远程监护仪iHolter CM1、CM5通道和常规心电图V1、V5导联的心率、QRS波振幅、QRS综合波电压代数和即R-(Q+S)、QRS波宽度、P波振幅、P波宽度、T波振幅、T波宽度、P-R间期、Q-T间期和Q-Tc等指标,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对于CM1通道和V1导联,心率、QRS波振幅和R-(Q+S)等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CM5通道和V5导联,心率、QRS波振幅和R-(Q+S)等指标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远程监护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的心电图形一致.  相似文献   

6.
心内直视术监护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5年1月~1997年7月共开展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35例,其中5例采用新方法——不主动降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现将监护体会报告如下。1 循环系统的监护1.1 心率及心律的观察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心肌保护好,不用心脏复跳,病人清醒快,血液动力学稳定。本组无严重心律失常及低心排现象,但在术后1小时~3小时内出现一过性心率增快,成人  相似文献   

7.
胎儿远程监护系统的临床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胎儿远程监护系统进行临床应用评价。方法:应用新研制成的胎儿远程监护系统对晚期妊娠妇女进行监护,并与美国HP公司的1351型胎儿监护仪比较。结果:与美国HP公司的1351型胎监护仪相比较,胎儿远程监护系统瞬时胎心率检测符合率为96%,两种仪器的无应激试验(NST)结果相一致。结论:胎儿远程监护系统临床性能稳定,网络传输及电话网远程传输数据可靠,该仪器为高危妊娠的监测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电脑胎儿监护仪采用无应激试验(NST)和复杂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监护胎心率和其受胎动、宫缩影响所引起的变化,实现连续监护、动态观察,是实现优生优育的重要手段。胎心率的自动检测和监护是电脑胎儿监护仪的主要功能。提出了一种提取公因子的自相关函数快速算法来估算胎儿的心率,其在实际应用中计算量较少,用单片机实现较为简单。  相似文献   

9.
监护仪是临床、ICU以及重症监护中心和围手术期对患者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呼吸及呼末二氧化碳监测的重要仪器,也是医院中医疗仪器数量最多,使用量最广泛的机电一体式精密仪器。监护仪根据使用科室及患者情况不同,可分为进口高档监护仪、中档监护仪和一般性监护仪;国产高档监护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脏远程观护技术在早期发现、早期诊治心血管疾病突发急性事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60例远程心脏观护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学历、监护原因、监护时间以及远程观护心电图结果等。结果:心脏远程观护系统能够对患者心脏起到有效观护,特别是对突发、偶发性严重心脏疾患,能够对患者生命起到重大保障作用。结论:建立心脏远程观护系统是预防和救治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美国PROTOCOL仪器公司新近推出Micropag无线非卧床病人监护仪 ,这种佩带式仪器只有人手一般大小 ,使得医务人员用不着观察中央监护站的数据就能获知病人的生命征兆信息 ,完全是一种即时监测仪器。这种病人监护仪 ,将病人佩带式遥测监护仪的功能和形式与个体携带式生命征兆监护仪的显示、报警和参数项目组合在一起 ,在技术微型化和应用方面 ,可谓为革新化之产品。该仪主要用于心脏疾病监护 ,非卧床病人无线地与公司产品FlexNet网络和Acuit中央护理工作站相连。然而 ,由于该仪有液晶显示生命征兆数据 ,不用连接无…  相似文献   

12.
《rrjk》2017,(8)
目的:在妇产科疾病手术治疗中应用腹腔镜手术,探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妇产科疾病患者120例,按照患者的入院编号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等指标数据上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统计分析差异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具有简单、方便、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在妇产科手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在妇产科疾病手术中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讨论远程心电监护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护理的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2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1000例和实验组10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心脏监护方法,如患者发生不适来院进行普通的心电图诊断监护;实验组采用远程心电监护技术对患者进行监护,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并没有完全被监护到,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因没有得到及时的防治而病情加重;实验组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监护,也均得到了有效的防治,两组比较(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远程心电监护技术能够长时间地实时监护患者的心脏情况,及时发现异常状况,患者能够得到及时而有效的救治,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监护设备对重症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于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112例重症患者,将其随机的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我们首先对两组患者进行第1次HAMA评分,在将观察组患者的监护仪撤除两天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第2次的HAMA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第1次HAMA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第2次HAMA评分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HAMA评分,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总焦虑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总焦虑率94.6%。结论:多参数监护仪设备的各种监护警示音等监护测量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我们可以对病情稳定的患者及早撤除监护仪或者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护理,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设计的系统由中央监护站、胎儿监护仪和家庭胎儿监护仪联网组成。中央监护站安装于中心医院产科,基于无线传感器技术去除了电缆对孕产妇的束缚,实现对孕产妇在医院内的移动监护;基于Internet,实现社区医疗机构的胎儿监护仪与中心医院的中央站的远程连接,由中心医院对社区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基于公共电话网或Internet,实现家庭胎儿监护,为在家的孕妇提供远程诊断与指导。  相似文献   

16.
远程胎儿监护系统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设计的系统由中央监护站、胎儿监护仪和家庭胎儿监护仪联网组成。中央监护站安装于中心医院产科,基于无线传感器技术去除了电缆对孕产妇的束缚,实现对孕产妇在医院内的移动监护;基于Internet,实现社区医疗机构的胎儿监护仪与中心医院的中央站的远程连接,由中心医院对社区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基于公共电话网或Internet,实现家庭胎儿监护,为在家的孕妇提供远程诊断与指导。  相似文献   

17.
便携式远程生理多参数实时监护报警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设计一种能实现远程生理多参数实时监护及报警的系统。方法:系统由多级中心站和若干个用户机组成。患者通过佩戴用户机,实现在家中实时采集生理信号数据,并借助普通电话线上传到医院中心站,供医生进行及时诊断和处理。结果:该系统性能可靠,安全有效,能完成远程患者生理参数监控和危急报警。结论:便携式远程生理多参数实时监护报警系统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救治危急患者,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0 引言 医用监护仪是用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信息的常规医疗设备,正常情况下,可以监测各类人群的心电波形、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次和体温等参数,具有实时记忆、测量历史参数数据回放和声光报警等功能[1].医护人员根据监护仪的声光报警提示,及时发现患者生理参数的变化,有效地提高危重患者的治疗效果. 随着患者及家属自我防卫意识的提高,医护人员安全、正确地使用监护设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才能避免引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要求医护人员在监护设备出现报警时,及时到达现场,找出原因并消除报警[2].同时,医疗设备工程师也应做到以下3点:定期指导临床医护人员正确使用监护仪;熟练掌握监护仪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为医院购买监护设备提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在临床接受手术治疗的心脏疾病患者中,术后心功能出现不全患者应用IABP治疗的效果及患者的主要护理方式。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5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44例接受心脏手术治疗后出现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作为主要对象,所有患者在术后接受IABP治疗处理及科学的护理干预,对患者接受此方法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所有患者接受IABP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之前,患者治疗前后的相关数据在接受组间比对分析后出现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接受手术治疗后出现心功能不全的心脏病患者当中,IABP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好,此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选择综合护理方法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进行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2月~2018年03月收治的112例心脏介入手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抽签法分组后进行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护理方式的研究;对照组(56例):选择普通护理方法展开疾病护理;观察组(56例):选择综合护理方法展开疾病护理;最终就两组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护理满意程度以及配合度展开评价,并且对比评价结果。结果:同对照组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护理满意程度评价结果(80.36%)对比,观察组总满意率(98.21%)呈现出明显性提升(P0.05)。同对照组心脏介入手术患者配合度评价结果(78.57%)对比,观察组总配合率(98.21%)呈现出明显性提升(P0.05)。结论:护理人员选择综合护理方式对心脏介入手术患者进行干预,在增高护理满意度以及提升配合度方面可以获得极为明显效果,从而对于心脏介入手术的顺利实施做出充分保证,最终促进心脏介入手术患者的综合水平提升以及术后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