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三七及其伪品藤三七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洋 《时珍国医国药》1999,10(10):762-762
对三七及其伪品藤三七进行外观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比较鉴别,为三七的鉴别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三七及其伪品的鉴别方法,确保临床药品质量.方法:从性状特征及显微特征入手,鉴别三七及其伪品.对比分析三七及其伪品在功效、气味、性状及来源等多方面的差异.结果:三七、菊三七、藤三七、莪术等均有不同的性状特征及功效.结论:注重三七及其伪品的特征差异,从性状、显微特征等多方面综合鉴定,对辨别三七真伪、确保药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庆  王东 《亚太传统医药》2012,8(8):213-214
目的:鉴别三七常见的伪品及易混品。方法:经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结果:在性状及显微特征上伪品及易混品与中药三七有明显区别。结论:文中描述的特征可作为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进口中药乳香、没药和血竭进行真伪鉴别.方法:采用药材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和理化鉴别这3种常用的中药鉴别方法.结果:正品和伪品具不同鉴别特征.结论:本方法能准确地区别各自的正品和伪品.  相似文献   

5.
目的抽查鉴别天麻、三七及何首乌等名贵中药的真伪率,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保障。方法对所抽查的名贵中药选择不同包装或箱装样本进行真伪鉴定,包括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为本样品提供检验记录和检验报告。结果对3种名贵中药天麻、三七及何首乌的30个样本进行鉴定,其结果为天麻含有伪品1种,三七含有伪品1种,何首乌含有伪品或混淆品1种,鉴定正品为27个,正品率为90. 0%(27/30),伪品或混淆品为3个,伪品率为10. 0%(3/30)。结论中药天麻、三七及何首乌价格昂贵,市场存在掺假现象。加强中药市场的真伪鉴别和监督管理,可以提高中药正品率,降低伪品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青天葵及其伪品细辛的性状显微鉴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秀明  徐志东  赖秀珍  李薇 《中药材》2007,30(6):649-651
目的:对中药青天葵及其伪品进行鉴别。方法:性状鉴别及显微鉴别。结果:青天葵伪品与马兜铃科植物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Miq.地上部分的性状、显微特征相一致,可以鉴定为华细辛。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中药皂角刺及其常见的五种混伪品:酸枣刺、槐树枝、多花蔷薇、刻叶黄荆及马甲子进行了药材性状、组织及粉末显微特征比较研究,为皂角刺的真伪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某院常用中药易混淆品进行鉴别,制定出真伪品的鉴别要点和判断标准,为医院临床用药安全以及中药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真伪品多份样品,参考《中国药典》和地方鉴定图谱,从外观性状、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三个方面鉴别中药的真伪。结果:该院常用中药中有五种易出现混淆品或伪品,通过鉴定实验制定出了一整套能对比分析出真伪品的要点。结论:中药材品种较多,相似品种的外形性状也很相似,因此仅靠性状特征难以区分,还需要显微鉴别、薄层色谱等手段进一步鉴定才能辨别中药的真伪,以保证临床用药的疗效和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皂角刺及其混伪品日本皂角刺的生药鉴别方法,以保证临床疗效和安全用药。方法:通过药材市场调研和抽样的方法获得样品,采用性状、显微组织鉴别技术,对样品进行比较鉴别。结果:明确了二者在性状、显微特征上的鉴别特征。结论:根据性状和横切面组织显微特征比较,可以准确、快捷鉴别皂角刺真伪。  相似文献   

10.
郭万周  姬诚 《光明中医》2016,(10):1495-1496
目的分析黄柏药材的常见伪品及其鉴别方法,为黄柏药材提供可靠的真伪鉴别手段,以利安全用药。方法文章针对黄柏正品与多种伪品的性状、显微和理化等鉴别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黄柏正品与多种伪品在性状、显微及理化特征之间有显著差别,药理作用完全不同,不能混用。结论应加强对黄柏药材的真伪鉴别,这些鉴别方法简便易行,快速准确,可用于黄柏常见伪品的鉴别检验,避免因误用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1.
勘误     
从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性质等方面对巴戟天及其伪品进行鉴别。为巴戟天的真伪鉴别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从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理化性质等方面对巴戟天及其伪品进行鉴别.为巴戟天的真伪鉴别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西红花及其伪品的微性状鉴别特征。方法采用中药微性状鉴定法对西红花及其伪品进行观察鉴别。结果西红花及其伪品的微性状特征明显,最主要的鉴别点为西红花柱头褶皱状及边缘具黄色分泌物,表皮细胞呈梭样凸起,并有花粉粒存在,而伪品无上述微性状特征。结论利用微性状鉴别法可以清楚地分辨出西红花药材表面微性状特征以及与伪品的鉴别要点,可为西红花的真伪鉴别及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胡新 《时珍国医国药》1998,9(4):333-334
从背鳞的显微特征,对中药乌梢蛇及其伪品黑眉锦蛇、白环蛇和王锦蛇进行真伪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山茱萸药材的常见伪品及其鉴别检验方法,为山茱萸药材提供可靠的鉴别检验手段。方法文章针对山茱萸正品与多种伪品的性状、显微和理化等鉴别特征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山茱萸正品与多种伪品在性状、显微和理化特征之间有显著差别,药理作用完全不同,不能混用。结论应加强对山茱萸药材的真伪鉴别,这些鉴别检验方法简便易行,快速准确,可用于山茱萸常见伪品的鉴别检验,避免因误用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6.
蟾酥与其两种伪制品的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鉴别中药蟾酥的真伪。方法:对3种蟾酥的性状进行比较鉴别,并进一步做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仪器分析。结果与结论:从性状可发现伪品的疑点,通过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或紫外吸收光谱鉴别,可准确地断定蟾酥是否掺伪或纯属伪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三七及其混伪品的鉴别方法,确保临床中药饮片质量。方法:对比分析三七及其混伪品在来源、性状、理化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三七及其混伪品均有不同的性状和理化特征。结论:注重三七及伪品的特征差异,从性状、理化特征等多方面综合鉴定,为饮片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厚朴花及其伪品的生药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锦石  李水福 《中药材》1994,17(1):14-16
本文对两种类型的凹叶厚朴花及其伪品深山含笑花进行了性状、显微特征、薄层层析及紫外吸收光谱等方面的鉴别比较,为厚朴花的真伪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2020,(2)
目的:利用中药系统鉴定法鉴别青葙子及其混伪品,为青葙子药材的准确鉴定及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性状、微性状、显微鉴别和DNA条形码分析等方法,对青葙子药材及其混伪品进行比对分析,利用MEGA 7.0软件计算物种DNA条形码序列的种内、种间Kimura 2-Parameter遗传距离、评估序列的条形码间距,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聚类树。结果:仅凭性状鉴别难以区分青葙子与混伪品;青葙子及其混伪品的微性状、显微特征差异明显,可作为其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经筛选,推荐ITS序列作为青葙子及其混伪品的DNA条形码候选序列,trnL序列作为补充序列。结论:中药系统鉴定法能够完成对青葙子药材的精准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针对大黄、半夏、红花、茯苓等4种市售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容易出现假冒伪劣的现象,运用简单实用的真伪鉴定方法进行快速鉴别,准备应用于本科教学实验中,将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常用中药材的真伪鉴别能力,又可以通过简单有效的真伪鉴定方法打击市场的掺伪品,保证临床使用安全有效。方法:采用性状、显微、理化、薄层鉴别等简单实用的真伪鉴定方法进行快速鉴别。结果:4种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及其伪品或掺伪品在显微特征、色谱行为、理化反应结果上有明显差别。结论:4种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掺伪严重,仅凭肉眼进行性状鉴定难以辨别,而用水试、显微鉴别、薄层鉴别等方法则较容易快速有效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