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合用乙肝疫苗对HBVM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云华  赵曾文 《云南医药》1994,15(5):344-345
本文报道用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IRNA)加乙肝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20例)有较好抗病毒作用,特别是对HBeAg转阴效果最佳,阴转率为85%,与用转移因子(TF)对照组相比明显高于后者(P<0.01);并有促进HBsAb生成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我们于1996~1997年用肌肉注射冻干精制人白细胞干扰素,对25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进行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对象住院的慢乙肝共50例,诊断和分型均符合1990年修订的肝炎诊断标准,全部病例HBsAg、HBeAg、抗-HBc和HBV-DN...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HBcAg与其它标志物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共5262例HBV感染者的血清标本,应用固相放免法(SPRIA)测定了乙肝表面抗原(HBc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原(HBc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六项 HBV血清学标志物。结果:发现 HBcAg与 HBsAg、 HBeAb、 HBcAb同时阳性率为 88.1%,明显高于其与HBsAg、HBeAg、HBcAb同时阳性率(55.3%),并且在HBsAg阳性、而HBeAg/抗-HBe均为阴性的感染者血清中仍有 40.0%检测出 HBcAg。结论:HBV血清学标志物 HBcAg的检测,与其它标志物相结合,在判断 HBV感染者血清中病毒复制活动和传染性的强弱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对HBVHBeAg/HBeAb血清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1例HBV血清中HBVDNA进行检测,发现45例HBeAg(+)/HBeAb(-)血清检出88.88%HBVDNA(+),56例HBeAb(-)/HBeAb(+)血清检出46.42%HBVDNA(+),HBeAg/HBeAb与HBVDNA关系显著性检验,差别无显著性(χ2=1.16,P>0.05),HBsAg滴度与HBeAg检出无相关性(r=0,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HBcAg与其它标志物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共5262例HBV感染者的血清标本,应用固相放免法(SPRIA)测定了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b)、乙肝核心抗原(HBcAg)、乙肝核心抗体(HBcAb)六项HBV血清学标志物。结果:发现HBcAg、HBcAb、HBcAb同时阳性率为88.1%,明显高于其与HBsAg、HBeAg、HBcAb同时阳性率(55.3%),并且在HBsAg阳性、而HBeAg/抗-HBe均为阴性的感染者血清中仍有40.0%检测出HBcAg。结论:HBV血清学标志物HBcAg的检测,与其它标志物相结合,在判断HBV感染者血清中病毒复制活动和传染性的强弱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一项以上阳性的慢性活动型肝炎(慢活肝),用Abbott,EIA药盒检测抗-HD阳性病例,根据病人的经济承受能力,确定40例用精掉人白细胞α-干扰素配伍以活血化瘀为主中草药治疗,发现其对血清胆红素,ALT下降及HBeAg,HBVDNA阴转有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李秋香  李冬田 《天津医药》1995,23(11):653-655
对29例慢性乙肝患者用乙肝特异性转移因子(TFHBV)进行治疗。结果表明对照组、非特异性因子(TFn)治疗组以及TFHBV治疗组,肝功能和HBV感染指标均有改善或阴转,其效果依次为TFHBV〉TFn〉对照,在感染指标阴转率上经x^2检验,HBsAg3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而HBeAg、抗-HBc、pre-S1以及HBVDNA3组之间却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于强  杨勇 《江西医药》1998,33(4):212-213
慢性乙型肝炎(CHB)肝脏损害变化极为复杂。目前单用常规剂量干扰素(300万u)治疗CHB疗效不尽满意,为提高干扰素疗效,我们采用干扰素、胸腺肽及乙肝疫苗三联治疗56例CHB患者。结果,在抗乙肝病素、免疫调理方法优于单用干扰素,HBeAg转阴率高和持久作用时间长证实了联合用药后,能大大提高了干扰素的作用和疗效,三者之间有相互协同、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乙肝散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清热散毒,健脾化湿两法组成纯中药制剂乙肝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0例,并与齐墩果酸片随机对照,结果发现:治疗组病人除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以及蛋白代谢等获明显改善外,乙肝散对乙型肝炎病人HBeAg有较了的转阴作用,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体外试验采用由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克隆转染人肝细胞(HePG2)的2.2.15细胞系,对其进行乙肝炎病毒HBsAg和HBeAg表达抑制的研  相似文献   

10.
膦甲酸钠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膦甲酸钠与干扰素联用和单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1例,分为联合组23例和干扰素组38例;联合组用膦甲酸钠4.8g静滴,qd,疗程1月,合并用干扰素α-1b300万u,im,隔日1次,疗程3个月。干扰素组单用干扰素,以谷丙转氨酶(ALT)、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乙肝病毒DNA及前C区基因野生株和变异株为观察指标,比较不同治疗方案对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3个月后联合组与干扰素组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eAg/抗-HBe转换率分别为47.8%和28.9%(P〉0.05)。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HBV-DNA的阴转率分别为69.5%和34.2%(P〈0.01)。对慢性乙肝患者的HBV前C区基因野生株及变异株总阴转率分别为69.6%和36.8%(P〈0.05),联合组对慢性乙  相似文献   

11.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费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对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病毒性肝炎的疗效、不良反应和费用进行评价。方法:选择有效病例103例,治疗组53例用干扰素,3次/周,im,3个月为一疗程;且50例,选用降酶保肝等药物治疗。以HBeAg和HBV-DNA作为抗病毒效果指标,ALT及临床症状体征作为疗效观察指标,以成本效果比作为药物经济学评价指标。结果:干扰素治疗组的近期抗病毒效果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治疗组HBeAg和/或HBV-DN  相似文献   

12.
单英  刘欣 《新药与临床》1997,16(5):277-279
目的:比较人白细胞干扰素和基因工程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CHB病人83例(男性69例,女性14例,年龄32±s8a)。A组29例,用LIFN 3MU;B组27例,用rIFNα-1b3MU,C组27例用人血浆白蛋白冻干制品10g,3组均im,qd×4wk,继以qod×8wk。结果:3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38%、41%、7%;HBV-DNA阴转率分别为38%  相似文献   

13.
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138例慢性肝病和无症状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者进行血清HBVC与S基因片段的扩增,发现S基因的检出率为66.7%,高于C基因(52.9%)。C与S基因的检出结果在HBeAg阳性病例中,基本一致;在HBeAg阴性病例中,S基因明显高于C基因(分别为51.3%与30.8%),有20%左右的病例呈现单一基因阳性。C加S基因的检出率在HBeAg阳性的慢性肝病及ASC中相同,均为100%  相似文献   

14.
乙肝特异性转移因子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秋香  李冬田 《天津医药》1994,22(10):586-588
从HBsAg阳性患者血清中提取纯化的HBsAg和Dane颗粒,经灭活后免疫猪,从猪牌脏和白细胞透析物中制备出乙肝特民性移转因子(TFHBV)。经一系列理化性状及药典规定项目的检测均符合生物制品标准,用Cr白细胞粘附抑制实验(Cr-LAI)证实该TFHBV具有抗原特异性,体外能转移对HBV的免疫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人白细胞干扰素(LIFN)和基因工程干扰素α-1b(rIFNα-1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CHB病人83例(男性69例,女性14例;年龄32±s8a)。A组29例,用LIFN3MU;B组27例,用rIFNα-1b3MU,C组27例用人血浆白蛋白冻干制品10g,3组均im,qd×4wk,继以qod×8wk。结果:3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38%,41%,7%;HBV-DNA阴转率分别为40%,52%,7%。A和B组IFN对HBV复制的抑制作用显著优于C组(P<0.05),但A和B组间无显著差异。A组不良反应显著大于B组(P<0.05)。结论:2种不同来源的IFN治疗CHB均有显著疗效,2药无显著差别,但A组不良反应明显。  相似文献   

16.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BVM阳性血清中HBV DN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燕  黄兴华 《天津医药》1997,25(5):288-290
应用聚合链反应对14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HBV M)阳性的慢性肼病患者血清中HBV DNA进行检测。结果发现:1.HBV DNA总阳性率为72.86%;BHsAg、HBeAg和抗HBc阳性血清中HBVDNA阳性纺分别为76.56%、96.15%和74.42%;HBsAg阴性血清中HBVDNA阳性率为33.33%,HBeAg阴性血清中HBVDNA阳性率为59.09%。2.各HBV感染模式中,H  相似文献   

17.
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以阿昔洛韦加胸腺肽治疗者为治疗组,重组干扰素治疗者为对照组。以血清HBeAg和HBVDNA两项乙肝病毒复制指标考核疗效,治疗后随访12个月,阿昔洛韦加胸腺肽组HBeAg阴转率高于干扰素组,其差异性显著,提示阿昔洛韦加胸腺肽治疗慢性肝炎与干扰素相比有更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8.
刘巧玉 《安徽医药》2014,35(12):1654-1657
目的 探讨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IL 8含量与外周单核细胞IL 8mRNA表 达的相关性,并进一步研究HBeAg阴性的CHB患者血清IL 8含量与血清ALT、AST酶含量关系。方法 94例CHB患者根据 HBeAg阴性/阳性分为HBeAg阴性的CHB组(47例)和HBeAg阳性的CHB组(47例),以ELISA方法和逆转录PCR法检测两组患 者血清IL 8和外周单核细胞mRNA表达,罗氏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ALT和AST酶含量。结果 ELISA和逆转录PCR分析HBeAg 阴性CHB患者的血清IL 8含量与外周单核细胞IL 8mRNA表达分别为25265±6204、150±042;HBeAg阳性CHB患者的血清 IL 8含量与外周单核细胞IL 8mRNA表达分别为24183±4988、128±036。HBeAg阴性的CHB患者血清IL 8含量与外周单核 细胞IL 8mRNA表达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0655),而HBeAg阳性的CHB患者的血清IL 8含量与外周单核细胞IL 8mRNA表达 相关性较差(r=0276)。其中,HBeAg阴性的CHB患者血清IL 8含量与血清ALT具酶含量有较好的相关性(r=0489,P<005)。 结论 IL 8在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的CHB患者的表达存在一定差异,并且IL 8与部分CHB患者肝功能恶化相关,提示IL 8 可能参与慢性乙型肝炎进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苦味叶下珠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徐大文  马海伦 《天津医药》1994,22(12):717-721
利用我国长江流域产天然植物苦味叶下珠全草进行体外,2.2.15细胞、慢性乙型肝炎炎患者体内三方面抗乙肝病毒的作用研究,将该药水及其无水乙醇提取物,分别在体外与HBsAg,HBeAg阳性血清在不同浓度、温度、时间作用后,用ELISA药盒检测HBsAg,HBeAg滴度改变,计算抑制率,结果分别为47.62%和49.09%。该药水提取物可抑制HBV-DNA转染的2.2.15细胞,在培养液中对HBsAg,  相似文献   

20.
恶性血液病的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检验科(030013)诸士敏,田翠英山西省肿瘤医院护理部(030013)曹月英,程治兰我们对我院近三年来确诊的5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进行HBV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55人中恶性淋巴瘤16人,年龄17~64岁;急粒14人,年龄3~57岁;慢粒3人,年龄33~40岁;多发性骨髓瘤17人,年龄31~76岁;急淋2人;慢淋3人。以上病人均经血液及骨髓象确诊。对照组是厂矿体检者共50人。方法:乙肝五项(两对半)均采用酶联吸附法(ELISA)固相免疫法,试验所用试剂均由北京军事科学院提供。结果对55例病人的血清进行乙肝五项测定,在阳性标本中(23例),抗-HBs7例;抗-HBc5例;HBsAg5例;抗-HBs、HBeAg1例;抗-HBe2例;抗-HBs、抗-HBc阳性2例;HBsAg、HBeAg、抗-HBc1例;其阳性率分别为12.95%、9%、9%、1.81%、3.63%、3.63%、1.81%,阴性标本中32例占58.19%。本组受检对象55人为恶性血液病,乙肝病毒阳性者为23例,总感染率为41.81%,对照组为厂矿体检者50人,阳性者为3例,占6%。经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