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王丽华 《浙江医学》2018,40(15):1754-1756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20例行PICC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以及120例PICC集束化护理的全静脉营养支持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1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堵塞、导管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PICC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结果观察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例、导管堵塞1例、导管移位1例,对照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9例、导管堵塞7例、导管移位8例,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CC自我管理、带管运动、带管日常生活、导管维护依从性、日常导管观察、信息获取、导管异常情况处理、导管管理信心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PICC自我管理、带管运动、带管日常生活、导管维护依从性、日常导管观察、信息获取、导管异常情况处理、导管管理信心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3个月后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PICC置管全静脉营养患者进行集束化护理,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导管堵塞、导管移位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PICC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护理能力,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0年6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肿瘤PICC置管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PICC维护,观察组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导管维护依从性、自我管理能力、生命质量、并发症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导管维护总依从率(95.45%)较对照组(77.2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自我管理能力、生命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量表中各因子评分、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中功能领域和总体健康状况评分较对照组高,症状领域和单项领域评分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82%)较对照组(25.00%)低,护理总满意度(95.45%)较对照组(79.55%)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PICC置管患者导管维护依从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命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更为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导管巡查制度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5-2014.4月间我院符合条件并自愿参加实施PICC临床护理路径研究的患者2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19例,对照组113例,观察组实施导管巡查制度管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PICC留置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依从性、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留置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巡查制度的实施,可显著增加PICC留置时间,降低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并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对临床进行PICC的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中心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依从性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120例门诊PICC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64例实施一般PICC置管常规护理并进行出院健康教育设为对照组,56例除实施一般PICC置管常规护理外还进行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和门诊随访等护理干预措施设为观察组,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导管阻塞、感染、导管破损等并发症发生率为3.57%,对照组为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PICC患者的依从性,降低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整个化疗过程提供有效的静脉保障,同时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中心静脉导管(PICC)胸腔置管患者自护能力、自我效能及PICC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晚期肿瘤伴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100例,2012年5月前纳入的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5月及以后纳入的5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自我效能为目的的健康教育方案.结果 出院前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ESCA表的自护技能、责任感、自我概念、疾病健康知识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期间自我效能量表不适症状管理、自我护理任务管理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ICC依从性问卷调查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期间导管最大流速变化值、月均非计划性导管维护次数PICC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认知行为干预、互动自我护理指导为主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PICC置管期间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效能,降低导管阻塞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熊晓云  范彬  吴洁华  潘银河 《广东医学》2012,33(10):1522-1524
目的 评价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专科护理门诊在导管管理与维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216例,PICC门诊建立后全程接受门诊护理的置管者为观察组,PICC门诊建立前的置管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管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专科护理门诊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导管留置时间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及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拔管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对240例行PICC置管或CVC置管患者按照置管方式分为PICC组(n=140)与CVC组(n=100),所有患者均针对拔管因素开展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结果 PICC组拔管例数显著少于CV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的导管留置时间为(29.06±5.47)d,CVC组的导管留置时间为(16.11±6.14)d,PICC组的导管留置时间显著长于CV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置管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很大潜能,结合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8.
程如虹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6):96-97,101
探讨认知干预对PICC置管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按照PICC置管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认知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导管留置时间和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患者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认知干预可有效提高PICC置管患者治疗依从性,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采用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根据是否采用PICC标准护理,将2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和对照组(未实施),各100例。应用问卷调查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进行实地考察与现场考核,对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PICC置管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患者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置管后维护流程、导管固定、导管冲封、无菌操作、穿刺置管所需时间、PICC平均留置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置管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标准护理在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及患者的自护能力,并降低了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刘艳红 《大家健康》2014,(7):250-251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应用在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留置导管时间长于对照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应用在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可以减少置管并发症发生,延长留置导管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减轻焦虑状态,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PDCA护理管理应用在白血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PDCA护理管理。比较护理前后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导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命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健康知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感染性及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命质量核心量表(QLQ-C30)中各功能量表及总体健康状况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症状子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护理管理应用在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中,可明显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水平,延长PICC导管留置时间,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2):172-174
目的 评价系统化干预护理在血液内科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2017年12月~2019年5月抽取本院血液内科收治的78 例PICC带管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所有病例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护理措施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39 例)用常规护理,基于此,观察组(39 例)用系统化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 患者出院后依从性、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血液内科PICC 带管出院患者护理中,配合科学的系统化干预护理,既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出院后依从性,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留置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化疗间隙应用社区护理的管道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化疗间隙应用社区护理方法,对照组化疗间隙在医院肿瘤科应用常规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方法。比较两组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感染、导管阻塞、脱管等并发症发生率、平均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等。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静脉血栓、感染、导管阻塞、脱管等并发症发生率及平均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留置PICC的肿瘤患者在化疗间隙到社区进行PICC管道护理,与回原肿瘤科进行管道护理效果一样安全可行,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反复置入导管的痛苦,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又可以方便患者及家属,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可在社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门诊外周中心静脉(PICC)置管维护的护理干预对减少患者并发症的效果观察。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PICC置管维护的患者30例为干预组,实施心理护理,健康宣教,规范护理操作和流程,作为护理干预。以2010年1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进行PICC置管维护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发生堵管和静脉炎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导管移位或脱出与导管破损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明显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李腾  李晓华  罗梅  陈南燕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7):3537-3539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对观察组58例行PICC的肿瘤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与我科室既往60例肿瘤患者(对照组)的PICC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PICC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58.3%和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堵塞或鞘蛋白形成和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及时发现、正确处理导管相关并发症,同时增强护理人员防范意识,正确维护导管,规范操作,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可减少和预防PICC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ICC在膀胱全切术高龄患者中的应用和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胰腺癌需行膀胱全切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观察组行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患者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5%,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77.5%,(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ICC导管留置后,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率,增进护患关系,减轻患者治疗痛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ICC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4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应用颈内静脉置管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40例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及两组患者穿刺过程中的并发症或意外情况,如周围静脉炎、血气胸、重新调整导管位置、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感染、渗漏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达90%(36,40),对照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达70%(28/40),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操作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O.01);观察组患者穿刺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合计10%(4/40),观察组患者穿刺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合计25%(10/40),观察组患者穿刺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化疗中应用PICC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穿刺时间,延长导管留置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医院设立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PICC)护理门诊的效果及改进。方法设立PICC护理门诊,制定责任规范,完善坐诊制度,进行多科室合作及质量控制,比较PICC护理门诊患者(观察组)及护士长轮流坐诊的PICC置管患者(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3.90%,对照组为5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P<0.05)。结论设立PICC护理门诊能够明显提高PICC置管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乳腺癌靶向治疗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2年2月于无锡市人民医院输液室行靶向治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PICC,观察组实施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生活质量、舒适度、心理状态、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舒适度、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植入式中心静脉输液港在乳腺癌靶向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优于PICC,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生活质量、舒适度,改善负性情绪,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睡眠护理干预对脑卒中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睡眠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睡眠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予睡眠护理干预后患者入睡时间短于对照组,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觉醒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予睡眠护理干预后的角色功能、社会功能和躯体功能等方面的生活质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睡眠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脑卒中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