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温病下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病众多治法中,下法较其他诸法更具有其独特的作用,它不仅能通导大便、荡涤积滞,更能寓逐邪除热、存阴保津于通下之中。其作用之强,收效之快,是其他治法所不能比拟的。及时恰当地使用下法对于截断病邪以及各类温病的病程及转归、预后都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温病邪在卫分的治疗是用辛凉解表法的。叶天士说:“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温病初起治用辛凉是温病区别于伤寒的主要特征之一。但在临床实际中,由于患者素体阴虚,阳虚的差异,影响着发病后邪正消长的变化,温病热化证虽多,而阳虚寒化者亦间有之,如断然不用辛温是不符合辩证施治原则的。  相似文献   

3.
王士雄温病学术观点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士雄是善于继承创新的温病学家,学术观点散见于《温热经纬》雄案中,主要为:肯定温病既有新感亦有伏气,反对非难伏气之说;首介温病传变的顺、逆两种形式;论证署、湿原为二气,暑邪未必一定兼湿。  相似文献   

4.
就《医学衷中参西录》探讨张锡纯温病观,总结张氏对温病的观点为:伤寒统托温病春温、风温和湿温是温病的3种不同病症,温病初起治重宣解。认为张氏在明辨伤寒与温病概念的基础上将二者结合,理法方药灵活变通,其治温病见解独情。  相似文献   

5.
祛邪是治疗温病的第一要义,而透邪是祛邪的一种重要方法,贯穿于温病的整个治疗体系,体现了温病的治疗特点。通过理论阐述,明确了广义透邪和狭义透邪的含义,从温邪性质、发病类型、病邪传变等方面探讨了透邪法的作用机理;将透邪法分为宣透法、清透法、凉透法、养透法4类,分别阐述了各类透邪法的作用本质,明确了各类方法的适应证及适应病;通过病案分析,对透邪法的临床应用进行举例,详细阐明了透邪法在临床应用中的思路和方法,表明了透邪法在临床应用的重要价值。透邪法对各类温病的病程转归及预后都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地指导温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及评价从温病论治恙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6月期间46例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以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均在 ~3天内热退。除1例误诊为麻疹、用四环素诊断性治疗后热退确诊外,余均未出现误诊。结论 以温病理论为指导,中西医结合治疗恙虫病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清代名医吴鞠通以其在温病学方面的贡献而闻名于世.他创立的三焦辨证纲领与卫气营血辨证融为一炉,完善了温病的辨证论治体系,丰富了温病学的证治内容,为中医学的创新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近代医家张锡纯所撰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张氏业医五十余载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总结。书中医论新颖,经验宏富,医方精要,颇为医界后学所推崇。特别张氏那些发古阐微、穷源竞委的独到见解及源于实践、躬身亲验的临证经验更为后学者所援引效法。本文仅就该书有关温热病的论述和诊治经验略做探述。1 温病析理有新见,不居旧说张氏在精诣《内》、《难》、《伤寒》及温病学说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对于外感温热病的认识并不泥守前人之说,而是在前人之论的基础上又有个人的独创之见。前人认为伤寒、温病感邪有异,传变途径有别。如清代温病大家吴鞠通谓:“伤寒由  相似文献   

9.
从温病论治病毒性心肌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和心肌间质炎性改变的一种疾病。文章依据中医温病理论,阐述了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是由于风温之邪侵犯人体所致,正气抗邪有力时,邪可从表而解;如感邪重而邪热转内,则引起肺气大伤,日久耗伤心气营阴。治疗从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理论出发,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0.
从温病论治病毒性心肌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于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和心肌间质炎性改变的一种疾病。文章依据中医温病理论,阐述了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是由于风温之邪侵犯人体所致,正气抗邪有力时,邪可从表而解;如感邪重而邪热转内,则引起肺气大伤,日久耗伤心气营阴。治疗从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理论出发,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辨析温病卫分证的病变实质,以减少其失治误治,更好地发挥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病因、病位、病机、病变阶段等方面对温病卫分证进行阐释,辨析卫分证与表证的关系,总结卫分证的治则治法及代表性药物,并结合医案阐述卫分证的临床应用要点.[结果]从病因上说,温病卫分证多由风热病邪、燥热病邪引起;从病位上说,卫分证的主要病...  相似文献   

12.
浅谈温病养阴法临床应用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关于养阴“养阴”一词 ,首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其原意要人们顺应四时阴阳以摄生。“养”即补养 ,养阴就是侧重于滋补人体之阴液。用生津养阴之品来滋补阴液的方法 ,称为养阴法 ,又叫育阴法、益阴法。从广义上来说 ,人体的精、血、津、液皆属于阴液的范畴。因此 ,养阴法即是用生津养液、补血填精作用的方药 ,达到生津养液、滋阴润燥的目的。温热之邪侵袭人体后 ,伤津耗液的现象贯穿于温病过程的始终 ,尤以中、后期更甚 ,伤阴程度直接影响着病情的转归与预后 ,所谓“存一份津液 ,便有一份生机” ,所以养…  相似文献   

13.
湿热证是临床常见证型,多种慢性、重大疾病都可从湿热论治,效果显著.温病湿热理论是温病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温病体系,发挥于内、外、妇、儿及皮肤科各科各系统杂病.临床挖掘出湿热理论的新学说,如"湿热伏邪"新说、"湿热致瘀"论等,且广泛应用于辨治各系统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肝病,慢性脾胃病,慢性肾病等,取得了很大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较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温病厥证的病因成因以及病机演变规律,着重强调了“热毒”、“淤血”导致厥证和清热解毒、活血化淤法对治疗厥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吴又可温病传染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是中医外感病学领域内的基本概念,吴又可将传染建立在物质基础上,提出温病即传染病,传染之源在于疠气。  相似文献   

16.
春温(西医为流行性出血热)属现代医学的传染病、流行病。以三红(面颈、上胸、皮肤潮红)、三痛(头痛、眼眶痛、腰及全身痛)为主症。本着存津液、保胃气、清血热、益肾阴的原则进行辨证施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春温(西医为流行性出血热)属现代医学的传染病、流行病.以三红(面颈、上胸、皮肤潮红)、三痛(头痛、眼眶痛、腰及全身痛)为主症.本着存津液、保胃气、清血热、益肾阴的原则进行辨证施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比较总结3 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治疗鲍温病( Bowen Disease,BD) 的临床疗效观察。
法:
将45 例Bowen 病病人分为3 组,即A、B、C 组,每组15 例。A 组先用液氮冻掉皮损表面的痂皮及疣状增生
物,后用20%5-氨基酮戊酸盐水溶液滴于脱脂棉上并敷盖在皮损表面,用保鲜膜覆盖,医用胶布固定,3h 以后用
红光照射,照射时间为30 min,能量密度100~ 120 J /cm2,1 次/wk,共5wk; B 组: 直接将20%5-氨基酮戊酸盐水溶
液滴于脱脂棉上并敷盖在皮损表面,用保鲜膜覆盖,医用胶布固定,3h 以后用红光照射,照射时间为30min,能量
密度100~ 120 J /cm2,1 次/wk,共5wk; C 组: 外涂咪喹莫特软膏于皮损处,1 次/d,共5wk,比较3 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 A 组完全缓解率为100%,B 组为86.67%,C 组为40%,三组间的完全缓解率比较A 与B,P>0.05无统计学
意义,A 与C,P<0.05,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B 与C,P<0.05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 A、B 两组治疗方法治疗
Bowen 病临床疗效较好,且无严重的不良反应,但A 组的治疗方法更好、更彻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清代温病论著,有温病下不厌迟之说,又有湿温忌下,暑温不必用下的论点。殊不知“病应下,下之安,乃为稳当(陆九芝);且“客邪贵乎早治,乘人气血未乱,肌肉未消,津液未耗,病人不致危殆,投剂不致掣肘,愈后亦易平复”(吴又可),故下法用之得当,实足以起沉疴,拯垂危。余二十余年来,用下  相似文献   

20.
四时温病与气象医学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中医学对气象与疾病关系的认识,主要包括气象的致病作用、在不同天气气候条件下发病的特点、疾病的季节倾向、不同地区气候及天气变化对疾病的影响等。例如,气象因素中物理致病因素“温度”(炎热)可致中暑(属于暑温);非特异性刺激因素“寒凉”可致感冒;间接诱因,即通过生物性病原影响传染病的发生与分布。温病的发生因其具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